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第二十九章 ...

  •   元铭歇息两日后,在金陵一处河岸边,赁了一间两进的宅子,又雇了两个哑仆。毕竟他现在做的事情,雇些哑仆反而方便。
      其中一个哑仆来的时候,看到元铭的“长随”身上挎着刀,吓得跪在地上,不住磕头。
      元铭坐在屋子的正堂里,又开始发起了愁——这处饮食,他不是很习惯。只得再让锦衣卫去找一个会做奉天菜系的厨子来。
      这个扮作长随的锦衣卫名唤李勤之。人如其名,十分勤快。
      包括打元铭的小报告。
      元铭总能看到他闲来无事的时候,在桌边写着什么东西,然后等墨干了,又逐一叠好,放入封筒之中。
      元铭猜,那个封筒必然是给赵铉的,上面有一些别致的小签子。笺纸也是元铭从前没有见过的。
      晚上这一顿吃得还算舒心,因而元铭早早歇了。想到次日要去户部报道,他内心其实有些激动和紧张。
      太祖皇帝定都金陵,而后才迁都奉天。因而南直隶与北直隶,各有一套六部官职,只不过南直隶的六部尚书无甚实权,空有个官衔品阶。南直隶的官员,多半是贬谪或养老,又或是皇室宗亲。
      次日鸡鸣时分,元铭就已洗漱完毕。
      他抖开了绯红的三品官袍,心情略有一些激动。换好后,对镜自赏了好一阵,才施施然出了门,乘上一顶青幔小官轿,往户部衙门缓缓而去。
      元铭稍稍整冠,迈过门公堂门槛儿,带着一副似笑非笑的官脸。
      奉天的大翰林来了。他原本估着,会有一些官员来奉承的巴结他,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
      整个户部衙门安静如斯。
      元铭疑惑地往前走去,点卯上衙的时辰分明早已到了。按照京城的规矩,这会儿,大家都已经到齐了才对。元铭狐疑地以余光四下扫看。
      终于发现了有两个形容萎靡的司务,在公堂下面的桌案边坐着。
      元铭刻意清了清嗓,这两个九品小司务顺势回过头来,见着元铭俱是一愕,盯着他上下扫看了半晌,最后视线落到元铭的脸上。两人看得眼睛都直了。
      那表情有些下流,元铭被他们盯得浑身不自在。
      继而有一个相对机灵的司务起身,朝元铭拱手,堆起一个奉承的笑脸:
      “想必这是奉天的元翰林!失迎!失迎!大人您真是风姿卓群,咱们还以为这是哪路神仙降临了!”
      另一个也赶紧起身拍马屁。
      这司务约也就三十出头,但他一靠近过来,元铭便闻见一股说不上来的味道。直到元铭稍稍斜眼一瞥,方发觉他们坐的桌案上,搁着长长的水烟斗儿,此刻里头还冒着烟雾气。
      元铭也就微一蹙眉,即刻舒展开眉眼,改了脸色。他微微仰头,堆出一个傲慢的笑:“不必多礼,本官来拜会部堂大人。劳烦引路。”端出了一股京官儿的清高气,满脸的都写着对金陵衙门的不屑。
      这两个司务即刻互相交换眼神,不知在沟通些什么。
      接着其中一个司务赔笑道:“大,大人,咱们衙门的规矩,是要到日头落下,才能见到部堂大人的。”
      元铭心里大吃一惊,合着这衙门是阴间的衙门?白天不上衙,晚上才有人?
      不过面上还是要端得一副不屑。元铭冷笑一声,“呵,部堂大人好兴致。看来这衙门里,月色甚是可人,因而才要夜里上衙。”
      司务又意味深长地笑笑,低声道:“部堂大人不在此处,在画船上。那处景致更好,方便大人……办差。”说着,朝元铭挤眉弄眼,仿佛在暗示着什么。
      元铭心里忖了片刻,这是刚来第一天就要‘同流合污’了?
      元铭摆出一副不耐烦的模样:“何处的画舫?怎么上去?”
      按照赵铉的要求,尽管他遭贬官,心里必然十分苦闷。但是这些个美娘子、俊相公还是要看的,借以‘排解’一二。
