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关于《在轮下》 ...


  •   依旧是熟悉的黑塞味道。绚烂的色彩,芬芳的花果香、葳蕤的草木和各司其职的生命。

      《悉达多》里,一个圣洁虔诚的青年在学校受到神学知识的教育和洗礼,但不满足于市民生活的一切,于是他出走,流浪,放弃体面和荣华,用肉身的堕落和深入市民生活体会其中的真谛。随后在沉浮、结合和分别、生命和死亡中体会到“有些东西更有价值,能超越一切,进入到更高的境界。”

      《荒原狼》则更为怪诞和锋利,以一种自我毁灭式的游戏态度向真理发出叩问。《德米安》塑造了一个友善、坚定、聪明而温和包容的挚交好友,让一个怯懦、胆小但心存追求的少年的得以成长。

      黑塞自己就说过,“对于真正有个性的人而言,人生确实更加艰难,但也更为美丽……如果他们熬过了青春时期,就要肩负起重大的责任。”

      “这是一种更温暖、更高层次的生活,从前那种只为尽义务的例行生活与之无法相比。”

      《在轮下》更多也是讲少年时期的故事,里面的景色不像悉达多富有东方玄学色彩,也没有原始丛林那股浓郁的潮湿和参天绿意;也不像荒原狼给人一种“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肃杀和席卷一切的破坏性,还有街道上各色各样的霓虹和蛊惑性极强的舞会传单。

      这里的景色,清晰、明媚,有夏日的张扬和少年的青葱之感。

      “河水缓缓流淌,和面飘来一股湿热的香气,几朵淡云模糊地倒映在碧绿的河面上。磨坊的圆锯嘎吱作响,与清冷而低沉的水闸声彼此呼应。”

      “在蜿蜒狭窄、沟壑纵深的河谷中,黄昏早已降临。”

      “露水已经风干,太阳的热气、露水的时期和地衣的香气交织在一起,混杂着松香、杉树针叶和蘑菇的气味,形成一种特有的气氛,清晨时分在笔直的树干间弥漫,谄媚地依附在所有的感官上,令人迷醉。”

      “蔚蓝的天空一碧如洗,透过乌黑的杉树树梢望进来。成千上万垂直的树干排成一堵褐色的肃穆的墙,向远方延伸。阳光形成一块块温暖明亮的黄斑,一点一点洒在苔藓上。”

      “船上流淌着音乐,五彩的灯笼点缀着夜晚,灯光映在河面上,我们在音乐中顺流而下。”

      “此时正值初春,漂亮的拱形丘陵上铺了一层细细的、稀疏的嫩芽,像;绿色的波浪。树木正在摆脱他们冬季的形态,那明晰的褐色网状轮廓、与新鲜叶子彼此重叠融合,迷失在流动的、无边无际的、充满活力的绿色风景中。”

      “太阳已经躲到山后,山上的冷杉树梢像发丝一般细密,在湿润清晰的傍晚,碧蓝的天空被山的黑色轮廓划破。一长条灰色的云被照成黄褐色,像一只返航的船,穿过稀薄的金色空气向谷底飞去。”

      “今年的秋天比往年更美:和煦的阳光,银白的清晨,色彩斑斓的中午,清朗的傍晚。远处山峦现出天鹅绒般的深蓝,栗树闪着金黄的光,墙上和篱笆上,紫红的葡萄藤垂落下来。”

      他一贯对市民生活有嗤之以鼻的态度,描写汉斯的父亲约瑟夫“对金钱真诚而由衷地崇拜”、“他内心深处怀疑所有超常的能力与人格,处于妒忌本能对任何超凡脱俗、更自由高贵的精神力量抱有敌意。”甚至开篇还有一段对其日常生活规律的阐述,上班、咒骂“没钱的人是穷鬼,也骂富人摆阔”、逛剧院、抽雪茄,但“对上帝、对当局保有得体的尊敬,盲目地遵守清规戒律”。

      黑塞对神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也展开探讨。

      书里有一个不信基督的牧师,“工作的确繁忙,只是很少涉及布道、教义问答和《圣经课》,更多的是为科学期刊准备的研究成果和文章。”

