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开局地狱模式 ...

  •   周显平执教履历非常亮眼——十载国手生涯,四年国乒教练,在浙江执掌省队又过了三年寒暑,回到京市女队后一待就是二十年。

      今年年底他就要卸任了,本以为执教生涯不会再有什么惊喜,却没想到在龙潭公园的普通午后,意外发现了这样一块璞玉。

      发现陆筝纯属机缘巧合。他经常会去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和老友们交流探讨执教心得,顺道看看自己带出来的学生。

      如今国乒女队的主力钟仪琳就是他的得意门生。24岁便实现了大满贯,将三大赛奖杯捧回了国家队的陈列室,从2002年12月至今,稳坐世界排名第一的宝座。

      还有正在还有正在往上冲的潜力股邓琳,去年被评为乒超联赛最佳双打队员,也是块好料子。

      他的眼光一向很好,从没看错过人。

      陆筝自然是不懂这些的,但李喻懂啊!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就算没真正混过乒乓圈,周显平这个人他也是知道的。

      试想一下,只在电视和报纸中见过的,那类看似遥不可及的人,突然duang的一下出现在你面前。

      此刻,李喻才实打实的把名字和真人对上号。

      娃出息了!娃未来必将有大出息!

      李喻现在就是一种我家有女初长成的心态,仿佛能预见陆筝光辉灿烂的职业生涯前景。

      自打第一次在公园看见陆筝和李喻对打,周显平就被陆筝吸引了注意力。

      这小姑娘身上有种奇劲。

      她很稳,仿佛泰山崩于前也不会乱,打起球来让人意想不到,捉摸不透。

      那股定力让他想起刚进队时的钟仪琳,于是多站了会儿——谁知这一站,就再也挪不开脚了。

      几句闲聊摸清了底细,周显平心里已有了谱。

      他认为陆筝是个天赋型选手,拥有绝对的球感,但他需要进一步的确认佐证。毕竟截至目前,跟她交手的,都还是业余人士,算不得数。

      “这样吧,明天下午四点,我们约在这里见面,我带一个人来跟你打球,可以吗?”

      陆筝还是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完全不在意明天是端午节。

      比起她的漫不经心,李喻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带谁来?谁会来??反正不论是谁,肯定是专业的没错!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见到那位试金石了。

      当晚,周显平回到家后,立刻拨通了一个电话。

      龙潭公园距离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才1.9公里,何必舍近求远呢?不如直接让最顶尖的来试试这棵苗子的成色。他是真的想看看,陆筝的上限到底在哪儿。

      第二天下午,陆筝和李喻早早就来了,二人难得没有练球,而是坐在树荫下纳凉发呆。

      李喻的视线总往公园门口的方向飘,每隔两分钟就看一次表,当两道身影逐渐出现在视线中时,他猛地从长椅上弹起来。

      “那是…”他轻声呢喃,眼神中满是惊讶与激动。

      周显平身边是一个顶着厌世脸的短发姑娘,自带一股生人勿近的气场。

      李喻呆滞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钟仪琳!那是钟仪琳!

      “小朋友你好呀。”走近陆筝以后,钟仪琳脸上的冰霜才化开些,把运动包往地上一放,蹲下身跟陆筝亲切地打招呼,声音比电视里听着柔和不少。

      几个人寒暄了一阵便直入正题,陆筝VS钟仪琳,野路子小屁孩对阵国乒大魔王。

      开局就是地狱模式。

      陆筝因为不懂所以不慌,李喻因为很懂所以很慌。

      果不其然,这场“考试”以陆筝1-4失败告终。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天赋还远远不够。

      能进国家队的哪个没有天赋?也许陆筝的天赋很突出,可经历多年磨砺的钟仪琳强的可怕。

      虽然陆筝输了,但李喻并不担心,他看得出陆筝未来可期。

      陆筝赢的那局比分13:11,输的几局比分分别是2:11,3:11,6:11,7:11。

      周显平的笔记本上,比分走势划出陡峭的上扬线。

      陆筝一直在吸取失分教训,然后转化为自己的动能。让人惊喜的是第四局,她尝试着模仿钟仪琳的标志性打法,尽管动作还有些生涩,却已初具雏形。

      先发了一个不转短球到中路,钟仪琳正手摆回了个弱上旋球,陆筝反手想拨直线,可惜球打滑下网了。

      她学的很快。

      钟仪琳的经典打法之一就是利用旋转来迷惑对手。

      陆筝打得好不好另说,技法上是没什么大问题的,有模有样,有几球打得还不错。钟仪琳判断,陆筝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她那球拍的胶皮实在不给力。

