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计划书 ...
-
这一次,叶蓁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严格把控,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在最后。
作为现如今青岩村最重要的人物,每个上山的村民都朝她投来善意的微笑,然后轻松地超越,朝着昨天商量好的山林走去。
经过一众村干部的商议,决定分别在所属青岩村的几座大山平均砍十几根木头,好看一点。
虽说七月流火,但正午日头高悬,还是晒的人头昏脑胀。
一群人早早出发,叶蓁蓁和李秀丽到达山脚的时候,依稀能够听见山上有木头倒塌,砸断树枝的声音。
不能上山劳累,李秀丽早就选好了地方,带着叶蓁蓁悄摸地前进。
两人很快来到一处凉爽的沟渠旁,沟渠两侧繁盛的杂草将其遮盖,不仔细看估计都会忽略。
“嘿嘿!”
李秀丽突然神秘一笑,从背篓里取出提前准备好的“网兜。”
说是网兜,不过是用一张破布缝成的简陋布兜,料子已经洗到发白,边缘磨损得能看出明显的棉线经纬交叠的痕迹。
李秀丽果断蹲下身体,将手里的网兜对准水里杂草最繁盛的方向,轻轻滑过。
“蓁蓁姐你看!”
叶蓁蓁蹲下身体,随着布兜里水流渐渐通过布料流失,藏在水里的一只只小虾米显露出真身。
失水的威胁让小虾米开始激烈反抗,胡乱跳跃,却怎么也逃不出掌心。
李秀丽轻轻晃动布兜,让水流的更快一点,“蓁蓁姐,这种小水沟里最多小鱼小虾了,回去炒韭菜,最香了!”
说着,她将提前准备的另一个网兜递给叶蓁蓁。
叶蓁蓁模仿着一起在小水沟里抓小虾米,活动不算剧烈。
两人随着水沟一路往前走,耳畔是山林间树木倒塌和人交谈的喧闹声,不知不觉,背篓都装了三分之一。
李秀丽看了一眼快干死的虾米,又抬头看了眼天色,“蓁蓁姐,我们回家吧。”
“好,”叶蓁蓁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点了点头。
两人沿着回路走,就快要走到大路上时,一道身影拦在两人身前。
“明华哥,你拦着我们干嘛?”李秀丽疑惑地问。
李明华看见其中有叶蓁蓁,一紧张,话全都堵在嗓子眼,手指着不远处的方向,上下激烈摆动。
如果不是从小一个村长大的,李秀丽都要以为对方是哑巴。
见状,李秀丽只能无奈地长叹一口气,“蓁蓁姐,明华哥一紧张就这样,你别误会。”
话锋一转,坚定地迈出步伐,再次对着李明华说:“明华哥,我们着急回家做饭呢,你先忙。”
说着她就要推开李明华拦着的手,继续向前迈进。
就在这时,耳畔突然传来一阵重物划破山林的声响。
“咚——”
随着一声沉闷地撞在泥土的声音,一根足足有三十公分的木头瞬间出现在眼前。
李秀丽被吓得往后一跳,叶蓁蓁也明白了眼前山脚突然出现一片通路的原因。
此时,李明华才找回声音,“这样溜木头方便一点,你们走其他小路回去吧。”
“好吧,”李秀丽带着叶蓁蓁从其他路回去,离木头滑落的位置远远的,不敢冒一丝风险。
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不过一天的时间,所需电线杆任务完成一半。
村民们在山上砍木头,还不晚随手收获,猎的野鸡、野兔炒成一锅,一起吃了炖有滋有味的大锅饭。
一些没去的村民在家懊悔万分,闹着明天也要一起去。
有更多的人出力,李达怎么会不同意。
短短两天,从县城到青岩村所需的电线杆全部配齐。
