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试运行 ...
-
一提到亲戚二字,梁梅花只觉耳边更吵了,脑子发胀,额头青筋直冒。
都是一个村子的,祖祖辈辈都一起居住,谁家不沾亲带故?这话也说的出口。
江小花和姜莲看见婆婆被围攻,迅速围上前帮忙出声阻拦。
“诶诶诶!别挤了,别挤了。”
“想听的别吵吵!”
最后还是梁梅花在人群中怒吼一声,“谁再吵?就别想提早知道招工标准。”
此言一出,喧闹的人群迅速归于寂静,一个个瞪着大眼睛心虚地等待梁梅花张口。
梁梅花知道今天自己要不说点什么,就别想安安静静回家,无奈将昨天晚上叶蓁蓁对于招工人选的一些想法说出来。
“叶同志说了,粮油厂目前规模小,就两台机器,一共招五个人,未来粮油厂扩大再招工。”
五个说起来是有点少,但总比没有好。
一些人刚张开的嘴巴立马被梁梅花继续补充的内容堵回去。
“五个人中,有一个是负责磨面机投料,而榨油机的炒料和投料需要两个人,还有开关两台机器和出料的人,以及负责粮油厂粮食进出的仓管。”
“满打满算五个人,后面两个都是要会读书识字的。尤其是仓管,数学要过关,不识字的趁早打消念头。”
一听到其中有两个读书人,在场的村民们都紧张起来。
建国都还没十年,大部分人扫过盲就不错了,要达到会算账的程度,一个村全部扒拉过来数也没几个。
此刻,村民们第一次切身实地地感受到读书的用处。
并且对村支书李家的目光长远倾佩不已,因为他们家里的几个孩子都是读过书的。
尤其是小女儿李秀丽还有小学毕业证书,在村里可以称得上是文化水平最高的一批人。
但也有人听后心里酸胀胀的,忍不住发出酸言酸语。
“梅花,这话该不会是你自家为了进粮油厂特地伙同叶同志骗我们的吧?谁不知道村里就你家文化人最多。”
“说这话你不丧良心!仓管那可是管着自家送进粮油厂粮食的人,不认字你不担心错算你粮食?”
“还有管理机器的,一台机器多金贵,不认识字你敢上手?按错地方,机器坏了怎么办?”
江小花和姜莲的话瞬间把所有人的怀疑全部打消。
不说别的,要是真的有人敢私吞她们的粮食,她们真的敢找人拼命。
很快,关于招工的具体信息从李家婆媳三人的口中传扬开来,让每一个村民都躁动不已。
尤其是家中有人读过书的,立即放下手里的一切活计,全心全意为接下来的招工做准备。
其中自然也包括李秀丽,李家人也给予大力支持。
打今个儿起,李秀丽不再负责家里的家务,开考前的这段时间只要在家复习小学知识就行。
李守和李胜也没有闲着,时不时翻开口袋里揣着的小本本,比别人早复习一点,就多一点机会。
县城白河滩乡政府,龚乡长看着青岩村村支书递来的计划书,震惊地瞪大眼睛,越看越惊讶。
“你们村这是哪里来机器?还要开一间粮油厂!”
说到最后,龚乡长的语气都变调了。
李达的脸上是藏不住的得意,笑着说:“就是六月去到我们村的知识青年叶蓁蓁同志带来的,龚乡长你应该还有印象。”
知识青年?
听到这四个字,龚乡长立即想起来自己曾经经手的文件,“原来是市里下乡的叶同志。”
“真不愧是大学生,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竟然就带领村民们开办粮油厂了!人家知识青年真诚奉献,乡里当然要加上一脚油门。”
龚乡长一边说,一边在同意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并盖上乡政府的章。
将同意书交还的时候,他还不忘叮嘱,“李支书,往后村里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来乡里。”
“多谢龚乡长!”
李达和王有福笑着点头弯腰离开乡政府的大楼,走在路上,整个人都轻飘飘的。
王有福有些感慨地说:“没想到乡里同意的那么快,还是上面来的人有面子。”
“我看是你想多了,又不需要乡里出什么力,有什么不能同意的。”李达不赞同地反驳道。
王有福一想也是,管他呢,反正他们此行的目的已经达成。
坐在办公室的龚乡长两种念头都有。
村里办厂不用乡里出钱出力,能够自力更生,他当然开心。
之前上面说要给他们乡分配一个大学生,他还以为是单纯镀个金,回去好晋升的,没想到竟然是个真的办实事的。
不管青岩村的粮油厂办的如何,倒闭影响不了他,成功的话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总而言之,不亏。
李达和王有福回到村,没走几步路,已经将粮油厂招工的具体事宜听得一清二楚。
王有福在今早的会议上并没有听到,当即好奇地盯着李达不放。
李达一听就知道是自家人泄露出去的,抬头回应王有福的困惑,“不好意思,应该是昨晚蓁蓁在家说的时候,我家媳妇听了几耳朵,说出去的。”
“估计是村里人着急,嫂子才说出去,”现在王有福没心情计较这个,他更关心招工的信息。
“这次招工的确是要招一个仓管,管粮食进出的?”
