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九秋蓬(三) ...

  •   史载:康乐十六年,羯族西迁,经岭北,至宁州,大破之。贼人所至,遍地腥云,生灵涂炭。帝大恸,下诏罪己,起孙宿为安西将军。
      “遍地腥云,生灵涂炭”,寥寥数言,竟不及天子一怒。后世不会有人知道,那场屠杀发生在阖家团圆的中秋前夜,远行的商旅也在这一天重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远处传来一声婴儿的悲啼,群鸦盘旋在城池上空,已经做好了饱啖新鲜血肉的准备。
      沈雁翎蜷在马厩的稻草堆里。一宿没合眼的男孩身上早已被隔夜的露水浸透了。早秋的晨雾在街巷里蔓延开,使得血腥气愈发浓重。他不敢扒开草垛偷窥外面的世界,不敢离开藏身的地方,就好像只要不离开这里,所有的尸体,屠杀……都只是乱世里一场没什么新意的冗长噩梦,梦醒,他便还是沈家纵享锦衣玉食,不问世事的幺儿。他会像往常一样起床,迎接远道归来的父兄和自己的十四岁生辰。
      可他没等到父兄,却等来了蛮族的铁蹄毫无征兆地踏破良田和美梦。那些同他一起长大的玩伴,街边小摊的老板娘,还有凶恶的看门狗……这些在绝对的野蛮面前都显得不堪一击。
      一阵沉重的脚步声隔着马厩木质的墙壁撞进他的耳膜,沈雁翎往后缩了缩,竭力地掩盖自己的形迹。那串脚步声时而顿住,时而转为急促,沈雁翎模模糊糊地听见有人用羯人古怪的腔调说了句什么,语调中带着掩抑的兴奋。紧接着是门轴崩断的声音,蛮人走进了沈家的马厩。
      沈雁翎将呼吸声压成一线,摸出了娘死前塞给他的小刀。
      可脚步声却不是冲着他来的。

      沈雁翎突然发了疯似的扒开身前的稻草探出头去一一阿姊还在那边。
      沈家长姊沈南歌还是个正值二八年华的少女,对西疆支月部落的胭脂情有独钟。支月胭脂以其异香闻名,普通人在十步之外都能闻见,更不用提羯族的“狼”了。沈南歌看着越来越近的男人,不禁往后一靠,正好踏上一块空心的木板。
      羯族男人捕捉到这一点动静,发出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笑。
      沈雁翎的拳头一下子攥紧了,他从藏身的草垛里翻出来,用那柄小刀刺向男人后腰。
      “沈六!”少女发出一声尖叫。
      男人的后腰上用一种特殊的油料画了狼头的纹饰,沈雁翎的小刀刺不进去,刀锋顺着对方的肌肉线条向一边滑去。
      男孩的负隅顽抗起到了反作用,蛮人发出一声愤怒的低吼,转过身来。

      “闪开!”
      脚下的木板被人粗暴地掀开,一只苍白瘦削的手抓住了少女的脚踝,将她拽了下去,“得罪。”那人匆匆说着,翻身跃上了马厩——那块木板竟是一扇连通宁州城暗道的活板门!
      沈南歌瞥见一张少年人的脸,那人生得一双丹凤眼,与茶楼的老板娘有几分相似——想必是弟弟提到过的那位温书白了。他不是个病病歪歪的读书人吗?沈南歌有些担心。
      羯族男人没有在意身后的动静。在他看来,汉人的小崽子大都没什么能耐,来一个还是两个,对他来说区别不大。马厩的出口只有一个,那小娘子还能跑了不成?他低下头,轻蔑地看着不自量力的男孩。
      沈雁翎的脊背绷紧了,他像一只晚熟的小狼,在天敌面前露出了尚未长成的爪牙。
      这时,一只手突然从背后伸出来,揪住他的衣领,将他拽到一边。沈雁翎的瞳孔一缩,认出了那个熟悉的背影。温书白一手提着一把长剑,剑尖上还滴着血。那把剑对于尚未长成的少年而言,有些过于沉重了,可他执剑的手却很稳。
      “自不量力。”男人用蹩脚的大燕官话说道。
      他就这样弓下身子,手直接探向上他的剑尖——他的手上戴着一只厚厚的兽皮手套。
      温书白像是没注意到,直接将自己的剑刺了出去。男人轻笑一声,抓住了剑身,将他连人带剑往上一提,狠狠地撞上身后的墙壁。
      那男人当真是力大无穷,可温书白没有丝毫的畏惧。他死死地抓着剑柄,昂首直视那个男人的眼睛。一道银光倏地闪过,男人痛苦的低吼了一声,松开了剑。与此同时,温书白的后脊撞上了马厩的墙。木板墙不堪重负,发出了一声巨响,经年的尘灰簌簌的落在他身上,玷污了雪白的衣衫。
      脸色苍白的少年直接靠着墙坐在地上,扭头吐出一个小竹管。那小东西和集市上卖的小玩具没什么区别,完全看不出它有什么杀伤力。
      温书白小心地把小竹管捡起来,用衣角擦拭干净,收到袖袋里。沈雁翎借着微弱的光,瞥见这青绿色的小竹管上面有一个金线勾成的“诏”字。
      “那是南诏人制的吹箭,”可能是负伤的缘故,温书白的声音轻得像一缕握不住的风,落入人耳中却有如千钧,“沈六,用我的剑杀了他。”
      那蛮族男人还捂着眼睛,近乎黑色的粘稠血液从他的指缝里渗出来,嗓子里发出模糊的哀嚎。他在狭小的空间跌跌撞撞,有如困兽。
      沈雁翎有些莫名的不忍,他毕竟还年少,又是个从小娇惯的孩子,从未直面过这样的场景。可娘已经不在了,他的父兄大概率已在赶回宁州的路上遭逢不测。那双捂着他的眼睛不让他直面风霜的手撤去,不谙世事的少爷猝不及防,被凡间的鲜血尘泥迷了眼。
      温书白用衣袖掩着唇,呛咳了几声,白衣上隐隐有血迹。沈雁翎对上了他的眼睛。
      塞北的巫医之间流传的一种说法——那些瞳色极黑的小孩往往多病早夭,这样的孩子被视作鬼孩,不祥,所以这里的人以棕色眼睛为正统。可温书白不同,他的眼睛是纯黑色的,像一汪深潭。沈雁翎总觉得那双眼睛好像在透过他,望着另外一个世界。
      他不属于宁州,沈雁翎有一种莫名的预感。

