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4、第五十一章 重逢(2) ...

  •   第二天,朗朗晴空下,一支旌旗招展、浩浩荡荡的队伍行进在皇城的街道上,吸引住所有人的目光。众人指着旗子上大大的"南尧"和"宣安"窃窃私语。谁也没料到,为何一夜之间南尧国宣安王会突然出现在玄夏国皇城的街道上。那十口压在马车上的密封严实的黝黑锃亮的大箱子,让人不禁好奇,里面究竟装着什么宝贝。队伍直奔皇宫,宫门口,一早得到消息的官员候在那儿。眼见马匹到了眼前,一名司礼侍郎上前迎接,然而说过几句,无人下马。中间的马车也没有动静。司礼侍郎没有办法,只得返回宫中。一盏茶工夫,他又气喘吁吁的跑回来,对领头人说了几句什么。领头人策马到车边禀报一回,又策马回去对司礼侍郎说了几句。司礼侍郎愣愣站了片刻,满脸无奈的扭头狂奔回宫内。如此三趟,司礼侍郎累的满身大汗,恨不得躺倒在地不动了。终于,张玉跟在后面出来,快步走到马车边,恭敬道:"奴才内廷总管张玉拜见宣安王。回禀王爷,皇上得知王爷抵达皇城十分欢喜,本应出宫迎接,只是前日偶感风寒,实在不便远行。特吩咐老奴以亲王之礼恭迎王爷入宫。皇上就在乾坤殿外设仪仗迎候大驾。恭请宣安王。"说着,叩拜在原地。
      片刻,车帘一动,欧阳闵迈步出来下了马车,眼风扫过脚边的张玉,悠然道:"有劳张总管迎接本王,请前面带路吧。"
      张玉答了声是,一抬手,躬身在前引路。所有护卫翻身下马跟在后面,车队也徐徐跟着前进。
      乾坤殿,宣帝领着身后一众刚刚接到消息赶来的文臣武将迎候在殿门外台阶上。按照常理,宣帝为一国之君,欧阳闵只是一国亲王又是南尧派来的使者,君臣尊卑有别,是不必外出迎接的。但众人不解的是,宣帝不仅站在殿外亲自迎接,还叫着大臣一起恭迎。这阵仗,似乎另有深意。
      很快,欧阳闵的身影出现在众人视线中,从宫门处一步步走近乾坤殿。台阶下,所有护卫止步。台阶两侧,玄夏国的文武官员拱手相迎。欧阳闵稍一仰头,看着台阶尽头覆手而立的宣帝,微微一笑,一撩袍侧,缓步而上。随着他的步子,所有人的眼光不由自主的跟随着。官员们暗暗纳罕,早听闻宣安王是历代守护南尧国土的战神,之前的欧阳慕合便曾经在历城大败过夏昭帝,也是从那时起,两国罢兵修好。可这新一任的宣安王,为何如此年轻?竟是位俊秀的青年,气度沉静优雅,倒多像个文人而少了些英武之气。宣帝也是同样心思,不过他更注意到,欧阳闵注视着自己的那一双黑眸,并不那么容易看透,清澈的目光背后,似乎藏着难以预测的心机城府。
      "皇帝陛下。"欧阳闵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抱拳道:"本王代表南尧国国君向陛下致以诚挚的问候。陛下抱恙在身还要出殿相迎,可见在陛下尊重友邦之心,本王感激不尽。"说着略一颔首。
      宣帝微微一笑,一伸手,竟抓住欧阳闵的手腕,似开心道:"早听说南尧国新继位的宣安王气度不凡,今日终于一见,朕心甚喜。来,进殿叙话。朕已备下歌舞宴席,替宣安王接风洗尘。"
      欧阳闵也不推却,大大方方的与宣帝走了并肩。两人进到殿内,落座之后,宴席已备。从两国的风土人情到百姓生活,众人附和着玉阶上一主一客两人说了些无关痛痒、虚头巴脑的客套话。
      "朕听人说,南尧在西南山脉发现了许多金矿宝石,"宣帝举着酒杯,眼波晃动,"据说那一座矿山开采出来的金子,足够南尧建好几座都城?宣安王,可有此事?"
