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稷下学宫是大学吗?中国教育史(6) ...

  •   老师:“在西周时期的国学也很有意思,它也分为了大学和小学。同时,它还有一个在此前都从来没有提到过的、在大学当中产生的——辟雍。
      还有一个,叫——泮宫。
      辟雍就是设立在天子都城的大学叫辟雍;
      泮宫就是设立再诸侯所在的都城的大学叫泮宫。
      《礼记》当中就记载了: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泮宫主要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只能就是要教授一门课,叫——射。
      这个学科就相对来说要单一一些了。
      辟雍就相比泮宫来说要稍微复杂一些,不仅仅只是设了‘射’这一门课,还有礼、乐。
      所以辟雍相比泮宫,从职能上来说,它的学科更为复杂一些。
      知道了辟雍和泮宫之后,我们接着来看一下我们西周时期的大学教育和小学教育。
      那我们在商朝时期其实也有讲过师学和小学,对不对?
      我们说殷人是上右上西。但是西周时期不太一样了,他也有大学和小学的区别。
      和西周有相同的地方就是它的大学依旧是拿来养国老,小学依旧是拿来养父老,这个是一样的。
      但是,它的这个方向又发生了改变。
      与此同时,西周时期相比商朝时期对于学生入学的年龄上的规定有了一定的变化。
      比如说,在小学时期,西周就规定了说在经过家庭教育之后,不同等级的官员的孩子们入学的这个年龄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王室和诸侯的孩子,八岁就可以入学了,那这个八岁的话跟我们小时候上小学的年纪相差不是很多。
      我们是七岁上小学,他们八岁上小学。
      但是,卿和大夫的子弟就是10或者13岁,进入小学,有一部分非常优秀的平民的子弟是15岁进入到小学。
      这个地方就很明显的能够看出等级越高的这部分官员的子弟入学的年纪就越小。
      这个我们后面会讲到太学。
      太学在这个地方,它也是有相同的规则,几乎也是这些等级越高的官员的孩子入学的年纪就越小。
      同时,我们看,他们学习的年限是几年?”
      ——七年。
      “七年,这和我们现在小学的学习年限其实也是相差无几的,我们是六年……”
      老师还在讲,但是裳裳已经听不下去了(┯_┯)
      她一脸痛苦的对着时希:“这种纯理论也太难受了吧,西周时期的教育太局限了,而且没有学术上的百家,后面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才逐渐解放的,所以我觉得,我记不住西周的相关理论也没事,反正不是重点。”
      时希脸上也是一片麻木,她突然叹口气,“唉,我现在真的不喜欢西周,所谓的八百年没有什么明显的进步,还采用了分封制导致国家分裂,一直到政哥统一六国才奠定了大一统思想,分封制看起来根本就没太用啊,话说回来,分封制有积极影响吗?”
      裳裳:“emmm只能说,有,但不多,主要是最开始能维护周王朝的统治,但是周王室衰微后,就没啥用了,只会引起不断的分裂和战争。”
      时希一脸不理解:“那周朝凭什么能延续八百年?”
      裳裳耸耸肩:“或许因为奴隶制,或许因为礼乐制度。”
      时希:“唉,周天子里面好像也没啥特别有名的吧,除了建立周王朝的姬昌姬发伯邑考这几个,经常出现在封神榜里面,最多再加一个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结果周王朝竟然是这几千年里面通知时间最长的。”
      ————————————
      咸阳宫中,嬴政听到这里,不由得暗自点头,后世之人还是很不错的嘛,知道分封的弊端,又想到支持分封制的扶苏,头又开始疼了。
      无论心里想的如何,嬴政脸上看不出变化,只吩咐扶苏:“仔细听,后面写一篇心得呈上来。”
      扶苏被时希的话创得神飞天外,也不由得更加上心,仔细想着为何父皇会力推郡县制,分封制的弊端又在何处……
      ————————————
      裳裳不想继续话题了,直摇头“不理解,好了,我要看小说了。”
      那边的老师已经从西周的教育制度讲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
      老师很自信:“刚才一直都是我在讲,现在给同学们五分钟的时间过一遍书上有关稷下学宫的内容。”
      同学们在书上寻找带有稷下学宫内容的段落,老师在C站上寻找纪录片。
      五分钟时间过去,老师在大屏幕上播放起了视频。
      【公元前221年,咸阳城外的一位儒生远道而来……儒生发现,自己已置身在一个将法制推行到无隙可乘的世界。】
      裳裳:“法制无隙可乘?那这个人应该不是李斯吧?”
