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建议死刑?中国教育史(5) ...

  •   亲爱的朋友,可能你不信,持续了这么长时间的辩论才过去了四十五分钟,也就是一节课。
      在大学,一节课是包涵了课间十分钟和两节四十五分钟的课的。
      在课间十分钟休息时间,老师在某站寻找了一个各大学辩论队开场自我介绍合集,配有强烈节奏感音乐轰轰轰的那种。
      听着就燃起来了【赞赞赞】
      可以在看到第一句就来猜是哪个大学哦~
      辩论队的四人依次介绍:
      人民,人文,人本,谓之人;
      民主,民权,民生,谓之民;
      大师,大楼,大器,谓之大;
      博学,慎思,笃行,为之学;
      中国人民大学辩论队问候各位。
      ————
      承如辩之风,
      展浩然正气。
      储天下人才,
      图国家富强。
      山东大学辩论队问候在场各位。
      ————
      辩是辩非辩天下公理,
      论古论今论人间万象;
      以辩促学,锲而不舍方能胜人胜几,
      以辩会友,博采众长终可成长成才。
      天津大学辩论队问候在场各位。
      ————
      我言虽无形,掷地有声焉;
      与君相期当抚剑谈笑,慷慨赋歌;
      伴君此程,定共襄四载,玉汝于成;
      日月我心,山河我口,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复旦大学辩论队问候各位。
      ————
      弘中华国志,谓之中国;
      通政情法义,谓之政法;
      求大道学术,谓之大学;
      彰法治情怀,即为你我。
      中国政法大学辩论队问候在场各位,大家——下午好!
      ————
      忠诚
      求实
      勤奋
      创新
      都有——敬礼!
      中国公安大学辩论队问候在场各位!
      ……
      秦,咸阳宫,李斯抓住了了中国政法大学的“政法”和“法治”,热泪盈眶,法治,莫非是以法治国吗①,承我大秦衣钵,彰法治情怀啊……
      法家学子李斯,现在只觉热血沸腾,可以马上再肝一个月,完善大秦法律。
      :D
      当然,众儒家学子看到山东大学的开场白,那气度,那格局,图国家富强啊……
      有我儒学之风!
      :(*'▽'*)?
      嬴政、李世民等人注意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人”“民”,人本莫非是以人为本吗,民主,嘶——
      后世莫非没有皇帝了,民可为主吗……
      竟是如此撼动帝制的思想,后世恐怖如斯!
      天幕所现有利有弊,得防范哪边有异动了。
      蒙恬、卫青、岳飞之类的武将也注意到了中国公安大学简洁而有力的话语,以及那整齐划一的敬礼动作,莫非是军中之人?
      可后世的兵竟也会参与文人的辩论吗……
      ……
      这边,老师已经开始讲商周了。
      老师:“说到商周,同学们印象深刻的应该就是《封神榜》《封神演义》这种了对不对?”
      PPT同步放映图片。
      老师:“那么老师以前看了这样的电视剧以后,就一直以为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帝辛,凤鸣西山,是天命所归,一直以为他们是正义的一方,是好的朝代,就是没有剥削这样的朝代。
      后来老师学了历史之后发现,周王朝依旧是奴隶制。
      奴隶与奴隶主的关系没有改变;
      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没有改变。
      所以,依旧是一个压迫与被压迫的一个社会关系。
      所以周文王武王建立的是老师小时候印象当中那种非常美好的那个社会吗?”
      同学们齐声:“不是。”
      裳裳:“听说帝辛被讨伐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想废除奴隶制,结果那些贵族就倒戈到西岐那边,然后奴隶本身意识不到这对他们来说是解放,也不听他的了?”
      时希:“我是有听说过这种说法,但是目前好像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了这事吧?”
      小玉:“如果是真的,那些奴隶怎么想的?还没被压迫够吗?”
      时希:“或许是因为那个时候思想根本就没法发展吧,奴隶本身也意识不到自己是‘人’,西方那边都是在1500年左右新航路开辟后才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潮呢。”
      ————————
      各朝各代的人都顿住了,达官贵族从不把黔首布衣放在眼里,更别说奴隶,奴隶不过是人形的牲畜罢了。
      至于奴隶本身……
      封建主义的那座山压在每个人身上,动弹不得,反抗不了。
      ————————
      老师的讲解还在继续:“所以,这个周王朝文王武王即位之后,哦也不对,他俩没能活到即位那天。
      不管他们。
      每个皇帝即位之后都首先要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来采取一些措施来巩固统治地位,对不对?
      当然,周王朝这里还没有皇帝制度,这是后面嬴政统一六国后出现的,这会的君主叫天子。
      所以我们来看一下,周天子在政治上采用了非常典型的——分封制。
      分封制是什么?
      是周天子把全国所有的土地,除了王都,都划分给了自己的手底下的这些个诸侯。
      诸侯也把自己手里,这个天子分给你的土地和人民又分给自己手底下的这些大臣们,什么卿啊夫的。
      所以这就是典型的分封制。
      而分封制在历史上有一句非常典型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土地和人民都封给了诸侯。
      那么这些诸侯和大臣们就每年需要向周天子来进行什么?”