      欧阳闵扯了扯嘴角,似笑非笑道:"发现了新矿是真,只不过没想到被传说成这般夸张。陛下,若南尧真有这座金山,那我国国君何须下令裁军改制,让那些士兵回乡种田发展农桑呢。"
      宣帝一扯嘴角,"裁军的事朕也听说了,王军可是你父王一生的心血,就这么散了,你不心疼?"
      欧阳闵眼眸一垂,掩饰住心底那一闪而过的不快,随即笑道:"父王毕生所愿是希望看到南尧国富民强,如今人畜兴旺、百姓安居乐业,父王泉下有知定然欣慰。且诗书有云:兵者,凶器也。国不可无兵,然多必生乱。裁军自是利国利民之举,若非当年父王突然离世,他也会主动上表。"
      "宣安王所言甚是,"宣帝似有所感的点点头,叹道:"你我乃礼仪之邦,君臣皆受圣人教化,见识自然远大。只可惜北方蛮族就不可与之讲理论道,实在头疼。"
      欧阳闵眼神一闪,故意问道:"陛下是在为孛罗进犯的事犯愁?"
      宣帝皱眉道:"宣安王想必已经听说了,孛罗大举进犯玄夏北疆,虽然朕不怕他们,但一想到士兵将士要保家卫国浴血杀场,心中实在不忍。唉,话说回来,像那种野蛮部族,又怎么懂得怜悯苍生,不过是填饱肚子有了力气便去杀人夺地。哼,朕后悔当年没一举灭了他们,留成今日祸患。"眼中恨意不言而喻。
      欧阳闵也听出了话外音,指尖轻轻转了转酒杯,微笑道:"陛下实在无需为此事劳心。玄夏国兵强马壮,将士一心,打退那些蛮子只在旦夕。而且我此行来,特为陛下准备了一份将来犒劳凯旋将士的礼物,请陛下笑纳。"
      ------------ ------------
      大殿之上,十口大箱摆了三排,一口搁在最前正中。宣帝起身下来玉阶,欧阳闵站在他身侧。所有官员站在各自的座位处,好奇的盯着那些箱子。
      "打开箱子,请陛下过目。"欧阳闵吩咐一句,两名贴身侍从忙到正中那口箱子前,弯腰合力把沉重的箱盖缓缓往后拉开。咔……随着遮盖尽去,满满一箱绢帛出现在众人眼前。
      宣帝一瞬惊讶,看向欧阳闵。
      "陛下请看,"欧阳闵伸手从绢帛最上面抽出一卷,轻轻一抖展开来,"这箱里一百二十卷,是孛罗国山川湖泽地形图,包含孛罗境内所有城镇村庄位置,大约是现下能找到的最完整的地图。希望对陛下有帮助。"宣帝暗暗一惊,不由皱起眉头。勘查地形不是一般人可为,必须是熟悉地理和军事技术的人。北疆自从少了穆赫章和他的亲信部队,熟悉两军地形的人几乎找不出来,这也正是进来战事连连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走近箱子,随意捡起一卷展开看去,果然是地图,山势河流走向等一应具全。仔细瞧了片刻,才开口道:"宣安王有心了。这样精细的地图,恐怕耗费了王爷不少时日吧?"
      欧阳闵了然一笑,点头道:"本王年少之时喜欢在各国游历,顺道记录了些沿途所见。这次听闻孛罗挑起战事,特意远道而来为陛下送上此物,助陛下解忧。"
      宣帝点了点头,意味不明的瞧了欧阳闵一眼,道:"宣安王一直在孛罗和我玄夏行商之事朕也有所耳闻,没想到王爷以尊贵之身还愿意体验商旅之苦。都说有大志者不畏劳苦,且有远见卓识。这一箱地图,是王爷的心血啊。朕有些好奇想知道,王爷是否也绘制了一些我玄夏的地图?可否借朕一观,看看比我国制的图如何?"
