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小巷人家》&《盐镇》 ...
-
中国人对“好男人”与“好女人”中的这个“好”字的定义从来都不是统一的。
最近刷完了《小巷人家》,这是一部年代群像剧。四十集的篇幅,囊括了小巷里二十多年的人情往来。几乎没有什么太过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戏剧抓马的人物,就是一些家长里短的小事,一些剪不断联系也揉不进血肉里的羁绊。
很有感触的是庄超英和黄玲的婚姻,这是一段称不上差但也绝不该归为“好”的婚姻关系。
男性只依仗“语言”去做事就可以落得一个好名声,而女性则需要用“行动”去表明。
外界对“好男人”的评价是通过男性的语言和思想去定夺,而外界对“好女人”的定义则通过看她做了什么事,做了多少事。
这助长了男性在婚姻里行动上的不作为,同事也压迫女性在婚姻里拼死作为。
女性在婚姻里真的是要受很多委屈的,即便是面对庄超英这种三观道德无差错的丈夫,黄玲为了孩子,很多时候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被迫忍受公婆的无理取闹和不公对待。
而在《盐镇》这本书当中,看到的婚姻更加让人绝望。
嗜赌成性、家暴成性的男人比比皆是。
——“很会抠黄鳝泥鳅,一天三四百块钱没得问题”足以成为一个男人条件好的标准,仿佛这满框的黄鳝泥鳅和三四百块钱就能盖住他其他所有的缺陷。
真的是一种无力的愤怒,一个个女孩就是这样被推进火坑里的。无论婚后的生活过成什么样,无论在婆家经受怎样的待遇,都只用一个“命”字解释。
她们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过往,她们的母亲是这样做的,她们的母亲的母亲也是这样做的,将来她们的女儿也会这样做。
忍受,是她们世世代代被刻进骨子里的传统,她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只任由基因和意识驱使。
虽然人没有立场脱离处境去谈处境,但是,真的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慨。
我见过身边很亲近的人的婚姻,即便平日里相处不多他们给我的印象不差,但是作为一个局外人,我都能清楚的感知到他们在婚姻里的状态有多么的让对方窒息。
我没办法讨论这个话题,我打心底里抗拒,聊不出更多。
独身,独生,这对于一个女孩来说,已经是最大程度的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