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公园有个小名人 ...
2008年6月7日,距离京市奥运会开幕还有两个月,奥运圣火的热度已悄然漫进京城的胡同里,巷口贴着吉祥物贴纸,飘着小小的五星红旗。
这是一个难得的多云天气,龙潭公园里的槐花开得正盛,香气缠着微风。最东边的三号球台旁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远远就能听见人们的喝彩声。
“好!”穿深蓝运动衫的中年男人拍腿叫嚷,“这记前冲弧圈够劲道,是从小练球吧。”
定睛一看,球台左侧是一个斯斯文文的年轻人,身穿专业的运动服,头上绑着一条吸汗发带,显得干练又精神,而他的对手却出人意料。
那是一个扎着单马尾的小女孩。
不要怀疑,确实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小女孩。
身高约摸一米四,穿着简单的T恤衫和牛仔裤,与对面的全副武装相比显得潦草许多。装备倒是其次,光是年龄段和视觉上的差距,就足够让新来的看客暗暗称奇了。
“您可看走眼了。”笼里的画眉仿佛听懂了人话,扑棱着翅膀应景地啾啾几声,“两个月前这丫头连握拍都不标准,是那个大学生手把手教的。”
仿佛印证大爷的话一般,场中局势陡然生变。看准机会,大爷口中的大学生突然发力进攻,猛地来了一记爆冲。明眼人都看得出,这记爆冲力道十足,他是动真格的了。
熟脸的围观群众并没有觉得他在欺负小孩子,常来的老球迷还点头:小李这是在给丫头喂球呢,不这么打,显不出她的本事。
只有刚来的路人在心里嘀咕:大人跟孩子打球还这么狠,太没风度了。
不过下一秒,嘀咕就变成了惊讶。
只见小女孩不慌不忙往侧边跨了一小步,像提前算好了似的,手腕顺势一扬,仿佛就是这么个理所当然的角度和力气,平稳的把球打了回去。
那感觉,就像一拳打到了棉花上,四两拨千斤。
大学生虽然接住了球,但球身带着的的旋转令他偏了方向,下一拍将球打出了球台,失分。
人群又响起一阵叫好声,没人注意到李喻望着那抹瘦小身影的眼神——震惊里裹着点后怕,还有种发现宝藏的灼热。
两个月前。
李喻是京市体育大学的学生,主修乒乓球专项,球技在同年级里算得上佼佼者。
龙潭公园和京市体育大学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公共交通需要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光地铁就要倒三趟。李喻来到这里是因为和同学约着去国家体育总局打卡,完成体育生的仪式感——那可是所有体育生心里的圣地。在周边闲逛的时候,他选择了去龙潭公园。
这一去就让他发现了有趣的事情。
坐在长椅上休息时,他旁边的长椅上也坐着一个小女孩,她正在颠球。
一下,两下,三下……一直在颠,一直没掉。
李喻只是瞥了几眼,心里想着“这小孩挺能颠”,就低头刷起了手机。
然后她开始用球去打一旁的树干,来来回回大约打了十几分钟。
李喻也没太在意。
喝空了手里的矿泉水,他站起身把瓶子扔进边上的垃圾桶,目光转向的时候霎时愣住。好几枝树干上已经有了明显的球痕,而此刻,那个乒乓球还在精准地反复击打着同一个位置。
十几分钟了。
没有失误,落点一致,力度和角度也一致。
她甚至有离开过脚底下那块方砖。
控球力不错。
稳,准,久。
恰好此时,一个小男孩举着球拍跑来,两个孩子应该认识,嘀咕了几句后就往球台去。
同学们还在树荫下坐着聊天,李喻打了声招呼便鬼使神差跟了上去。
那时他还不知道,这个临时起意的决定,会在未来掀起怎样的波澜。
在球台边围观了一小会后,李喻得出一个结论:小女孩已经在另一个level了。
她在对打过程中就像陪孩子玩似的,时不时故意把球打偏一点,让小男孩能接到。当然,她本身就是个孩子,但已经有一定乒乓球阅历的李喻能感受到,她并没有发挥出全部的实力。
等孩子们结束战斗,李喻几乎是小跑着凑上去的。
“小妹妹,你球打得不错呀……”话到嘴边突然卡壳,他望着小女孩水汪汪的杏眼,还有脸颊上没褪去的婴儿肥,粉嘟嘟的,声音不自觉就软了,“是专门学过吗?”
