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6、花仙曾识探花回 ...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边秦淮河畔,贾瑗考了县试考府试,那厢京师城里,林海生完孩子也要进考场。

      二月十二花朝节——林黛玉的生日,三月初九就得下场会试,月子都还没差几日才坐满……

      这还亏了本朝延后了春闱的时间,如若不然,林海只能硬生生错过三年。

      虽说就林璟的亲身体验而言,大雍贡院的条件比起她前世参观过的江南贡院改建的科举文化博物馆要好得多,起码是遮风挡雨且年年修缮的。

      乡试、会试三年一度,但县试、府试年年都有,院试三年也有两次,其实贡院的利用率也不能说很低,而且科举是国家抡才大典,代表了朝廷的颜面,官府还是比较舍得银钱的。

      主要是考官和财务也没淋过雨——本朝从太祖开始就颇重视文教,学校的待遇一向优越,所以,不拘是必须科甲出身的考官还是什么出身都有但一二三把手还是两榜进士出来的户部,都不太在外部条件上为难考生。

      想当年太祖皇帝还是前朝的落第举人来着……屡试不第方才以举人受官,从县令一路做到知州,最后更是直接投笔从戎,逐鹿天下。

      要不都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从不说举人,也不说连秀才都没考上的人如何如何呢!还不是因为秀才实在是一个过于微妙的身份,很符合小富即安的哲学,考上了举人的呢,又有了更广阔的天地,更多的资本以饲养野心,而秀才都没考上的更是干脆直接一条道走到黑。

      往前有冲天大将军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投奔西夏策划攻宋逼着宋仁宗改制——凡进殿试者皆不黜落的张元,往后也有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如今又有大雍的太祖皇帝。

      实话实说,比起另外三者,大雍太祖的在“以史为鉴”的举例充分程度山绝对是独占鳖头的,毕竟从黄巢到洪秀全,都是一代而亡,而大雍如今已是第五代黄袍了。

      不过,林璟也不知前朝的贡院条件如何,就不好说太祖这算不算自己淋过雨,所以为后世考生撑了一把伞?又或者是,太知道举子的杀伤力了,为了避免再出一个自己,所以对考生频频加恩。

      无论如何,大雍的考生都因此受益了。

      退一步来说,年年修葺,总好过一年比一年落败,然后不得不直接拆旧盖新开销少……

      再一个,科举允许考生报妊娠,会有一个专门的印章加盖在履历上,对成绩没有影响,反而有额外的照顾,比方说,不会被分到臭号去。

      像林海这样的情况,入场检查的时候就会有优待,不用排长队等候进场不说,还允许她在烧了地龙的屋内除去外衣检查——不检查当然不行,但在保证考试公平的前提下,免她见风受寒之苦也是颇有人情味了。

      若非如此,林清当年也不敢挺着七个月的肚子进考场。

      可见很多事情并非不能解决,只是不愿意花心力去做罢了,也或是掌权的人不同亦未可知。

      不过,林璟也没能真见识见识大雍的人文主义关怀,事实上,当林璟见到真成了她妹妹的林妹妹的时候,也已经是四月的尾巴了,别说进贡院考试了,她们连新科进士游街夸官都没能赶上。

      裴霖和林海关系不错,毕竟是亲戚,又有同窗之谊,此时不免调侃她,同外甥笑道:“实在是可惜,你们竟没能见证探花娘子跨马游街的英姿。”

      林裴两家进士不缺,但三鼎甲还真就没有,林海正是头一个。

      “谁说不是呢?如海姊这回正是一步到位了——林大人。”裴霁也笑,怪模怪样地作势要拜见上官。

      裴霁姊妹是庶吉士。如今未经散馆考试,还未授官,论理还真得称一进翰林院就是正七品编修的林海一声“上官”。

      “你这是羞我呢!”林海也高兴,佯作不满同她玩笑。

      林海绝不是无才,事实上,年仅二十六就得中桂榜,这放在哪朝哪代都称得上少年英才,不然也不会被荣国公看上,许嫁爱男。

      要知道昔日贾代善简在帝心,手里还有兵权,就连爵位也比林家高,更不必说林家先祖受封三代列侯,太上皇隆恩加袭一世,也就是林桐,及至林海已没有世爵可继。

      诚然贾家有意由武转文,毕竟宗子从文,荣国公二子,长子聘清流淑男为夫,次子同从文,将贾敏嫁入文官家也不足为奇,可但凡林海没那么优秀,这门贵亲也轮不上她,毕竟荣国公的男妇,完全称得上你不做有的是人做。

