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第十五章 裂帛 ...

  •   司马懿坐在门前的青石板上,双手抱头,姿势很是颓然。
      维持了这样纹丝不动的状态几个时辰后,站在一旁的的石广元终于看不下去。于是试探性地提议下山。
      眼前人抬起头,用极为怨念的眼神瞪着他,他被瞪得如芒在背,身上阵阵发冷,连忙闭嘴。

      一大早他二人就到了隆中山。司马懿是专程来访孔明的,而石广元只是来找水镜先生下棋的。
      可惜二人正好狭路相逢,于是他就被好说歹说给骗了过来。
      然后整整一个时辰,他就一直袖手旁观司马懿执着地试图敲开紧闭的柴门,拍打门板直到手掌通红疼痛难忍。还极没形象地把脸贴在门缝上拍打着门上铁环,喊着:孔明,不要躲了,我看见你了!
      其实从狭长的缝隙里只能看见院落一隅。还有无声无息飘到地面的枯叶。

      大约一月前,荀彧接到封信。司马懿不清楚上面究竟写了什么。只见得他拆开之后脸色立刻变了。
      然后他就在半天内携几名随从骑马奔出许昌南门。后来从程昱那里打听才知道,郭嘉在易州病了。
      病就病了呗,大惊小怪。他倒是心中暗喜,如此一来就不必每日听他唠叨,这个世界终于清静了。
      清静之余,又想起孔明,他近来一直行踪不定,今日信上说仍驻留巴蜀,过几日就写信回来说荆州鳜鱼如何鲜美。司马懿很爱听他描述大好河山,如同两人携手同游。但当他开始在信里谈起西凉骁骑名不虚传时,他决定立即写信催他回襄阳。一是不见他的面,实在太久。二是要赶在他环游世界前劝他在乱世间低调些,免得被铁蹄兵戈踩踏得尸骨无存。
      孔明很快回信说不日即回。信末还故弄玄虚地加一句。有东西想请仲达一看。
      司马懿接到信就按捺不住,当日赶往襄阳。谁想奔波到此,却见柴门深锁。
      于是就有了拍门板的一幕。

      仲达,今日还是先回去吧。你看,铜环都翻上来了,孔明应是真的未归。
      石广元好言相劝,想把这个敲门不成就改坐在门前的活雕像弄走。
      茅庐附近的枯草间有个没了底座的石狮,口衔铜环呈倒卧状,年代久远,不知来历为何,童年时孔明很喜欢在那石头上踏来踏去。及弁后他成了卧龙声名远播,如同一绝代佳人待字闺中韶华未嫁,慕名前来提亲——不,是求贤的人纷纷想要请得卧龙出山平天下。
      孔明为了躲开骚扰,但有来客都让小童挡了。一面与亲近之人约定:若门前石狮口中铜环上翻便是委实不在家中,若铜环下翻只是佯作不在。知道此事的除司马懿外,不过崔州平,石广元和孟公威。还有就是如今已被荆州刘备拜为军师的徐元直。这些人来寻孔明时见了铜环上翻,无论小童说什么都是长驱直入。时日一久,那小童也记得常客的脸,再有来访便不再过问。
      此刻司马懿瞪着下垂的铜环,兀自垂头丧气。想必孔明尚未归家,但要他如此回许昌,他也不愿。他已在襄阳逗留十日有余,未见孔明,就借住在水镜先生司马徽家中。此人祖上与他先祖有八拜之交,生得清奇古貌,平日缄口寡言,才学湮没不彰,连院落也显凄清之气。偶尔有足客到访,如崔州平等人,都说最近诸葛亮外出频繁,似乎是有意在躲什么人。
      他不关心这个,只当又是前来请孔明出山的庸人。他只关心他会给他看什么,八成是他新发明的奇门遁甲,或是如木牛流马之类稀奇古怪的机关兽。

      临到黄昏,天空撒盐般地飘起了雪。先是零星的雪花,到最后简直要变成瓢泼大雨般凌厉的势头。石广元披起斗篷,担忧地看司马懿只着一件单衫瑟瑟发抖,想了想,决定还是把斗篷让给他。
      荆襄地界本不该比地处中原的许昌更早有雪,不过此时许昌城中或许也是冰雪交加。当他瑟缩在斗篷当中,睫毛上也落满雪花时,司马懿悲愤地握紧拳头,暗自诋毁诸葛亮的人品。
      该死的孔明,居然骗我。既然这样,我再等你三日。
      三日之后,你若不归,我这就回许昌。下次见到你,非要把你那些木头玩意儿全砸了不可。