      “上供。”简单,太简单了。
      老师:“是的,大家初高中历史都学过了,这个就是典型的分封制。
      当然,这个分封制的弊端会在周王室衰微的时候显现,而且会导致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这些同学们也都学过,不提了。”
      时希:“所以我觉得离谱,扶苏他们竟然会觉得分封制好,就因为周朝有八百年?那也不是分封制的原因吧。”
      小玉:“在这里,再次感叹秦始皇嬴政——我那迷人的老祖宗,要不说人家是千古一帝呢,能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还开创了郡县制,中央集权制,把因为分封制而分裂的国家重新统一起来,这波属于是在大气层了。”
      时希狠狠点头:“可不是,因为分封制的时间太长,六国人都只记得自己的国家,而忘记了在分封之前本就是一个国家啊。
      吹爆始皇大大!大一统国家的开创者,后面的皇帝要是丢了某个地方是要被骂的!
      在王朝末年要是不想着统一,都没有谋臣武将会追随这种胸无大志之人的!
      盛世,有人夺皇位——乱臣贼子!
      乱世,有人争皇位——收复山河!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越来越觉得初中历史课本上那句‘使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的含金量了。”
      ————————
      被点名批评的扶苏:“……”分封竟有如此之害!?阿父他一直反对分封原来是这个原因。
      被狠狠夸奖的嬴政:“……”哼,朕所在的高度自然非常人所能比。
      :)
      ……
      已经成为开国之君的刘邦坐在位置上,吊儿郎当,想到当初的嬴政,“大丈夫当如是!”不过死法就算了。
      汉承秦制,作为实实在在的受益者,刘彻也不得不服嬴政的远见。
      ……
      李世民迅速认清现实,倒一杯酒,“敬始皇之功。
      不过,筑长城修驰道过于疲民,非长远之道。”
      也有些人不理解:“为何后世如此推崇暴秦?”
      ————————
      老师还在讲解西周的教育,“那在西周时期,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周王朝就在政治采取了这样的一个制度。
      据说,是建立了71个诸侯国。
      那么,在农业上,周王朝实行了一个井田制。
      顾名思义,就是把一块儿土地用井字形来测量出来划分出来。
      所以就有这个奴隶主和奴隶,奴隶主主要就是来享受这个劳动成果了。
      那么谁去耕田呢?”
      “奴隶,平民。”
      小问题,拿下!
      :D
      老师继续讲:“奴隶平民去耕田,有些平民就想着凭什么我要来耕田?凭什么我就要来出这个劳动力?
      有些人就要进行这个反抗,我就要来造反了,我就要来对抗不对等的这个东西。
      所以,西周针对这些老百姓的反抗还专门制定了一系列的刑法。”
      PPT同步切换:
      〈刑法:墨,劓,剕,宫,大辟。〉
      老师逐一讲解:“刑法,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墨是什么?”
      有同学自信回答:“刺字!”
      老师:“额头上刺字。
      第二个字念什么?
      念yi(四声),什么意思呢?
      来看看左边是一个什么?
      “是一个鼻子。”
      “右边是什么?”
      “一把刀。”
      老师:“那就是一把刀把鼻子给割了。”
      再来看第三个。
      看左边是什么,最像人身体的哪个部分?手和脚是不是?
      所以就是砍手砍脚。
      第四个,宫刑,就是那个意思。
      我看男孩子们不约而同地笑。
      好,最后一个,大辟——死刑,砍头。”
      旁边有同学小声嘀咕:“有时候觉得,古时候的法律还是有点用,比如那个宫刑,针对强/奸犯多好;
      还有那个墨刑,就适合因为某些原因不会判死刑的,比如未成年杀人、精神病杀人,犯了这个直接在脸上刺字,大家都知道。
      当然,还是建议直接死刑。”
      旁边的同学附和:“还有割鼻子那个,换成割舌头,就针对网络暴力把别人害死的。虽然我知道我们不可能会这样做,但是想想觉得,有点道理”
      但不多。②
      ————————
      文人之流不理解,且大为震撼。
      苏轼:“先前所见,后世之人读书习字,怎会连这几个简单的字都不识?”
      苏辙:“想来是因废除后不常见罢。也不知后世之法为何,不再刺字砍头,又如何治国治民呢?”
      ————————
      老师:“但是,这些刑法都是针对奴隶平民的。
      有刑不上大夫和礼不下庶人的说法。
      所以他们的眼里,礼在平民当中也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呢?
      因为有阶级,而且平民没有钱也没有渠道读书。
      那他们平常不读书,干什么呢?
      开垦荒地。
      最开始奴隶主也不管,反正没有占用我的地。
      结果就是地越开越多。
      周天子一看,不行啊,不能白给啊,怎么办?
      收税。
      随着荒地的开垦,新兴阶层就出现了,我有地了,而且太多了,也不需要我自己耕了,这一大片都是我们老王家的,我只需要雇人来耕,或者把地租出去,这样我就可以收租金了。
      所以这个时候,地主阶级就出现了。
      这会地主阶级和奴隶主的地已经一样多了,经济上有钱了,所以也要求在政治上有权。
      要求参与政治生活,进行政治改革。
      所以这出现了经济下移和政治下移。
      文化上呢?
      官学。
      当然,同学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忙着打仗去了,没有时间思考教育,导致当时教育一渡荒废甚至衰退。
      所以孔子对春秋战国时期动荡的现象有个评价:礼崩乐坏,天下无道。
      还有非常著名的久而不闻弦乐之声。
      可见,那个时候的官学非常衰退。
      而且当时的爵位是世袭制度,那些贵族子弟就没有想要奋斗的想法。
      所以,他们还在思想上用宗教迷信来约束糊弄老百姓。
      文化上,官学,学在官府,官师合一。
      学校里面当老师的人就是朝堂里面当官的人。
      西周时期的官学分为两类:国学、乡学。
      国学分为大学和小学……”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建议死刑?中国教育史(5)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