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7、备受瞩目 ...

  •   陆筝从父母口中得知自己成了炙手可热的“体育明星”,不过人在国外的她并没有什么实感,唯一略微直观感受到的变化,应该是她的微博粉丝量暴涨,一下子从1w+跃至13w+,为数不多的几条微博,每一条都被热情的粉丝打卡评论。

      一夜之间,翻了整整13倍。

      她纠结了好一会要不要发条微博表示一下,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合适的话,最后干脆作罢。

      上次发微博还是半个月前,出发去维也纳的那天。

      那天阳光正好,透过车窗的缝隙洒在脸上,带来一丝丝温暖而不刺眼的柔和,她将手机镜头对准窗外,调整角度,直到那片蓝天与白云,连同偶尔掠过的飞鸟,都被完美地框进了取景框中。

      【@筝筝日上:新的征程,从这片蓝天开始!】

      那时的她,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却未曾料到,这真的会成为她人生中的一个全新起点。

      鹿特丹时间5月16日一大早,国乒队披着第一缕晨光离开了酒店,由于行程需要两次中转,整个旅途耗时长达25小时,分秒必争。

      陆筝是被方穗禾从被窝里薅起来的,昨晚庆功宴吃了太多东西,她消化了一段时间,差不多凌晨才迷迷糊糊睡着。

      她的眼皮如同挂着千斤重的铅块,显然还没有从睡梦中完全清醒过来,眼睛半睁半闭,有些迷离,方穗禾一路牵着她集合上车。

      上车之后,陆筝几乎是立刻就靠在了方穗禾的肩上,头轻轻地歪向一边,呼吸渐渐变得平稳而均匀,又睡了过去。方穗禾看着陆筝熟睡的样子,稍稍调整了一下坐姿,让陆筝能够更舒服地依靠,指尖还轻轻帮她把垂落的碎发别到耳后。

      直到大巴缓缓驶入机场的停车场,方穗禾才轻轻拍了拍陆筝的肩膀,示意她该醒来了。

      当大部队走进机场大厅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却让陆筝瞬间精神了起来。不少记者拿着设备蹲守,镜头和闪光灯对准了每一位国乒队员。

      陆筝赶忙调整自己的状态,挺直了腰板,努力让自己看起来精神些,当镜头对着她时,微扬嘴角乖巧点了一下头。

      不能丢脸!

      有记者锁定了两位新科世界冠军,想要单独发问,被眼尖的周康年抢先拦住。

      他展现出了老练的应对策略,和同事们一起默契地用身体将记者挡在一旁,形成一道人墙,身后的队员们则趁机快速通过。

      “各位媒体朋友,非常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注和支持,我们非常理解大家想要采访我们、了解我们的心情。不过按照规定,公开行程中的采访环节会专门安排时间与大家交流,现在我们确实需要抓紧时间,以免耽误航班,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后续我们会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与大家分享更多的信息,谢谢大家的合作和支持。”

      在场的记者多数都是国人,也有几个外国面孔,于是周康年又用流利的英文复述了一遍,确保每个人都能听明白。

      说到底就是一句话:我们现在没空,以后再说。

      打发完记者,队员们开始排队值机。陆筝又靠回方穗禾肩上,那副没睡醒的模样又回来了,仿佛刚刚在记者面前的端庄得体只是人们眼花看错了的错觉。

      好在过完安检后,她的困意消减不少,精神才重新获得了身体的支配权。

      在登机口候机时,大家三三两两分散着或站或坐,陆筝刚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头还没有完全抬起,眼前便突兀地出现了一双色彩斑斓的球鞋——蓝色鞋面与荧光绿鞋带交织,格外醒目。

      都不用看,她知道这人是谁。

      十次看到钟承翊,八次都穿小蓝鞋。

      “巧克力呢?”钟承翊微微倾身,双手插兜,眼睛带着一丝朦胧,好像也没睡醒。

      不过陆筝很快推翻了这个判断——他平时就这样,总给人一种没睡醒的慵懒感。

      “吃掉了。”把书包抱在怀里,陆筝打了个哈欠,摆出一副“你能拿我怎样”的架势。

      这哥还真来问她要……他说记得还给他,居然是认真的。

      她本以为钟承翊会接着这个话题继续,表现出一点失望或者其他的情绪波动,然而出乎她意料的是,钟承翊只是点了点头,仿佛在说“哦,这样啊,没关系。”

      “没了?”陆筝有些惊讶,甚至有些不解。

      “嗯。”钟承翊的回答简单明了,仿佛这件事本就无足轻重,刚才那句 “要巧克力” 只是随口打了个招呼。

      ……

      陆筝盯着他的背影:所以为什么特意过来问啊……

      这时登机广播响起,陆筝背好书包望向洗手间的方向,方穗禾还没回来。

      “先排队吧。”钟承翊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了然。

      陆筝向来听劝,钟承翊往冯戎和袁辛那边走去,她便去找邓琳和罗晓溪,跟着一起排队,期间还不时回头望向洗手间,小脸上满是焦急。

      好在没多久,方穗禾匆匆忙忙地回来了,没有误机。

      京市时间5月17日晚间,央视五台的体育新闻播报了国乒回国的消息,李喻坐在茶几旁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播音员:观众朋友们晚上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体育新闻,欢迎收看。在51届世乒赛上包揽全部五项冠军的中国乒乓球队今天中午凯旋归来,在首都机场受到了热烈欢迎,尤其是两位“新科状元”,被媒体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画面一转,国乒队员们推着行李,缓缓走出安检通道。