      至于怎么排解,赵铉没有说。让他自己领会。
      司务一看元铭上趟儿,愿意和他们一起玩,赶紧换了一副‘自己人’的嘴脸。从抽屉里拿出请柬。那请柬封筒上泥着金粉,很有抬举的意味。
      “大人,这是部堂大人留下的。您入了夜,按着上边交代的去。”
      说完又用眼神对元铭加以暗示。
      元铭狐疑了片刻,还是接下请柬:“不叨扰。”
      元铭有些疑惑,今夜到底要不要穿官袍呢,他们那些官儿到底什么模样?他回到宅子里,打开了镇守太监周吉瑞给的请柬。两相对比,竟然是同一个码头,同一艘画舫。
      果然这个周吉瑞,早已和这边的官员勾结到一起,大肆敛财。
      金陵入了夜,是与奉天截然不同的风味。
      这里的人们生活悠哉,不似京城,时刻有一种紧绷之感。元铭即便在轿子里,也能闻到外面的香风阵阵。
      在京里,早已严禁妓子做皮肉生意,大楼小楼都低调得很。而这里的妓子,仿佛没什么顾忌,一个比一个大胆。轿子外头时而响起女子的嬉笑声,接着便是轻佻的拉客话语。
      元铭沿着码头上了一艘画舫,当即过来一个宦官,与他打躬行礼:
      “翰林大人。”
      这是一句十分奉承的话,这里的人都已经知道他被“贬官”,却还这么叫他,显然是要抬举他。
      元铭倨傲地与他微一颔首,便随着他往前走,停在了一处绢纱木门外。绢纱上绘着花鸟,看上去颇有一种雅风。
      然而门一拉开,元铭就大失所望了。
      一桌的男子,堂皇地穿着官袍,却个个神色萎靡,双目浑浊。
      坐在主位的男子率先开口,豪放笑道:“元翰林,来来来!坐下!今儿备了好酒,给你接风洗尘!”
      元铭猜这便是南直隶户部尚书,冯潜。
      在他旁边坐着一个年轻男子,也未起身,只以目光扫看元铭。
      其余下首众人,显然品阶较低,纷纷散漫地起身与他寒暄道:“元大人安。”
      低头一看,一桌的燕翅鲍肚。
      ……没钱?
      元铭拱手道:“冯尚书抬举元某一个‘迂腐小官’,元某惶恐之至。”刚被贬来,心情不好,装得很是那么回事。
      冯潜把手一挥,示意元铭坐在那年轻男子旁边。元铭原没有多想,只觉得那年轻男子投向自己的视线,颇为黏糊。再稍稍打量,只觉他这人虽长相俊美,却邪气十足。元铭当即不悦地蹙起眉头。
      然而对方尚未开口说什么失礼的话,元铭也不好说些什么,只能硬着头皮,一撩袍子坐下了。
      坐了片刻,发觉这人视线,仍是未从自己身上离开,不由得带着点恨恼。不仅如此,这边一众人添菜、听曲子都要问过这个男子的意见。想必是这一道的大人物了。

      元铭试探地,朝他问道:

      “元某不敢擅认。敢问这位大人,怎么称呼?”

      主位的冯潜当即笑道:“这位?元翰林,你不认识别人无妨,”冯潜端着酒杯,遮去了半个嘴巴,“怎么世子爷也不认识?”
      元铭微微一忖,楚王世子赵长清?
      楚王世子端起酒盏,微扯出一个笑,“元翰林?不若你直呼孤的小字‘长清’。”
      世子一面大剌剌把酒饮了,一面左手伸入桌下,不动声色地摸上了元铭的右膝。
      元铭当即一个激灵,一度误认为是自己的错觉。接着猛剜他一眼,登时起了怒意。
      碍于他身份,元铭暂且不好发作,只得稍往旁边挪了一挪,也端起酒盏,闷声道:
      “如此人中龙凤,原来是世子殿下。幸会。”
      岂料这世子又把手追了过来,这回欲直接摸上他大腿。脸皮甚厚。元铭心里起了怒,但不敢表示在脸上,只能转移话题:
      “这么大一艘画舫,怎么连个小相公都没有。舫主人是怎么伺候世子殿下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