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第八章 省城-罗树(四) ...


  •   此后几天里,杨家人如坐针毡。
      “这孩子,到底跑哪儿去了呀?”黄氏虚弱地歪在炕上,只会翻来覆去地念叨这一句话。
      半明白半糊涂的杨宝琴时不时就抓住杨宝凤的手,哭着说一句:“凤儿啊,姐对不起你啊!”
      只有福姐儿还基本正常,烧火煮饭,照看禄哥儿,一天一趟抱着他去村卫生所里打针换药。
      杨宝凤整天整夜坐立不安——待在家里,就心急火燎地想出去找罗树;一出去了,又不知道该去哪儿找。
      她几乎要崩溃了。

      四天后,罗树被县公安局的一名干警送回了杨家屯。
      事情的经过一点儿也不复杂——罗树从杨家屯逃走之后,一路徒步走到了县城,在县城火车站的小吃部里拿钱买吃的,服务员注意到他一个小孩子手里竟有不少钱,还都是大票子,怀疑他是小偷,就趁他吃饭的时候悄悄报告了车站派出所。警察在他身上找到了烈属证,问明情由,就把他直接送回了杨家屯。

      罗树平安无事地回了家,杨家人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杨宝凤放心之余,感觉自己仿佛一下子被抽掉了全身的骨头,整个人瘫在炕上,半天都没爬起来。
      “你这个傻孩子哟,幸亏被人家警察叔叔给送回来了!这要是真坐上火车,被拉到不知啥地方去了,娘可上哪儿找你去呀?树儿呀,你这个傻孩子呀……”杨宝凤反反复复地这样说。
      然而,自从被县公安局送回家,罗树就不说话了,谁也不搭理,只低头看着自己扭在一起的双手,像个锯了嘴的葫芦,逗也没用,哄也没用,吓唬也没用,一连十几天都是这个样子,杨宝凤担心得不行。
      她本来和马永康说好了,在娘家住十来天就回县城,现在思前想后,怎么也不敢离开。

      日子一天天过去,暑假转眼就要过完了。虽然马永康并没来信催她,但她总不能连班也不回去上。看看儿子还是老样子,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开学前两天,杨宝凤把福姐儿叫到院子里,拉着她的手说:“二姨这实在是没法儿了——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犯糊涂的犯糊涂,也只能跟你说了……”
      福姐儿不等杨宝凤再说下去,就截住她的话头,说道:“二姨,我知道你要说啥。你明儿就安心回学校去上班吧,家里树儿我替你看着。你放心,我把钱都揣自己兜里,他没有钱,就算想跑也跑不了。等过几天他开学了,我天天送他上学,接他下学,在家里也跟着他,他在哪儿我就在哪儿,你就放心吧。”
      唉,也只能这样了,杨宝凤无奈地想,幸好罗树平常跟福姐儿还挺亲。
      她拍了拍福姐儿的手背,说:“那行,二姨就把树儿交代给你了,你要是有啥事儿解决不了,就去城里找二姨。”

      杨宝凤刚一回到县城的新家,就发现马永康在她暑假回杨家屯期间,已经把她原本打算留给罗树住的那个小房间布置成了书房。
      她只看了一眼,什么也没说。因为她觉得,如今即便马永康同意罗树来住,罗树也不可能愿意跟他俩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了。
      新学期正式开始前,县中学的教师要比学生提前两周到校上班。杨宝凤教语文,又是班主任,白天在学校里跟同事一起备课,晚上还要对班里的问题学生进行重点家访,时间几乎都被占满了。
      特别忙的时候,她几乎忘了自己的烦恼;偶尔有一点儿空闲,她就又开始为罗树和禄哥儿担心。

      县中学正式开学的前一天恰巧是星期日,快到中午的时候,杨宝凤和马永康正在新家里做午饭,福姐儿来了。
      “出什么事了?”杨宝凤一看见福姐儿就直通通地问,忘了寒暄,甚至忘了介绍福姐儿和马永康互相认识。
      “没事儿,没事儿,二姨,你别着急,我进城给我姥抓药,顺道过来看看你。”福姐儿忙说。
      “你是从老家来的外甥女儿,对吧?”马永康边说边把福姐儿让进屋。
      “是我,”福姐儿有些腼腆地笑道,“你就是我二姨父吧?”
      “对对对,”马永康一叠声回答,“你二姨呀,最近老爱担心小树,我就跟她说,那么大的男孩子,都算半大小伙子了,自个儿又不糊涂不傻,能出什么事儿?你说她这不是瞎操心吗?白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但她怎么也听不进去。正好外甥女儿你来了。我这就给你们沏一壶茶水,你们娘儿俩上书房里坐着慢慢说话去,等我把晌午饭做好了,再去叫你们出来吃。”
      “哟,那谢谢二姨父,辛苦你了。”福姐儿刚客气了一句,就被杨宝凤急三火四地一把扯进了书房。

