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六章 县城-王吉途(四) ...


  •   县中学离光复街并不甚远,坐上人力车,大约半个钟头也就到了。
      杨宝凤对看门的说明了来意,给他看一眼聘书,让张嫂拎着箱子在校门外等她,自己一个人进门去,找到了校长室。
      那孟校长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穿西装,扎领带,微胖,有点儿谢顶,头发全部向后梳去,发蜡抹得又匀又亮,光可鉴人。
      可巧的是,杨宝凤还没跟孟校长说上几句话,就有一对中年夫妇来找他,说最近打算出国,有一批图书要捐赠给学校。
      “杨老师啊,”孟校长摊摊手,和气地笑道,“你看哈,反正咱们以后也是同事了,我就先失陪了。”他向门旁边招招手,坐在小桌子后面的一个年轻女人就立刻走上前来,“杨老师,这位是潘小姐,学校的行政秘书。我就先让她带你去办入职手续,明天你就开始上班吧,以后要是有什么难处,你再随时找我,好吧?”
      “校长您忙。”杨宝凤说着,微微鞠了一躬,心里一下子轻松了很多——太好了,她没有被诘问跟那位孟垂璋老先生的关系,也没有被要求试讲,看来今天上午的担忧只是一场虚惊。她与那位潘小姐对视一眼,两人都友好地一笑,就从校长室离开了。

      潘小姐二十出头的年纪,看上去是很活泼的女孩子,对新来的杨宝凤充满了好奇。
      “我听咱们校长说,你原先在女中教书?”她问。
      “嗯。”杨宝凤点点头,心里却在想,“教书”和“教过书”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看来这位孟校长似乎在有意袒护她。
      “那你一定认识宋老师吧?”她问。
      “你说的是宋兰心吗?”杨宝凤问,见潘小姐首肯,就笑着说,“认识啊,她和我在师范学校念书的时候就是同学,后来又一起应聘去了县女中。你也认识她?”
      “是啊,我中学的时候她给我补习过,我觉得她人可好了。”潘小姐说。
      找到了共同的熟人,两个人的关系仿佛又拉近了些。
      潘小姐关切地问:“杨老师,你离开了女中,在县城里还有别的住处吗?”
      想起王吉途的叮嘱,杨宝凤没提光复街的事,摇了摇头:“我家原先在县城里有房子,后来卖掉了,搬回杨家屯老宅去了。”
      潘小姐扫一眼杨宝凤手里拎着的小皮包,问:“那你一个人从杨家屯来的?”
      “没,路有点儿远,我娘不放心,让家里一个佣人陪我来的。”杨宝凤说。
      “噢——”潘小姐沉吟了一下,然后絮絮说道,“那咱们这样吧——我先带你去人事科报到,然后就带你去总务科领宿舍钥匙和备品,最后再送你去见国文教研室的于主任,你看怎么样?他们总务科那边的人下班早,你去晚了就分不到宿舍了,今天夜里你还得住旅店,白花冤枉钱。”
      “好,都听你的。”杨宝凤感激地一笑。

      所有的入职手续都办齐了,杨宝凤从县中学大门走出来,却见张嫂还等在校门外的马路边,脚边立着那只帆布手提箱。
      看见杨宝凤出来,她迎上前问道:“事儿办得顺当吗?”有意省去了“太太”的称呼。
      杨宝凤点点头,让张嫂看一眼学校发给她的宿舍钥匙,说:“学校还给我安排了住处。”
      “远吗?”
      “不,近得很,就在校内,跟学生宿舍紧挨着。”
      “噢,那挺好的,上下班都方便。”
      杨宝凤诧异地看了她一眼:“我又不真去住,远近有什么关系?”
      “你得去住呀,”张嫂的语气听上去半点儿也不像一个佣人。她看看左右没人,压低声音说道,“太太,这是先生今天早晨临出门前特意嘱咐我转告你的,他怕你舍不得弟弟,昨天没跟你说。”
      “是啊,那弟弟怎么办?”杨宝凤有点儿慌神了。
      “你放心,有赵妈带着,还有我帮着,错不了。”张嫂低声说,把帆布手提箱送到杨宝凤手上,“那我就先回了,先生让你一定记住,学校放暑假之前都别回来。”
      “可是,为什么呀?”杨宝凤一把拉住转身要走的张嫂。
      张嫂回过头,像看傻子似的看了她一眼,郑重其事地低声说:“太太,当然都是为了小少爷的安全。”

