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收药 ...
-
转眼又过半月,仗着原先在村子里采药的经历,阿遥倒也把大部分药材记了个七七八八。时已入秋,卢管事照例要去南边偏远的山村收购些药材作为冬天的存货。只是往常卢管事都带着泽亚或是泽青去收药。今年不知怎的,卢管事却选了刚来药铺不足半年的阿遥。
这件事刚定下来时,阿遥收到了很多意味深长的眼神。尤其是学徒里面几个小的,眼神更是直白。然而这种事并不好辩白,毕竟阿遥不能直白白地就和大家说他并没有去求卢管事。况且阿遥也不是会辩白的人。卢管事点了他去,这是事实。
于是阿遥草草卷了两件衣物,就随着卢管事出门了。
收药材,在阿遥的想法里,大概就是去南方草木茂盛之地的村子里去寻,或者去大些的城镇的药铺里去买。然而事实却不止如此,着实叫阿遥长了不少见识。
原来商家的做法,真真是不会放过任何赚钱的机会。
单说去程。原以为卢管事会带着阿遥搭着商队一起去南方。不想出发那日清早,卢管事却带着阿遥在城中的各大商铺转了一圈,出来时,两人手里已经抱满了各色物品。紧跟着又去了车马行,卢管事熟门熟路地租了辆马车,把手里的东西向里一放,又去相熟的店里取了定好的货物,这才赶着车出了城门。卢管事教导阿遥,那堆了大半车的货物,在南方不常见,因此是运过去高价卖给那边的商铺的。
两人赶着马车出了城。城门外几里处的一个小茶棚周围,已经站了一拨人。有两三人一处站着说话的,有拖家带口抱着孩子的,还有独自一人坐在路边的,大包小卷,也有人是自己赶了车子在路边等着的,看起来都是要走远路的样子。卢管事和阿遥过去时,众人只是抬头看了看,又各自转开。
又过了会儿,从城门处来了两辆马车。车旁有六七个壮汉穿着短打跟着。到了近处,就看为首的一个满脸胡须的虬髯壮汉抱拳笑道:“各位久候了!兄弟刘岩,这次行程的一应事项,各位尽可找在下。后面的几位都是一处的,为的就是保各位一路平安。时候不早了,兄弟也不啰嗦,还是老规矩,坐车上的一人一天五十文,货物按分量价钱不等,若是自己有车的一天三十文,不管食宿。路费一天一付。各位快快合计好了,咱们大伙儿好出发。”
那刘岩粗看去似是个憨厚的莽汉,不想一番话说下来倒是条理清楚,口齿流利,叫人意外。阿遥看着卢管事走过去同刘岩说了几句,付了钱。路边其他人也陆续付了银钱,搬货的,上车的,速度倒都不慢。不一时,刘岩赶来的两辆车就都满了。只剩了一对父子还站在地上。
刘岩看看那着急的父子两人,又抬头看看天色,转身向卢管事和阿遥这边走来。
“这位客人,按理兄弟不该来打扰。只是今儿个不巧,有两位客人是临时来的,我们的车上没空位了。您看,您这车上能否捎他们爷俩三天?他们的五十文里,分给您二十文,您看成么?”那刘岩客客气气地同卢管事商量。
二十文。一个人二十文,两个人就是四十文。卢管事和阿遥两人要付给刘岩六十文钱。如果捎上那两人,他们就算是二十文一天了。那刘岩还问成么。怎么会不成?莫说卢管事是经商的,就是阿遥也会同意。
卢管事当然同意。于是那父子两人道了谢,也坐上了车。
算上刘岩带来的两辆车,卢管事阿遥的车,同行的还有两拨人自己赶着车。因此这次一起上路的共有五辆车。
马车上,卢管事在外面驾着车,那孩子的父亲坐在卢管事身边,阿遥和那孩子坐在车内。
马车里堆了大半车的货物,阿遥和那孩子坐在靠车门的两侧。阿遥听得外面卢管事和孩子的父亲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知道那父亲姓付,读过点书,在城里一家商户做账房,此次是要回老家探望兄嫂。因家中还有更小的孩子,所以他娘子没有跟着一起来,只带了最大的男孩子。卢管事又问那人老家在哪里,可有什么特产等等。阿遥知道这是卢管事探看商机了。到底是生意人,时刻都不忘了查探商机。在药铺里时,阿遥只觉得卢管事精明干练,倒没想到他这般机敏。