      奈何林海的考运实在不算太好。

      但你要说很差,那也不是,毕竟只要考了,她都是一次过的——或者也可以说是,凭实力逆天改命,只是没得考,这就只能为之奈何了。

      先是母丧,再是岳母,前后加起来足足四年,好容易出孝,已错过两科会试,又要再等两年,才过的会试,想着这回该走上正轨了吧?哪成想赵夫人又走了……这就又是三年孝。

      及至今科,昔日少年英才的解元娘子终于盼得红杏花开,当殿钦点为探花之时,已是三十有五,膝下一子……

      甚至这个孩子还是今岁出生的——确切来说,二月十二花朝节,真正是会试当前也不耽误生孩子,只能说林海也是个狠人,还没出月子就进了贡院,得亏这个二月是算的农历,要是阳历二月,才二十八天,都不敢想身体得亏成什么样子了。

      最关键的是她还中了,甚至高中一甲探花,真正是什么都不耽误。

      不说在林璟前世,三十五真的很年轻了,就是如今平均寿命不如何高,四十岁自称老妇的一抓一大把,但俗话说得好,“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林海这个年纪,少年英才当不得,说是青年才俊还是没有问题的。

      林璟也凑趣道:“可不就是这话,好在叔叔疼我们,还能赶着喜宴沾沾喜气。”

      要说起来,林璟她们已经是很抓紧时间了,贾瑗都没等发长案,只考了府试正场,一见出了圈,一行人就登船往京师去了——反正她也不指望名次,江宁知府又不会因为她只考了一场就刷掉她。

      她们甚至还赶上了贾宝玉的抓周宴。

      贾宝玉依然抓了胭脂,但贾政却不曾说出那一句“不过酒色之徒耳”,毕竟小哥儿抓个胭脂水粉,喜爱梳妆打扮实在再正常不过了,满场官客堂客交口皆是夸赞,只说小郎将来夫容一定上佳,倒也称得上宾主尽欢。

      事实上,虽然现在还不知情,但贾瑗府试的成绩并不差。

      可以说,比她自己设想的还要好得多,她只考了头场,名次不但没退步,甚至还比出圈时前进了两名,迈入前十之列。

      江宁府江宁县第十名。这也就意味着,八月院试时贾瑗可以提坐堂号,距离秀才只差临门一脚了。

      这自然不可能没有家世的缘故,要说维持原位不动还能说是知府喜爱她的文风,但是独独提了她的位次……这话说出去,贾瑗自己都不相信。现任江宁知府的荐主是保龄侯史鼒,史夫人的侄子、贾瑗的表姑,也是现在还没有出生的史湘云的母亲。

      但要是说贾瑗没有实力全靠家世也亏心,她要没能考个差不离的名次,别说表姑是知府的荐主,她是知府的祖宗也没用!

      “阿隽这话说出来,回头你若不考个三鼎甲回来,可不好收场!”裴霁大笑,“如海姊不给阿隽送一首鹧鸪天?”

      林海含笑附和:“明年礼部不试,先收桂子香倒也不错。”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这是辛弃疾送学生范开赴秋试勉励之作,词牌正是“鹧鸪天”。

      “当请嫦娥报我名。”林璟也不客气,这种时候就是不能害羞,真害羞也得装作不害羞,越不好意思越遭人逗乐。

      贾瑗忍俊不禁:“你倒是一点不客气,我只看你回头没考个状元回来,你羞是不羞!”

      乡试又称秋闱,榜称“桂榜”,因此是“桂子香”,因为这“折桂”的意象,又合了中秋的时节,“月殿”“蟾宫”等常常引来表示登科入仕,嫦娥也没躲过。

      反而因为在大雍,嫦娥不是偷灵药也不为躲什么人不得不吃长生不老药的后羿妻子,单纯就是为了奔赴月亮而奔月的恒我,更有一番攀登探索的意境在,广为文人骚客所借用。

      不过,林璟这话更明确的指向却是黎淳的状元诗谶。

      所以贾瑗说她要考个状元回来,林璟倒是无所谓,这样的诗谶名为“谶”,但本就是勉励为主,应上了自然是佳话,没成功也无妨,不过是一句“年轻人”罢了——以她的年纪,说不定都够不着年轻人,只能说“孩子还小”。

      这一年年的,不知道有多少,能为人所知的有几个?流传到后世的更是屈指可数。

      谁小时候没说过要当科学家,要做宇航员的?

      谁又真的成了呢?不成还不是照旧过日子,多大点事啊!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6章 花仙曾识探花回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