      “空幻的神秘主义和无意义的冥思苦想在这里无从寻觅,甚至那种超越科学界限、以爱和同情迎合人民饥渴幼稚心灵的神学也被排除在外。相反,这里有的是对《圣经》热烈的批判,和对‘历史上的基督’之踪迹的寻觅。”

      “神学和其他学科没有什么不同。有的神学是艺术,而有的神学是科学或至少在努力成为科学。从前如此,现在也一样。科学家们往往为了寻找新就帮而耽误了装陈酒,艺术家则在无忧无虑地坚持某些表面错误的同时,给许多人带来慰藉和快乐。批评与创造、科学与艺术之间力量悬殊的斗争由来已久,在这里,批评与科学永远正确,对他人却无益,而艺术与创造却在不断播撒信仰、爱、慰藉、美和对永恒感知的种子,并能找到合适的土壤。因为生命比死亡更强大,信仰比怀疑更有力量。”

      这个牧师与虔诚信仰基督的鞋匠一体两面,一种愚昧市民的笃信和批判既往的“科学”成为对比。可是人性没有在此丧失,善良和道德的本色让他们虽然意见不同,但相对和谐地生活。

      来到修道院以后,汉斯与“诗人”海尔纳建立起深刻的友谊。

      “他用幻想的枝条在寂静的湖水中一圈一圈搅动,躺在低矮的灯芯草丛里,思索有关秋的题目——死亡与消逝。”

      “他在走向孤独的过程中找到一种殉道者的享受,无需他人理解。”

      诗人不否认自己的聪明,但不屑于把精力放在世俗的成功和地位上,蔑视所学的知识。“这里只有无聊的人和随声附和的软骨头!他们荒废了世上所有美妙的事物,甘心做牛做马。”

      “咱们读《荷马》时,好像《奥德赛》是本菜谱。一节课读两行,然后逐字逐句咀嚼、探讨,直到令人想吐为止,下课时还要加上一句:你们瞧,诗人们的作品多么精到,能让我们一窥诗歌创作的秘诀。其实这只是给小品词和过去时叙述体添油加醋,好让读它的人不至于窒息而死。”

      “咱们的寝室居然叫‘海拉斯’室,这真是绝妙的讽刺!为什么不把它叫做‘废纸篓’、‘奴役笼’或‘大礼帽’?”

      还有汉斯与海尔纳的爱情,“新鲜的幸福感像新酿的葡萄酒,流过他的血液,穿过他的思维。” 我们其实不能把它称之为爱情,青春期欲望萌发的少年,在找到灵魂共鸣对象时的巨震,那是一种飞蛾扑火的向往和违背清规戒律的禁忌。与之类似的,是德米安和辛克莱的爱情,强大而完整的精神世界对正在生长枝桠的少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所以不顾一切,所以萌生亲近和狎昵。

      书本中真正出现“在轮下”三个字,是在已经过半的时候,汉斯因为与教书匠们避之不及的天才海尔纳交往而使成绩下滑,校长说:“我的朋友,千万不能携带,否则你会被碾到轮下的。”

      这是制度与才华之间的斗争。“国家和学校总是不遗余力地将多年才会出现的几个真正有价值的天赐连根拔掉。往往是那些被教书匠痛恨、经常被惩罚、被赶走或逃离的孩子,未来会成为丰富我们民族宝藏的任务。而又有多少这样的孩子,在无言的反抗中备受煎熬,最终陨落。”

      第二次出现“在轮下”,是汉斯与鞋匠的侄女爱玛发生爱情的时候,这场爱情也是他脱离童年生活,迈向更深重的不幸的开端。“汉斯手足无措,甚至有点受辱的感觉,像路边怕被碾在车轮下的蜗牛一样把触角都藏起来。”

      “这一个小时里,他内心有什么东西被撕裂了,一个陌生而诱人的新世界将其遥远的蓝色海滩展现在他的灵魂面前。他还不明了,只能模糊地意识到,这忧伤和甜蜜的折磨对他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在自己的内心,痛苦和快乐哪个更多。”
      “快乐意味着年轻的生命力的胜利,痛苦是因为清晨的和谐宁静被打破,他的心从此离开童年时代,一去不回。他这一叶扁舟,刚刚避免了一次沉船,又遇到新的暴风雨的袭击,它将他带到浅滩危岩。青春没有指引,只能依靠一己的力量寻找方向和出路”

