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黛玄眉之琰琰也 ...
-
“不知妹妹叫什么名字?”林璟细细端详着襁褓中女婴,她当然知道林妹妹乳名唤作黛玉,但她此时不应该知道。
实在可惜,小孩子一天一个样子,她回到京中时,林黛玉已经长开了,小丑猴子样的林妹妹林璟是没机会见了,玉雪可爱的婴儿期限定倒是不缺。
“妹妹叫黛玉,你叔叔的话,妹妹刚出生就有一弯长眉,浅若罥烟,如远山含黛色,就给取了这么个名。”贾敏一副有子万事足的模样,含笑看着林璟和贾瑗围着儿子看,“官名择了一个琰字,盼她能效法先贤,怀琬琰之德,抱继世之才。你们姐俩叫她黛玉也好,琰娘亦可。”
林璟顿了顿,虽说早有预料,但是知道归知道,真的从贾敏口中听到“黛玉”这个名字又是另一码事。
恍惚间,她已经在大雍生活了整整十年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林妹妹是她妹妹?天晴了,雨停了,林璟觉得她又行了。
主要是,大雍和《红楼梦》中的“不知名朝代”不一样,和林璟前世也不一样,大雍是母权制——不是已经流变的母系舅权的母系,就是纯粹的母系,并且母权。
也就是说,《红楼梦》悲剧的前提都不存在。
以堂妹黛玉为例,哪里来的绝户?
她可是女儿!
林黛玉要是男的,才是真绝户了。
根据林璟的观察,旁的不论,书中有名有姓的,基本是母父辈、祖母父辈性转,她们这一辈——准确来说,主角同辈的,都是原来的性别,只是社会背景变了,各人的境遇也很不相同。
譬如说荣国府的姐妹几个,元春,也就是贾瑗还是大年初一的生辰,传的却不是必有大造化,而是此子必有乃祖之风,荣国公后继有人——贾代善也是大年初一的生辰。
迎春,现在叫作贾瑛的,是贾赦生了两个男儿盼了十几年才得来的儿子,地位高过原著的贾琏,甚至不比贾宝玉差了,毕竟那个贾赦可不缺儿子,但这个贾赦缺啊!
不独贾赦,荣国府也缺,整个贾家都缺——在迎春出生前,整整八年,宁荣二府两家嫡枝加起来可只有元春一个独苗苗,说难听点的,过继都抢不过来……
再就是比黛玉还小上半月的探春,大雍知母不知父——也没办法知啊!除非贾政整月就只去了赵舅爹屋里,不然贾政自己都不知道是哪个,她生的自然就是她的儿子,难道还要三六九分等吗?
要说宁国府还没出生的惜春,那就更是不用多说了。她可比贾珍的男儿贾蓉还要小好些岁,贾敬是盼星星盼月亮盼儿子,然而纵使她让贾珍招赘生得也是男儿,绝望得想出家——虽说原著的贾敬就干了这事,但是这边的贾敬没有儿子袭爵,她敢说她要出家,贾家族老就敢按着她跪祖宗,跪完丢回朝堂继续为家族发光发热。
没有光和热,也得伫在朝堂上当摆设。
何况如今的贾敬且了不得了,她到底是正经二甲进士出身,虽说是恩科加了名额,且排名也不如何,八成还看了母祖并叔母的情面,但进士毕竟是进士,还通过了馆选,当了庶吉士,在勋贵里是独一份的。
虽然开始在翰林院因武勋出身被排挤,但散馆后授兵部主事,这就到她的舒适区了。兵部虽也是文官,但到底带了个“兵”字,贾家的姻亲故旧不少,不久就升了员外娘,而后是娘中。
后来又因为义忠老千岁的事吃了挂落,很是煎熬了好些年——林璟猜原著的贾敬就是因此辞官,但大雍的贾敬彼时没有儿子,若是给旁系子,她自个不甘心姑且不论,正在气头上的皇帝会不会借此除爵可不好说,只得自己在朝中苦熬。
如今随着承治帝登基日久,诸事皆定,贾敬也算否极泰来:今岁京察,以四格八法俱佳,特擢陕西按察使,已定了出月就起解——今俗五月不出门。
至于贾雨村说什么读书人不在□□黄道云云,只能说,话是这么说,实际上嘛……
也就是说,惜春将来一出生,保底也是世袭二等将军、正三品大员唯一的儿子,不说别的,一个爵位跑不了她的——贾珍都有个三等将军,如果贾敬再努力点,惜春未必不能像贾代善还有老睢宁侯林桐一样平级袭爵。
说到底,勋贵与国同休,皇家也不想落个刻薄寡恩的名头,比起那些五毒俱全的,贾敬这样有真才实学的实在不多见了。
这也有承治帝虽然和废太子没有什么交情,但也没有交恶的缘故了,对于贾敬这些东宫旧人虽然有些膈应,却又不至于深恶痛绝。不然贾敬连当摆设的机会都不会有,更不消提谋求更多了。
至于再下一辈的,贾珠云英未嫁,贾琏年岁更小,只从宁国府的贾蓉还有贾蔷来看,想来应该也是不变的,只是不知划分到底是按照辈分还是岁数,亦或是别的因素,倒也不能确定。
