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四章(下) ...


  •   而与此同时,此园中另一处地方也在谈论梅公。
      “咦,张兄从未听说过梅公大名,听张兄口音似乎是最近才来此地的吧,如此便说的过去了,小弟定要尽地主之仪,带张兄好生逛逛,西湖香市很是热闹,张兄何时有空,小弟……”
      此人洋洋洒洒将杭州内外大小习俗名人通通说了个遍,其中竟然还提及了张汴张耀芳张显等人,就连张敏也被其称赞一番,其他的未尝没有张宗闻所未闻的,听的很是有趣。
      半个时辰后——
      “冯兄先歇歇,喝口茶,喝口茶。”
      “啊,多谢张兄。”冯茂憨憨一笑,接过茶杯一饮而尽,“那么小弟再接着为张兄介绍……”
      “停,”张宗赶紧喊停“再喝口茶,喝口茶。”
      “好,小弟也有些口干,此茶味苦色干虽不是俗品却也算不上好茶,小弟家中有珍藏的毛峰,张兄若是得空,定要来舍下品尝一二,对了张兄现下落踏何处,是常住还是短住?”
      “常住,常住。”
      “噢,这便好,这便好,小弟与张兄一见投缘,又言谈甚欢,如此一来以后就不怕见不到张兄了,张兄府上何处,如需要小弟帮衬的地方,千万不要客气?”
      “在下住在——”张宗顿了一下,这张府到底建在哪边他还真不知道,只得含糊说道:“在下住在南城、南城。”
      “啊,小弟家在北边,这可离的远了些,不过所幸这杭州城也不大,骑马往来不过个把时辰的事,不知……”
      张宗见他还要问,赶紧胡乱指了一处“啊,那是什么花,开的倒满好看的。”
      “张兄不说我还没瞧见,这是株雕兰,能在此处得见也是好兆头呢,传说此花乃……”
      眼见又是一篇之乎者也,张宗顿觉头疼好在此时又来了几人。
      冯茂与那些人显然相识,急忙起身迎了过去。
      “赵兄,楚兄,啊,祝兄,靳兄没想到几位都来了,小弟从家中带了一二小点,诸位还请上来品尝一番。”
      张宗也跟着站了起来,听闻这话险些没笑出来,冯茂刚才也是用此邀他上来的,他转了几圈,腹中正饿,有人请吃点心,一个没把持住,便上来了。
      这时右边院门又来了几人,同是本地士子,众人中有偶尔见过几面的,遂都寒暄起来,最后同被冯茂邀入品尝他那一二小点心。
      庆喜冯茂早有准备,带的点心足够大家分的。
      张宗趁着人多,冯茂还顾不上来他,摸了块点心朝角落里挪了挪,这花糕的味道还不错,没有那么多的油糖,吃起来也爽口,不过还是比不上西式点心,也许是吃惯的原因,骤然换了口味反而不习惯。
      不过现代这种大油大糖的东西确实不是很多人的喜好。
      “这是家中做的花糕,采摘的是新春含苞之花,众位不必客气,请请。”说着又唤来贴身小厮,从食盒中取出数把杯盏,皆是拇指粗细,斟了果酒与众人。
      “冯兄这可是昆元楼的桂花酒?”其中一人端起酒杯啜了一小口,抿了抿,惊喜道。
      “不错,小弟花下重金也只得来这么一坛,”冯茂说着比划了一个小坛子大小“今日能与众位相聚此处,实是小弟荣幸,这酒也不算埋没了。”
      “冯兄客气了,能品得如此佳酿,我等也不白来一遭。”如此又是一番寒暄吹捧。
      张宗也好奇的将酒杯拿来品了品,他先前也和张茂喝了几杯,实没喝出什么,只觉得有股香味,却没想到是桂花。
      “啧啧,这酒可比剑侠的差远了。”却是一人自言自语,因离张宗近了,是以被张宗听个正着。
      那人显然也没想到此角落还有别人,冲着张宗尴尬一笑,赶紧将酒杯放下,装模作样的清清嗓子看向别处,一副认真聆听众人谈话积极参与其中的样子。
      似乎刚才贬人家的酒的事不曾发生过。
      “刚才在下和靳兄、祝兄过来的时候,听说张府二小姐将自家蓬莱班带来了此处,我等这下可有耳福了。”
      “在下等人也听人说了,此事有显公子确认应是不假。”
      “咦,李兄见过显公子了?”
      “在下只是与其打了个招呼,显公子与凤章公子等人便匆匆去了。”
      “凤章公子也到了?可惜可惜,小弟竟未见到这两位,不然定要上前结交一番的,李兄与凤章公子等人有交情?”
