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田园诗与陶渊明 ...

  •   出了教室又要赶到下一个教室上课。
      又是一节文本解读与文学鉴赏课。
      老师戴上麦克风,试探的吹一口气,“接着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来讲,上节课我们讲到了汉晋诗歌的乐府民歌和文人五言诗中的“魏”诗,接下来我们来讲‘晋’诗。”
      “说到晋朝诗歌啊,我们就得先了解一下晋朝的历史。”
      被提到的晋朝众神色齐齐一凛,有一种终于来了,不知前方道路几何的激动和忐忑。
      老师继续浅提历史:“我们知道这个晋朝,它是中国政治上一个比较黑暗比较残暴的一个时代。
      而这个时代里边可能招回王族墓为阶下囚。或者木为断头鬼都屡见不鲜。
      在那个年代里边,很多人就做出了一种消极避世,逃避政治上混乱破坏的选择。
      可能他在政治上站错了队,或者皇权变化对于复杂看不懂一不小心换了人,那他们的命运就很可能就是瞬间灰飞烟灭。”
      ————————————
      被点名黑暗残暴的晋:“???”
      残暴?
      谁?
      我吗?
      【猫猫举手指自己.jpg】
      得位不正的司马炎:“……”
      自我感觉还行也:)
      又想到自家的傻儿子,嗯,傻儿子总不至于像秦二世那样的暴君吧。
      傻儿子虽然不是暴君,但是万万没想到皇后是疯子。
      被贾南风嘎嘎乱杀的一众人等:“……”
      救命!救命!!这个朝廷我是待不了一点!
      ……
      北宋,苏轼想到了陶渊明,不由得感概,“正是晋的动乱才让陶公不得不种豆南山,主动避世啊。”
      苏辙:“庙堂无人,所谓避世,不过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啊。哥哥你放心,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苏轼感动的两眼泪汪汪,拉起苏辙的手,“子由~”
      “哥哥!”
      “子由~”
      “哥哥!”
      ……
      两个兄弟一台戏。
      ————————————
      老师总结:“所以,时代的文学,走向了一种对人生的一种逃避,或者,乃至于走向了一种怪诞的行为方法。
      就是各种形式,他故意用一种荒诞,让人觉得很离奇的一些行事方式来回避政治,最典型的就是饮酒作诗,当街裸/奔这样的行为。
      它就有了一种以一种荒诞陆离的方式来逃避政治表现对政治的那种拒绝的态度。这是第一。”
      ————————————
      晋以前的人倒吸一口凉气,政治黑暗到当街裸/奔!!??
      闻所未闻——闻所未闻——闻所未闻……
      秦朝,原本的他们对那“晋”的所谓黑暗不屑一顾,呵~什么黑暗的东西我没见过,有这么可怕吗?
      啪——
      在秦律严格要求下的众人纷纷表示,这我还真没见过,长见识了。
      够疯!
      这都才只是第一也!!!
      好奇!!
      ————————————
      老师没有卖关子:“第二,这个时候,佛教传入了中国。
      甚至,它的主要的思想越来越大。
      而佛教讲究的是什么?
      ——无生无灭。
      就是说你的生和死,再加两个字就是出生入死。
      我们今天把出生入死理解为为什么人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可是在佛教的经典里,主要从出生入死他不是讲的这种人生。
      那种慷慨激昂的献身行为它指的是什么?
      你一生下来,你一出生,你就步入到了死的境地,它实际上讲的是这个,所以说有一个原因是佛教的兴起。
      我们的文人,他参禅,他悟到他感受生命的短暂与佛教他讲的那种叫人生本不乐。
      我们的这些俗世中,你说,哎呀我今天吃了什么?我穿了什么?我有什么我很快乐,他觉得这些都叫什么,都叫——虚空。”
      同学们稀稀拉拉的哇哦~虚空~
      有人立刻联想发言:“你说四大皆空却紧闭双眼,如果你睁开眼睛看着我,我不信你两眼空空~~”
      “哈哈哈哈哈!”
