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漆艳山 ...

  •   “先生欲归隐山泽,以书为友,卷诗作朋,我便花上一、二年的俸禄,在漆艳山上为先生建它个十室八间,全部放置藏书,先生也可收徒三、四,每日说经讲史,闲话人生,静想四季变化,感悟诗情万千,到时下笔如有神助,夺了那李太白的谪仙之称,岂不是一件乐事?”
      环山高卧惬幽情,镇日胸无俗虑撄。这到底是谁的心之所愿?
      “哈哈哈,若真如此,老夫以何回报呀?唯有经营好这几间书屋,为你留下一片净土,来日心有归处啊。”
      “正是此意呢,先生果真是最懂我之人。”
      漆艳山藏书室的建立,是一段忘年之交的见证。
      漆艳山创始老祖吴有贤是一位藏书大家。
      他是罪臣之子,当年吴家被抄了个精光,幸得帝王恩典,念他年幼免去一死,他是被府里一位忠实的仆人收养长大的。
      他好学,骨子里流着的就是文人的血。
      他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但才华早早便显露无疑了。未及弱冠,便成了京城颇负诗名的诗人之一,并与其他三人共同开创了漆艳派诗风。
      他在私塾里学习,给老师当助教换取听课资格;没钱买书,便挨家挨户去拜访有书的人家借书看。
      春冬如此,笔耕不辍,终成大家。
      不能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他便想其他办法。
      他给宫中达贵送礼递帖求举荐,有的拒收,有的收下后又退回去了。
      他不甘心,兜兜转转做了过几位大人的幕僚。
      可他到底只是个诗人。
      官不好做,他也没有背景,混的自然艰难极了,最后还得回去当他的私塾老师,身当人梯,助力他人攀宫折桂。
      他心中还是很郁闷的。这从那段时期其所作诗文可窥一斑。
      在将近六十花甲之时,想开了,毅然弃俗归隐漆艳山,在好友纳兰慕唯的资助下修建了八间“漆艳书屋”。
      他嗜书如命,不仅将家中书籍尽数迁藏于此,还不忘继续买书藏书,到他去世时,室内书籍可达一万多册,琳琅满目,汗牛充栋。
      书屋由其最得意的门生接管,之后又传了几十代,直到现在的吴仁明接任,漆艳山上的藏书事业已发展了一千多年了。
      纳兰慕唯少年成名,19岁第一次科考便名列榜首,状元傍身。他的父亲官至朝中司马,从小便为自己的儿子安排好了人生道路。
      关于纳兰慕唯的经历,史书记载颇为不详,民间传言也寥寥无几,只知他病逝于赴任的路上,年仅34岁。
      常驻漆艳山上的人员,大多都是普通凡人。
      他们或是少无入仕之心,而博学多识,聪颖过人,小小年纪便诗名誉耳,且家境颇足,遂携家中藏书归隐于漆艳山。或在俗世奔波数十载,心如倦鸟祈归巢,弃官后,便携满腹经纶与私藏书籍入职漆艳山。庆慧是前者。
      他们到漆艳山下时,已经是黄昏时刻。
      漆艳山是一座青山。
      山中草木四季葱茏,柔和的余晖洒落,成就了大片大片的斑驳暗影。明暗交替,自成美感,同样的赏心悦目,丝毫不显哀伤与寂寞。
      入耳是鸟兽鸣叫,在左右山林中,偶尔能见到它们雀跃的身影。这倒是平添了些许的平静与淡泊之感,所谓鸟鸣山更幽,大抵便是如此吧。
      走在漫长的登山梯上,郁善洲几次轻声叹息,谁知道他想到什么了呢?万俟旻没有搭理他。
      万俟旻问:
      “庆慧宗师,你在漆艳山上呆多少年了?”
      “六岁上山,每年回家一次,到现在,正好18年了。”
      “不想家吗?”
      “漆艳山上不养闲人,每日都有事情做,哪有闲暇之心去思家。而且,这里难道不算我的家吗?”
      庆慧领着他们去了山腰处的屋舍。
      山腰处密林广布,零星坐落着几间小木屋,是用来住宿的租房,简陋狭义。
      这些租房是给前来拜访参观漆艳山的外乡人准备的。春秋闱前后,本地学子也多有来此处学习的。其余时节,就非常清冷寂静。而现在,就是其余时节,林中小屋,无一人居住。
      读书之人都是会自在其乐的,就是简陋破烂无比,也给它们取了雅名,做了门匾挂着,比如学海山居、读未见书斋、学耕山馆以及通书山堂等等,五花八门,各有情趣。
      庆慧领着他们进了一间颇为干净整洁的屋子。
      “你们先在这里住上一晚吧,明日我带你们去见峰主。”
      “麻烦庆慧宗师了。”
      他走的时候,表情黯淡。其实从刚上山时,万俟旻便注意到他的心情很低落。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庆慧便来了。
      “峰主吃早膳前会安排一日的工作,之后会有一段空闲。一天里只有在这段时间才能单独会见峰主。望公子们见谅。”
      他们去了山峰之巅,那里有主书楼。
      楼前后有平台和巨石,楼前平台与巨石之间为水池,引水入池,蓄以防火,巨石为曝书石,用于曝书晒书以及举办曝书会。
      楼门坚实,上悬匾额,上刻“漆艳书楼”,两边有联,书“蓄天下图籍,延四方贤俊”。
      庆慧已经进去了,留下二人在楼外等着。
      不一会,一众一模一样书生打扮的人从楼内井然有序、安安静静地走了出来。他们都低垂着头,散开,下山。没有人注意到另一边还站着两个人。
      庆慧拿着一把钥匙出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位十五、六岁的漆艳山弟子。
      “走吧,我带你们去漆艳书屋。”
      漆艳书屋是老祖吴有贤辞世的地方。
      里面珍藏着他的墨宝与真迹,曾经是对外人开放的,后来书仙之说盛行,就关闭了。除非你有正当理由要请书仙,请示峰主后,才有可能允许进入。
      关于漆艳山书仙,只是一种传言。
      不记得是多少年前了,曾有人说在漆艳书屋参观时,见到了一个黑影子。还有人说,在书屋里偶遇过一个拥有玉人之姿的男子,他们畅谈。他说那男子博古通今,满腹经纶,无所不知。可离开书屋后就怎么也找不到那人了。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漆艳山上有书仙的说法,就此传开。
      有人说书仙是位天仙美女,有人说是位玉面书生,还有人说是一位飘逸老者,更有甚者说书仙是一位鹤发少年。
      尽管几百年里,很多人都说见过书仙,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真真假假,始终不得定论。
      漆艳书屋坐落于山中谷底,依溪而建。
      书屋被修缮保存的很好,掩映在葱郁的林木之间,四周环境优美,水声潺潺,幽静至极。
      “书仙选人标准不可知。但差不多一个时辰左右便见结果。进书屋后,什么也不用做,也不要说话。一个时辰内书仙不出来相见,便可以出来了。你们一个一个进吧,书仙不喜吵闹……”
      郁善洲:
      “庆慧宗师如何得知?”
