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3、凤仪 ...

  •   萧济登基的第四年春,改年号为定兴,封明定为丞相,掌尚书台,统领百官,直接对皇帝负责。明定领旨谢恩,正式进入朝堂议政。
      众臣一开始觉得明定太过年轻,但逐渐发现此人心深似海,极有手腕,不由得暗中叹服。
      一日下朝后,萧济单独留下明定,说是有要事商议。朝臣们三三两两地散去,途中不免议论一二。
      “瞧见没?又单独留下了!我们这位陛下对谁都冷着一张脸,唯独对那位和颜悦色。”一位六品言官拉着同僚琢磨,“这位明大人,究竟是个什么人物?”

      “刘兄,你刚到京城不久,这里面的事情你就不懂了!”另一位朱姓言官说,“丞相二十岁那年就随陛下一同前往西狄,联合含丹,大战西狄,与陛下的情分不可谓不深!更何况,他在陛下登基时可是出了大力的。当时陛下身在戍戎潜邸,京城大小事情全靠丞相周旋。若不是信任无间,怎么可能丞相三年孝期一过,陛下就立刻将人从江南接回来呢!”
      刘姓言官小声道:“这岂不是……功高震主?”
      朱姓言官神情莫测:“这……不好说啊!按照常理,这些有从龙之功的旧臣确实不应荣宠过盛。君心难测,功劳越是大,就越是危险啊!”

      “哎哎哎!两位老兄慎言!”又一位爱八卦的李姓官员加入进来,“丞相回京之前,陛下可是老早就重修了尚书台。修了尚书台,但丞相之位一直空悬,这叫什么?这就是虚位以待啊!”
      “是啊!明大人刚一回京,陛下就封了他做丞相,还特意赐下小东门的宅院……”刘朱二人逐渐回过味来。
      吕青原正好从旁边走过,被这几位拉住请教。
      “如今丞相之位已定,布政署之权必会分流,不知大司吏是何看法?”
      吕青原笑道:“布政署本就在尚书台之下,我自是全力协助丞相。”

      “这……大司吏心甘情愿?”那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该怎么安慰吕青原。
      吕青原笑道:“三位大人多虑了!丞相深得陛下信任,年少英才,我等岂敢不追随其左右?”这话说得真心诚意,那三位听完愣了半晌,看着吕青原的背影逐渐消失。
      “吕大人可是朝中肱骨,竟也这么说……”
      “不瞒两位大人,之前李某也曾觉得丞相恩宠太过,或许是陛下有意为之。只是后来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刘朱二人虚心道:“愿闻其详!”

      李姓官员神秘地说:“二位大人可知道,尚书台正门的匾额楹联是陛下御笔亲提?”
      刘朱二人惊讶道:“竟有此事?!”
      “不光如此,”李姓官员神秘道,“二位大人可曾注意那匾额楹联上写的是什么?”
      不待两人回答,李姓官员继续说:“他日龙归海,今朝凤来仪。横批四字——日月长安!”
      “何解?”

      李姓官员:“龙归海,说的自然是陛下自戍戎回京,登基为帝。丞相掌尚书台,那这‘凤来仪’说的自然就是丞相!至于横批,‘日月’连起来是什么?那是一个‘明’字啊!”
      刘朱二人震惊当场。李姓官员颇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快乐,压低语调说:“这样看来,我们这位陛下不仅不觉得丞相功高震主,反而时时刻刻提醒他人丞相的功劳!这么正大光明的恩宠,还真是百年难得一见啊!”

      “李兄如此说,倒是让我想起一桩事。”刘姓言官灵光一现,“前不久我曾去尚书台送过文书。那尚书台造得极美,与其说是中枢机构,倒更像一处风景。”
      朱姓官员点头道:“尚书台可是大司农徐大人亲自画图修葺的。大司农是什么人?水坝官道哪一个地方少得了他?但陛下竟然让他来修园子!听说那尚书台临镜湖而建,花木繁多,为了夏日防虫,亭台楼阁外皆用的香木……”
      刘朱李三位越说越心惊,一路盘算着出宫去了。有旁人听见了,心中亦是纳罕。

      “过来!”萧济心情很好的样子,对明定招了招手,转身步入宣政殿后殿。
      明定不知道他要做什么,跟着进去后,就看到书案上整整齐齐摞着一尺高的奏折,萧济大刺刺地坐着。
      这位天子不是第一次做这事了,明定面无表情地说:“我要回府。”
      萧济耍无赖:“别啊!留下陪我一会。那么早回府做什么?府里有什么好的?府里有我吗?”萧济说话的时候眼巴巴地看着明定,显得无辜又可怜。

