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

  •   在黑暗中仿佛度过了一整个世纪。耳畔似有人抚琴,琴声凄惘,恍若招魂语。
      刘备睁开眼,只觉眼前一片混沌。然而全身再无病痛迹象,反倒轻松许多。他坐了起来,却发现自己穿透了灵柩的棺盖,眼前也顿时明朗。
      他低头看了看,那是他自己的灵柩。

      其身虽死,其魂不散。
      刘备想,说的便是现在的自己罢。

      抚琴人,自然是诸葛亮。上一次见他披麻,还是在张飞的灵堂内。
      刘备走过去,在诸葛亮身前站定。他看着他拨弦,看到他眼中已经承受和正在承受的那些悲恸,居然就要承受不起这数十年如一日的目光。
      诸葛亮抬起头凝视着刘备的灵柩,却不知道他的陛下就站在他身前,同样凝视着他。刘备无意识地伸出手,想要抚平诸葛亮蹙起的眉。诸葛亮没有感觉到刘备的动作,也不会看到刘备眼中蕴含了多少情感。直到刘备发觉自己的手穿过了诸葛亮的发丝,终于恨恨的闭上眼。那只手在诸葛亮身后,徒劳地,握成了拳。
      他看得到他,却不能够,触摸到他。

      刘备突然想起张飞死后,他胸中怒意难平,定要伐吴。那日灵堂之上,他昏昏噩噩步履不稳,身旁曾有臣子想要搀扶。那时候他微愠地拂袖,怒声道:“朕没有你的扶助,就不能自立了吗?”
      于是四下皆寂。

      说这话的时候,诸葛亮距离他还有五六人的距离。刘备进来的时候,诸葛亮一直背对着他,不曾出声。刘备看着他清冷笔直的背影,又思及当初和关羽张飞结拜时的酣畅之意,觉得很是凄凉。
      诸葛亮终究不是他的结拜兄弟。他不过是他请来的军师,没有歃血为盟也不曾订立同日赴死的豪诺。想到前几日诸葛亮如此阻止自己伐吴,再加上旁人煽风点火,说诸葛亮其心不正欲谋高位的话,刘备忽然就将许久积压下来的情感变成了愤懑和恼怒。

      有些话他不是对诸葛亮说的,可又是对诸葛亮说的。并且说完之后过了很久,他才知道后悔。可诸葛亮并没有怨他。纵然刘备咄咄逼人地拒绝了他代写伐吴檄文的请求,诸葛亮也没有再多说一句话。

      现在回想,当日他如此言语态度,不知道诸葛亮心中,该有多少的失望。

      那一日,诸葛亮在灵堂内坐到夜半,才终于起身回了相府。刘备以魂魄之态存世,虽然无法被感知,但除此之外似乎也并无其他限制。他思索许久,想以如今情状,实在无事可做,便干脆同诸葛亮一道回去。

      诸葛亮的卧房内还堆着几卷昨日没来得及处理的文书。本来他初丧旧主,心情实在难以平复,并不愿理会这些事务。可刘禅年幼,曹丕仍在虎视眈眈,孙权的心意也难以捉摸;再者刘备嘱托,他重担在肩,实在无法放下。只好换了便服,掌一盏灯火,拿过毛笔一卷卷细批。

      有一则是马谡呈上来的地方军情,言南中诸郡常兴叛乱,向诸葛亮询问是否应当出兵举讨。
      诸葛亮批阅的时候,刘备就立在一旁。他看见诸葛亮沉思片刻,提笔回道:先帝崩殂,丧期未过,此间不宜骤兴干戈,当以安抚人心为上。但怕魏贼得闻此讯,已于暗中调兵;孙权虽与我结好,江东虎狼之师,亦须提防其坐收渔利。此二者,当时时留心。
      笔落,他将这一卷分开放置,抬手揉了揉眉心。夜风刺骨,诸葛亮将鹤氅紧了紧,又摊开另一卷竹简,逐字逐句地看过去。

      直到时过五更,晨光微曦,诸葛亮才靠着床榻,闭上眼睛小憩。刘备有累的感觉,但他陪着诸葛亮看了一晚上的国务,此时见诸葛亮终于浅眠,却觉得此心比征杀一生的戎马生涯都要沉重。
      诸葛亮,一直都是他的军师,无论是在琅琊还是在白帝,都从未改变过。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