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7、第147章 孤注一掷 ...
-
三天后,迪兰·福特坐在会客室的沙发上,西装笔挺,手里捏着一份最新的项目财务报告,指尖轻敲着纸张的边角。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影子,看不清情绪。
“你的努力,我看到了。”迪兰·福特抬起眼,语气平缓到近乎冷淡,“但市场风险,不是努力就能对冲的。这个项目,我不打算继续。”
文森特闻言,眉头几乎立刻蹙了起来,他刻意压低嗓音,“迪兰,这个剧的动作戏和国际化风格,你不是一直很看好吗?现在才过几天,你就...”
“是我看好,但资本不会感情用事。”迪兰·福特打断,微微一笑,像是在提醒他规则,“我们都是做生意的。”
空气像凝固了一样,沉默蔓延在两人之间。
文森特的经纪人马库斯坐在一旁,隐隐有些急,却知道此刻硬劝没用。迪兰·福特的神情里,是已经权衡过后的坚定——那种连一丝犹豫都被磨掉的冷决心。
送走迪兰·福特后,文森特站在公司落地窗前,眺望着夜色中灯火零落的城市。霓虹灯映在玻璃上,把他的侧脸映得很冷。他慢慢吐出一句话,声音低沉到几乎听不见:
“既然他不投,那就我自己来投。”
马库斯猛地抬头,“你疯了?这可不是几百万的事,是几千万美元!如果投完了没有回报,那咱们就直接破产了。”
文森特转过身,眼神像是被某种火焰点燃,“我比他们更清楚,这部戏能走到哪一步。既然没人愿意赌,那我自己赌。”
他话音一落,就拿起电话拨了出去,语速极快地吩咐财务准备资金调动,同时让法律顾问起草入股协议。动作果决,几乎不给自己留退路。
马库斯呆呆地站在旁边嘴角有些苦涩,知道没有办法劝阻文森特,只能打电话配合。
窗外的夜更深了,城市的灯光像一片不眠的海,映照着他此刻的孤注一掷。
迪兰·福特走到露台,夜风里夹着酒吧的低音鼓点,他拨出那个号码。
“我已经按你说的做了,我们两清了。”他的语气像是卸下了某种负担。
电话那头先是短促的沉默,然后传来一个并不属于任何已知角色的嗓音——低沉、磁性,带着老好莱坞式的卷舌音,却又像是在刻意压低呼吸频率,让人分不清年龄与情绪。
“干得不错。”对方慢条斯理地说,似乎在咀嚼某个更大的计划,“等风往东吹,我们再见面。”
迪兰·福特攥紧了手机,嘴角抽动了一下——他想起半年前在纽约一个私人慈善酒会上,自己曾在后台短暂听过这声音,当时是在和一个女投资人谈笑,那人不露脸,只隔着帘子递来一支点燃的雪茄。
挂断电话后,露台的霓虹映着他额角的细汗。那声音像是从城另一端穿过无数利益的暗河,在此刻,又在他耳边留下了涟漪。
那天清晨,消息像一枚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好莱坞内外激起了大片涟漪,文森特亲自注资《暗潮行动》。
因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投资,很少有电影明星自己投资电影,而且还不是自己主演的电影,一点票房保证都没有。当然这样做也有优点,那就是版权都在自己的手里,要么大获全胜,要么赔的底掉。
剧组最先炸开锅。片场的休息区里,灯光师手里捏着咖啡,愣是忘了喝;武术指导一边系着护腰一边问:“真的假的?他可不只是象征性投钱吧?”制片人一早接到消息,赶到片场时连文件夹都没带齐,嘴里念叨着:“这意味着我们预算能宽裕很多,但同时……风险也全压在他身上了。”导演原本还在和摄影师讨论下一场爆破戏的走位,此刻只沉默着点了支烟,深吸一口,似乎在权衡着这份投入背后的责任与压力。
外界的舆论几乎是瞬间席卷而来。娱乐新闻的标题一个比一个夸张——
“影帝亲自投资动作大片,《暗潮行动》成他事业豪赌?”
“顶流艺人跨界当金主,情义还是野心?”