      「解说词:虽然进行了一周紧张的比赛,然后又马不停蹄的经历了长途的飞行,但走出安检通道的队员们精神不错。」

      「解说词: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李国伦面对镜头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解说词:随后出来的新科男单冠军钟承翊更是成为了媒体追逐的焦点,虽然拿到了世乒赛男单冠军,但是钟承翊表示,接下来的打算还是要一步一步踏实的走。」

      钟承翊手捧鲜花,六七个话筒齐刷刷地怼在他的面前。

      「钟承翊:目标,就是一个比赛一个比赛的来吧,目前是联赛吧,争取代表鲁泰队拿冠军。」

      「解说词:和钟承翊一样,新科女单冠军陆筝也被记者包围了起来,这位13岁的九零后小将也表示这个冠军对自己意义重大。」

      不知道是不是抢位置的记者太多,陆筝的镜头显得十分拥挤,她的脸只占三分之一的屏幕,她的身后都有一只手举着录音笔,几乎要凑到她嘴边。

      「陆筝:嗯……这个冠军感觉像是做梦一样,我其实不太敢想自己能赢,虽然也想过好几次(腼腆地笑了笑),就是一场一场地拼,很幸运就拼到最后了。接下来嘛,我会继续加油,这次的胜利只是一个开始,我会把它当作一个动力,激励自己在接下来的训练和比赛中更加刻苦!」

      “长大不少。”李喻放下筷子说道。

      他和陆筝自从那次的龙潭公园后没再见过面,联系倒没断过,不过很快就能再见了。

      回京休息一晚后,第二天上午。陆筝就被召唤到了主教练办公室。她的总结报告才刚起了个头,收到通知时还在脑子里疯狂回忆自己最近有没有犯什么事,然而一无所获,只好带着满肚子疑惑过去。

      走进办公室一瞧,林立骅和施皓一左一右坐在单人沙发上,留着中间的长沙发给她。

      “这么拘谨做什么,来,坐着。”施皓笑着招了招手,陆筝垂着双手像只小企鹅似的挪了过去。

      “陆筝啊,这次找你来,是有件重要的事情要和你商量。”

      这是施皓头一次找陆筝谈话,闻言陆筝的双手不自觉地交叠在一起,紧张地等待着下文。

      “马上就是联赛了,我知道你此前没参加的打算,但现在情况有点不一样……”施皓原本想你一句我一句跟陆筝聊天似的交流,但林立骅建议他直接把话捋直了说,再让陆筝去思考。

      没人比林立骅更懂如何高效地和陆筝交流。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我没问题的,就是会不会来不及啊?”陆筝听明白了,就是想让她去打乒超联赛,保持稳定的竞技状态,同时也是对她的测试。

      其实她并不排斥打乒超,只不过家人想让她多休息休息,林立骅也没太劝说,她就干脆顺水推舟罢了。

      “这个你不用担心,主要是想了解你的想法。”谈话比想象中顺利很多,施皓对陆筝的观感更好了。

      来不及?确实是很仓促,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况且,施皓和林立骅都认为,只要国乒放人,一定会有俱乐部坐不住的。

      毕竟这可是新科世乒赛女单冠军,谁不想把这样的选手招入麾下。

      陆筝离开后,施皓和林立骅还有其他事项要对。

      昨晚经过开会讨论,上头决定让央五的体育栏目《视界》对钟承翊和陆筝做专题报道,接受《乒坛纵横》的文字专访,出两篇稿件,再就是合体上京市电视台的《新声汇》。

      《视界》是央五的原创节目,旨在通过对于体坛核心人物的梳理实现赛事的专业化拆解,向观众揭示竞技的本质,让观众更深刻的理解体育,品味体育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体育。

      《新声汇》是京市电视台的访谈节目,内容一般是解读各领域的重大政策变化、工作动向,还会请来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分享他们的故事和先进理念。

      正如施皓所说,逃是逃不掉的,不如主动选择合适的平台,既满足公众的好奇心,也能更好地保护队员,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中午吃饭时李国伦和林立骅又相约面馆,热气腾腾的面上桌,两人的话题也再次聚焦在了陆筝打乒超的事上。

      “当初我就说该去,你就是心软。”李国伦一边挑着面,一边对林立骅说道。

      他向来主张“趁热打铁”。诚然,陆筝并不急于一时,可如果想造王,那就该早早的去。既然她已经跑在了前面,那就一刻也不要松懈。要想把她培养成顶尖选手,就得尽早给她压担子。

      林立骅喝了口面汤:“如果再选一次,我还是会那么做。”

      林立骅很清楚自己那会儿是怎么作出决定的。

      陆筝看似大大咧咧,阳光开朗,实则内心很敏感,是一个需要细心呵护的人,从她反复的心理状态就能看出一点来。他之所以默许她停下,是希望她能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进步,缓一缓,喘口气。

      已经往前跨越了一大步,孩子也会累,不能逼太紧。

      这份考量里,有理性的规划,也有感性的心疼,至于哪边的天平更加倾斜,见仁见智。

      面馆里人来人往,烟火气十足,两人的谈话被淹没在喧闹的人声中。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7章 备受瞩目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