      庆慧露出了无奈的表情,苦笑道:
      “我儿时见过他几面,自然是知道的。”
      “好吧,那我先进。”
      郁善洲刚进去,庆慧便以要去工作为由向万俟旻告辞,留下了那位小弟子接待他们。
      万俟旻看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问道:
      “庆慧宗师在山中为人如何?”
      小弟子回道:
      “庆慧宗师学识渊博,为人磊落……但私下里经常能听到其他宗师说他实际上是面热心冷,并不真正关心他人。”
      “那他与书仙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弟子刚入山不久,往事不得而知。不过,有一件事也许公子会想知道。”
      “庆慧宗师曾经自杀过,但被前峰主救回来了,大家都说,此事与书仙有关。但前峰主及时封锁了消息,庆慧宗师也没有出面阐清,此事便不了了之了。听说后来曾有弟子好奇问过他,他苦笑道是年幼无知,不是自杀,只是不小心误伤到了自己。”
      山风拂面,林内鸟兽齐鸣,明明是那么喧嚣,却又安谧的如离尘世。
      这样一个神圣而纯粹的地方,但他从庆慧眼中却看到了无措与悲凉。
      他在怜悯什么?他在害怕什么?或者他经历了什么?
      “隔生死,痴傻人,禁忌情,世难容,世难容,世难容……”
      那些傻鸟,又在胡说了……
      郁善洲出来了,神情颇为沮丧。
      “小旻儿试试吧。我没见到书仙,在里面看了一个时辰的书。无聊死了”
      书屋内摆设简单古拙。
      一张竹木床,一张半大书桌,一排书架。书架上除了书籍,还摆有木雕、铭刻、书画等物品。
      万俟旻站在屋内,打量着这个历经了千年历史的地方。这里的墨香与郁善洲书房里的墨香是不一样的,这里的更深沉一些,也更浅淡一些。
      他面前出现了一个黑影,慢慢清晰,显出了一个人形。
      那人盛年岁数,面容惨白,书生青衫,翩然而立,一身书墨气息。
      四目相对,都是眉眼含笑,都非尘世俗人。
      “你就是书仙吗?”
      “……我不知道,我有自己的名字,我叫墨孤。我应该不是仙,只是一缕执念太深的残魂。我之前沉睡过很长一段时间,醒来时,已经把自己的身世忘记了,但脑子里却多了许多其他的东西,仿佛把世间所有的历史都塞里面了,拥堵又混乱。有时候我自己都不知道那些东西是否正确。”
      应该是了。
      “你能看到我,真是高兴。”
      万俟旻面露疑惑,不解道:
      “你一直都在?是别人看不到你?”
      “是呀,我一直都在。刚才那位公子,在屋子里东走西窜,我一直跟在他身后观察着他。他是一个很好的人,如果可以,真想与他畅谈一番,可惜他看不到我。”
      “你与我有缘,有什么想问的,墨某若知,定知无不言。”
      万俟旻问了,问了那场大战。
      他还问郁善洲的身世,但墨孤说不知道,他只能看到与眼前人有关的事情。他告诉万俟旻,他与郁爻尚有一段缘分未了,欲知真相,应前往岱舆岛一探究竟。
      “那庆慧呢?你们之间……”
      墨孤消失了。
      “墨公子,墨书仙……书仙……”
      一个书架上飘下来几张宣纸,飘飘扬扬的洒在了地板上。
      万俟旻捡起来,是几首诗,署名吴有贤。
      还有一张纸上,写着一篇短信:
      “庆慧爱徒:
      山中书仙,千载以来,得见真容者不过二三子。为师亦缘悭一面。然吾徒既言与之相交数载,为师信汝诚也。然汝当知,彼非人非仙,实乃一缕难安之幽魂耳。今闻汝愿以死相殉,岂不 知汝之情愫,早已逾越金兰之谊乎?
      嗟乎!汝心系幽明,此情虽挚,然阴阳殊途,终难偕老。趁韶华未逝,早断情丝为善。岂可为虚妄之缘,误却此生锦绣?
      老朽慧慈绝笔"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5章 漆艳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