      “雁翎”,温书白没头没尾地说道:“你记得那年伯父从支月带来的胭脂吗?我娘用了,很喜欢。”
      有风从街巷中穿过,是宁州城千万亡灵的呜咽。
      “那胭脂真香啊,”他喃喃道,声音低而缓,“据说城中添上一家胭脂铺子,整座城都会浸在异香之中。”
      “你家的马厩又不会藏什么贵重财物,那蛮人又为何径直朝这边过来?”
      为什么?
      沈南歌从草垛后探出头来,好像有什么话要说。蛮人好像是找回了视力,一下子锁定了她的方向。
      沈雁翎一下子攥紧了手中的剑。
      是了,或许汉人少女在蛮人眼中的确是件可以被随意占有的“贵重财物”。蛮人的目标从始至终都是沈南歌,他想像族人对待其他汉人女子一样,对她肆意凌辱———当然,也像汉人官兵掳掠异族女子一样。
      这两个民族谁也没有资格指责对方,能够评判这一切的或许只有时间和那些真真切切地活在战火与劫掠中的平民百姓。
      所以这一剑不是对失败者的裁决,而是对那些高高在上的欺凌者的反击。
      叶三娘不知何时也来到了地道口,她拉着沈南歌下去,又将自己的面纱取下来与她蒙上,“未出阁的大姑娘,也该注意些。”虽是这样说着,她自己却从未在意过这些繁文缛节。市井妇人终归少不得抛头露面,可富家娇养的小姐就不一样了。
      “咱们先过去,等廿七料理完上面的事,再叫他们来寻咱们”,说罢,引着沈南歌穿过长长的甬道,“方才蹭到哪没?廿七下手没轻没重的,我替他赔个不是。”沈南歌迟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廿七”说的是温书白。
      神思恍惚间,眼前豁然开朗。她们进入了一间略显宽敞的屋子,一群女人蜷在角落里,脸上都蒙着黑纱,有的怀里还抱着孩子。几个男人在房间的另一头,要么年事已高,要么就是受了伤。沈南歌模模糊糊地辨认出,有不少都是常同她母亲往来的街坊邻里。
      看到叶三娘进来,女人们都有些不自在。她们每日做着粗活儿,靠着背后嚼舌根聊以度日,自是看不惯叶三娘这样无处不精致的女人——一个寡妇整日打扮的花枝招展倒也罢了,整日在外抛头露面,成何体统?她们愣是憋红了脸才挤出半句细若蚊呐的谢语。
      这时,一个只披了件罩衫的年轻女人醒了,她撑坐起来,目光空洞地落在一个虚无的点上,愣了好半晌,趁众人未加防备时一头朝着墙上撞去。叶三娘离得近,一手挡住,然后又顺势环住她,将她往一旁拽去。那女子颇有一般姿色,哪怕是披散着头发也难掩她三分颜色,此刻她眼下一片青黑,黑沉沉的眼珠带着几分哀怨,死死地盯着叶三娘,竟还要寻死。其余的女人见了没拦着,反倒怪罪起叶三娘来,“拦她做什么?本就是她命中福缘浅薄,还要等她下了蛮子的崽,把母子两个一块儿送官么?可怜旺儿死了也不得安生……”
      那女子听了,愈发狠命地挣扎起来,险些挣脱了叶三娘的束缚。众人的口舌是她自绝的白绫,给了她迈上黄泉路的勇气。
      “一剂汤药的事,犯得着陪上一条性命?”叶三娘不笑了,冷冷地睨了众人一眼,“人是我救回来的,她是死是活,合该由我说了算。怎么,女人的清白比命还重要吗?”
      “我们这等庸人,从天南海北而来,活在最荒僻的土地上,无根无凭。富人讲命是为了求长久,我们朝不保夕,有上顿没下顿的,又谈什么长久,谈什么命数呢?”
      狭小的空间里只剩下伤患粗重的喘息声和婴儿不住的哭闹。沈雁翎和温书白回来了,带着蛮族撤离的消息。沈宅被洗掠一空,临走时蛮人点了一把大火,三代人积累的财富化为土灰。可这笔边陲小城的庞大财富在皇城鲜花著锦的贵族眼里,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土灰呢?
      烈火惊走了食人血肉的不详鸟,烧尽了笼罩在城上的晨雾,西北灼烈的阳光毫不留情地照射在这片饱经蹂躏的土地上。姗姗来迟的援军击溃了这支羯族部队。他们顶着满面尘沙抬起头,透过敞开的城门一眼望穿了长街尽头。
      映在他们眼中的,是一座反射着耀眼金光的空城。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章 九秋蓬(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