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机遇来敲门 ...
陆筝的成长模式自成体系,在周显平的悉心调教下逐渐形成了三种学习方式:
第一,实战出真知。球台对面站着谁,她就盯着谁的球路琢磨,前一局吃了对手的侧旋球,下一局保不准就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人家的东西消化成了自己的东西。
第二,看看也行。看经典赛事的录像,她能对着屏幕里的挥拍动作出神,有时还会突然抓起球拍比划两下。再往球台一站,那些隔着屏幕学来的技法,竟已能有模有样地用出来,又把人家的东西消化成了自己的东西。
第三,常规教学进阶。周显平讲理论,从发球的旋转原理到步法的重心转换,她听得认真,点头也勤。
陆筝就像一块永远填不满的海绵,乒乓相关的一切知识都能往里吸,且至今没有发现容量上限。不过她终究是个普通人类,无法突破自己的身体极限。
有些球,她明明预判到了轨迹,脚步却跟不上,眼睁睁看着白球擦着球拍飞过;有些打法,心里门儿清,手臂的力量却撑不起那记刁钻的弧线。
所以陆筝早期的比赛中经常出现这样的荒诞画面,比如对手有个球回了过来,她要么原地不动盯着球的落点,要么气馁捂脸提前宣泄接不到球的情绪。
她知道球会怎么落,也知道自己接不到,所以干脆放弃挣扎。
接不住的球,连多余的跑动都懒得做。
即便如此,业内人士依旧对她十分看好,无他,就这预判能力都很逆天了。假以时日,等这丫头再长些个子,再增些力气,这还是事吗?
十几年后,广大网友们回顾陆筝早年的比赛,都说她身体里可能藏着一个AI,或者绑定了什么神秘的乒乓夺冠系统,不然怎么解释这开挂的职业生涯。
2010年,周显平的白发又添几簇,68岁高龄的他继续带着12岁的陆筝辗转赛场,只是参加的赛事比去年少了许多,少上加少。
没办法,初中生的课业真的繁重。
陆筝铆足了劲想在打球和学习间找到平衡,可天底下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呢?升学之后她的成绩一直保持在班上的中上游,不好不坏,勉强能让爸妈松口气。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她心里明镜似的。
也是同年,中国乒协确认钟仪琳不参加本赛季乒超联赛。自去年结婚休假以后,钟仪琳已经许久没在公众面前露面了,也一直没归队。
钟仪琳淡出乒坛后,五月的莫斯科世乒赛团体赛,缺少核心的中国女乒决赛爆冷,1-3不敌新加坡队,交出了保存时间达17年之久的考比伦杯。这是中国女乒1991年以来在国际比赛中遭遇的最大一次失利,也是国乒近十年来第一次在世乒赛团体赛败北。
八月的国际乒联巡回赛中国公开赛,女乒的发挥依然遭到了诟病。参赛的四名主力,一个止步十六强,两个倒在八强,最后一个也经过一番鏖战才保住冠军。
年轻队员难以扛起重担,在媒体铺天盖地的质疑声里,越来越多人开始怀念钟仪琳的统治力。
“琳姐,你还年轻,怎么就想着退了呢?”在钟仪琳家蹭饭时,陆筝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虽然还没官宣,但相熟的人都心里有数,钟仪琳真要退役了。
厨房里飘出焦糖的甜香,钟仪琳把最后一盘红烧排骨端上桌,解下围裙随手挂在椅背上:“觉得没意思了呗。”
她往陆筝碗里夹了块排骨:“你看,我所有的冠军都拿到了,大满贯两次,奥运会冠军也有四个,已经没有什么挑战了。”
“你应该懂这种感觉。”
陆筝埋头扒饭,乖乖点头。
她懂。
没遇到李喻之前,对着树干打球的日子,她也觉得没意思透顶。
说起来也有两个多月没见过李喻了,自从她被周显平带在身边,和李喻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偶尔想起,还有些想念那段在公园打球的时光。
钟仪琳突然用筷子敲响碗沿,打断了陆筝的思绪:“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啊,你到时候就算要退,最起码得超过我,听见没?”