女孩仰头打量了他几秒,见他穿着印着校徽的运动服,不像坏人,便放下了戒备,摇摇头回答:“没学过,就是打着玩的。”
陆筝今年十岁,小学五年级在读,家就在龙潭公园附近,走路十分钟就到。
她确实没学过乒乓球,连球拍都是上个月爸爸送的生日礼物,在这之前,她只在体育课上碰过羽毛球。
收到球拍后,爸爸只教了她怎么握拍及乒乓球的简单规则,然后就完全放养。说白了就是给孩子添个玩意儿,根本没当回事。
陆筝只是觉得颠球挺好玩。
起初连十个都颠不了,她是个不服输的性子,就蹲在自家阳台上练,吃完饭练,写完作业练,有时候妈妈喊她睡觉,她还抓着球拍较劲。没过几天,几百个已经不在话下,只要她想,能让球在球拍上跳一下午。
再到后来,她自己找花样玩,比如定点击球,用茶托、书本当球拍,对着墙打回旋球,甚至闭着眼睛都能颠上几十个。
刚得到新玩具的小孩总有使不完的劲,她乐在其中,浑然不觉自己的玩法有多出格。
爸妈只当她三分钟热度,直到某天在小区楼下的球台被女儿完胜,才后知后觉地愣了愣,随即笑着夸了句“真棒”。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爸妈并没重视。
到公园认识新朋友之后,她又是打遍好友圈无敌手,轻松赢遍同龄孩子。不过她很快发现,老是赢的话,小伙伴们就不爱跟她玩了,于是时不时会故意打飞几个球,让小伙伴开心一点。
她还是个孩子,不太懂人情世故,只知道这么做大家都很开心,看他们欢呼雀跃的样子,自己也跟着傻乐。
所有人都开心,那就好啦。
只是心里总有点空落落的——这球,好像越来越没意思了。
“你什么时候开始打球的呀?”李喻继续追问。
陆筝眨了眨眼,睫毛像两把小扇子,忽闪忽闪的:“上个月。”
李喻的心中顿时燃起了一小簇火苗,笑容里藏着几分跃跃欲试:“那……你要不要跟我打打?”
“可以呀。“陆筝想都没想就应了下来。
跟谁打不是打,总比对着树干有意思。
李喻向刚才的小男孩借用了球拍,带着某种猜测和陆筝一起走向球台。
后来的对局,成为李喻记忆里最荒诞的现实。
只打了一局,11:8,他是那个8。
前两球,陆筝完全被李喻压着打,她皱起眉头,小鼻子微微抽动,像是在认真琢磨什么。
第三球,疯狂的追分开始了,连追4分,打得李喻措手不及,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一个刚打球一个月的小孩,怎么可能进步这么快?
直到李喻又换了个发球,一种侧旋球,陆筝一时没反应过来,丢了1分,小嘴撅了起来,可下一球又立刻做好准备,连追3分。
一来二去打出了11:8,开局没让分的那种正儿八经的11:8。
陆筝的球拍是超市买的红双喜一星,胶皮都磨出了毛边,可那些天马行空的回球路线,那些匪夷所思的角度,让李喻想起教练总挂在嘴边的词——“球感”。
那种仿佛与生俱有的,对球的预判和掌控力。
他看得真切,她的步伐歪歪扭扭,姿势更是毫无章法,可就是学得快,快得惊人。哪种球让她吃了亏,下一次准能给你还回来。她会吸取教训,几乎不会再失同样的球,除非是客观的身体条件受限。
比如最后一球,李喻拉太高了,陆筝踮着脚跳起来,小胳膊伸得笔直,却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实在够不着。等球落低一点再打,角度就不够了,导致球打到了网上,给她气得直跺脚。
怪可爱的嘞。
李喻看见这一幕忍俊不禁。
“还可以打吗?”前一秒还气鼓鼓的小姑娘,转脸就睁着湿漉漉的大眼睛望过来,奶声奶气里裹着点不服输的倔强。
能快速调整情绪,还挺理性,不迁怒于人。李喻在心里又给她加了分,觉得这孩子不仅有天赋,心性也难得。
不知不觉间,一大一小打了近一小时,两人额头上都挂着汗珠,却谁也没喊停。
李喻没有因为对手是小孩而掉以轻心,更没有因为输给小孩而不甘,他反倒觉得自己发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金子。
这是陆筝玩乒乓以来打的最痛快的一次,虽然也输了不少球,但她见识到了新东西,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她在努力去理解,去战胜它。每赢一分的成就感,比考了满分还让人高兴。
李喻的同学不知何时找了过来,在边上看了会儿就按捺不住,纷纷想和陆筝过上几招。陆筝当然是乐意的,只是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时间也有限,她该回家写作业了……那帮大男孩围着她,七嘴八舌地约好明天再战,完全没在意这一来一回四个小时的车程。
正是这段经历开启了陆筝在龙潭公园大杀四方的传奇。
短短两个月,她的球技在李喻的指导下有了明显的进步,成了这一带的小名人,大家都知道三号球台有个打球特别厉害的小姑娘。总会有新的大人或者小孩子大孩子找她打球,不过还是仅限于业余爱好者们的交流,偶尔来的体校的学生们,勉强算是内行,能给她点真正的考验。
陆筝觉得,乒乓球好像……有点意思了。
李喻每周都会雷打不动地跨越大半个京城,从北五环的学校赶到东南二环的公园。
他自己都说不清是什么心态,自己本人都还没跨过职业那道门槛呢。或许,就是想把陆筝这块金子擦亮些,再亮些。
她需要有人带着她,否则让她自己瞎打下去,这块金子依旧会被埋没,就像从未出现过一样。