在其他村民剥树皮、修整木头时,李达还不忘嘱咐年轻的小伙子去县城往青岩村的路走一趟,看看有没有挖坑的标记。
一去,正好撞上县里供电局的工人,连忙跑回村里告知消息。
“叔,供电局的说我们村是第一个,已经开始做标记了。”
“好好好!”李达忍不住发出高兴的声音,立即指挥村民开干。
按照供电局的速度估计,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来到村里,时间不等人,毕竟抓紧时间。
第一步当然是安排青壮年去挖坑,每人每天算作冬天挖水渠似的满工分。
第二步就是淘换阴干好的木头。用刚刚砍下的新鲜木头换准备建房的人家和以前留存下来的干木头。
最后就是马木匠出马,使木头能够尽快使用。
一时间,整个青岩村忙的是热火朝天。
虽然大家并不知道今天的忙碌会给村子和自家带来什么,但你不能低估这个年代的群众的力量。
叶蓁蓁身处其中,不自觉地受到感染,顿时文思泉涌,写的计划书内容越来越多,在炕桌上堆的满满当当。
一旁的李秀丽看着都眼花,她上学的时候都没写过这么多字。
短短半个月,忙碌的气息笼罩着青岩村。
根据村里的情报,按照供电局的进度,明天就会把电线牵到村里来。
翌日一大早,不管家里有没有事的,全都朝着同一个方向挤。
作为牵电线的重大功臣,叶蓁蓁虽然来的晚,但还是在村民们的热情下,一举站在最前面的位置。
刚开始是站着,等着等着,变成了坐着。
就连兴致勃勃的村民们都开始等累了,准备随便找个地方坐着或是蹲着的时候,拉长的脖子总算是看见了一道跑来的身影。
“明贵!你怎么跑回来了?”
“婶子,供电局的人马上到,达叔让我来提醒一趟,可以开始准备做饭了。”
话音刚落,凑热闹的人群中立即走出几个身影,着急忙慌地往家里赶。
不一会儿,一群牵着电线的人出现在眼前。
面对村民们炽热的目光,供电局的腰杆不自觉挺得更直,下巴高高抬起,什么话也不说,拎着手里的工具,对着倒放在地的木头顶端固定架子。
叶蓁蓁清楚他们是在固定横担线夹和绝缘瓶,将电线牢牢地固定在电线杆上,并防止漏电。
但在什么都不懂的人看来,和钉钉子差不多,敲敲打打,再将电线从中固定,根本不费劲。
唯一累的还是在村民们的帮助下,将平躺在地的电线杆直立,埋进挖好的深坑中。
叶蓁蓁看了一会儿就没了兴趣,和兴致昂扬的李秀丽说了一声,转身回家。
终于,在下午三点,青岩村所有的电路已经安装完毕。
看着连接在磨面机后面的电线,村民们的第一反应都是开动机器试一试,看个新奇和热闹。
供电局的一听,脸上立即露出笑容,“现在不能,县里的电还没通到你们村的分支上。”
“什么?”
“有线没电?”
“林干事,我们村什么时候能通电?”李达作为代表,问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最早也得后天中午。”
村民们一听都觉得有点久,但供电局可不是他们能够催促和得罪的,笑着干巴巴地说了软和话,焦急地等待通电那一天的到来。
只剩最后一步,等待也不算那么难捱。
李达带着儿女们回家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很是美好,尤其是看到功臣叶蓁蓁,更是乐开了花。
“蓁蓁,林干事说了,村里后天中午通电。今后,就得麻烦你了。”
叶蓁蓁知道李叔说的是什么意思,笑着点点头,吃完晚饭,才将自己准备已久的计划书拿出来。
“叔,关于村里的磨面坊,我有点事想要和你说。但在说之前,麻烦你先看这个。”
