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
-
几日后黎明,李严果然带来了曹丕欲遣四路大军攻蜀的消息。
自刘备死后,诸葛亮休息的时间更是零碎,常常是处理完手头事务,便觉一日已过。李严来的时候,诸葛亮还未得空合眼。好在刘禅天资聪敏,有些事已能自主,并不需诸葛亮太过操心。
“劳烦李大人了。”诸葛亮听毕,向他躬了躬身,“还请大人转告陛下,臣微感不适,今日恐不便上朝议政。”
李严只道是诸葛亮连日操劳体力不支,便答:“我定告知陛下,丞相自己保重身体。”
诸葛亮点头,目送李严离去。
刘备昨夜去探刘禅,知他勤于国事,心中大感宽慰。李严来时,他也正好从刘禅处归来。曹丕此举并非意料之外,只是他心下略惊:以他往日所见,曹丕虽得曹操几分真传,性子更是相近,但他于用兵之道,尚未到达如此地步。这四路大军布置缜密,并不像是他自己的主意。
正思索间,诸葛亮已换了衣衫,到后院去了。出去之前刘备听到他吩咐侍卫唤赵云过来,不禁好奇。但细想片刻,已大体明白他心中所虑。
刘禅携马谡前来问计的时候,诸葛亮就在庭中观鱼。刘备在他身侧,似在沉思。
“相父身体可好?”刘禅见诸葛亮并无病态,举手投足间倒显几分从容,心中已有几分把握,“今日早朝,朕从李严处得知,曹丕正发四路大军,欲将蜀地包围。朕尚年幼,不知相父可有应变之法。”
诸葛亮向刘禅行了一礼,问道:“那么陛下可知,这些鱼从何处而来,欲往何处而去?”
刘禅不明所以,愣着瞧了一会儿池水,忽恍然道:“从魏来,为攻蜀。”
“其实曹丕此举,也并不难应付。”诸葛亮见刘禅已然参透,满意地点头,“臣已有策略,恰能应对此四路大军。”
“愿听相父教诲。”
“西平关一路,只需天威将军马超一人,便可慑服;南蛮孟获,则由魏延以左出右入、右出左入之法惑其判断;曹真空有虚名,阳平关一路,臣已派赵云将军前往,只要坚守不战,待曹军粮尽,即可解危;而孟达拥兵自重,蜀地于他,更是休戚相关,臣已请李严修书一封,他必念旧情新患,托病不出。如此,四路大军可解。”
刘禅听得认真,此时抚掌大赞道:“相父多智,朕受益匪浅!”
刘备听他如此分析,心中却另有感慨。诸葛亮方才侃侃而谈,眉宇间那股自信的神采,竟与当年隆中一谈时无异。仿佛他又回到了年轻时候,和军师二人烹茶谈心、大发豪情。那几日于诸葛亮同塌而眠,枕于林间,享天地灵气之福,真是说不出的快活。
“只是臣担心,这水下,还有暗线潜伏而至。陛下可知,暗线是谁?”诸葛亮突然发问,打断了刘禅脸上欣喜的表情,也打断了刘备的思绪。刘备转过身,看到刘禅皱眉思索,但似乎并无头绪。
“阿斗,你若能知道克曹贼、防孙权,孔明便无需再担忧你了。”刘备暗自慨叹,只希望刘禅能更加勤勉用功,否则诸葛亮事必躬亲,终有一日要积劳成疾。
刘禅想了一会儿,仍没有答案,只好怏怏道:“请相父明言。”
诸葛亮也未显失望之色,反而含笑摇了摇头,看向马谡:“幼常,你可知道?”
“东吴孙权。”
马谡在旁立了许久,这四个字也已在口中酝酿了许久。诸葛亮既然发问,他便索性向刘禅自荐道:“陛下,臣以为,曹丕必遣使江东,意在行使联吴抗蜀之策,我们不能让他们夺得先机,当早一步稳住孙权,不让他终为曹家所用。臣请命出使江东,在魏使之前说服孙权,令他不违盟约,共抗曹贼!”
刘禅经此点拨,方然大悟,起身一拜道:“那朕,在此静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