那多可惜啊。
时间回到6月7日的午后,李喻又被陆筝拿下一球,他笑着叫停,拉着她在长椅上坐下休息。围观的人群渐渐散去,零星的槐花三三两两落下,拂过他们的肩头。
“筝筝,我可能没法再陪你打了。”李喻用毛巾擦着汗,声音里带着点复杂的喟叹。
陆筝已经能稳稳控住他的球路了。这话有点伤人,却是事实。
他知道,再过几年,等她长开了个子,胳膊长腿长了,他的这点身高力量优势,怕是啥也不剩了。
其实就算现在,力量优势也不太明显了。
陆筝打球的路数有点神奇,跟打太极似的,多重的球她都能接到,再猛的球到她面前都得软下来,乖乖地按照她的想法回去。偶尔控制不住反作用力把球打飞或不过网,这种情况也越来越少了。
她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着。
“你跟爸妈说了吗?”见她低头抠着球拍上的胶粒,李喻又问。
他一直建议陆筝去专业的学校练级,或者找个正经教练,别浪费了天赋。
“嗯,他们说,让我把乒乓球和羽毛球一样看成消遣就行了。”陆筝闷闷地开口。
李喻知道她的家庭情况。
陆筝的爸爸陆远鸣是京市大学附属一院的副主任医师,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救死扶伤是他的日常;妈妈沈听筠是京大的老师,研究着深奥的学问,张口闭口都是论文和课题。都是高知分子,对孩子的教育很开明,却也逃不开“好好读书考大学”的常规路线。
李喻闻言叹了一声气:“筝筝,下周我把我老师带过来吧,我跟他提过你。”
他攥了攥拳,还是想为陆筝争取一个可能性,一个让她的天赋不被辜负的可能性。
“不好意思,打扰一下。”一个温和的声音插进来,戴着帽子的老者走了过来,头发有些花白,但精气神十足,“小姑娘,能跟你聊聊吗?”
陆筝赶紧往李喻身边挪了挪,给老者腾出位置,小大人似的客气:“爷爷您坐。”
老者和蔼地看着她:“我看你打球有阵子了,知道自己是什么打法吗?”
李喻闻言一怔,看向老者的目光带了些审视。
这个问题,可不是随便哪个看热闹的人能问出来的。
“打法啊……不知道,应该是没有打法吧。”陆筝抿了抿唇。
同样的问题李喻之前也问过,陆筝的回答如出一辙,这话他听了不下十遍。
实话实说,别看她打球有模有样,其实她不太懂球……李喻跟她说那些专业术语,什么摆短劈长,削球拧拉,她全都不知道。
每一次挥拍都是凭感觉,球要往哪去,手就跟着往哪动,像有心灵感应似的。
对此李喻很难评,他只能从基础开始给陆筝上课。她有认真学,但一上台还是该怎么打就怎么打。
“可是这样打比较顺手呀。”
每次被问起,她都歪着头,睁着懵懂的大眼睛看他,一脸无辜。
他佛了。
……
随便吧,反正也没出过什么大问题就是了,稳的很安心。
可能这就是老天爷赏饭吃,李喻常常这样安慰自己。
“你的打法没什么规律,横拍直拍都能来,正反手也比较均衡,暂时看不出偏向。”老者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赞赏,“这其实是好事,可塑性强。”
他见过陆筝用直板快攻,也见过她接正手短球时,突然换成横拍反手拧拉。
“直拍台内突击接横拍反撕,这转换速度我都想拍手叫好。”
老者顿了顿,目光落在她握着球拍的右手上:“而且,你左手也能打,是吧?”
陆筝不是左撇子,可不知怎的,左手拿拍也能打球,除了力气差点,好像跟右手也没差多少,就是觉得有点别扭。
不过也只能打打球,写字还是得用右手,左手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根本看不了。
“大爷,您观察得挺仔细啊。”李喻把手搭在陆筝后背上拍了拍,替她接了话。
老者的食指关节有层厚厚的茧子,像是长年握拍磨出来的,李喻注意到了。
“哈哈哈,小伙子,惜才的可不止你一个啊。”老者笑起来,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带着点狡黠,“你一直在陪练,不也是惜才吗?”
两句话让李喻心头一震。
见李喻一时无言,陆筝又茫然地看着自己,老者收敛了笑意,语气添了几分郑重:“孩子,我叫周显平,是京市乒乓球队的主教练。”
他看着小姑娘的眼睛,一字一句道:“你的球感,是我见过最好的。这是天赋。”
“有没有想过,以后走乒乓球这条路?”
槐花落得更密了,蝉鸣声不知何时低了下去,阳光穿过叶隙落在陆筝脸上,明明灭灭的光斑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她尚未完全明朗的世界里,“咔”一声破土而出。
————————————————
「如果真有出众的才华,一定会有人慧眼识珠。——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
女主的设定就是乒乓球的亲闺女,但不会一上来就打谁都赢,毕竟影响输赢的因素有很多。
她的进步和成长成螺旋式上升,一开始的全凭手感,之后懂得运用技战术,只不过她的学习进程相比其他人快很多很多很多。
不喜慎入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公园有个小名人
下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