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我的外婆(3) ...

  •   家里的老人总会说着这样一句话:一日之计在于晨,同样的,一食之计在于晨。
      那么,大家早上都会吃些什么呢?是又大又软的白馒头,是面薄肉多的肉包子,是又稠又香的胡辣汤,还是外脆里酥的油条、搭配上醇厚香浓的黄豆浆呢?
      在女孩所生活的村寨里,绝大部分人家的家里都拥有自家的橡胶地。静寂的夜晚,空有橡胶树的土地山包上,林地里会出现若隐若现的光柱,那是不断移动的割胶人。
      割胶多在夜晚割,早晨时收拢汇聚于胶碗中的橡胶,在收胶点进行交易,而收胶点多是每个寨子里都有一个驻点。
      卖完胶的人家多是没有吃早点的,有些人或许会回家里随意对付几口,有些人家则是到寨子中摆早点摊的人家里,付上3、5块钱,来碗米线或者米干,吃饱喝足后,再回家收拾收拾,躺回床上养精蓄锐,为晚上新一轮的割胶做着准备。
      女孩在舅舅舅妈收胶回来的摩托声中惊醒,迷迷糊糊的起床。光脚来到水泥的露台上,凉意从脚底而起,当冰凉的水弄湿了脸庞,女孩冷不丁地抖了个激楞。
      是猝不及防的清醒啊。
      在外婆的招呼下,女孩吃上了一碗热乎乎的汤面。
      这儿的汤面,多是煮米干、煮米线,少有馄饨、饺子、面条。女孩最喜欢的是煮米干,软糯可口。
      米干,类似卷粉,却更加松软可口,是这的人们相对于米线来说,较老少皆宜的。
      在早点摊上,米干多是以煮的形式来到众人的眼前。
      女孩喜欢外婆煮的所有东西,包括煮米干。在女孩的记忆中,那双满是褶皱的双手,会先拿上几根柴火,拿上一根黄色的线香,燃起一堆炙热的火。
      架上一口小炒锅,往里倒些油,油热后,入几片蒜片,爆香,放入几块带皮的三线肉,等待肉由鲜粉色转至微微焦黄,浇入开水,静置汤水沸腾。
      等待沸腾的同时,勾着腰的外婆跑到露台上,一只手轻轻地摘取菜盆中种的嫩绿的小葱,香菜,大芫荽,一颗红彤彤的小米辣,过水清洗。带着清水露的小菜被放在案板上,细细切成碎,铺满一个大碗的底部。若喜欢香油或酱油者,可适量加入少许于碗中。
      汤水沸腾时,先于汤中撒入适量的盐,再取一人食的米干,轻轻投入滚烫的汤水中,米干于热水中的时间不宜过长,时间长了则过于软糯,只需在其中用筷来回拨动4、5下,即可捞出。
      先捞出米干,再舀汤进碗中。
      脆嫩的葱碎、香菜碎、大芫荽碎,以及被切成段的小米辣,在热汤的浇注下,释放其独有的香味,激发出小米辣的辛辣。
      汤的味道层次丰富,初尝是焦黄三线肉的白色浓汤,再尝是绿色配菜的清爽,最后是来自小米辣的微微的辣味,尽暖脾胃!
      米干的顺滑,松软,在人们使着一双筷子将其送入口中,任味蕾徜徉在美味之中。
      在镇上读小学的女孩,在清晨,若时间充裕,妈妈也会带她去市场门口的早点铺,吃上一碗热乎乎的汤面。若去的早了,还能见到老板娘聘请的傣家老婆子,在靠里的桌上一个接一个的包馄饨。毫不犹豫地说,女孩包馄饨的手法皆来自于此。
      女孩很喜欢这家的汤,因为早点摊上的汤底是这样的:
      提前用筒子骨熬制好的汤底,烫煮米干的汤也是大骨汤。烫煮好的米干,捞出放进碗中,再用大勺舀上一勺骨头汤,倒入碗中,最后浇上一勺猪肉或是牛肉臊子,就出锅了。
      相较于自家简陋的条件,早点铺无疑拥有更多的调料:
      花椒油、香油、木姜子油、生抽、老抽、香醋、耗油;
      花椒粉、花生芝麻碎、大蒜碎、香菜碎、薄荷叶、香葱碎;
      盐、味精、鸡精、水腌菜、泡菜、酱菜、黑豆豉;
      或者还有自制的:
      蒜油、芝麻油、花椒油;
      以及这的人很爱的有着折耳根的酱油。
      这的调料随着吃的人的心意,自行调整量的多少,料的种类。
      女孩喜欢都放一点,这样味道会很丰富,满足了女孩啥都想吃的小小心思。
      除去早点铺,其实它也会出现在烧烤摊上。
      到了烧烤摊上,它的汤底则会更加层次丰富,在那,它是这样的:
      热油下蒜、下包菜碎、豆芽、番茄、韭菜爆香,下一勺豆豉酱,适量的老抽、生抽、香油爆香,加入热水,佐以适量的盐鸡精调味,即可。
      这样的汤底,味道更浓郁,既有豆豉酱的浓厚醇香,也有来自番茄轻微的酸感,而包菜碎、豆芽、韭菜则是起一定的吸油作用及清新的效果。
      在没有懒得做晚饭的时候,妈妈就会带着女孩来到烧烤摊上点上一大碗,分而食之。
      除以上的做法,还有些比较意想不到的做法,就像接下来的这三道。
      一为撒撇米线。
      女孩初尝撒撇时,并不喜欢,或许是小孩子天性使然,对一切苦的东西趋之若鹜。
      当女孩长大了一些后,开始喜欢上了那苦苦的滋味,或许是在同龄人面前,会吃苦的东西能让人多一分自豪感吧。
      女孩长了这么大,其实并未真正地见过一次撒撇的制作过程,但是听妈妈讲过。
      撒撇的原料,说起来或许会有些令部分的人难以接受,但爱它的人真的很喜欢它,就像臭豆腐,就像榴莲,就像螺狮粉。
      家里制作的撒撇,采用的是牛的苦肠和苦胆。一头牛的身上就一副肠、一颗胆,所以这东西是需要提前预定的哦。找上相熟的卖家,请别人帮自己预留一份,是吃上这份美味的第一步。
      用清水清洗苦肠及苦胆,再入冷水锅进行煮制,直至煮出一锅深绿色的苦水。
      剁肉,将牛肉剁成末。
      摘些刺五加的嫩叶,来些辣椒碎,大蒜末,花椒,大芫荽,香菜。
      对了,这里不加姜哦,因为姜会发苦。
      热锅冷油下蒜末辣椒碎,花椒爆香,加入牛肉末,炒散,待肉变粉嫩,加大芫荽,香菜,翻炒,加入适量冷水以及适量的苦水,沸腾即可。
      这的撒撇是怎么吃的呢?
      女孩喜欢甜甜脆脆的包菜,以及有着苦上加苦意味的刺五加。掰一片包菜叶,以其凹陷的弧度舀上一叶的撒撇,送进口中,苦中带有良性。
      良性从何而来呢?来自刺五加。刺五加,身如其名,带着刺。嫩芽部分,也带着密密的小刺。
      家里做的都是苦的撒撇,没做过酸的撒撇。
      酸的撒撇,是用柠檬所制。以纯柠檬汁为底味,加以清水调味料而成。
      女孩也喜欢撒撇米线。
      湿米线,过一道沸水,随后放入撒撇中,那是另一种美味。
      说起来,米线有干、湿之分。干米线,煮的时间更长,但更有韧性,煮透以后也更软糯。而湿米线,煮的时间更短,但更湿滑,也易断。
      每个人的口味不同,所喜欢的也不同。女孩同等的喜爱这两种米线。
      二为臭米线。
      臭米线,用发酵过的米所致。臭不过臭豆腐,但别有一番风味。
      臭米线最佳吃法,在女孩看来,是以炮制臭米线的臭水为汤底,加上小米辣,大芫荽,香菜,水腌菜,就是一道美味。
      同时这也是一道很难找寻的美味。或许是因为制作的困难,会的人少的缘故。一出现在市场里,就会早早的被人一抢而光。
      三为包烧米线。
      包烧米线,采用湿米线,以锡纸作碗,湿米线放入其中,加适量盐、放些水,包上,放在炭火上,烧大概5分钟,取出,打开锡纸,加入调味料,比如酱油、醋、小米辣、油炸过的黄豆、葱花、香菜、折耳根,在包上,用炭火烧上3分钟左右即可。
      米线米干,还可以怎么吃呢?
      还可以凉拌。
      湿米线或是米干过一道沸水,捞出过凉白开,放置一旁备用。
      小米辣、大蒜、香菜切碎备用。
      湿米线或是米干放入宽口大碗,小料搁上,倒入酱油、米醋、耗油、半颗柠檬,适量盐,炒熟的白芝麻和花生碎撒上,搅拌。哦,对了,还可以加些白砂糖,增添风味。天气热的时候,还可以加上大块的冰块,舂碎。
      除此之外,还可以炒制。
      油热入蒜,爆香,肉末炒散,加豆瓣酱,加豆芽、包菜翻炒,焯过水的米线米干倒入,加香油酱油盐,翻炒出锅。
      女孩喜欢外婆的煮米干,因为那是小时候以及现在回到外婆家里,都会出现的美味的食物;女孩喜欢早点铺里的煮米干,因为那是小学的清晨里无法忘却的记忆;女孩喜欢烧烤摊上的煮米线煮米干或是炒米线炒干,因为那是小学晚自习下时嘴馋的记忆;女孩喜欢臭米线撒撇米线包烧米线,因为那是随着成长而出现改变的记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