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奶茶武器库 ...
-
“我的奶茶武器库再添一员猛将。”
细说一下我最爱的奶茶们。
霸王茶姬中,万里木兰和白雾红尘并驾齐驱。红茶底加上奶精,一杯下去,有清醒直达天明的狂躁气焰和在两军交战的阵前擂鼓摇旗的牛劲。后劲过于霸道了,而且没有小料的陪衬,多少有些寡淡。
再然后是桂馥兰香,桂花香多半有三种方式出现在奶茶中,一是干桂花,但此味道不宜激发,作为点缀搁在酒酿或冰粉或双皮奶上头,由白瓷小盅盛着,添了一分赏玩的兴致,也多一丝颜色之纷繁。二是桂花糖浆,由大量糖浆泡发的桂花,甜腻更胜往昔,几乎要冲破小小的花朵,饱胀到透明罐子里去,此“浓缩才是精华”颇有矫枉过正之嫌,失了弥散在寒意中捉摸不定的寻香意趣,将那一点花香千百倍放大,用糖建成了一间黏腻而无法逸散的牢笼,也令人失望。三嘛,大道至简,直接上科技,元素猛料都搞里头,调和配比。所以掌勺的不叫厨师,掂斤两的也不叫伙计,品味的也不是掌柜,倒顺应了科技的东风,改叫“研发人员”和“测评人员”了。我估摸着桂馥兰香和市面上所有的桂花茶底都是第三种,不敢对商人抱有任何不掺猜疑的心,就像一位伟人说过的“我不殚以最坏的想法揣度他人”。
总之,想斋戒或找点清规戒律来遵守顺便找点苦头吃的牛马可以服用,且可以认准品牌——霸王茶姬。
喜茶,最爱的不是清爽的果茶,或者大差不差的蔬菜汁们。还是偏爱醇厚的口感和香浓的牛奶,以及黑糖啵啵的甜腻、咸奶盖和可可或抹茶洒粉的固态——更直观、更具体而非捉摸不定。喝到现在,首创芝芝单独加在纯茶里,三倍厚抹的抹茶俱乐部狂欢、烤黑糖啵啵牛乳茶、英红·芝士糯糯都是我的心头爱。虽然网络评分的时候,很多人说英红·芝士糯糯被龙井·芝士糯糯杀得片甲不留,出于个人骨血里对红茶和可可撒粉咸奶盖,以及米糯糯的偏爱,英红在我这里独占鳌头。
虽然我可能错过了喜茶最辉煌的“高端线路”时光,但它的价格要是不打下来,说不定也就没有的后来的尝试,万事因果不可说,能吃能喝能拉加上好梦,人生幸事。
对茶颜悦色没有特殊的偏好,一开始的饥饿营销败光了好感,不断扩张的“茶点铺”小食倒是上乘的流水线工艺。名字起得古色古香,人间声色、四季风物包揽。茶颜在我这里吃闭门羹,多少还沾点故事,但我不想说。
茉莉奶白一向是贵而寡,令人难忘的品不多,靠一招“白兰”、“抹茶”和奶走遍天下,最初的抹茶白兰将花香嵌进抹茶的醇中,秒杀了一众只有苔腥和草味的抹茶联盟,虽然略显装饰过度,失去了本味里的一剂特质,到底香味乘了上风,舌尖抵达神经的那一刹那,已经原谅了商家小小的变通。迄今为止,最惊艳的还是开心果茉莉椰。我本来不爱椰子水的味道,赤道地区的植物总有种灼辣阳光曝晒后的焦味,就像斑斓之类的,露水全蒸腾在草茎里,四周湿润,又挥发不出来,所以带点憋屈地封存,酿成一股奇怪的谷物混合肉球的味道。
就像小狗爪子的味道,不好闻,但令人上头。
开心果茉莉椰的神奇之处在于,椰子水的怪异味道刚好被茉莉的清香盖住,细细回味,就是花香和浅淡的椰香。最妙的是开心果奶盖,绿色奶盖兜头浇来,绿色的清新和坚果的油脂交织,淋在透明的茶底上,一点点顺着冰块的缝隙漏下,将漂浮的冰山描摹出形状,简直是视觉和嗅觉的盛宴。一口下去,浓郁的奶盖和清爽的茶底混合,清而不寡,幽而不深,可为恰到好处。夏日必备解暑产品,出品到现在备受推崇,可见民心所向。
茶百道,按照一贯的作风和偏好,其实最爱的是豆乳米麻薯、豆乳玉麒麟之类的小料粥,但由于大一时期每天吃完晚饭和舍友拼奶茶,人家怕负担重,都点写果茶来清口,唯有我给自己加了一道宵夜,导致一学期胖了六斤,现在想爱也在心口难开。于是乎,开始寻找些不那么浓厚的平替,包括铁观音奶冻、草莓奶冻等,既保留了一两味小料,又不至于在糖里找奶油,在奶油里搜刮小料了。后来看网上推荐,纯茶+西米+奶冻+奶盖也是不错的选择,照着点了两次,觉得小料变成我账单上多挂的累赘,一料料填进来也是不小的开支,且每次思前想后什么料凑起送费,什么料与茶底和奶盖不甚和谐,也颇费心思,出于懒惰的心理,只好作罢。