李达一听,想也不想地就要什么都答应。
在他看来,村里的磨面坊没有叶蓁蓁就不会存在,她有什么事直接说就行。
对上叶蓁蓁眼神的刹那,李达鬼使神差地接过计划书,脑袋不断点动,“那你等会儿,我看看,看看。”
说着,他低下头对上密密麻麻的纸上。
下一秒,一张尴尬的笑容浮现在脸上,扭头对着想要偷听的小女儿露出严肃的表情,“去我房间,把桌上的眼镜拿来。”
“哦,”李秀丽瘪着嘴应了一声,匆匆跑走。
回来时,她直接一屁股坐在旁边的位置上,连刚刚紧张的心态都没有了。
李达下意识地想要敦促离开,这些正事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什么都能听。
他抬头不好意思地看着叶蓁蓁想要解释些什么,叶蓁蓁却抢先开口,“李叔不碍事的,上面没什么不能看不能听的,说不准还要秀丽帮忙呢。”
此言一出,李秀丽脸上立即绽放出笑容,下巴骄傲地高高扬起,神气十足。
李达紧张的心缓缓松开,点点头,戴上眼镜,浏览纸上的内容。
李家其他人听见这次说事不用逼着,纷纷走到院子里,识字的李守和李胜甚至还站在父亲两侧,一起阅读。
不多时,三张神似的脸上出现一样的表情。
并且随着阅读的深入不断变化,看得其他人好奇不已。
梁梅花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躁,直接出声询问,“哎呀!写的什么,你们三爷们好歹吱个声,看得人心急。”
江小花和姜莲也没好到哪里去,直接对着自己的丈夫咬耳朵。
但现在,李家父子三人可没有心神关注外界,完全被叶蓁蓁在计划书上描绘的内容所吸引。
如果不是担心撕坏叶蓁蓁的纸,梁梅花真想直接抢过手。
“快说!上面说的是什么事。”
叶蓁蓁看着快要冒火的梁婶子和全神贯注的李叔,帮着解释道:“婶子,上面写的是我对磨面坊的未来计划。”
“未来?计划?”极其新鲜的两个词听的梁梅花一头雾水。
磨面坊不就是水磨房的更好更方便的机器吗?有什么需要写这么多纸?
想着,梁梅花也直接将自己的疑惑问出声。
“不就是往后去磨面坊磨面吗?难不成还有什么要学的?”
她的问题也是在场其他女性的问题,大家齐刷刷地将目光转向叶蓁蓁,期待能听到解答。
叶蓁蓁自觉没什么需要隐瞒的,就算是今天不知道,明天、后天也会从其他人的口中知道。
因而,她直接将自己对于磨面坊的畅想说出来。
“婶子,你说的没错,往后村里人可以去磨面坊磨面。但是磨面坊用的机器和水磨房的自来的水动力不同,磨面坊的机器用电是要用钱的。”
一提到钱,在场的人神经立即绷紧。
“什么!要花钱?”
“谁家磨个面还要花钱?肯定没人愿意去。”
江小花和姜莲瞬间给出大部分村民的答案。
一年到头都挣不了几个钱,现在还要花钱,那还不如去水磨房呢,更省钱。
就连喜好城市和工业化的李秀丽面上都有些忧心,望着叶蓁蓁的目光满是担忧。
梁梅花作为长辈,深吸一口气,提醒道:“蓁蓁,花钱是不是有些不方便?”
“婶子,电费收钱是供电局的事,只要动用机器就会花钱。但是我们可以不收钱,收物。”
“收物?”
叶蓁蓁的话再次引起大家的兴趣。
这次不用叶蓁蓁解释,李达父子三人已经将纸上的内容看清楚,心潮澎湃,自觉叶蓁蓁对未来的畅想有着极大的概率实现,立即帮着解释。
“比如城里卖的富强粉,最白,出粉率约70%。那么剩下的麸皮就有30%,这部分当作是磨面钱,留在磨面坊。”
李达的话还没说完,立即得到梁梅花的否决。
“不成,大家饿的时候连麸皮都吃,怎么可能留给磨面坊?”