相处久了,钟仪琳早就摸透了陆筝的性子。
这丫头随性率真得很,喜欢了就一头扎进去,不喜欢了也绝不会委屈自己。
她毫不怀疑,等未来的陆筝真登上山顶,看到了所有风景,说不定会转身就走,追寻新的乐趣。
她默认了陆筝一定能站上那个巅峰。
陆筝鼓着腮帮子咀嚼,眼珠子转了一圈,似乎在考虑什么,而后答道:“知道了。”
寻常的一顿饭,几句随口的对话,竟成了个沉甸甸的承诺。
同一时间,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乒乓球馆的会议室里,墙上的时钟滴答作响,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对话计时。林立骅坐在会议桌的一端,等待着他的老朋友,同时也是国乒男队的主教练——李国伦。
林立骅与李国伦,两人在职业生涯中并肩作战,被誉为乒坛的“双子星”。退役后,他们各自扛起国家队的重担,分别担任男乒和女乒的教练。不过李国伦的路更顺一些,2003年就成了男乒的代理主教练,是中国乒坛最年轻的主帅。而林立骅在2008年竞聘女乒主教练时失败,输给了前辈施皓,至今仍是副手。
两人都是大满贯得主,性格却截然相反。李国伦当运动员时有点不拘小节,给人的感觉就是大大咧咧的,特别好相处,在场上能沉住气,善于打逆风球。林立骅给人的感觉有点冷,不容易接近,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待人接物心细如发,是个实在人。
此刻,这对老兄弟约在一起,只为讨论一个人——陆筝。
从陆筝第一次在公开赛事露脸,林立骅就盯上了她。几次现场观赛下来,他心里早有定论:陆筝进国家队,只是时间和契机的问题。
而现在,时间到了,契机来了。
半个月前,国际乒联宣布乒乓球混双项目成为2012伦敦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并取消了男双和女双,改为团体赛。
团体赛倒还好说,双打依旧存在,就是由头变了而已,换汤不换药,可混双的变革大有不同。
混双一直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等国际比赛中存在,但直到现在才成为奥运大家庭的一份子。
这一变革,不仅让整个国乒队面临着新的战略布局,也为陆筝的崛起铺设了一条新路。
女乒上一代主力是钟仪琳和汪琦,被称为“双核”。
汪琦是名副其实的传奇人物,女子全满贯第一人,在钟仪琳还没起来前,汪琦是绝对主力,没有之一。
2008年京市奥运会,钟仪琳战胜了这位一直走在自己前面的师姐,获得女子单打冠军。
奥运会结束后,汪琦宣布退役。
回顾中国女乒称霸史,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始,每一时期均有核心队员产生,成为全队走向辉煌的领军人物。中国女乒历经郑易玲时代、汪琦时代、钟仪琳时代,三大核心一棒接一棒,实现了平稳而有序的核心更替。
按惯例,钟仪琳作为领军人物应该留下来老带新,直到出现下一个把她打下来的人,可她偏不按常理出牌,巅峰期就想退下来了,接力棒没传下去,导致女队主力阵容出现一些真空,呈现“四朵金花”竞逐“无核时代”的局面。
“四朵金花”是队内排名前四的方穗禾、关雁、罗晓溪、邓琳。她们都达到了世界顶级运动员的水平,只要稳住底盘持续上进,即便没有新“一姐”,女队的牌也能打得下去。
坏就坏在关雁出问题了。
内部开始流传钟仪琳退役的消息后,关雁的心态发生了变化——飘了。
她觉得自己资历最老,理应接盘成为女乒“一姐”,对自己的要求也松懈下来,训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连队内比赛都找借口不参加,有时还会对着小队员发脾气。
她有这样的想法也不难理解,履历确实拿得出手。
12岁破格升入国家一队,成为国乒历史上最年轻的选手;15岁打进世乒赛的女单八强,16岁入选第47届世乒赛女团成员,在决赛第三场以3-1的成绩战胜对手,成为中国乒乓球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从此跃升为一线主力;出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获得女双季军;同年年底,又成为了最年轻的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女单冠军,创造了新的历史。
或许就是因为过早成名,关雁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心里的那杆秤渐渐歪了。
其实早在2006年,她就出现过“耍大牌”的负面新闻。
当年的乒超联赛,辽东队在经历了前六轮的六连胜之后,却从第七轮开始经历了一个难以想象的七连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关雁拒绝上场。
而关雁拒绝上场的原因在于薪酬问题。
她认为自己近期的比赛成绩比汪琦好,也有过打败汪琦的记录,已经超越了她,凭什么不能拿同等的薪酬?
原因有二。
首先,运动员的薪酬是有明确的等级划分的。汪琦属于特级运动员,关雁只属于一级运动员,这是明文规定,哪能说涨就涨。
其次,虽然在最近的几场比赛中关雁略胜汪琦一筹,但这并不能证明汪琦该下台了。那时汪琦刚打完世乒赛女团决赛没多久,收获了个人第十九个世界冠军,接着马不停蹄回国参加乒超,状态不佳也说得过去。
要求涨薪失败后,关雁开始以伤病为由拒绝比赛,导致辽东队最终徘徊在保级的边缘。
这件事引起了主教练施皓的警觉,于是关雁被遣返回辽东队反省,并禁赛半年。
规则存在必然有其必要性,关雁最大的错误并非自满,而是自满得不到满足后,任性地不管不顾,视团队利益若无物。
这才几年,她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或者说她一直都是老样子,从来没变过。
如今没了钟仪琳压着,汪琦也已退役,关雁更是有恃无恐。她觉得队内没人比她更有资格成为女乒的领军人物,她应该被特殊对待。
这样的态度,这样的行为,关雁已经触犯了队规,不适合留队。
冠军?那又怎样呢,国家队的冠军还少吗?凭什么所有人都要围着你一个人转呢?