      时希很无语,“儒生!和李斯有什么关系?”
      裳裳:“那咸阳城嘛,万一是李斯呢?”
      时希:“这会都公元前221年了,一统六国了,李斯早就跟在政哥身边了好吗。”
      ————————————
      咸阳宫,李斯:“……”
      悄悄地抬头看向陛下,发现陛下也在看着自己,李斯连忙上前行礼,表示自己一心向着陛下。
      ————————————
      【在这样一个以法统治的国家,他心中的愿望能实现吗……稷以下的讲堂虽然已经关闭,但一个大一统帝国的舞台却刚刚拉开帷幕。】
      老师发现不对劲,迅速跳着浏览一遍发现不是这一部,又切换。
      【公元前319年初秋的一天,临淄城门外,当今备受尊崇的稷下先生——淳于髡,正在等候一位特殊的客人……正襟危坐……作为名震天下的……是以后世无传也,臣谓知我意……】
      又不对,再跳。
      【新鲜的泥土被填进狭长的加工之间,然后被一层层夯实。这种繁重的劳役在戏水河畔日复一日地进行着。
      一声声粗犷的劳动号子里,一座建筑渐渐显出它宏伟的轮廓——稷下学宫。
      中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即将在这里诞生。
      而百家争鸣的景象也将在此迎来高峰。】
      我跳,我跳,我再跳。
      【公元前五百年前后。一次伟大的精神觉醒几乎同时降临在地球上三个互不知晓地区。
      中国、希腊、印度,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思想超越的黄金年代,更是当今主要文明的精神源点,历史学家称之为轴心时代。
      那是在神话和无数的话语中率先崛起……】
      这次对喽。
      【中国早期的思想之光出现在山东半岛。
      很久以前,华北平原还是一片浩瀚的海湾,泰山山脉则是零星散落的岛屿。
      当黄河冲出中国版图第二阶梯的山地后,地球填海造陆的运动在这里上演。
      沧桑巨变中,泰山和黄河联手塑造的山东半岛的地理形态。
      与此同时,山东半岛也天然地以泰山为界,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三千年前,他们分别被标志为——齐,鲁。
      春秋战国时期,自孔子开始,这里先后汇聚了数十位影响后世的思想巨人。
      他们从礼崩乐坏的现实出发,试图梳理这个世界的秩序,由此打开了一个无比广阔的精神世界。
      而此时,一处思想的高涨,也在泰山以北的齐国悄然酝酿。】
      随着那低沉缓慢的声音的讲述,视频上,地图也在不断变换,最终又定格在一个人身上。
      【公元前374年。
      齐桓公田午刚刚继位,然而他的脸上却一点都看不到成为新君的喜悦。
      在他自幼以来的记忆里,这个国家和他的家族便在接连不断的震荡中度过。
      此时视频切换为了一个专家说:田氏的祖先就是陈国的公子逃难到江西的境内来的,然后田家就作为一个江西的一个新兴的贵族,他就在齐国发展生根,但另一方面,齐到了中后期以后,他的内乱是非常多的就如我们所说的。他的国君经常会被杀死。
      田午十岁那年,身为国相的父亲田和将当时的国君流放到一座海岛上,并自立为君。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有一个专门的称呼——田氏代齐。
      ……
      随着父亲波动风云的手段,田和的次子田午渐渐长大,而在不久之后的另一场政变中,他已成了权力游戏的主角。
      ……】
      纪录片讲述着齐国的八卦,天幕下的众人聚精会神的听,嘿,八卦谁不爱听。
      老师想接着纪录片讲,不巧,下课时间到。
      老师很遗憾,布置了两个作业思考题如下:
      (1)稷下学宫是大学吗?
      (2)稷下学宫为齐国的思想文化带来了繁荣,为什么没有给齐国政治上带来成功。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稷下学宫是大学吗?中国教育史(6)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