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2、世子再访 ...
-
地牢线索的中断,如同一盆冷水,暂时浇熄了乘胜追击的势头,却也给了戚姝宁和宋挽蕴一丝喘息之机,得以更冷静地审视全局。獠月教在京城的网络显然比预想更深,“玄狐”的存在像一根无形的刺,提醒她们真正的对手尚未浮出水面。
戚姝宁并未因挫折而放缓步伐,她利用皇帝赋予的权力,继续有条不紊地清洗朝堂,将那些与周、张案牵连过深、或是在猎苑事件后露出马脚的官员或罢黜或调离,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势力,也使得朝中格局悄然改变。支持长公主的清廉派声势大涨,而原先依附周、张或态度暧昧者,则纷纷收敛,或转而试图向公主府示好。
这日午后,宋挽蕴正在暖阁内临摹一幅前朝花鸟画,既是修身养性,也是为了更好地扮演“阿挽”这个精通琴棋书画的江南才女角色。阳光透过窗棂,在她专注的侧脸上投下柔和的光影,静谧美好。
侍女轻步进来禀报:“姑娘,安亲王世子殿下前来拜访,说是得了一幅吴道子的真迹,知姑娘雅好书画,特来请姑娘一同品鉴。”
笔尖微微一顿,一滴墨汁险些滴落在宣纸上。宋挽蕴抬起眼,眸中闪过一丝讶异与警惕。戚容与?他又来了?而且这次的理由,如此风雅,如此……难以拒绝。
她放下笔,沉吟片刻。戚姝宁此刻正在宫中与兵部商议边境防务增补事宜,一时半刻回不来。若直接回绝,未免显得太过失礼,也容易引人猜疑这个“阿挽”是否太过孤僻怪异。
“请世子殿下在前厅稍候,我稍后便到。”宋挽蕴定了定神,吩咐道。她需要去应对,也必须去应对。或许,也能借此机会,再探探这位世子的虚实。
稍作整理,宋挽蕴依旧是一身素雅衣裙,面上覆着轻纱,在侍女的陪伴下款步来到前厅。
戚容与早已等候在此,见到她,立刻起身,笑容温煦如春风:“冒昧打扰阿挽姑娘清静,还望姑娘勿怪。”
他指着桌上已然展开的一幅画卷,“此乃机缘巧合所得《天王送子图》局部,笔法遒劲流畅,衣带当风,确是吴生神品,不敢独享,特来与姑娘共赏。”
画卷古意盎然,气象恢宏,确是难得的佳作。宋挽蕴自幼受家庭熏陶,于书画一道造诣匪浅,此刻见了真迹,也不由得心生赞叹。她依礼细细观赏,偶尔点评几句,皆切中要害,言辞清雅,既不刻意卖弄,也不过分谦卑,分寸拿捏得极好。
戚容与眼中欣赏之色愈浓,笑道:“姑娘果然慧眼如炬,见识不凡。江南文风鼎盛,能养育出姑娘这般钟灵毓秀的人物,实乃人杰地灵。”
他话锋不着痕迹地一转,语气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感慨,“说起来,姑娘这通身的气度风华,倒让戚某再次想起已故的永安侯爷。侯爷当年便是京中公认的文武全才,风雅无双,可惜……天妒英才。”
又来了。宋挽蕴心中冷笑,面上却适时地流露出几分恰到好处的茫然与一丝被提及已逝之人的淡淡哀伤,轻声道:“世子殿下谬赞了,民女愧不敢当。永安侯爷……英名远播,民女虽远在江南,亦曾听闻,确是令人敬仰惋惜。”她巧妙地将自己与永安侯的关系限定在“听闻”的层面。
戚容与观察着她的神色,见她反应自然,并无破绽,便也不再深入,转而笑道:“是戚某失言了,总提及旧事,扰了姑娘雅兴。我们还是赏画吧。”
接下来,两人便真的只谈书画,论及笔法、意境、流传,戚容与学识渊博,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宋挽蕴则应对得体,偶尔提出独到见解,气氛倒也融洽。
然而,宋挽蕴始终保持着警惕。她能感觉到,戚容与那双看似温和的眼睛背后,藏着审视与探究。他今日前来,绝不仅仅是为了品鉴一幅画。
果然,临近告辞时,戚容与仿佛不经意般提起:“听闻前几日猎苑不太平,幸得长公主殿下英明,剿灭匪类,还京城安宁。只是……动静似乎不小,姑娘在府中,可曾受到惊扰?”
宋挽蕴心中凛然,面上却依旧是那副柔弱模样,微微蹙眉,带着一丝后怕:“多谢世子关心。那夜确实听到些远处喧闹,心中有些不安,幸得殿下安抚,府中守卫森严,并未有事。”
她将话题引向公主府的守卫和戚姝宁的庇护,暗示自己只是个被保护得很好的内宅女子,对外界之事知之甚少。
戚容与笑了笑,不再多问,起身告辞:“姑娘无事便好。今日与姑娘品画论道,受益匪浅,改日若再得佳作,再来与姑娘分享。”
送走戚容与,宋挽蕴回到暖阁,眉头微蹙。戚容与这次来访,看似寻常风雅,实则处处机锋。他反复提及永安侯,又试探猎苑之事,究竟意欲何为?是真的仅仅好奇,还是他或者他背后的安亲王,与那神秘的“玄狐”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关联?
她铺开纸,将今日与戚容与的对话,以及自己的疑虑,细细写下,准备等戚姝宁回来与她商议。阳光依旧温暖,但她却感到一丝寒意正悄然迫近。这景安城的水,比她想象的还要深。而戚容与这位看似超然物外的世子,恐怕也绝非表面那般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