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金殿述职 ...
-
“哒、哒、哒……”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踏破暮色的宁静,如雨点般叩击着古老的官道。李嘉凤一马当先,背后十余轻骑紧密相随。
连夜赶路,终于在城门落锁前归京,眼下一行人已经穿过城门,直奔皇城。
子时的更鼓声里,皇宫承天门前已是灯火通明。金吾卫手持长戟排列成森然队列,琉璃瓦在月光下流淌着冷光。
李嘉凤身骑一匹雪白高头大马,腰间佩剑未解,甲胄在夜色中泛着寒芒。昨夜传书告知今日将返京复命,看来宫中早已有所准备。
“停!”李嘉凤勒住缰绳。
当队伍行至丹雀门时,一些心腹大臣早已列队两侧。为首的几位重臣他都认识——太尉胡崇山,兵部尚书魏延年,刑部侍郎王元德......他们目光各有不同,好奇、试探、激动,甚至还有几分隐隐的敌意。
他接受着打量的目光,也趁机扫视着朝臣。离京三年,朝堂之上想必也发生变化。
众人只见公主面如冠玉、目若朗星,战甲男装掩盖不住女儿国色,愈发让她显得雌雄莫辨起来。行伍将她磨砺得坚定成熟,相比娇滴滴的皇室,更像征战沙场的将军。
“熙宁公主兼镇北军统帅到——”
大内总管王德全洪亮的声音在丹雀门前回荡。李嘉凤抬眼望去,只见丹陛之上,明黄龙椅巍然矗立,在宫灯映照下森严庄重。
高台之上,一个身着明黄龙袍的身影端坐其中,金丝翼善冠下,那双锐利的眸子微微一抬,却未言语。
李嘉凤翻身下马,动作干净利落,没有一丝拖泥带水。他解下腰间佩剑,目光坚定地一步步踏上白玉台阶。
“拜见父皇。”
战甲垂落在大殿上,李嘉凤单膝跪地,额头轻触冰冷的大理石地面,语气中难掩疲惫却沉稳有力:“臣李嘉凤参见陛下!幸不辱命,此战大捷。”
她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失去昔日少女的娇憨,带着北境风沙的沧桑。“狄戎十万精锐,在镇北铁骑的打击下不余三千,狄戎王率众臣逃窜朔北关外,昔日被侵占的疆土已插上我大昱的战旗。”
咸淳帝李重抬眼,目光落在跪在殿下的身影上。她看起来是那样的熟悉,却又透着说不出的陌生。三年前那个跪在御书房门外,请缨杀敌的公主,如今已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大将。
不同寻常女儿家的身量,她看起来高大结实,肩膀足够扛起江山之重。
是大昱之福,更是他的福分。
倘若李嘉凤不是女儿身,此番功绩足以为太子,可惜……可惜……
咸淳帝从龙椅上站起身,缓步走下台阶。
“三年戍边,朕听闻你在北境威名远播,百姓皆颂你为'救国公主'。”李重细细端详着她,声线平静如水,却含着不易察觉的试探:
“今晨听闻你将踏夜归来,朕特允你不用通传,直接入宫面圣,更有朝中肱骨夹道相待。这是何等荣宠,你可知晓?”
当然知晓,你们这群人吃饱了撑的。李嘉凤跪在地上,仗着没人看见他的表情,偷偷翻了个白眼。
他明明在信中说今夜在京城外驻扎一晚,营帐都扎好了,飞鸽传书硬要他今夜面圣,还能怎么办呢?
毕竟这群人都自我感动成这样了,真放了鸽子又不乐意。
“父皇的君父恩情,熙宁没齿难忘。三年来,儿臣无时不刻想回父皇膝下尽孝,奈何贼寇未灭,何以家为?镇北军能打胜仗,更仰仗父皇的深恩厚泽,嘉凤之功有如萤火之微。”
李嘉凤说得真情实感,心里却在冷笑。
靠你的恩情就能让四海臣服,当初狄戎为何还敢来侵犯大昱呢?
老子在边关吃了三年沙子,这会儿还要受你的敲打。赶了几天路连脸都来不及洗,他现在困得只想睡觉。
咸淳帝听得却很受用,一个不得宠的花瓶公主,原本除了和亲别无用途,是他给她一个改命的机会。本以为会死在沙场,如今既立功而归,也不过是做了一个臣子该做的事情而已。
更何况一往无利的剑虽少,听话顺手的刀却有的是。
今日破格等了她一天,她也应该给自己一个表态,而这个态度他很满意。
不过只有态度还不够,他又道:
“平身吧,朕只是给诸位爱卿一个交代,他们年纪大了,等你这么久怕是有所微词。”
李嘉凤:“……”。
老登你就演吧,明明是甩锅,不然怎么只叫了些心腹过来?原本一个个都对北征不满,又等了他一天,站在这像要生吞活剥了他。
“儿臣惶恐,感激父皇厚爱,嘉凤实在担待不起。”
李嘉凤脑袋重重往地上一磕,几乎哭出来。
“更何况儿臣本是一介女子,粗鄙短视,不及父皇英明神武半分。不辜负君父的信任已费尽心力,居功自傲更让儿臣惶恐不已,望父皇明察!”