社交媒体上,粉丝和吃瓜群众的观点泾渭分明:有人赞叹他敢于担当,愿意为朋友和作品托底;
也有人怀疑他是在为自己铺下一条进军制片的野心之路,更有媒体扒出他过去几次敏锐的投资眼光,暗示他或许是在下一盘大棋。
露娜得知消息时正在拍一场高难度的翻身踢,动作利落到连导演都忍不住叫了声“漂亮”。休息时,她接过助理递来的手机,看见新闻推送,眉梢挑了一下。
她没有立刻去找文森特,但眼底的神情明显变了——那是一种既感激又复杂的目光,像是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朋友间的义气,也是一份让她必须更拼命演好、以免辜负的沉甸甸的信任。
晚上收工后,露娜发了条简短的信息给文森特:“既然你赌了,那我就陪你一起赢。”
文森特盯着屏幕,嘴角慢慢上扬。
夜色像一层厚重的幕布笼罩着城市,片场边缘的灯光仍在孤独地亮着。临时会议室里,只有一盏顶灯散发着微微泛黄的光,桌上散落着剧本、预算表和几杯凉掉的咖啡。空气中混着咖啡的苦香和打印纸的味道,带着一种熬夜特有的疲惫感。
导演迈克尔·雷文坐在桌首,眉间的川字纹更深了,手里攥着笔不断敲击纸面。他抬头看着文森特,眼神里有着谨慎,也有着被突然打乱节奏的防备。制片人罗伊翻着预算表,声音低沉:“我得实话实说,这笔钱虽然能解燃眉之急,但我们得明确你想在项目里拥有多少话语权。”
文森特靠在椅背上,指尖轻轻摩挲着咖啡杯壁,目光沉稳而直视二人:“我不是要夺权。我只是想让《暗潮行动》按计划完成,而不是在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下被迫阉割掉一半的拍摄计划。”他顿了顿,唇角微微上扬,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冷静,“至于话语权,如果你们觉得我不该插手创作,那我不会越界。但资金投入意味着,我必须知道项目的真实情况。”
迈克尔·雷文叹了口气,低声道:“说实话,迪兰·福特撤资,我们心里都慌了。但你注资……外界肯定会有话题。”
制片人插话,眼神复杂:“不只是话题,还有人会质疑你的动机,甚至怀疑这是你和露娜的联手炒作。”
文森特闻言,唇角抿得更紧,眼神一瞬间透出锋利:“炒作?等电影上映的时候,他们会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底气。”
会议持续到了凌晨两点,三人围绕拍摄计划、资金分配和海外发行谈得无比细致,像在一张错综复杂的棋盘上布阵。最终,导演缓缓伸出手,和文森特握了握——那一瞬间,握力传递的不只是合作的承诺,还有一种暗暗的信念:这部电影的未来,或许会因为今晚的决定而彻底改变。
新闻发布不过十二小时,娱乐媒体的首页就被“文森特砸千万自救《暗潮行动》”的标题刷屏。有人称他是业界罕见的“硬骨头”,不肯向资本低头;有人怀疑他是作秀,为了在票房前先赢得好感;还有财经类评论毫不留情地分析——这种逆势增资是孤注一掷,一旦失败,连之前的稳健资产都会被拖下水。
社交平台上的热议像涌潮般扩散,连不少博主都都转发评论。
粉丝们一面感动,一面也带着担心,“我们支持你,但你别把自己赔光了”。更有匿名爆料帖出现,说他和某位投资人彻底翻脸,暗示背后还有未曝光的利益纠纷。
就在这片嘈杂声里,文森特的手机震动——是怀特的消息。短短一句:“你真疯了。”
他愣了几秒,回了一个笑脸表情。没多久,怀特又发来第二条:“既然你都做到这份上了,那我就不当旁观者了。”
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这场孤军奋战,或许正吸引着一些意想不到的盟友靠近——只不过,这份靠近是救援,还是新的风险,他还无法判断。
外界的风声比预想的更快。
当文森特注资的消息传出时,娱乐新闻的标题几乎整齐划一——“影帝亲自砸钱救剧组”“《暗潮行动》背后的资本博弈”。
社交平台上的话题迅速发酵,有人称他是“情怀至上”的演员,有人质疑这是“赌气行为”,甚至有人翻出他过去投资的小成本片,分析他并非一时冲动。
热搜上的讨论像潮水一样涌来,支持与质疑交织,让本就风口浪尖的剧组,陷入一种紧绷的亢奋。
深夜,剧组临时租下的会议室灯光亮着。
导演、制片、摄影指导围坐在一张摆满剧本和预算表的长桌旁,文森特推门而入,带着一天的疲惫和一丝不容置疑的气场。
他直接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把签好的转账凭证推到制片面前:“钱已经到位,现在告诉我,我们还有多少空间可以重构这部戏。”
迈克尔·雷文愣了几秒,随后缓缓露出一个像是松了口气又带点亢奋的笑容:“如果你真要这么干,那我就敢把原来砍掉的那两场海上追逐戏加回来。”
制片翻着预算表,语速很快:“我们可以争取更好的海景拍摄窗口,但必须立刻重新协调船只和特效团队。”
文森特在旁边看着报价单,眉头紧皱:“怀特那边可以减掉一半的酬劳,化作票房的3%的分成。”
财务把计算器都按出了火星子,满头大汗:“资金还是不够,如果要加动作戏的话,成本还要上调。”
文森特的手机一阵震动,眉头舒展又皱起来:“露娜的酬劳全化作票房分成5%。”
看着财务的赤字,文森特决定追加到四千万美元。
会议桌上,纸张翻动的声音、预算数字的讨论、对场景的想象交织成一种带电的气氛——这不只是资金到位的兴奋,更是一次赌上声誉与未来的豪赌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