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补充:中晚唐名将1 ...
-
一、“仁于曹孟德,勇过霍将军”李晟
李晟(727年-793年),李晟出身军伍世家,十八岁便投身军旅,他善于骑射,“身长六尺,勇敢绝伦”。随节度使王忠嗣出击吐蕃,他一箭射中吐蕃的骁将,王忠嗣称赞他是“万人敌”。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28岁的李晟尚未成为重要的军事将领,并没有在战场上展现出特别突出的表现,一来,之前赏识他的老领导王忠嗣早已去世,在加上当时唐朝的猛将实在是太多,这也导致李晟一直都没有机会出头,只能扮演一些打酱油的角色,看来不管啥时候,职场打工人都难逃内卷和关系户的规则。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结束,唐朝老一代名将纷纷落幕,36岁的李晟开始逐渐崛起,在西北与吐蕃作战十年,屡立战功,773年,因功获封合川郡王,更是被皇帝留在京城,成为禁军将领。
1、泾原兵变
779年,唐德宗继位,与河北藩镇爆发战争,朝廷派李晟率领神策军与其他唐军会合,来平定叛乱。可是唐军组织系统混乱,加上李晟手中兵力有限,所以在战场上陷入僵局。在清苑之战中,唐军战败,李晟“所乘马连中流矢”。就在河北战场毫无进展之时,唐朝的统治核心关中地区又爆发了一场叛乱!783年,唐德宗准备调往淮西前线平叛的泾原军途经长安时,因为没有得到赏赐,加上供应的饭菜又是糙米和素菜,兵士觉得自己每日在外风餐露宿,为了是保卫这大唐的领土,而皇帝根本不管他们的死活,于是心里不平衡的士兵发生兵变,史称泾原兵变。唐德宗仓皇逃往奉天,姚令言对叛军道:“如今军中没有主帅,恐怕事情难以成功,朱太尉幽居在家,我们可以奉他为主。”于是派人到晋昌里迎接朱泚。
2、朱泚叛军
当时李晟正在河北前线平定藩镇之乱。等后方叛乱消息传到李晟手中,他本来想立即赶去救驾,但是他的上级节度使张大人这边觉得自己管辖地界危险重重,就靠着李将军来震慑了,一旦他走了,自己这边岂不是就悬了,所以他说什么也不放人。李将军无奈,为了让张大人宽心,最后只得留下一个儿子来给他做女婿,这样最终才得以上路。他这边快马加鞭地赶往长安,朱泚在长安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秦,为了断绝人们的期望,朱泚诛灭留在长安的宗室,并领兵进逼奉天。幸而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也自河北前来勤王,带兵杀退了叛军,德宗才算是暂时脱离了危险。刚喘口气的德宗,命令这位李大人乘胜追击叛军,但是连亲自召见都没有安排,这又让李怀光心生不满,而且还担心杀退了叛军,自己也没有了筹码来要挟朝廷了,所以就开始推脱。
3、李怀光反叛
这时,李晟将军率军赶到,准备和李怀光一起共同围剿叛军并表示愿为先锋,但是李怀光一直是百般推脱,就是不肯出兵。与此同时,他手下的朔方军还在京城外围大肆抢掠财物,看到这种情形,李晟向德宗皇帝请求转移,以免发生意外,同时还机灵地同李怀光周旋,不让其得逞。后来李李怀光开始暗暗着急,他也不能总是找各种借口拒绝出兵啊,于是就私下和叛军联系,意图合击朝廷军队。李将军看到他的异动知道他可能就要行动了,所以上书德宗,希望能架空李怀光代为执行命令。德宗知道这下子可能真要出事,就决定要亲赴前线督战,这消息传到李怀光这里,他就害了怕了,担心皇帝要夺他的兵权,于是就先行动手,幸亏李将军已经将手下部队转移,其余未来得及行动的其他勤王之师都被李怀光所击杀。如惊弓之鸟一般的德宗皇帝逃到了梁州,后悔自己没有听从李将军的话。
4、天生晟,为社稷万人
这时候的李晟境地比之前还要危险,同时孤军处在朱泚和李怀光两股反叛势力中间,内无资粮,外无救援,还不得不面对皇帝对他的不信任。还好这时有人从旁建议皇帝将军政大权交到李晟手里,眼下只有他才能解救皇帝的危难了。德宗看到一路以来李晟的所作所为,也知道这是一员忠勇大将,就将整个大唐的安危都交到了李将军的手上,命他率军击退叛军,收复失地。
李晟不负众望,原本已经暗中投奔叛军的李怀光部下有数千人转而投到李将军这边,要为朝廷效力。当时李晟与许多神策军将领的家属都在长安城中被朱泚当作人质。有人提起此事,李晟流泪道:“怎么能顾惜自己的家庭呢?”此外,李晟与部下一起同甘共苦,以忠义和情谊激发军心,全军始终没有怨言。很快李将军发起总攻,大军快速出击大败叛军,虽然也有数千兵马准备从背后偷袭李将军,但是因为素来敬畏李晟,光是听到他的名号就已经溃不成军了,哪里还能偷袭啊。
就这样历时9个月的朱泚和李怀光之乱,在李晟的力挽狂澜下完全平息,捷报传到梁州,德宗流泪不止,他的帝位已经经历了多少次的失而复得,皇帝说:"天生晟,为社稷万人,岂独朕哉!"拜晟司徒,兼中书令,实封千户。
5、名将落寞
晚年,李晟为了对付吐蕃,亲自坐镇边陲,继续为大唐发光发热。吐蕃对李晟极为畏惧,大相尚结赞对他尤为厌恨。他们认为唐朝的名将只有李晟、马燧、浑瑊三人,于是实施反间之计,德宗厌恶战争,疑心将帅生事以获取功劳。适逢韩滉去世,而执政的张延赏又与李晟不和,多次在德宗面前进行诋毁,认为不能让李晟久握兵权,并推荐刘玄佐、李抱真主持西北边事,让他们立功来压制李晟。德宗竟然采纳了张延赏的意见,削去李晟的兵权。就这样,拯救大唐的一代名将被皇帝抛弃,在落寞中走向生命的终点。793年,李晟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赠谥号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