阿遥转回头时,正对上同车男孩子的眼睛。这孩子约莫十岁左右,看起来比小杰要小些。肤色有点黑,倒是个方方正正的国字脸,五官没甚出彩,可也并不难看。此时他一双眼睛正好奇地看着阿遥,见阿遥转过头来,马上就不好意思地把视线转开了。
阿遥一笑,从袖内摸出块糖来逗那孩子。
那小男孩羞羞地接了糖,却并没有吃,只是郑重地放到了怀里,然后抬头冲阿遥笑了笑,“留给妹妹吃。”
阿遥小小地惊奇了下,这时候的孩子难得吃一次糖,哪个是能忍住了留着不吃的?只是惊奇过后对这孩子喜欢了几分,遂又从袖内摸出块糖来,“这个是给你的,不用留着了。”
那小男孩惊喜地接过去,果然没忍住放进了嘴里。看得阿遥十分想伸手摸摸他的头。
两块糖,对于大人来说,不过是零嘴。即使是不富裕的人家,逢年过节,总是吃得到的,并没有多稀罕。对小孩子,却好像已经是天大的财富了。因此,不过是一眨眼的工夫,阿遥在那小男孩的心里就已经变为极好极亲近的人了。孩子的眼中,从来只有好与坏。只要你对他好,那么他自然就会与你亲近。就是这么简单。
这一天接下来的时间里,阿遥知道了那小男孩叫付成,今年九岁,家中还有一个五岁的妹妹,和不到一岁的弟弟。付成不喜欢读书,因为家境不大好,学堂里的孩子们都欺负他。付成喜欢看那些木刻的竹雕的小玩意儿,他自己还想去学,不过他父亲不许。付成的妹妹叫付娇,是个水灵灵的漂亮小姑娘。付娇喜欢吃鱼,可是偏偏太小,还不大会挑刺,所以家中每到节日的时候做了鱼,付成都会把鱼刺挑好了给妹妹吃。付成的弟弟不到一岁,还不会说话,因此他每次也不过是偷偷地戳几下小孩子的脸蛋。
到了晚上投宿的时候,阿遥已经了解了付成不到十年的生平所有事情。付成,付成,这孩子还真是实诚。
阿遥看着付成恋恋不舍地被父亲领走,自己则和卢管事把车内的货物搬到了两人租的房里。等这些都忙完了,天色早已经黑透了。
卢管事只订了一间普通的小间,一来为了节省花销,二来也是方便两个人看着屋里的货物。阿遥在房里等着卢管事出去拿晚饭的时候,伸手在油灯上燎了燎。小时候被大人看见玩火总要被骂的,现在自己的年龄变小了,却是不论做什么都没有人来管了。
转念又笑,今天用来哄付成的糖果原是他惯常放在衣袖里的。阿遥没有吃糖的习惯。来到这里之后,莫名其妙地,却总要在身上揣些糖果备用。早些年是为了哄小杰用的。这一两年里,小杰好面子,不肯再像小时候那样吃糖果。却是巧,药铺里又有两个七八岁的小药童。北沙这孩子是个老实头,即便是想吃糖,也不好意思伸手来拿。南星却像浑身上下都开了窍儿,鬼精鬼灵的,哄得药铺里的人买了糖果糕点都要分他一点。自从阿遥来了,南星吃定他好说话,哥哥哥哥叫得又软又甜,阿遥每次出门回来总要带点零嘴给南星。这身上揣着的糖,就是给南星备着的。
早几年小杰刚到山上的时候,总要偷跑到阿遥家里缠着他不放。那时候,小杰才五六岁大,脸颊圆鼓鼓的,水润润地透着血色,粉嘟嘟地嘴唇,嘴角还是向上翘着的,一双眼睛圆圆大大的,就像两只水晶葡萄,即使穿着山上的粗布衣衫,也不像村里人家的孩子。
那会儿小杰刚到山上,总是想家,偏又不说,只抱住了阿遥的脖子,红着眼圈滴眼泪。阿遥那时候也才刚能自己在山里采点草药,换回来的钱出去吃饭,剩下的非常少。可是禁不住小杰那么个软嫩嫩、水润润的娃娃抱着哭,阿遥一心软,就把剩下的钱换了糖果。
村里的货郎能卖的自然也不是什么精细的糖果。然而对于在山上的小杰来说,已经足够安慰了。
再后来,小杰每次来阿遥这里都要看看存糖的罐子里是不是还有糖。以至于阿遥不得不多采些草药出来,专为了换糖给小杰吃。村里的日子平淡,阿遥那几年却过得很是热闹一样。其实再热闹也只是两个孩子凑在一起,然而现在想来却很有些趣味。
阿遥总是记得,小杰每次从山上跑来时,进了屋子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唯一的一个衣柜翻他的糖罐。那么小的个子,却偏偏踮着脚,侧身向里伸着胳膊摸来摸去,一边摸一边还回头抱怨:“阿遥哥哥,你怎么又把罐子换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