      又是一阵哄笑声。
      经常和学生接触的老师显然也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没忍住笑,又强调“人家说四大皆空,人家就是那个时刻全是空的那些全是假的。
      全是那些都恶孽债他来诱惑你来迷惑你的。
      所以说在那个时候的人,他们在佛教思想的兴起下,加上本身这个政局的纷繁变乱。
      所以,他们有了放浪形骸,故意去与我们所谓的民俗它发生对立的场面,他放下我们俗世的公与民,放下我们俗世的理静,用这样的方式来追求人生的自由。”
      老师正了正神色:“这个汉字两汉时期的文人五言诗,这个文人五言诗中在两汉魏晋的时候,以谁的成就最高?
      就是我们所说到的第一个专事创作的诗人叫陶、渊、明。
      这个陶渊明在中国的诗歌史上,他是开创了我们所说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诗歌流派,叫做——”
      “——田园诗派。”虽然已经上了三年大学,成为了废物,但是这种基本知识还是没忘的同学们齐声回答,努力与老师互动。
      〈中国的古诗按照题材来分,比如说有田园诗写田园农事的,有山水诗写山水秀美的;有咏史诗剧感叹人生的,从历史中感慨人生的;有送别诗专门给朋友的。〉
      老师:“这是一种区分,而田园诗是最早形成的一个流派。
      最早系统的流派的形成就与陶渊明的这种诗歌创作密不可分。
      陶渊明祖上阔过,当过名门。可是到了他这一代已经变成了一个比较普通的人。
      在那个时候讲究门阀。
      什么是门阀?
      就是说当官的当领导的出仕了,都是所谓的士族。
      当我们都是地主,都是有钱人的时候,有钱人还可以比什么?
      比身份。
      如果是前几代你都那么有钱,地位都那么高这叫什么?
      叫做士族。你继续当领导,继续掌握社会资源。
      而在那个时候还有一种有钱。只是有钱,但社会身份跟老百姓没有什么区别的人。
      就叫做庶族。
      在那个年代,士族和庶族那区分那是大的去了。
      你看今天的一些剧,比如《唐朝诡事录》,我追那个网剧看到,那个提个灯笼是什么浔阳王家的那个灯笼一出来。那些盗贼都不敢来偷他的东西,都要离他远一点。
      为什么?
      人家就是士族,那个大族的一出来,就秒秒钟曝光,你敢动他家的东西!就是这种效果。
      陶渊明祖上曾经是这个士族,可是本来就是士族中的比较偏下的。再加上慢慢的这种社会阶层的滑落,到他这一代陶渊明的这个士族身份虽有,但已经和他祖父那一辈比较起来,已经不显赫。
      但还没到这一步,还没到庶族,光有钱。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叫暴发户。用今天的话来说,你光有钱,文化没有你的份儿,你读不起书的,当然就当不了领导喽,更见不了皇帝喽。
      所以说大家不要以为你小学时候读那个归园田居,你想说哦陶渊明好穷,他还拿着那个还要去除草,他还要去耕地。
      你想多了,用刘姥姥的话来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陶渊明家一直以来都是有仆人的。
      当然,陶渊明跟我们所说到的其他的士族也不一样。
      其他的士族,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有钱又任性,要放浪形骸。或者说要在官场上驰骋一下。
      陶渊明跟他们这些放浪形骸的人就不同。
      他生下来就对自然产生了亲近感。
      所以,在当了几天小官之后,他说你那点工资养不起我,我也不愿意为了你这些虚名这些虚情假意的东西来耗费我的一生。
      所以他当了几个月的官就辞官了。
      但是你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能当官的人都不是一定是这种的,一定不要误解哈。
      陶渊明从官场告退,归于田园。
      过着这样的一种生活,然后写出了那些诗,以诗酒自娱,就跟道家精神的那种出世、跟儒家精神的这样一种独善其身有关。
      我们讲中国文化,它有三种基础是哪三种?
