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拜师 ...


  •   李元恒见皇后的表情,便知自己礼物没送错,他解释:“此盒乃一位长辈所制,并赠与我,匣内暗格中设有机关暗器,此盒设计的心思巧妙,想必娘娘会喜欢。”

      “是,确实很合本宫心意。”钰瑶当然晓得此物,这宝盒正是出自她的想法,而且只与一人说过。

      彼时钰瑶还未嫁入皇宫,还是父亲身边的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而当时的钰侯爷也只会雕些个猫啊狗的哄她开心,如今竟是能精心雕琢了此物。

      钰瑶一时心下感慨万千,她也由此更加确认了李元恒的身份,看向他的眼底愈发疼爱了,说话也更加温柔亲切:“好孩子,别站着了,快坐下来用膳吧。钰枫你去另一边座,本宫要挨着长玉。”

      钰枫小声嘟囔:“就咱们三个人,坐哪边不都一样吗?”钰瑶佯装发怒地看了他一眼,钰枫便没有话说了。

      席间,钰瑶一个劲儿地给李元恒夹菜:长玉吃个鸡腿吧,芹菜也好吃你多吃一点,今日鱼做的真鲜啊长玉来尝尝……

      钰枫今日觉得他姐姐甚是奇怪,怎得对这小子这么亲热。他看着钰瑶,抿唇意有所指道:“姐姐,我觉得这鸡腿不错。”

      钰瑶完全没在意他话里有话:“是吧,那长玉再吃一个,吃好了明日好上学。”

      说着又将鸡腿夹到李元恒碗里,那碗里堆得跟小山似的,李元恒嘴里嚼着都塞不下了:“谢……谢谢娘娘。”

      钰枫心里碎碎念道:你就吃吧,撑不死你。

      第二日天还未亮,李元恒就行云被叫了起来,起床洗漱换上学生装束,迷迷糊糊的直到走出了宫门被塞进马车里才被凌晨的凉意浸清醒了些。

      拜师礼仪流程复杂繁琐,即使贵为皇子,也被要求如同各州、县的学生一样,在入学时遵循拜师的礼义规范行拜师礼,以示尊师重道。

      李元恒到了国子监,由门童引领走到静室,祭酒先生已经再次等候多时了,由于只有李元恒一人,在他到达后便开始走流程拜师。

      拜师礼仪第一项要正衣冠,由国子监的祭酒先生为李元恒整理衣冠,是为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二行盥洗礼,李元恒将手放在助教准备的水盆中洗净,是为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心无旁骛。

      三便是行叩首礼,李元恒先拜孔圣,拜完孔圣再拜先生,以示对学道敬重。

      之后再递上自己的拜师帖,并学生向先生赠送的六礼束脩,先生收下束脩后照例回赠一本《论语》,是以证明先生收下此学生,担下教授李元恒的职责。

      最后再由李元恒将敬师茶献上,聆听完祭酒先生一系列国子学学规、道德品行规范要求等训话,这拜师才算完事,一套流程下来花了半个时辰。

      待过完拜师礼,由助教领着出了静室,李元恒才如释重负般重重呼了口气,任谁一个人在屋内被一圈先生盯着看也会觉得如芒在背吧。

      李元恒被带着出了静室,向东走沿着一条清幽宁静的廊道拐进一处院落。

      此院视野极开阔,院子中心的殿宇被四面水池环绕着,池中淡粉色的荷花亭亭玉立,与碧绿的叶片相映,更增添雅致。

      此处便是尚院了,专供皇亲国戚,世家官宦子弟读书的地方。

      李元恒走在池面的石桥上,便能听到殿内的书声琅琅,是学生们晨读的声音,此时已经近卯时,再过一会儿就该上上午的正课了。

      赶在早读结束后小憩的时刻,助教带李元恒进了屋,与众学子见了礼,此后大家便是同窗了。

      这一屋子的少年公子,无不是有身份背景的,此前也早已听过京中对这位新入京的世子的传闻及各路看法。

      他们心思各异,有的人表现得不甚在意,端着一副平常态度,有的人在私底下互相的挤眉弄眼,打量着这位新来的汝王世子同窗。

      李元恒在前将堂下人的一众反应尽收眼底,心里也跟明镜似的知道自己着身份在京中着实打眼。
      但他也没办法,眼下是来都来了,就既来之,则安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随机应变吧。

      心下打定主意,李元恒便一派放松的姿态,走向为自己备好的座位,顺便对几位向他投来好奇目光的公子一一微笑回应。

      上午的授课先生是博士姜诩,在还是贡士的时候便以狂生之名闻于仕子,年轻时善与人古今论道,针砭时弊,对时事政事有着独到的见解。

      姜诩进士及第后下放为官,几年下来为人更显沉稳,不似年轻时那般张狂。回京后便一直在国子监任职,课堂教授的便是策论一项。

      姜博士的课堂上,前半节课学生可自由发表言论,各抒己见,比之其他先生讲授经史子集的枯燥乏味,少了许多束缚,氛围最是轻松热闹,也不乏众学子之间你来我往、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僵持不下的情况。