      “周指导,这回可捡到宝了。”打完这场比赛,钟仪琳就得赶紧归队。

      明天国家队会开始奥运会前的封闭训练,周显平但凡晚一天都约不上钟仪琳。

      可能也是觉得有缘分,临走前这句感慨,是钟仪琳实打实的认可。

      话没有明说,不过钟仪琳主动加练了半小时,临走时又从背包里翻出自己的备用胶皮塞给陆筝,大家都心照不宣。

      打比赛是最能锻炼自己和得到自我提升的方式,对手是最了解你的人。

      要知道,钟仪琳可是能在国际赛场给对手剃光头的狠角色,现在的陆筝能跟她打到这份上,已经足够惊艳。

      离开前,钟仪琳蹲下来:“知道为什么输吗?”见陆筝摇头,她笑了笑,指尖轻轻点了点小姑娘汗湿的额头,“这里,还缺把火。”

      缺把渴望胜利的火,缺把敢拼敢闯的火。

      晚风裹挟着槐花香拂过球台,陆筝望着对方运动裤上的五环标志,忽然觉得喉咙发紧。那是种陌生的灼烧感,像含了颗裹着辣椒的跳跳糖,从舌尖一路烧到心口,突突直跳。

      有了钟仪琳的肯定,周显平依旧没着急做决定。几十年经验告诉他:好苗子要经得起三番五次的考验,不能被一时的亮眼冲昏头脑。

      一场比赛说明不了问题,得多打几场,打不同风格的对手。

      考虑到陆筝年纪小不好到处跑,而且家里人也不怎么支持,周显平索性就把人带过来打,也迁就了小学生的上学作息,时间大多定在周末下午。

      为了寻觅人才,他不介意多费点事。

      如果真如他所想那样,陆筝的名字一定会在乒乓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二周,周显平带来了京队的两位女队员,一个擅长快攻,一个精于削球。陆筝输了快攻,赢了削球,1胜1负。周显平在日志上写:“对旋转的理解远超同龄,速度需加强。”

      第三周,周显平带来了两位男队员,力道和速度都上了一档。陆筝虽然没打赢,但也拿到了2-4和3-4的不错比分。日志上多了行字:“抗压能力极强,关键分敢出手。”

      三个月!

      周显平在训练日志上用红笔圈起这个时间。

      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打球也是半路出家,能达到现在这个水平,这丫头简直就是为打乒乓球而生的!

      “陆筝,我想和你爸妈当面聊一下,你知道他们的电话号码吗?”直接上门不妥,还是先电话沟通比较好。周显平在心里暗自发誓,一定要把这棵好苗子送进国家队。

      为国家培养乒乓人才,这是他几十年来一直在做的事,哪怕即将卸任,这颗忱忱之心依旧炽热。

      按下拨号键时,周显平想起十几年前接钟仪琳去京队的那天,晚霞很美。

      今天,夕阳还是那么红,手心的汗还是那么潮,身边站着的小姑娘,也刚好十岁。

      陆远鸣刚结束下午的门诊,手机来电显示陌生的号码。周显平介绍完自己后便开门见山表达了来电缘由,希望能和陆父陆母面谈。

      于是当天晚上,陆筝咬着冰棍领回个精神矍铄的老头。

      她不知道周大爷跟爸妈说了什么,晚饭过后她就被打发回房间了。客厅的谈话声被房门过滤,只听见传来断断续续的“国家队”、“培养”、“学业兼顾”几个词,大约四十分钟后她才被叫出去。

      陆远鸣坐在沙发上,微微朝前倾身看着茶几上的水杯,客厅的灯光反射在金丝眼镜上,让人看不清他的眼睛。

      “筝筝,你喜欢打乒乓球吗?”他招招手让女儿坐到身边。

      陆筝没有立刻回答,她回忆了一下打球时的心情,开口道:“和厉害的人打球时,心跳会变快。”