      欧阳闵一扯嘴角,没有答话,抬步走到第一排三只箱子前,挥手示意侍从打开。随着盖子揭开,三箱黑乎乎的石头露了出来。"陛下请看,"欧阳闵伸手捏起一块棱角分明的矿石,在众人眼前一转,解释道:"此物正是本王在南尧西南山脉开采出来的一种新品矿石,经过工匠历时一年的炼制,终于磨练出它本来的面目,请看……"说着回身一指第二排三只箱子。侍从忙去打开。盖子一除,三箱流光溢彩的宝贝跃然而出。两个侍从从中间的箱子捧起一支晶莹剔透的七彩花瓶,稍稍举起,阳光打在瓶身处,七彩光芒闪现,映出满地灿烂。
      宣帝本还在纠结欧阳闵回避的问题,结果被这花瓶的光芒一晃,倒暂时给抛诸脑后了。他走了几步过去,伸手轻轻在瓶子上扫过,直觉光滑细腻犹如美人肌肤,更是冰凉透骨。"此为何物?"饶是帝王也并未见过,他只能开口询问。
      "琉璃。"欧阳闵清楚答道:"南尧西南虽是层叠的山脉并无人烟,但传闻层层山脉之中有个叫无奇的小国,那里的房屋器具很多都是由这种透明的矿石制成。日光流转处犹如万丈霞光闪耀,月光照影犹如天上繁星闪烁,所以人们取名为'琉璃'。本王之前一直以为那些不过是老人们传下来的美丽故事,想不到这次开采在深山之中发现了这个。但若想从矿石中炼制出琉璃十分不易,而且炼制出来后,若不进行加工也不能充分展示它的美。本王寻到南尧内许多有经验的老工匠,在高炉烈火边制作了整整一年,才终于得到这三箱。里面除了花瓶等摆设之物,还有一箱是手镯配饰等物。前面的三箱矿石陛下可以吩咐能工巧匠去炼制,哦,本王也带了制作要则一并赠予陛下。"
      宣帝看了看三只箱子,感叹道:"王爷心细如尘,思虑周到啊。"说着,满意的笑了笑,看向最后一排三只箱子,好奇道:"那不知最后这三只里面装的是什么特别的东西?"
      这回,欧阳闵没有招来侍从开箱,只看向宣帝,平静道:"这三箱里的东西再普通不过,是黄金,不是市面流通的铜金,而是纯金。一箱千两,三箱三千两。"
      话音落处,众人倒吸口气,三千两纯金?!买十座城池也富余了。这样大手笔的送礼,倒让收礼的人一时摸不着头脑,胆怯了。宣帝一言不发的盯着那三口大箱子,似乎里面装的不是黄金,而是不可预期的魔鬼。他眼中流动的疑云,将他的心事表露无遗。
      欧阳闵眼光在众人身上扫过,终于道出深藏的本意,"这三千两黄金是倾尽我南尧全国之力,我们并非无缘无故来向陛下献礼,而是想用这三千两黄金向陛下提亲。"
      听了这话,宣帝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要知道玄夏与南尧虽然相安无事将近二十载,可两国也没什么交往。今天南尧的亲王突然大驾光临,已经够让人费解。如果再无缘无故献上厚礼,那背后一定有不可告人的阴谋。然而眼下他们是有所求而来,那就让人容易接受的多了。可说到求亲,放眼宫中,公主们都是一群青涩的小丫头,不到适婚年纪。想到这,他略一蹙眉,语气淡然的开口道:"宣安王跋山涉水赶来,还带了如此贵重的礼物,朕心感激。和亲之事,有助两国的和睦久安,是大好事。只是不知道,王爷此来是为谁求亲?求的又是谁?"
      "正如陛下所说,"欧阳闵拱手道:"正是为了两国的友好邦交,我国国君,想为大皇子欧阳承敏求娶陛下膝下的长公主武瑶为妻。"
      原来是想结成儿女亲家,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松了口气。宣帝也是心下一宽,只要不要他的江山,任何人都可以舍弃。但话说回来,武瑶毕竟是他疼爱多年的亲女儿,多少有些不舍。他凝神想了片刻,才回道:"武瑶是朕最疼的女儿,她才十三岁,要说也到了可以婚配的年纪……不过据朕所知,贵国的大皇子年仅九岁。武瑶比他大整整四岁,你不觉得你们大皇子可能并不愿意接受这桩婚事呢。"
      "陛下多虑了,"欧阳闵解释道:"女子年纪稍长,这在民间嫁娶中是有好意头的。女子过门后可持家掌家,成为夫君的贤内助。在皇室同理,素闻武瑶长公主行事果决机敏聪慧,嫁给大皇子后,定能很好的襄助他成就大业。而且,我此行并非立刻要陛下把公主送去南尧,而是定亲。陛下与我国国君公告天下,两国结为姻亲。三年之后,待到公主及笄,再行嫁娶大礼。"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