      明定受不了这个眼神,妥协道:“那臣有什么能为陛下效劳的?”
      “来来来!”萧济兴高采烈地拉着明定的袖子,“阿定你在我身边坐着歇息就好!”
      明定摁住萧济的肩膀,居高临下地说:“陛下是想让臣红袖添香?”
      萧济讨好地笑笑:“红袖添香有什么意思!若得丞相青衣研墨,那才有意趣!”
      明定失笑。萧济看折子时十分专注,明定坐在一旁安静的研墨,端的是岁月静好,仪态无双。

      刘有才奉茶进来,不敢打扰。有时候越是小心越会出错,他退下的时候双脚绊了一步,弄出一声轻响。
      萧济“啧”了一声,冲明定半真半假地抱怨:“阿定,你看!你要是不在这里陪我,就只能刘有才帮我磨墨了!他连茶都奉不好,怎么能磨墨呢?”
      以严谨细致著称的第一内监刘有才笑出一张哭脸。
      “怎么?”明定似笑非笑地看着萧济,“听陛下的意思,以后研墨这种事情都要臣来做?”
      “哪能呢!”萧济立刻抽出明定手中的墨条,替他揉揉手指,“你靠着我休息就行!这种事情我自己做!”

      明定笑道:“可我更想回家休息。”
      萧济眨巴着眼睛看着明定,拖长了语调喊:“阿定!”
      这声叫得是一波三折,看了陛下三年冷脸的刘有才听得冷汗狂流,心道:“我滴个乖乖!陛下怕不是疯了!”
      不仅刘有才受不了,明定也受不了。自从他醒过来,萧济就黏人得紧,下朝了恨不得立刻跟他回府,若是宫里实在有事拖住,那萧济一定会想尽各种办法把自己留下陪他。
      撒娇装可怜,当朝天子用的是得心应手。有时候甚至会装病,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明定抽空反思了一下自己,觉得可能是自己把萧济吓很了,三年前在戍戎时征战频繁,两人亦算聚少离多,也没见萧济黏人黏成这样。
      “好不好?嗯?”萧济小心翼翼地碰了碰明定的脸。
      对着这样一张脸,谁能说得出不好?!明定牙根都软成一片,自觉自己不是圣人,连声应道:“好好好!”
      萧济高兴了,明定叹道:“陛下的撒娇功力堪比二姑娘!”
      萧济不屑道:“那猫怎么能跟朕比?”

      刘有才继续流冷汗。二姑娘之前是陛下捧在手心的爱宠,在宫内肆无忌惮横行霸道,打遍其他生物,无人敢还手。宫人们都讨论说,这哪里是“二姑娘”,分明就是“二公主”!现在,竟然,变成了“那猫”!
      萧济看到一本折子,原本带着笑意的脸色忽然一变,拧眉看完,将折子“啪”地一声拍在案上。
      “楚国密报,说楚王又在暗中征兵,打造兵器。”萧济说,“之前的账还没来得及跟他们算,楚国竟敢先动手?”

      七年前的刺杀,三年前的明家惨案,虽是王承主使,但背后都少不了藩王的推波助澜。尤其是楚王此子萧洵,老谋深算,极有城府。
      “这笔帐,陛下想怎么算?”明定问。
      “三藩不平,国无宁日!”萧济掷地有声地说,“汉代有七王之乱,西晋更是八王之乱,藩王制早已被证明不可取。我誓废藩王,以使政令通达四海,天下归心!”
      “陛下所愿,亦是臣之所求。”

      定兴元年秋,萧济下旨修《天下志》。大周各地政治、经济、物产、历史、地理都需要包含在内,极难编纂。萧济任命孔轻为主修,同时为更为翔实地记载各地风土,下旨从各藩国抽调一名宗亲入朝编撰,为时五年。
      诏书一下,各地哗然。藩王纷纷拍案怒吼,痛骂此举名为修书,实则就是入朝为质。但骂归骂,还没人敢公然抗旨不尊,毕竟就目前来看,还没有一国军队能与陛下所掌北庭王军和大司马的虎狼之师争锋。于是乎,这入京修书的倒霉差事究竟派给谁,便成了藩王们最为头疼的事情。

      这边藩王们鸡飞狗跳,京城萧济这里倒是一片祥和。明定的身体仔细养了小半年,丁斯时请脉之后说二爷身体恢复得不错,不必整体圈在府内,适当出去走走也有好处。
      萧济动了心思,正值秋高气爽,他琢磨着组织一场秋猎,正好可以看看风景,活动活动筋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