很好,抗压能力也很强,简直和离京之时判若两人。
打一巴掌,再给个枣儿,咸淳帝深知这种道理,他悠悠开口:
“不必妄自菲薄,你的功劳朕都看在眼里。只是三年未见,实在想念得紧。”李重目光扫了扫阶下的群臣,“诸位爱卿能理解一位怜子心切的父亲吧。”
众人:“陛下圣明。”君臣两人刚在殿上演了一出父女情深,甩锅就当收他们门票钱了。
“既然爱卿们也无异议,朕就安心做个称职的君父。你此次立下大功,当有厚赏。传旨——熙宁公主兼镇北军统帅,剿灭狄戎十万雄兵,保我山河永固,特赐良田十万亩于清山县,封辅国公主,勋爵俸禄同一品亲王。”
!!!
皇帝老登虽然狗,给的倒挺多,不枉他这三年来刀尖舔血的日子。
李嘉凤额头贴地,尽量做出宠辱不惊的样子:“儿臣叩谢父皇隆恩!今后定当肝脑涂地,不辜负父皇厚望。”
李重面露满意之色,坐回了龙椅,手指轻敲扶手,笑道:“好一个'不辜负',朕的女儿定然差不到哪去!再赐黄金千两,丝绸万匹,公主府邸一座。至于清山县封地...朕念你功勋卓著,特准不必离京,由钦差督办即可。”
“往后就留在京城吧,边境苦寒,朕舍不得你一个女儿家再吃这些苦。”
原来如此……
李嘉凤刚刚被丰厚赏赐冲昏头脑,听到这句话霎时清醒了。
说了这么多,还摇来一群助阵的金吾卫和心腹,原来在等着他交出兵权。
心底窜起一股寒意,应该是跪太久了,他几乎要喘不上气。
封爵、赏赐……全都是虚的!
哈哈哈,没有实权的公主,还不是想怎么打发就怎么打发!
绝不能坐以待毙,今晚皇帝就是想打他个措手不及,倘若稀里糊涂地交出虎符,明天就能收拾东西滚蛋了。
萧郧的一万部下驻扎在斑山营,镇北军暂时由老将扈还山统领,虽不归他管,皇帝也不敢贸然撤走他。
朝中……朝中定然有支持北征的人,不过肯定不在这里,只要过了今晚就能联络上。
他随身带的亲卫应该没有被渗透的人,不论如何也能一战,让皇帝也知道匹夫一怒血溅三尺。
总之——
他身为主将,不能先降!
“儿臣知陛下厚爱,但更知职责所在。边防未稳,镇北军仍在等候儿臣的号令。”
这是明晃晃的威胁,方才李嘉凤连造反的路子都想好了。
“哦?”李重仿佛料到她不会服软,唇角微扬,“你有何打算?”
“儿臣请求陛下允准在京城设立镇北都督府,统筹边防要务。”李嘉凤语气坚定,没有丝毫退让。
殿下一片寂静。太尉胡崇山眼中闪过震惊,兵部尚书魏延年则微微点头,心中窃喜。
终于撕起来了!
李嘉凤刚回朝就提出这种要求,摆明了不愿交出兵权。朝堂之上,关于镇北军的去向与权力分割,早已是敏感议题。即使贵为公主,此番也算挑衅咸淳帝的威仪。
李重面上未体现出一丝不悦,反而看着她大笑:“好!不愧是朕的女儿,有胆略!”
他微微眯起双眼,目光在李嘉凤身上上下打量,似要将她看穿。
李嘉凤跪在大殿之上,脊背挺直如松,尽管早已疲惫不堪,却依旧强撑着精神,与皇帝对视。她知道,此刻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关乎着镇北军的未来,关乎着自己在朝堂之上的地位。
“父皇,儿臣以为,设立镇北都督府乃当务之急。狄戎虽败退朔北关外,但狼子野心,绝不会善罢甘休。如今边关未稳,时有小股敌军骚扰边境,百姓苦不堪言。儿臣在边疆三年,深知其中利害,若不尽快建立有效的防御与指挥体系,恐有不测。”李嘉凤不卑不亢,字字珠玑,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咸淳帝微微点头,似乎认可她的说法,却又话锋一转:“设立镇北都督府固然有其必要,只是这都督府设立在京城,如何能实时掌控边境的动向?”
李嘉凤早有准备,铿锵有力道:“但愿舍身疆场,永不回京,为我大昱守护安宁!”
“儿臣愿以身许国,终身不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