      杨宝凤到了新住处才知道,县中学分给她的宿舍不是单间,而是两个人合住的。
      不大的房间里,窗子两边靠墙各放了一张单人木板床。左边那张床上铺了被褥,挂了蚊帐,床底下还塞着几只纸板箱,明显有人住了;右边那张床的光木板上堆着总务科送过来的被子、暖瓶和脸盆,明显是分给她的。
      在两张床之间,临窗横着一张木桌,桌面上散乱地叠放着几张当天的报纸,一大摞旧报纸就随便堆在桌子底下的水泥地面上。
      同住的那个人应该还没下班,杨宝凤简单安顿了一下自己的东西,就坐下来看报纸。
      她已经有差不多十年没看过报纸了,无论是《中央日报》,还是本省的各种小报。
      一份报纸当然不值几个钱,原先在罗家沟和杨家屯的时候是买不到,等后来跟王吉途到了县城,能买到了,张嫂又说王吉途不喜欢家里有报纸,不让她买。
      杨宝凤私下里仔细找了一下,光复街的宅子里的确一张报纸都没有,连左邻右舍全有的收音机也没有,只有一个带大喇叭的留声机和百十张唱片,大多数是流行歌,有周璇的,还有李兰香的,另有几张是梅兰芳唱的京戏。
      如今,她总算能看到报纸了,却越看心里越害怕——就像王吉途说的,仗真的一直在打,而且马上就要打到家门口了,真枪真炮,报纸上每天都报着伤亡。
      她放下报纸,看看窗外。
      操场上,太阳渐渐西垂,有一班学生正在上体育课,跟着一位身材很高大的年轻男老师在学做操,看上去那么祥和,那么美好。
      看着看着,她的眼前却浮现出杨家大宅院子里那个深深的炸弹坑,还有寿姐儿和桃姨娘混在一起的那一坛子残骸。
      她抬手揉揉眼睛,除掉那些幻象,心里却在想,天哪,那样的劫难,难道又要重来一次吗?
      想着想着,她从抽屉里拿出一本信纸,拔出钢笔,开始给在杨家屯的母亲和姐姐写信。

      待到出门寄了信回来,宿舍里早亮起了灯,一个二十多岁的女人正在木桌边捧着一只铝饭盒吃东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芹菜味儿。
      见杨宝凤进门,她放下饭盒,站起身笑道:“你就是新来的杨老师吧?”
      “是啊,您是……”杨宝凤迟疑了一下。
      “我叫金珮瑜,教历史的。”那女人落落大方地说。
      杨宝凤一笑:“噢,金老师,我叫杨宝凤,教国文。”
      两个年轻女人很快就熟络起来,待到金珮瑜领着杨宝凤从学校食堂打晚饭回来时,已经在亲亲热热地叫她“宝凤姐”了。
      夜里熄了灯,两个女人各自躺在床上聊天。
      “哎,珮瑜,你说,仗真会打到咱们县城来吗?”
      “那还有假?你没看大报小报上天天都在这么说吗?退一万步讲,就算没有报上说的那些话,你也该看见了——最近这大半年,有钱人都在往外国跑,乡下人都在往城里跑,听说有不少当官的都开始在台湾那边买地盖房子了。”
      “噢,真的呀……”
      “怎么不真?咱们县城这小地方最近几个月房子都呼呼涨价呢!哎,对了,宝凤姐,你要是有门路,最好也把你家从杨家屯搬进城里来。城里人口密,到底安全些……”

      宿舍的窗子正对着操场,没有窗帘。月光从窗外直射进来,洒在木桌前那片水泥地上,十分苍白。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蟋蟀在草丛里泠泠轻唱。
      杨宝凤听着旁边床上金珮瑜均匀的呼吸声,却怎么也睡不着。她在这短短一天里经历了太多的变化,以至于虽然很难得摆脱了王吉途的纠缠,她也无心去认真思念光复街宅子里的弟弟和杨家屯老屋里的罗树以及其他亲人们。
      是啊,子弹、炮弹或者炸弹就要打过来了,活着已是幸运和偶然,至于冷不冷,饿不饿,哭没哭,只好随缘了。
      下一步该怎么办啊?她翻来覆去地想,焦虑却徒劳。

      但日子总要一天一天过下去。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杨宝凤的工作越做越顺,周边的时局却越来越乱。
      人心惶惶是免不了的,然而杨宝凤却也没有太慌张。
      她不是不害怕,只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麻木了而已。
      没错,她没有能力把全家人从杨家屯搬进县城来,更遑论带着他们去南边的外省甚至外国避乱了。所以,她只好横下一条心,反正和她一样逃不掉的普通老百姓毕竟还是大多数,天塌大家死,先落在个子高的头上,怕也没用。
      她从没想过找王吉途帮忙。
      虽然她至今不甚明白王吉途安排她进县中学教书的用意,但这几年过来,她至少知道自己在王吉途心里是个什么位置——她不过是个人形玩偶,不如窑姐儿风情,但比窑姐儿干净。即便后来给他生了儿子,也丝毫改变不了这个状态。
      她对王吉途唯一的希望就是哪天战事真的起来了,他真要撤退的时候,能把弟弟也一并带走。
      没错,弟弟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她心里着实舍不得。但弟弟在她这儿是个私生子,偷来的锣儿敲不得,她所处的环境很难接纳这样一个孩子,尤其还是一个保密局行动队队长留下的私孩子。
      她暗自猜想,王吉途这些日子让她住在县中学的宿舍,把弟弟留在光复街的宅子里,大约就是方便有朝一日撤退的时候把他带走。毕竟弟弟是个男孩子,是他老王家的香火。说不定现在弟弟已经被他悄悄送走了呢。要是真能这样,唉,也好吧,她也算是从这个难堪的境遇中解脱出来了……唉,多想也没用,谁知道哪天炮弹就从天上落下来了呢……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第六章 县城-王吉途(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