“没错,你回去叫你家昌林准备起来,具体招工的日子还得等村里商量。”
“好好好!”王有福情不自禁地连声喊好。
实在是他家小儿子王昌林身形瘦弱,对需要力气的活计没什么本事,要不然之前水泥厂招工早就成功工人了。
也因为工分挣得少,有他这个当村会计的爹也没找到什么好对象。
每年分粮,小儿子就跟在他身旁打下手,现在村里有了对口的岗位,不容有失。
王有福刚刚还想先回村部一趟,此刻什么都顾不了了,只想回家说这个好消息。
李达一眼看穿王有福的想法,点点头说:“去吧,去吧,我一个回去安全的很。”
王有福是心急则乱,都已经传遍整个村子的消息,王昌林怎么可能不知道。
他回到家的时候,王昌林已经拿起书本和之前的学习笔记开始复习。
一时间,读书的浓厚气息在整个青岩村流淌。
在学习的气氛中,整个村子的人挤在即将开办的粮油厂内,焦急地等待中午十二点的来临。
叶蓁蓁清楚这个年代的电闸来电没有什么具体的讯号,只能开关机器才清楚。
因而,今天试用磨面机不是空转,而是直接用粮食试验。
一大早,李家就把自家所剩不多的新麦贡献出来,淘洗晾晒,放在磨面机旁。
叶蓁蓁抬起手,看着秒针一步步靠近12,只剩最后十秒,心不由得紧张起来。
不只是她,懂时间的人目不转睛地盯着手表,心加速跳动。
在秒针落在12的时候,李秀丽抑制不住兴奋,直接跳起来,“到了!到了!”
“爹,你快合上闸刀。”
万众瞩目下,李达努力控制双手的动作,缓缓把闸刀往下拉。
众人期待的剧烈声响并未出现,人群中隐隐约约想起错愕的声音。
叶蓁蓁连忙提醒道:“李叔,先把麦子倒进进料口,再按动开关,磨面机才会开始运转。”
闻言,众人慌乱的心重新平静下来,还好不是磨面机坏了。
磨面机的进料口和李达的身高齐平,需要站在凳子上才能安稳地将麦子倒进去。
不过十斤的麦子,此刻抬起来犹如万钧。
李达的双手死死扣住竹篮两侧,小心翼翼地将金黄的麦子倒入进料口。
在这里,麦子将经历第一道处理工序——过滤。
主要是为了防止一些杂质进入机器,或是加速磨辊的损耗和卡住其他零件,算是在人肉眼的检查上多加一重保险。
众人的目光迅速从麦子转移到叶蓁蓁身上。
顶着众人炽热的视线,叶蓁蓁抬脚朝磨面机靠近,抬手,对准磨面机正面的一颗红色按钮。
一按,一阵独属于机器的轰鸣声迅速在厂房内响起。
“轰隆隆——”
发动机的轰鸣配上研磨的动静,立即拉爆现场的气氛。
大家感觉自己都还没听几秒钟巨响,早已在下方摆放好容器的出料口飞出白色的面粉。
这一刻,大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
“哇——”
“娘,你快看,你快看,面粉出来了!”
“果然是机器,这么快就出粉了,比水磨房的磨盘可快多了,还不用人动手扫。”
“那后面的是麸皮,脱的真干净,和城里人吃的富强粉没什么区别。”
……
这句话迅速得到大家的赞同,磨出来的面粉真的是太白了,不是雪一样的白,还泛着一层淡淡的黄色。
但这已经和城里的富强粉差不多,要知道富强粉可比85、90粉更白,口感更好,当然,价格也更美丽,需要的粮票也不一样。
还在说话,轰鸣的磨面机只剩下空转的声音。
叶蓁蓁当即按下按钮,刹那间,整个厂房只剩下大家说话的声音。
此刻,不用她说什么,大家心里不约而同地认识到一个事实——十斤麦子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磨好了。
比起只存在于口中的现代机器和水磨对比,眼前所见更令人震惊和拜服。
“这么一篮子麦子就磨好了?”
“磨好了,面粉和麸皮还是分开的嘞。”
“往后磨面再也不用早早排队了。”
……
一时间各种震惊和喜悦的声音在叶蓁蓁的耳边萦绕,她的嘴角不自觉勾起,和大家一起为效率的加快而高兴。
众人还沉浸在村里磨面机的高兴中,另一道惊喜突然出现在眼前,喜上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