古茗。啥都不太好喝……今年新出的抹茶纯牛奶,只保留了抹茶和悦鲜活,虽然还算不错,但家家都能做,也不能算独家招牌了。
一点点,至今为止,除了冰激凌,其他小料都免费的良心商家。万人推荐的“冰激凌红茶”愣是让我剩了大半杯,不知是雀巢冰激凌球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化在茶汤里的冰激凌有种古早的植脂末味,与幼年来不及吃所以化在手心,弄得又黏又脏,还从领口糊到满襟满腹的冰激凌如出一辙,印象因此大打折扣。后来品鉴的大橘大利、草莓森林(草莓酱+抹茶奶茶)倒是不错,可能是因为原料都保留了最初的风味,没有乱七八糟往里煮一堆化学试剂的缘故吧。可以爱,但不深沉。
奈雪的茶。之前喜欢买贵价奶茶,认为能体现自己的卓尔不群,于是乎一装就买奈雪,现在想想,幼稚地可笑,且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果味冰沙哪里喝不到,非要巴巴地往漏钱的洞眼里凑。唯有白月光至今留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热爱“玉油柑”的种子,说起来那杯还是我爹送我来上大学买的单。因为一些独在异乡的忧愁,因为酷暑和炎热,因为疫情只能放学生本人入校……收拾了一天东西啥也不想吃,我爹又父爱泛滥,讨好似的请喝高端奶茶,我一赌气挑了个最贵的“霸气玉油柑”,简直把一天的霉头都荡涤干净了,把宿舍“贫民窟”的墙纸全部撕下、小刀刮那些凝固的胶水结果把大拇指割破、刘海黏在额头上像讨饭的,玉油柑把这些肮脏的、令人难堪的过程冲走,留下酸性水果的芳香和清甜。实话说,还有个理由更务实也更辛酸。军训期间称体重,我 94 斤,多半是那几天不吃不喝、又有玉油柑给我刮肠的功劳。爱上玉油柑了,但哪里有平价的给我喝喝呢?不然它只能在记忆里,像陈皮一样幽幽地释些暗香了。
奈雪值得称道的其实是它的面包和蛋挞,但这不足为外人说了。
coco 奶茶,自我小学起就出品,至今经久不衰的常青品牌。我只记得小学时喝 6 元的茉香奶绿,每次喝都会晕车,头晕脑胀到饭也吃不下(最初的液断呵呵)。初中时期,奶茶三兄弟风靡一时,同系列的珍珠奶茶还有珍珠红豆双拼,就像现在的换乘恋爱似的,同一个奶茶底,换汤不换药。后来据说 coco 的芋泥系列大杀四方,我尝过来也不过如此,just so so ,但还是很感谢它陪我度过患得患失的小学时光,因为每次逛街我都会缠着我妈给我买一杯。我抱着它慢悠悠地看花花绿绿的衣服,小心地吮吸着里头的珍珠、布丁和红豆,感受纯粹的白糖在嘴里化开。那种被劣质口感填塞、但满心憧憬的日子,确实一去不复返了。
还有很久之前宠幸过的茉酸奶,桑葚那款奠定了我追随的基调,抹茶糍粑也紧随其后。由于其过于昂贵,我已经很久不喝了,学校团购的各类酸奶碗琳琅满目,超市里的奶皮子酸奶和红粉青绿的风味发酵酸奶也铺满货架,所以开始追求“极简”、“0 糖”纯酸奶去了。
关于沪上阿姨,也有几个小段子。一是在学毛笔字的时候老师请我喝了一碗沪上阿姨的奶茶粥,很有香港丝袜奶茶的风味,布丁也是,Q 弹爽滑。二是去东北的时候,那个香港阿姨拉着我去买,说她女儿很爱喝这个牌子,于是我睽违已久再次喝上沪上阿姨,已经和十几年前大不一样了,再也不是与鲜芋仙打擂的奶茶粥了,红富士味的奶茶酸甜恰当,很适合风雪旅人,萍水相交。
说了这么多,显得我在学术上无所建树,只是在吃喝上有些心得罢了。但终归过于主观,且我从一个四处挑食的小女孩,长到现在,经历了喜酸、喜辣、喜浓油赤酱,到现在只喜欢清汤寡水的饭菜和腻到发齁的甜品,口味料想也正常不到哪里去。暂且写这么多,万一哪家店、哪一款品又横空出世,夺得我的欢心,那再欢迎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