      汉斯一直在陈规下压抑自己,直到最后,爱玛也并不属于他一个人,他无从诉说,也无人依靠,海尔纳抛弃了他,父亲只会斥责和驯化他,老师和外界只会给他沉重而碾过他全部身体的压力。

      “汉斯的内心澎湃着令人透不过气的、既害怕又甜蜜的波涛,那是大胆奇异的感情和不同寻常的强烈愿望,是夹杂着一丝羞怯的害怕,害怕这一切只是个梦,永远不会成真。这矛盾的感觉渐渐强化,变成一种折磨,好像一股强大的力量在他体内迸发、膨胀:是号啕,是歌唱,是大喊大叫或大笑。”

      真的能看到《荒原狼》的影子,是在汉斯萌生死亡的想法并决定付诸实践时的解脱和安定感。

      “主意已定,死亡成了一件已经决定的事,这让他感觉舒畅。就像远行之前人们喜欢做些特别的事,他并不拒绝在最后几天享受一下美丽的阳光和孤独幻想。一切已经就绪,他可以随时出发,在从前的环境里逗留一阵,看着那些对自己的危险决定一无所知的人的脸,这带给他特别而苦涩的幸福感。”

      “命运让他为自己的阴暗企图感到高兴,看着他每天从死亡之杯啜饮几滴欢乐与活力之酒。或许这心灵扭曲的年轻生命无足轻重,但任何生命都应当完成它的循环,而不是浅尝生活的苦乐之后,就从平面图上消失。”

      但最终,他决定投入现实生活,而非直接踏入死亡。“这无法摆脱的折磨人的念头渐渐淡去,让位于听之任之的疲惫感,一种无关痛痒的懒散情绪。”

      而接下来的一段,又和《德米安》有极为类似之处——早熟的少年重回童年,再也不是为了追求世俗而压榨自己的身体,而在无意义的课本和算术中浪费生命。但这种反刍,只能发生在身体完全破败,精神世界被打碎重铸的熊熊炉火中。千帆过尽锻造了一把大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而万木逢春则在襁褓中重新孕育的精神体中。

      “当年被剥夺的兴致,随着对美妙朦胧的岁月的渴望又飞了回来,在记忆的森林里翩翩起舞。这强烈而清晰的记忆也许是一种病态,但与当年的亲身体验相比,这样重新经历并不缺乏热度与激情。被欺骗与被夺走的童年像一股被阻隔的悠长泉水涌入他的心田。”

      “树木被剪掉枝干后会在根部滋生出新芽,同样,心灵如果生病或受到伤害,会回归可以春天般无限遐想的童年,在那里重新发现希望,将断裂的生命之线续接起来。根部的嫩芽汁液旺盛,生长迅速,但这样的生命只是假象,永远不会长成一棵真正的大树。”

      从未真正拥有童年的人无法享受完整的人生,哪怕在成年后重新体验,也只是拙劣的东施效颦罢了。衰颓的感官、折磨地千疮百孔的心灵,真的还能盛放无忧无虑的娇花吗?

      汉斯最终走向了死亡。“兴许他被水的美丽所吸引,俯下身时,宁静而深邃的夜晚和银色的月光笼罩着他,疲惫与恐惧在寂静中将他逼进死亡的阴影。”

      “那无形的尸体像输了魔法,让所有人说话做事都变得轻柔、和缓,一切都仿佛披上了一层薄纱。冲突、愤怒、喧闹、欢笑,都像水怪一样隐藏起来,睡眠波澜不惊,水流似乎毫无生气地停滞了。”(描写修道院时期另一个失足溺毙的同学)

      所有的人都应当为他的死负责。

      他死在了顺从无果、反抗无门、被厌弃、被孤立、被高高举起、被重重摔下,他死在了每一个人的期待中。

      别再头痛了,你在酣醉中迎来了解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