      儒释道。
      儒就是孔孟之道。
      这个孔孟之道交给中国人的叫做什么?
      一定要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一定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定要进取。
      如果说中国人的精神里边只有这个儒天天都去进取的话,实际上撑久了会崩溃。
      这个时候又有谁来调剂一下呢,就有老庄的道家思想。
      老庄讲究的好,清净、无为、逍遥,他们说你们那些东西都不如逍遥。
      你看庄子什么都没有,他却在他的思想里叫做什么?
      他可以成扶摇直上九万里,他化为鲲鹏去想象。
      这样的一个道家的思想给了中国文化的一种——张狂之气。
      儒家那种刚健有为是要干什么的,是要去当领导的。
      领导就要踏踏实实。所以你看我们现在公务员穿衣服很讲究。
      为什么很讲究?像你们,我看到在座的男生女生,如果你们包括我要去当公务员,穿的衣服是叫不合格的。
      太有个性了。
      最起码你去看一下两会会场那些除了少数民族代表他们民族的代表们,你就知道什么是公务员的标准。”
      说到这里,老师又连比划带讲解的指着自己的头发,“你看我的头发就是扎在脑后都很不标准……”
      OK,fine,在文学课上上了五分钟的礼仪课。
      话归正传,“就是因为我们中国儒家文化讲究的是那种,一定要藏,就不能构成张狂。
      但人心里的那个张狂那种张扬怎么来释放?
      道家——逍遥游,这个是所有的东西都束缚不了的。
      所以,他的出世、他的张狂就是道家给的。
      还有佛教思想?
      我们考公务员,我也考不上,不是每个人都当读书人都可以当领导的。
      又考不上,我也不能真正做到清静无为,我要干嘛?
      休养生息。
      佛家的思想教你平心静气,让你看淡生死。哎呀这个有什么嘛,这一辈子的人生就这么过去了,没关系,死了也是一个大成名的大境界。”
      时希:“好好好,这样讲,生死看淡,再富贵再贫穷都会死,有一种大家都会死的松弛感。”
      老师:“实际上,这三种思想都跟中国人有很大的关联。
      在陶渊明那个时代佛教思想还没有兴起的那么凶。
      陶渊明的思想主要是受了儒家的这样的一种从善其身和道家的清静的思想相关。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陶渊明,他一首诗叫结庐在人境……
      这是初中语文教材里选过的,那首诗又好在哪儿?同学们可以来看一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庐是什么?房子,还是比较简陋的房子。他把房子现在哪儿?
      人境。他建立在闹市之中。但是他把房子建立在闹市中,咱们买个房子就买在菜市场楼上,我是图的是什么?图的买菜方便,做饭马上去买菜都可以。
      而陶渊明说即使他把房子选在人进人来、你来我往的人很多的那种境地里边。
      ——而无车马喧。
      所以说这个地方本来应该是闹哄哄。乱糟糟的,车来人往的地方,但是他为什么把房子选在那,难道跟我一样吗?
      不是。他是——心远地自偏。
      人境有没有车马的喧腾?
      有。把房子建在人来人往的地方是肯定有车来人往的,肯定有车马声喧嚣的。但是他说无喧嚣,这种无是真正的没有,还是说他心里边儿摒弃了车马喧?
      是他的内心很强大,他把那些车马的喧嚣声全部给摒弃了,就在我耳边,我充耳不闻。他摒弃的难道仅仅是噪声吗?
      车和马在中国古代里边有特殊的含义。什么样的人才能坐车?什么样的人才配乘马?
      你以为像我等小民可以乘坐吗?
      也就是说他具他没有听到车马的声音,这个车马不仅仅是声音,而是代表着什么?富贵、权势、地位等等。
      他就是在人嘈杂的地方拒绝了这些俗人、一般人,那些所谓的士人们,他们孜孜以追求的往领导的岗位上越爬越高的名利权势。
      不是他这儿没有,而是他心里离这些俗人追求的东西远了。
      最后两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得好。
      jian还是xian(四声)?
