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地震 ...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戌时三刻。杨天一正与表兄李笃之在稷下学宫西厢房对弈,烛影摇曳间,忽闻天际传来闷雷般的轰鸣。起初以为是夏日暴雨将至,待细辨声响竟是自东南而来,声如万马踏冰,又似青铜钟鼎相互摩擦。
"怪哉!"李笃之手中棋子"啪嗒"坠落棋盘。话音未落,青砖地面突然泛起涟漪,如湖面投下巨石。案上酒壶歪斜,琥珀色的杜康酒泼洒在《春秋》竹简上,字迹瞬间晕染成诡异的图腾。梁柱发出"轧轧"呻吟,雕花窗棂竟如活物般扭曲变形。
"地震了!"杨天一率先反应过来,抓住兄长往外冲。刚跨出门槛,便见对面藏书阁如醉汉般东倒西歪,飞檐上的镇宅铜铃叮叮当当坠落,在青石阶上蹦跳如受惊的蟾蜍。巷中传来此起彼伏的惊叫,夹杂着碗碟碎裂、屋瓦坍塌的脆响。
"快来看!"药铺王掌柜披头散发跑来,手指着南大街。只见三层茶楼正在进行着令人目眩的舞蹈——底层向东倾斜,二层却诡异地向西扭转,顶层更是如陀螺般缓缓旋转。更奇的是街角的百年槐树,树根竟破土而出,在空中挥舞着须状的根须,活像条挣扎的蛟龙。
忽然,地动加剧。杨天一踉跄着抱住廊柱,眼睁睁看着青石板路面如波浪般起伏。河面上水花四溅,平日里温顺的淄水突然暴起数丈高的浪头,将停泊的画舫抛向空中,又重重摔在岸边,惊起满河鸥鹭。
戌时五刻,震动稍歇。月光下的稷下城已面目全非:歪斜的梁柱间露出惨白的断墙,破碎的窗纸在夜风中簌簌作响。衣衫不整的男女老少聚集在街上,惊魂未定地诉说着见闻。有位老学究颤巍巍举着半卷《周易》:"老夫夜观星象,荧惑守心,果然应在此劫......"
却说西城豆腐巷,王刘氏夜半起身如厕。刚蹲下,忽闻隔壁婴儿啼哭。待她系好裙带返回,月光下竟见匹灰狼叼着襁褓!
"天杀的!"王刘氏抄起门后的擀面杖便追。狼见有人来,后腿蹬地窜上矮墙,却因叼着孩子行动迟缓。王刘氏急中生智,拔下头上银簪狠刺狼臀。狼吃痛松口,婴儿"扑通"摔在柴草堆上。
此刻巷中狗吠声大作,邻人举着火把赶来。狼龇牙咧嘴作困兽状,绿莹莹的眼睛在火光中忽明忽暗。王刘氏护着孩子后退,突然发现自己下身空荡荡的——方才追赶时竟忘了穿裤子!
"刘娘子好胆色!"卖肉的张屠户举着杀猪刀喝彩。王刘氏面红耳赤,抓起破席子裹住身子,却见怀中婴儿正吮着手指酣睡,仿佛方才只是场闹剧。
此夜奇事层出:县太爷家的石狮子竟移位三尺,面朝西南作怒吼状;城隍庙的泥塑判官断了右臂,手中生死簿散落一地;更骇人的是城南古井井水逆流,形成直径丈许的漩涡,倒映着血月般的异象。
待至寅时,东方泛起鱼肚白。杨天一登上残存的钟鼓楼,只见临淄故都废墟中,无数赤身裸体的百姓在晨光中奔走相告,恍若置身洪荒之境。他长叹一声,铺开宣纸,将昨夜见闻付诸笔端,却见墨迹未干处,又传来西北方向隐隐的雷鸣......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三刻,山东临淄发生大地震。旅居稷下的杨天一与表兄李笃之在学宫遭遇地动,目睹楼房屋宇如醉汉摇摆,淄水河浪掀翻画舫,市井间鸡犬相闻,男女赤身奔走相告。地震造成井斜楼倾、山裂地陷等异象,更有妇女王刘氏夜斗恶狼夺回婴儿,慌乱中竟赤身追狼的奇事。此劫后,张历友作《义鼠行》,县令将夜明珠事迹载入县志,杨天一在废墟中记录见闻,墨迹未干时又闻西北雷鸣,暗喻灾劫未绝。全篇通过地震中的众生相,展现了自然伟力下人性的勇敢与荒诞,以及历史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渺小与坚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地震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