不过这就与林璟无关了,横竖她还是女儿身,而在大雍,你是女人,就已经赢很大了——比起前世世界不公因为我不是公的,切实体会到第一性的生活能有多便利,林璟觉得即使如今没有WiFi手机平板笔记本,没有空调热水器抽水马桶,没有洗衣机烘干机洗碗机扫地机器人……也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不排除是因为她到底生在了读书仕宦之家,所以虽然生活不便利,但毕竟琐事不用她来干——本质上她如今属于剥削阶级。
但人性自私,林璟也逃不脱,她没有在封建社会推行共产主义人人平等的大义和觉悟。
她只是一个普通人,她承认。
虽然心里百转千回,但林璟面上一点不显,欣然道:“这可真是好名字。”
先贤指的是蔡琰,汉末三国名士,博通经史,工诗能赋,妙善音律,系东汉大儒蔡邕次子,少时隐居不仕,不幸为匈奴所虏,矢志归汉,为时任司空的魏武帝以金璧相赎,作胡笳十八拍,因之举为孝廉,任兰台令史,曹魏代汉后官至御史中丞,世称“蔡兰台”。
在林璟前世,她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蔡文姬,《三字经》中能辨琴的才女,与“能咏吟”的谢道韫齐名,而谢道韫,因为《世说新语》二则是必背课文的缘故,比起林下之风,咏絮之才方是知者更众的那一个。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堪怜咏絮才”指的正是黛玉,如今林海用与典故原主人齐名的才女的名字为黛玉命名,林璟很难没有一点宿命感——仿佛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以林璟曾经冲浪的网速,这巧合程度,让她不觉得自己穿的怕不是谁写的同人也挺不容易的……
虽说这点心情如今只能她自己消化了,但这到底不是坏事。
毕竟,相较只能作为“才女”为后人所知的蔡文姬和谢道韫,大雍人认知中的蔡昭姬和谢令姜虽然都是魏晋名士风流的代言人之一,各领一时风骚,前者官至御史中丞,后者官拜丞相,更是一度顾命辅政。
倒也不足为奇,九品中正制的时代,陈郡谢氏可是后世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的那个“谢”,谢道韫的夫人则是“王谢”的“王”,琅琊王氏。书圣王羲之的次男王氏,也就是林璟前世历史中谢道韫的官配王凝之,信道魔怔人,才女的愚夫——最好的事情莫过于,这么个蠢物没了发挥的高位。
由此大雍的史书里少了一段鬼兵助阵不设防的笑料,会稽能守,百姓得安。
但也正因如此,如今才少有人将蔡谢二人并列,毕竟同时代风流人物便已不可胜计。
她们已不是父权社会打压下,屈指可数青史留名的才女诗人,而是自己时代的群星荟萃中的一颗。
这无损她们本身的光辉,甚至因为星光璀璨而达到另一个自己不能企及的高度,但也因没有了“性别光环”,恍惚泯然于众。
话虽如此,若是蔡谢二人于九泉之下有灵,想必也定是心甘情愿失去这个“特权”的。
恰如武曌,想来也愿意用“唯一女皇帝”的名头,换来武周三百年江山,而不是不得不去帝号,所生子嗣明明已经随母姓却又要改回父氏,屈就李唐皇后的名义,与李治合葬乾陵才能保住自己的祭祀。
至于“可叹停机德”,没有“乐羊子妻”才是好事。
何况,“乐羊子妻”本就“不知何氏之女”,或许这一次,东汉多了一个真正孝且廉的好官,少了一个“贞义”的某某之妻。
她拾金不昧,她一心想学,她品德高尚……但她甚至连姓氏都没有留下!
她美好的品行,甚至她鲜活的生命,只成全了一个什么都不如她的“乐羊子”,乐羊子因她的事迹,留名于青史之上。
人们不知道她是谁,只知道她是一个名叫乐羊子的人的妻子。
既然如此,少了一个典故又有何妨?
便是不如此,世间曾少了一个女人受罪,这也很好。
不得不说,林璟如今尚且有心情思虑这些,也是因为她穿的是女人掌权的大雍,还是说王凝之吧,比起遗臭万年的会稽内史,显然工于书法的宰相夫人更适合他。
要是换了红楼同人最常见的清朝背景,她不立刻自杀,都只有一个原因——不多带几个垫背的她死都不甘心!
她都死过一次了还怕这个?
本来日子就不好过,忍无可忍就无需再忍。
看到秃脑门鼠尾巴就烦!
但,如今她生活的是大雍,自然又是另一番心态了。
即使如今要手机没手机,要空调没空调,甚至连电灯都没有,每天必须朝五晚七,注意,这个“七”不是下班时间,是入睡时间……
天地良心,林璟上辈子有记忆以来都没这么早睡过,要知道她小学自觉早七晚九,都是值得被表扬的作息良好又自律的乖宝宝了。
如果这是梦……林璟情愿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