      彼时姜博士再来出言安抚,主持大局,决出本轮辩论哪一方更胜一筹,引经据典指出方才在争论之时双方的辩论的精彩之处和不足,平息众学子心中的拳拳烈火。

      至于后半节课,便让学生以方才辩论的内容为题,写一篇文章交上,结束一上午的课程。

      辰时始,姜博士拎着他那装茶具的小竹编都篮走进屋内,来到书案旁,先将都篮放置一旁,再站定。

      众学生们起身行礼鞠躬:“先生好。”姜博士回礼:“请坐。”众人端坐于席中。

      姜博士便开始了今日的授课内容,他将提前备好的题目命书童分发下去给众学生,再开口讲本堂课的策论题目。

      “《孟子·离娄章句下》有一篇‘君臣之道,恩义为报’,其中有言,‘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姜诩抬眼一一扫过堂下诸生,确定他们没有人面露疑惑不解,便继续说着:“这便是你们的题目。想必在诸位学四书时已经熟知其意,今日便以君臣之道来论一论吧,一盏茶后开始。”

      姜诩照常布置下题目,便从身旁的都篮中拿出他自己的茶具,一一摆放在书案上,一旁随侍的书童已备了烧好的水上前,给姜诩沏茶。

      堂下诸生面面相觑,心想着姜博士应该不会不知道今天院里来了位世子吧?还给出“君臣之道”这么个敏感题目,是想着借此机会提点大家?

      众生也拿不准姜诩是何意,看见别人眼中亦是没有准确的答案,便只得将心思都投入到眼前的题目上,在心里打着腹稿,又小心斟酌着用词。

      随着“咚”的一声,茶杯落在书案上,一盏茶已毕,姜博士喝完茶满足道:“时间到,谁先开始呢?”

      此言一出,学生们莫名地、不约而同望向左列第二排靠窗的……汝王世子。

      正伏于书案的李元恒即使不转头,也能感受到周围一道道目光如炬,汇聚在他身上,不由得汗颜,心底腹诽着你们京城人真可怕,一边缓缓坐直身子,说道:“这个……都看着我作甚,小弟初来乍到,还不太适应,恐言语有失,不如哪位先来打个样?”

      “那学生先论。”李元恒右前方的一人起身对着姜博士行礼道。李元恒记得此人在画册上的名字,叫温和煊,乃是国子监祭酒先生温胜儒之孙。

      得到姜诩首肯后,再转身对李元恒微微颔首一礼,李元恒对此人报以感激的目光。

      随即温和煊正色道:“回先生,学生以为,君臣之道,君为天,君临于百官及万民之上,权倾天下,掌生杀予夺之大权。百官为臣子,为防臣子权势过大,包藏祸心,为正君臣上下之分,要百官听命于君主,需得严刑峻法,厚赏重刑,来维系巩固朝纲。”

      姜诩听完温和煊的发言,点了点头,嗯了一声,抬手示意他坐下。又转头望向李元恒:“长玉,你是何看法?”

      李元恒被点名,方才已经推辞过一番了,现在再被叫起,就不得不答。

      他抬手向姜诩一礼,道:“回先生,学生认为,有道是国不可一日无君,然君不可一日无臣。若君臣一心,相处和睦,则社稷得以稳固,达到吏治清明,政通人和也并非难事。若君臣不合,反目相疑,则国无宁日,民无宁日,祸乱横生。”

      “哦?世子君臣一心说的容易,岂不闻‘百步之外,听而不闻;间之堵墙,窥而不见也。’,人心隔肚皮啊,世子如何保证臣子能随时随地与皇帝一条心呢?”

      李元恒闻声看向出此言反问之人,正是方才先论的温和煊,正坐在座位上侧首等着他的回答。

      李元恒又不动声色看了姜诩一眼,见他未作反应,心下了然这也是课堂上默许的流程。

      李元恒只得接着论道:“圣人云,‘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待臣以恩,臣报君以义,恩义两全,不枉背君臣一场。”

      他声音缓和,但不失庄重:“若臣子暗含不轨之心,不正其道,是失了臣子的本分,但君若过分防范疑心臣下,认为一名臣子已无可信之处,那臣子必定心生惶恐,苟且偷安,不尽其职。说到底,君臣之道的维系最基本在于互信,若都依赖于严刑峻法,岂非有失了仁德和臣心之嫌?”

      李元恒将矛头调转直指温和煊,温和煊脸色有些不好看了。

  • 作者有话要说:  姜诩:鄙人就是喜欢看热闹。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