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第二十一章 一相逢 ...

  •   诸葛亮乍到东吴,还未彻底安顿就和江东群臣吵了一架。感觉自己浑身上下都长出了嘴,他在隆中时爱和石广元孟公威等人饮酒抬杠,却未曾想过练就的口才某天会使他摇身一变成说客,更是头回发现吵群架竟然可以比打群架还累。
      而这些都是走过场,充其量只是逞口舌之快,并不能使这些顽固的主和派改变想法,更无法彻底说服孙权。当他见得那年轻的君主口中坚定一战,眼里却依然犹犹豫豫,他就知道要让局势从根本被逆转,就必须说服那个人。
      本来早已上下眼皮打架。听说要去周府,他顿时从里到外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表面仍装得困意十足,苦着一张幽怨的脸对鲁肃。子敬兄~啊,夜色已深,难道不能明天再访大都督么?
      鲁肃看来也疲倦,一面打着哈欠一面给他领路。语气却与面部表情完全相反,拽着他的手臂宛如铁钳令他动弹不得。
      不能。公瑾在江东一言九鼎,能否使主公决意一战全凭他一念。绝不能让他被主和派那些委曲求全之见左右。久闻卧龙先生凭三寸肉舌便可杀人,还望先生万万劝得公瑾决意相战。
      这个自然。诸葛亮被拽着走还不忘摇摇羽扇,心里默默燃了小火苗。若如此,战和仅凭东吴大都督发一言,那他过到江东来是做什么的,就是来和那群文臣搬弄唇舌的吗。
      指尖不经意微微颤抖。三分激动七分期盼。他唯恐鲁肃见了,忙藏进袖子里去。

      及至见了周瑜,他却是万分失望。
      月色下见一人出中门前来相迎,面如寒玉,朗目疏眉,黑发随意绾在脑后,如瀑倾泻。
      果真是如传闻中那般占尽风流,姿色天然,玉肌花貌,百般难描……他在内心胡乱堆砌诸多溢美之辞,毫无吝啬地统统向面前这人砸去。
      可也觉得他面带倦容,风尘满颜,如一具行将就木的躯体,挟裹在一身白衣胜雪里。
      周瑜热情地握住鲁肃的手,寒暄数语,权当站在一旁的他是透明。良久,才眼波微转,漫不经心以明眸对他一扫。诸葛亮顿时怒火中烧。
      烧是烧了,脸上还得挂起若无其事的笑容。他此来是为了更重要的目的。岂能为他一个眼神就方寸大乱。
      进书房前,瞥见廊下转弯处裙裾飞了一下。想是周府内眷见来了外宾,匆忙回避。
      他羽扇一摇,就有了主意。

      周瑜的书房不算大,布置得十分风雅,一砚一台都昭示其主是个品位不俗之人。只是四下张望,却不见半卷书籍。他三人分宾主而坐,自沏了茶,周瑜见他四下东张西望,仿佛猜出他的疑惑。
      先生,何故四顾?
      哦哦,我见大都督书房并无藏书,故而怪之。
      书么……周瑜把一个字音含在唇间绕得百转千回,然后说,全烧了。
      烧?诸葛亮没明白,想到了先秦的焚书坑儒。
      看完一卷烧一卷,所以房内并无藏书。
      诸葛亮瞪着有神大眼,眨巴半天,然后才有分寸地微微一笑。
      四目相对。鲁肃仿佛看到目光交接处摩擦出无形的火花。他终于开始淌汗,确信从进房起便缭绕在这两人之间的敌意并不是他自己多心。连忙轻咳数声,把话题拉回正轨。
      公瑾,曹操南下,是战是和主公不能决。君意下如何?
      周瑜沉吟半晌,在房间里踱来踱去。
      然后吐出二字。请降。
      曹军势大,未可轻敌,战则必败,降者易安……
      话未完鲁肃就猛地从座上撺起来,一脸愕然。周瑜心中暗笑。这人不笨,就是心眼太实,委实好骗。反倒是那孔明,还在席上坐得安稳。
      君言差矣!伯符遗言,外事托付于将军,孙氏据江东已有三世,岂可一旦弃于他人?
      听到“伯符”二字时,周瑜眼中的光彩忽地熄灭了。不过只有一瞬,立刻又恢复常态。虽然未曾逃得出诸葛亮的眼睛。他摇着羽扇袖手旁观,看这两人开始争执,选好表情开始冷笑。
      果然,周瑜来问:先生何故哂笑?
      专笑子敬不识时务。
      鲁肃差点没跳起来。诸葛亮的反复无常他不是没有见识过。刚到江东时,明明千叮咛万嘱咐他不可言曹操兵多将广,他却一见孙权就忘了个一干二净——或许他就爱戏弄他,看他在一旁急得跳脚。
      其实胸中早有良策。
      果然。他眼珠咕噜一转,开始胡诌。
      某有一计,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操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自然不战而退。
      连周瑜都一时忘了要对他摆出冰冷的姿态。吃惊地问,用何二人可破曹军百万之众?
      鲁肃见诸葛亮羽扇悬于手中,形成一个微妙的角度,嘴角更是弯得如同狐狸,遮掩着什么诡谲的魅术。忽然很想阻止他接着说。