      “二姨,真没事儿,家里都挺好的,我就是想来告诉你一声儿——”福姐儿怕杨宝凤着急,一坐下就开门见山地说,“树儿悄悄跟我说了,他不想待在咱杨家屯了,也不想进城来你这儿上学……”
      杨宝凤一听就急了:“这孩子,那他还能上哪儿去呀?”
      “……他说他想上省城找他姑姑去。”福姐儿轻声细语地坚持把刚才的话说完了。
      “他姑姑?”杨宝凤一怔,转念间,立刻想到了刘云。
      “对,”福姐儿说,“他说他那烈属证就是他姑姑帮着办的。”少顷又小声补充道,“还有,他上回从家里拿钱跑了,其实也是想去省城找那个姑姑。”
      杨宝凤呆住了,捧着一杯茶水,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罗树这孩子是中了什么邪啊?这怎么可能呢?她在心里暗想,要是他爹还活着,那刘云就算是他的后妈;可现在他爹早就不在了……

      见杨宝凤半晌不言语,福姐儿就说:“二姨,你看我这来都来了,不如就趁便好好跟你说几句树儿的事儿。”
      杨宝凤听了,点点头,把思绪从刘云那儿拉回来,只听福姐儿说道:“二姨,你可能不知道,树儿这些年在咱杨家屯其实过得挺不自在的,先是娘不在身边,现在好不容易能跟娘在一块儿了……”她往门口的方向挑了挑眉毛,意思是“又有了后爹”。
      “二姨,要我说呀,树儿那个姑姑要是真能照应他,你就让他上省城去念书呗,至少他心里高兴,你看呢?”
      “可是,他那个姑姑其实就是他爹生前的一个战友,根本不是亲戚,咱怎么能那么麻烦人家呢?”杨宝凤呆着脸说。
      福姐儿脸红了,忙道:“二姨,你别怪我多嘴,我就是看着树儿一天天的着急,帮他给你带个话儿。其实我进城是来买药——上秋之后早晚天凉了,我姥腰腿疼的老毛病又犯了,让我来给她买几盒大活络丹……”
      话题就这样岔开了,一直到马永康做好了午饭。

      福姐儿走后,杨宝凤一个人在卧房里发呆。
      她虽然是福姐儿的长辈,但其实只比她大十岁。二十二岁的福姐儿已经完全是一个大人了,她这次特地来跟她说的那些话,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杨宝凤早就知道自己在杨家屯的名声不好,村里人很看重这些,福姐儿都二十二岁了还没说上婆家就是一个证明。
      罗树虽然是她的儿子,但到底是个男孩子,年纪也还小,这些年来,虽然她经常惦念他,但还真很少设身处地去考虑他的处境难不难。
      福姐儿根本就不知道刘云其实是罗根生的遗孀,才会认为让刘云照应罗树是个好主意。没错,她没把刘云的真实身份告诉任何人,别人都还以为她只是罗根生的战友。况且,她连刘云现在有没有再嫁都不知道,怎么能凭空指望她会照应罗树呢?……

      她心里很乱,很想找个人商量商量,哪怕只是倾诉一下也好,但完全不知道能找谁。
      马永康虽然和她结了婚,但其实是个很有城府的人,从不插言杨宝凤娘家的事。就像现在,杨宝凤在卧房里发愁,他却没事儿人似的在书房里喝茶看报,一声不响。
      思来想去,杨宝凤觉得,还是让罗树尽快到县城来上学这个主意最靠谱儿。
      当然啦,罗树肯定不愿意和继父同住。
      不过,虽然县中学规定家在城里的学生不能住校,但她和马永康都在那里工作,为罗树在学生宿舍里申请一张床位,应该还是能做到的。这样一来,罗树既脱离了杨家屯的环境,又不必跟继父住在一起。县中学里没人了解他,所有的闲言碎语自然也就终止了。
      她越想心里越敞亮,打算这个周末抽空回一趟杨家屯,劝罗树跳过六年级,直接到县中学来念初中。
      她仔细盘算过了——语文有她随时辅导,肯定不在话下;俄语都是从头学起的,也不成问题;地理、历史、政治这些科目只要肯背就行;只有算术跳过了六年级,肯定会有点儿难,但如果每天都抽出点儿时间,比如午休那一小时,给他补几个月,应该也能跟上。
      退一万步说,即使罗树学得不好也不要紧,他是烈属,中学毕业后去参军肯定是可以的。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3章 第八章 省城-罗树(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