      她伸出小手按住胸口:“就像坐过山车冲下来的感觉,有点怕,又有点开心。”

      陆远鸣有些怔愣,没料到女儿会这样形容,他原本准备了一肚子话,关于学业,关于前途,此刻却全堵在了喉咙里。

      周显平则会心一笑。他知道,这就够了。

      一直没说话的沈听筠抚上女儿的手,指尖带着温柔的暖意:“那就试试吧。”

      ————————————————

      「你兴趣所在的地方,也就是你能力所在的地方。——卡耐基《人性的弱点》」

      ————————————————

      那个夏天,京队的训练馆多了个扎马尾的小身影。

      陆筝没有直接进入京队,一来没成绩,二来爸妈虽松了口,但学业仍旧排第一。不过周显平每周都直接带她去队里训练,让她与实力强劲的对手练级,磨砺技艺。他像一位耐心的园丁,不急着让花开,只默默浇水施肥,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将她带到赛场上,一步一步往前走。

      暑假过后,陆筝的训练时间被限制在了节假日和周末,她的生活依旧以学习为主,但这并不影响她迅速发育。

      周显平不止一次安排自己在国家队的门生和陆筝打球,其中来得最勤的就是钟仪琳。

      京市奥运会拿下女单和女团两枚金牌后,钟仪琳开始减少自己的比赛,先后退出2008年乒乓球女子世界杯、中国乒乓球大奖赛及国际乒联巡回赛年终总决赛,隐隐有退役的苗头。因此,她有了更多精力放在陆筝身上,几乎成了半个教练。

      世界冠军一对一指导,加上陆筝非比寻常的学习能力,她的进步可想而知。有时周显平看着训练馆里那个蹦蹦跳跳的小身影,会恍惚觉得看到了年少时的钟仪琳,又觉得不像——陆筝身上那股子灵气,是独一份的。

      她的光彩已经被圈子里的人看见,连国乒女队教练林立骅都从钟仪琳口中听熟了陆筝的名字。他很好奇,但他也沉得住气,他正等着周显平把人带上赛场,带到所有人面前。

      可以说,如今京市的乒乓球圈,周显平藏有一个“秘密武器”的消息不胫而走,都说他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就连卸任了京队教练都要亲自带着她。

      2009年初,陆筝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北方赛区的女单项目。没人看好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姑娘,直到她一路过关斩将,决赛里横扫了卫冕冠军,拿下第一名,才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这一年里,周显平带着陆筝有选择性地参加比赛,因为她参赛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年龄上她能报名,二是不影响她的学习。这样就已经筛掉一大批了,然后含金量低的周显平又觉得没必要去,所以算下来其实没多少场。

      总结全年业绩,只要参赛,陆筝逢战必胜,开启通关模式,在同年龄段的选手中独占鳌头,稳得一批。

      这样的结果周显平有些惊喜,却并不惊讶。

      开玩笑,陆筝日常的对手可是“大魔王”钟仪琳,再不济也是京队的专业选手,年龄几乎都比她大,打个青少年赛道那不是小case吗。

      换作以前,周显平说不出这么狂傲的话,可陆筝就这么活生生站在他面前,让他看见了什么是天才。

      天赋已经不足以形容她的出众,她是天才,真正的天才。

      2009年6月,陆筝进入京市队,正式入编。同时,她也结束了小学生活,即将成为一名初中生。

      这意味着,她练球的时间会被再次挤压,初中课业可比小学繁重多了。这也是周显平对陆父陆母的承诺,绝对不会让陆筝的学业受到影响,至少现阶段不会。

      有这层限制在,周显平从未想过让陆筝进行双打的训练。这点时间练单打他都嫌不够用,实在不舍得分出去。

      桌面上的训练日志密密麻麻记着:正手弧圈稳定性提升12%,文化课排名维持班级前二十,上周感冒休息需调整训练量……

      先把单打抓在手里,把基础打牢实。至于双打,至于更远的未来……周显平看着日志上那个清晰的名字,笑了笑。

      走一步看一步吧,好苗子的路,总能越走越宽的。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开局地狱模式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