      我们是从悠然见南山还是悠然现南山,读见那么亦视为看不见,读现理解为出现。
      你说是看见南山还是南山突然出现?
      这首诗里边它后边是那么悠然自得,那么自得其乐,如果说这个山突然一下子出现在你面前,那不免会引起我们心里边儿的一种惊恐之感,诧异之感。
      所以,我就觉得这个诗里边,我们一直语文教学界现有的这种争议,我觉得还是见。因为现是突然出现,那么大的一个山突然出现在你面前,你心里边儿惊讶诧异之感,就不‘悠然’了。
      山本来在那儿,我在采菊,诶,抬头起来擦擦汗的时候一下子看见是吧?这个时候一下子,我看见了南山,这样比较自然的环境或者动作,它更加符合这首诗的情境。我们就来看。
      为什么这个普普通通的两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会觉得他写得好呢?
      刚才我们讲陶渊明是拒绝了俗世的权势地位。他选择了去南山下,去一个篱旁去采菊花,而且他采了菊花之后,偶然抬头看见了南山,他是感觉到了跟南山之间会有一种亲近,自然对应的关系。
      而且,采的东西叫菊。很多人说这是中国的花中君子,这个菊是凝霜透雪,独自开放。
      从这个角度来讲菊花,实际上它是很符合陶渊明他所受到的这种道家思想的影响。
      但是我们还要说一句,就是什么中国古人除了从菊花它开放的季节而把它选为花中君子之外,实际上还有一种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菊花的形态姿色。
      菊花最常见的颜色是黄色。我们中国中原文化它是属于的是黄土地,而菊花之黄与土地之黄,那是高度一致的。所以这个菊花颜色很深,它也有皇天后土之含义。
      也就是说,他采的这个菊不仅仅是道家思想的悠然自得,还有儒家思想中的皇天后土,这个皇天后土这个词义本身的表达都跟江山跟国家跟社稷等等的儒家观念有关。
      也就是说,虽然他采取了一种隐士独立的姿态来表现对当时的黑暗政治的拒绝。但是他内心,陶渊明从来没有放弃他对于社稷的追求。
      这就讲到了陶渊明的人格。
      中国的一般的读书人是——外儒内道。就是他外表是追求公务员,都要去考功名,但是内心,他往往在渴望逍遥渴望自由。
      陶渊明他不一样,他是——外道内儒。”
      老师在黑板上刷刷这下这两个词,突出对比。
      时希震惊:“啊?我一直以为他就是避世,喜爱菊花就是淡然,很有道家风味嘛。”
      小玉迟疑了一下:“嘶,高中毕业太久了,忘记以前老师讲没讲了,怎么这么陌生?”
      “噗哈哈哈哈”,裳裳没忍住,“陶渊明,你让我感到陌生!”\(〇_o)/
      小玉:“等等,这好像是一个病句。”
      ……
      老师不管学生的震惊,继续道:“他的《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诗中,他所选用的这些植物,他所描写的那棵松树。
      这些都是体现出一种刚健不息、宁折不阿的姿态,这种姿态就是我们所说到的这种儒家思想的影响。
      陶渊明的五折大家要注意实际上是一种外到内。他跟自然他有那么多的话要说他有那么多的话想说,但是他说的‘欲辨已忘言’。
      一切尽在不言中,没有说的话,不用说的话才是最真诚的话。
      所以中国古代有一句叫——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美无言。”
      又是气势磅礴的板书。
      这个时候应该段评“记”了。
      ╮( ̄▽ ̄)╭
      充实的一节课应该伴随着铃声落幕。
      老师迅速结尾:“真正的好音是没有声音的,真正的大美是不用说的,真正的大象希形就是真正大的景象是连形状都没有的。这是走向了中国式的一种很高超的审美。好,我们下一周再说。”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3章 田园诗与陶渊明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