      “楚兄说笑了,在下不过是与显公子凤章公子有过几面之缘罢了,不瞒楚兄,在下几人是麋鹿书院的学生,是以在院中见过凤章公子显公子几面。”
      “原来几位是麋鹿书院的学生,失敬失敬。”
      “几位客气了,今日能和诸位饮酒相谈学问,也是我等荣幸。”
      “客气客气,在下这里正巧有一文,还望众位高才品评指教一二。”
      “指教不敢当,在下这里也有一文,不防切磋一二。”
      “此诗寓意深远,用词芡丽别致,难得难得,好诗好诗,今日花神之诞,百花齐聚,我等不如以花为意为题,赋诗以为贺,更可切磋求进,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此法甚妙,我等定不推脱,还望兄几人手下留情。”
      “不敢不敢,我等互相切磋,一能求取学问,二也不负此日春光柔柳,实是一举数得,待为兄提笔记下,也算兰亭小会了。”
      “此法甚好。”
      “此法甚妙,那就有劳李兄了。”
      “众位各舒所长,格律不拘……花朝盛事……”
      张宗还在努力解读的时候,亭中众人已经纷纷开始提笔磨墨作起诗来。
      能得花朝会帖子的人,多有功名在身,半搭也是个秀才,是以这磨文写字之事还是有的,再有些提前准备数余日的,更是比旁人急于展现。
      不一会就有人完成几篇诗赋,当众朗读起来,又请众人品评指教,很是热闹。
      这些张宗自然是不行的,只在旁边吃着花糕瞧热闹,至于众人所作诗词,张宗多半是听不出来什么寓意什么暗指的,只觉得顺耳的便跟着点点头。
      这当然是最开始的时候,旁人是越来越开心越来越火热,张宗却是越来越觉得无聊,毕竟这和听两个小时的诗朗诵没有什么大的分别。
      只是是现场人教版就是了。
      时间过的飞快,张宗伸着懒腰打了个哈欠,正想着是不是走人,廊柱上的半碟花糕已经被他吃的没几块。
      “张兄可是有大作?”要说众人中哪个最兴高采烈那就非冯茂莫属了,从头到尾都跟打了鸡血一样,诗虽然没作多少,可参与积极性却高出众人许多,一会帮这个磨磨墨,一会拿着谁谁谁新出的诗作摇头晃脑点评夸赞一番,一会又拉了几人去瞧谁谁谁正在完成的佳作,气氛之高,实在难以想象。
      此时这位打了鸡血的人士,兴冲冲的奔张宗而来。
      只因为张宗换了个姿势,伸了个懒腰。
      “冯兄误会,误会,小弟只是身子坐麻了,想换个姿势。”张宗正想着怎么措辞说他要离开的事,毕竟这天都过午了,呆这看一群人吟诗作对摇头晃脑了半天,也没了先前的观摩兴趣。
      毕竟博物馆不是长蹲的地。
      “啊,是小弟疏忽了,张兄莫怪,不过张兄许久未发一语,怎么也要留下一首诗来,才不枉来此一趟啊!”
      “不行不行,小弟不会作诗。”
      “张兄切莫推辞。”说着拉了张宗就往中间的石桌走去,此时那石桌边上正有人执笔凝思,见张宗两人过来,热情客气的将地方让了出来,连手里的笔都一道塞给了张宗。
      “兄台先请,在下也好瞻仰大作。”
      众人见冯茂拉了张宗过来,也纷纷抬头去看,皆露出善意笑容。
      看的张宗毛骨悚然,忙把毛笔塞冯茂手里。
      “小弟实不会作诗,冯兄饶了小弟吧。”
      亭中众人从十五六岁到弱冠而立之年不等,见张宗年纪幼小,皆不欲为难他,一位年长些的鼓励道:“小学兄不必紧张,只拿平时给先生的诗文作上一首便是。”
      这花朝会不同于其他文人集会,帖子是有数的,来的又有许多学识渊博,才学非凡之辈,是以与会众人都抱着能够结交就多结交的心思,虽然张宗年幼但既然和他们一处,自然也有结交的必要。
      即使现在名声不显,谁知道以后如何?
      即使才学不佳,能来此处也必是富家子弟,结交一二也未尝没有好处。
      众人此时已将张宗定位为某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知从何处花了钱财谋到帖子混进来的。
      冯茂也是靠了钱财才想办法弄到帖子进来的,毕竟以他的才学要想入这花朝会还是差了些,是以对张宗这个同类人,冯茂十分热忱。
      张宗自然不知道这些,此时他只觉得头皮发憷,耐不过众人,只得苦笑道:“不瞒诸位,这说起作诗,无非是东边日出西边雨,可在下委实想不透,这一行白鹭上青天去干吗?”(洛夫《煮酒四论•论诗》,原文是:至于诗,不提也罢,无非东山飘雨西山晴,我委实猜不透,一行白鹭上青天,去干嘛?)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