“你急什么?我话还没说完,”李达得意地挑眉,抖了抖手里的计划书,继续叙述叶蓁蓁的安排。“不剩麸皮,那就拿其他粮食来换,比如大豆、绿豆……只要是能入口的粮食都可以。”
听到这,梁梅花几人脸上总算是露出赞同的表情。
这还不够,接下来李达详细描述了关于收上来的各种粮食如何加工制售卖钱的路径。
并且不只是他们村,还可以吸引其他村的人来磨面坊。
不,不是磨面坊,而是粮油厂。
上面还有叶蓁蓁之前和机械一厂提过的榨油机,如此一来,能够开展的内容就多很多了。
比如各种油料榨油,在李达看来,榨油机比磨面机更有需求。
像他们村有水磨房,不想付费的可以去水磨房磨面,但油就不是你给花生,人家就卖给你那么简单的。
说到这,不用李达说出口,其他人已经想到更深的内容。
有了粮油厂,怎么能少得了工人呢?
工人——农村普遍渴望成为的人,现在眼前就有机会,谁不想成为?
李秀丽忽然觉得嘴唇有点干,不断地舔舐,艰难地咽了一口口水,“爹,我们村的粮油厂会招工吗?”
虽然目前粮油厂还没影,但并不妨碍李达自豪地点点头。
看到这一幕,欢呼声瞬间划破李家上空。
周围其他人家听到一头雾水,嘟囔着李家发什么疯。
今夜,是不平凡的一夜。
李达自知叶蓁蓁计划书不是他一个人能说了算的,一大早,迅速将村里的干部和能说的上话的长辈召集在一起。
众人看见李达那副躁动又兴奋的模样,还以为是提前通电,能见识一下磨面机的真容。
李达故作淡定地站在位置上,两手不断往下压,示意众人安静。
“今天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是想和大家说一件事关我们青岩村未来命运的大事。”
严肃的话题让在场的人猝不及防,一个个表情瞬间凝重起来。
其中辈分和年龄最大的九爷爷敲了敲手里的拐棍,慢吞吞地说:“小达你有什么事直接说。”
闻言,李达不敢拖延,立即将叶蓁蓁的详细计划道出。
众人的表情刚开始严肃、不赞同,可听到后面一个比一个更有神采,大家都情不自禁被叶蓁蓁描绘的画面所吸引。
九爷爷经历的事多,比起未来的可能性,他更在乎现在的日子。
李达刚停下话音,他立即说出自己的担忧。
“按照你说的,那我们不就是办厂,学西方了吗?”
“不,九爷爷,我们是村里集体办厂,是集体企业。”
“村里没钱。”
“不用出钱,现在粮油厂占的地主家的地皮就当作是村里出资,赚了钱,大家一起分。”
李达的话一出口,大家脸上的笑意更深。
这种不用花钱,还能够赚钱的事,谁不喜欢?
九爷爷却依然有疑虑,比起村里出的地皮,明显是叶蓁蓁在粮油的创办中出力更大,她就没要什么?
李达摇摇头,不少人的脸瞬间冷下来。
可他一出口,“叶同志说了,她只需要在粮油厂占一个技术员的名额就行。”一群人感动的热泪盈眶。
这么多么大公无私的人呐!令人尊敬。
不出所料,无本的买卖谁都愿意做,更何况其中还有部分工人名额。
虽然目前不像城里的工人发钱、发票,和村民们一样算工分,但不用下地,就是好的。
村部的会一散,村里即将开办粮油厂的事瞬间传扬开来。
在李达带着村会计王有福一起去县里找所属乡镇申请办村集体粮油厂的时候,关于村里粮油厂招工的事,已经传遍每一个村民的耳朵。
叶蓁蓁作为起草者,大家最想问的自然是她。
但叶蓁蓁无事不出门,尤其还是大中午最热的时候,就更加不会了。
所以想要寻求答案的村民们,只能抓紧李家人的手。
地里,一群人把梁梅花和两个儿媳妇围的密不通风,完全忘了拔草的任务和工分。
不要问为什么小队长不制止,因为小队长就是第一个知道消息围上来的。
“梅花,你家男人有说村里招工是怎么个章程?时间紧的话,我现在就去县里把我家小四叫回来。”
“就是呀,招多少人?”
“我有把子力气,干什么都行。说起来我们两家还是亲戚,梅花可别忘了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