      第三日,大雪封山。他终于在正午时分将刚回来的诸葛亮逮个正着。
      他老远就瞅见从山道上慢悠悠地踏着雪上来个人,牵着匹脏兮兮的白马——他不能断定原来是不是白的——自己浑身也都是尘土,不知他是怎么骑的马,好像人和马一起在泥坑里打过滚。
      孔明!他咬牙切齿地扑上去。你知道我等了你多久?
      诸葛亮看起来很疲惫,一见他却笑容粲然。他把马往门前一拴,就将司马懿往门里推。
      边推还边说,哎呀仲达,这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
      什么一日不见,明明真的是三秋不见。你怎么一出门就那么久。还弄得这么狼狈。
      所去之处地势艰险。我们进屋再谈。他继续推他后背,把他推进院子里。只见到处都是木屑刨花,还有满地的古怪零件。
      进到屋内,未等坐稳。诸葛亮就从怀中掏出一幅卷轴,在本就悬着的九州大地图上又挂一副上去,小心铺平。
      司马懿第一眼只看出是副小地图,那暗色布帛的边缘毛毛躁躁,被撕破一般,沾了和孔明身上同样的尘土。他见了上面细密蜿蜒的线条就眼晕。他有轻度路痴,据说是家族遗传,他父亲年少时在洛阳出了三条街就认不得回家的路,上了年纪后无药而愈——这是后话。总之他讨厌地图,更讨厌看地图。
      这是西川五十四州图。孔明兴致勃勃地一一指过。在他的引导下司马懿终于勉强辨认出益州和荆州的轮廓,同时也发现绘图之人十分详尽地描绘出了城池山峦河流,大小州郡一目了然。夸张来说,连一丘一壑,一草一木也未曾漏过。
      仲达,你看……孔明用羽扇反复勾出荆州,这么大一方沃土,守着它的却是刘表这样碌碌无为之辈。如今曹操已平定北方,南下只是时间问题,到时此地必将失手……
      司马懿眨眨眼,被他这番突如其来的说辞弄得莫名其妙。
      ……益州巴蜀沃野千里,天府之国,虽国殷民富,其主刘璋暗弱无能,且……他又指着图上一个稍大的点。又有汉中张鲁在北。此二州皆为用武之地,兵家必争,而刘表刘璋昏庸至此,实不配有此二地……
      孔明。
      司马懿不得不开口打断,诸葛亮停止了慷慨陈词,一脸期许地看他。仲达有何指教?
      指教谈不上,我就想问你……难道你出去这么久,就是为了去画地图?
      这简直匪夷所思。身居隆中山野,居然远涉西川,还画了这么复杂一张地图。他完全不能理解。
      诸葛亮微微抬眼,仿佛对他的迟钝感到失望。他移到大地图旁,比划一下,将天下分成三份。
      曹操拥兵百万,挟天子以令诸侯;孙策虽死,其弟孙权据江东,有长江天堑之险;若有雄主先取荆州,后图西川,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何愁霸业不成?

      司马懿总算懂了。应该说他早就听懂,他只是从一开始就不懂为何孔明要对他说这些。不,或许……他也是明白的,但他在这么长时间内都试图装傻——这是对不喜欢的话题惯用的回避。就好比沉默是孔明一贯用来拒绝他的方式。他岂不知——孔明心忧天下,当他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时,他就揣想过他是否也把他当成了燕雀。但他从未想过他志大如此。为了验证他所想是否正确,他开口发问。

      你所说的雄主……是谁?
      诸葛亮手中摇着的羽扇忽然停了。停一阵,又摇。
      然后他羽扇一挥,淡然道,谁都可以。

      很多年后,当司马懿从一个自以为不谙人事的少年蜕变为他人口中鹰视狼顾之辈时,他就变得格外爱回忆过去,然后再想到当日孔明这番话,就会顿悟其中早就掩藏了某些蛛丝马迹。而他对待它们的态度却有如一叶障目便可不见的泰山。很多事情难以预见,而结局总是出人意料。那时他并不知道建安十二和建安十三这两年会成为他一生的转折。但他长期以来的确刻意回避某些事实,比如孔明与他注定要走不同的道路。
      所以多年后,当他终于能跳出当局者迷的怪圈再回过头去看时,他就会忍不住这样那样地去假设:如果他当时没去许昌,如果他能真正做到置身事外,如果他不逃避而是面对……

      当一个人开始后悔时,就会去设想许多如果。
      遗憾的是,当时选择的往往是最错误的一个。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5章 第十五章 裂帛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