国家队需要优秀运动员,但在集体利益面前,没有谁不可或缺。国家队要的是能够团结协作、为集体利益而战的战士,而非个人英雄主义、目空一切的“孤胆英雄”。
事实上,京市奥运会后,关雁便在各大国际国内赛事中一再铩羽而归,风头完全被后来居上的同门师妹方穗禾盖过。今年的女单世界杯本是施皓给出的最后一次良机,却又被她自己挥霍殆尽,连输四局,且四局中最多一局也只拿到7分,这是她职业生涯中第一次在三大赛中以0-4惨败,被媒体称作“形同梦游”。同时,这还是她不到两个月内第二次外战失利。八月下旬的中国公开赛中,关雁止步十六强,输给了世界排名三十开外的西班牙老将,可谓创下多项尴尬纪录。
客观来说,关雁的失败绝非双方真实实力的对比,她有这样的表现,最重要的原因是她在比赛中毫无斗志、心态失衡。从种种迹象来看,关雁自己的“作死”使得她越来越偏离核心,最终被国家队“剔除”。
伦敦奥运会新增混双项目之后,最优的排兵方式是让不上男单女单的两名“第三人”主冲混双,然后一个单打选手和“第三人”再冲团体双打。
也就是“第三人”打满两个双打,外加团体的一场单打,重心必须放在双打上。
从前“第三人”只能参加团体赛,这次改革放开了限制,“第三人”也可以打混双了,这让各个国家在出战人员的排兵布阵上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
总共三个参赛名额,两个单打和一个“第三人”,p卡暂且不论。那么单打里势必要分一个出来兼顾团体双打,倒不如取利益最大化让“第三人”主双打,能保住一个纯单打的主力算一个,分心练双打总归会影响状态。
男队的情况比女队明朗些。
现有主力是老将汪华、汪则明、冯励,三人被称为“三虎将”,代表了一个时代。同时,“霸王”程启也在他们的统治下给自己杀出了一条血路,独自占领一隅。
老将未退,小将冯戎、钟承翊也已冒头,外加一个正在上升的袁辛,梯队建设井然有序。
男队这边伦敦奥运会的出战名单竞争非常激烈,也许在奥运会之前便会出现梯队的更迭。
说回女队的现状。
关雁离开后,女队就需要补一个种子股,可纵观队内,暂时没有综合能力特别出挑的人。简单说就是,抛开双打能力,现有的队员几乎在同一个起跑线,而当下的需求是要一个单打能快速进入双打状态的人。
陆筝的横空出世让教练组看到了新的选择。
现有队员各有各的打法习惯,但陆筝什么都能来,左手也能打,适应性强得惊人。
有次公开赛上,陆筝用右手打了两局,第三局突然换左手,照样打得有来有回,连对手都愣了神,观众席惊呆了,也给林立骅留下了深刻印象。
左手位在双打里占据一定的天然优势,加上陆筝已经具备进国家队的能力(虽然是林立骅单方面认为),算起来她已经甩了同一起跑线上的人一截。
即便左手位不是她的强项,大不了就右手位呗,顶多和其他人一样回到原起跑线,谁会拒绝一个既能单打独斗又能双打配合的全能选手呢。
反正启用陆筝不是个亏本的买卖,最差也能保本。
大赛经验不够?没关系,还有一年半,可以补。
没有双打经验?也没关系,还有一年半,可以补。
国家队的训练强度,足以让一块好钢快速成型。
国家队:过来吧你!
因为主要的考量在于新增混双,所以李国伦和林立骅一起商讨这件事。
李国伦对陆筝的了解不如林立骅深,只知道是近年冒头的新秀,没太多直观感受。
“少年锦标赛要打了,先看看她的成绩吧。”他捏了捏眉心,语气里带着谨慎。
他知道林立骅很看好陆筝,一直在关注她,可再看好,也得拿成绩说话,这是竞技体育的硬道理。他又不了解陆筝,只能通过比赛成绩来判断她的实力。
林立骅想得再美好,也得等陆筝真能进国家队再说,不然都是空谈。
根据国家队的人才选拔机制,全国少年锦标赛男女单打冠军能直接入选国家二队,这是给年轻的潜力选手提供的上升通道。
要是陆筝能在年底拿到直通二队的名额,再通过第二年年初的队内大循环取得靠前名次,就能升入国家一队。顺利的话,整个过程会非常丝滑,她可以卡点在三个月内完成两级跳,成为继关雁之后,第二个在12岁就进入国家一队的运动员。
所以陆筝现在要做的就是,拿下全国少年锦标赛!
林立骅背地里早就把陆筝给规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连训练排期都整出来了,保管让陆筝在国家队的每一天都无比充实。
不知不觉间林立骅已经被周显平和钟仪琳同化了,对陆筝有种近乎盲目的信心,觉得她进国家队只是时间问题。
11月25日,2010年全国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在江苏金陵举行,陆筝代表京市队出战女子单打,成为年龄最小的运动员。
经过七天先分组循环、后捉对淘汰及附加赛的激烈角逐,陆筝在决赛中以 3-0战胜了来自齐鲁队的种子选手,获得女单冠军,直接入选国家二队。
事情似乎照着所有人期待的方向发展,孰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陆筝差点连国家二队都进不了。
————————————————
「那些意料之外的,才会真正改变我们的生活。——玛格丽特·米切尔」
为剧情服务把奥运赛制改了,不要较真,毕竟不是纪实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机遇来敲门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