      薄唇轻启,吐出四字:乔公二女。
      若不是心中忐忑,鲁肃定会觉得周瑜此刻脸上的表情很好笑,虽然面上看不出,颜色却是真切地变了。只不过公瑾儒雅,不好当场发作,唯有暗自握紧双拳。鲁肃想快些把这段已然失控的对话结束掉,但场面显然已超出了他能掌控的范畴。只好拼命给诸葛亮递眼色,想让他知趣地闭嘴。诸葛亮只对他温和地眨眨眼,看来天真无邪完全没有恶意。屋内充斥着令人难堪的沉默。不过周瑜很快以寻常的声调开口。
      曹操欲得二乔,有何为证?
      曹操平定北方后,于漳河畔大兴土木修建一台,曰铜雀台,高十丈,分三台,各相距六十步远,中间各架飞桥相连。操有一子,名植,字子建。文采华美,才思斐然,著有《铜雀台赋》,中有“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说得正是乔公二女。昔日汉天子尚以公主与匈奴和亲,又何惜民间二女?……
      周瑜还稳当地端坐在那里,只是鲁肃觉得他杀人的心都有了。
      此赋,先生能记诵否?
      吾爱其文华美,尝窃记之。
      言罢,起身,晃动手中羽扇,扯得宽大衣袖也一并生风。诸葛亮就是在等他问这一句。看罢,公瑾,欲成大业者,至亲亦可杀。我可捉到你的软肋了。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他摇头晃脑地将这文辞华美的赋念诵得朗朗上口。
      正如他所预料。一句被他随意篡改的“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激得周瑜离座指北大骂曹操。主战的事情也就顺水推舟地尘埃落定。
      外事不决问周瑜。第一回合交锋,他确信是自己赢了。

      等他二人走了。周瑜还僵坐在那,慢慢地,眼角就渗出恼意。
      放眼整个江东,竟无一人懂他。还端地可笑来问他什么战和。
      他与伯符打下的这片江山,伯符托与他的这些山河,纵然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流尽他最后一滴血,他也断不会将它拱手让人。
      他们居然还以为他会请降?他?周公瑾?若他这样做,等在黄泉路上追上伯符,他肯定会将他一顿乱揍。
      所以就算那诸葛孔明摆明激将,他也只有亦步亦趋,钻进他设好的天罗地网。
      只是不知,过了这么长时间……还能追得上吗?
      他倚在门边,又情不自禁地去抚那箫管。
      仿佛又嗅到了年少时的桃花香,混杂着舒城袅袅炊烟。
      伯符……既然我无法伴你一同死去,便让我的心与你一同死去罢……

      司马懿戴着个破斗笠在田边看士兵们屯田,蹲到腿发麻了,才将嘴里衔着的麦杆吐掉。他将斗笠当空冲太阳方向一扔,终于决定晃着一身黑衣去找荀彧。
      荀彧不耐烦地看他立在那里拧眉毛,将重心从这只足换到那只,支支吾吾足有半个时辰,才听出他是想去江东。
      不行。他刚说完他就不容置喙地否决,将手中的笔丢进笔海。
      司马懿五官的线条顿时全都如倾泻的流水那样垮掉下来。他耍赖一样凑上前,拽着他的胳膊低声央求:文若……
      不行就是不行,主公让我等留守许昌,你奉命屯田,难道以为还可以来去自如么?
      有何不可?
      冷不防门后闪出个人,是贾诩,同样一身黑衣,房间被他二人一塞,气氛顿时阴沉下去。荀彧对贾诩的到来不甚欢迎,吊着眼角牙疼般托腮。贾诩对司马懿嫣然一笑,似乎觉得自己笑得很好看。司马懿顿时也牙疼一样吸着冷气,拿不准该不该为这个人的支持感到高兴。
      不就是去东吴么,乔装一番便无人能认出来。仲达,我来帮你~贾诩拽着他胳膊就要把他拖走。荀彧连忙去拽司马懿另一只胳膊。
      两军交战岂可儿戏,你莫要由他胡闹。
      怎么是胡闹?大战在即,让他去当个奸细刺探军情也是好的。
      仲达是文学椽,不是奸细!
      司马懿被这两人拽得胳膊生疼,能听见关节咯啦作响。他面带微笑,看这两人把他像布偶般扯来扯去。自从来到许昌,他一直在和形形色色的人拉拉扯扯纠缠不清,他自己的心也乱如麻线牵扯不休。然而此时被荀彧贾诩一人一条胳膊拖住,他心里却非常清醒。他坚定地挣脱他们。然后说江东,我一定要去。
      二人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一齐瞪他。只不过荀彧又恢复了毫无表情的死鱼眼。而贾诩,挂出老谋深算的神色。
      他转过身,不再看他们。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