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智谋让6里地变600里 ...
-
回到魏国的公孙衍受魏王重用,魏王知晓他的能力,立刻赐公孙衍将军之职。公孙衍一直记恨着逼走自己的张仪,于是面对张仪在秦国提出的连横他选择在魏国提合纵,这只是部分原因,还有另一部分是因为当时的魏国已经千疮百孔,国力衰退,他深知秦国的威胁,就凭魏国如今国力是无力抵抗住变法成功的强盛秦国。于是,公孙衍就想拉拢别的国家,靠联合出击取胜。公孙衍将目光投向齐国,魏国的外相惠施在此之前已经促使魏王和齐王来了个“齐魏相王”,两家和和气气的,想来拉盟齐国应该不在话下,然而,待公孙衍了解齐国后觉得齐国这是把难啃的硬骨头啊。齐国是个出了名的小气鬼!齐王牢牢地守着自己那点家底过安生日子,就像个只谈恋爱不谈结婚的浪子,怎么跟别人恩恩爱爱都行,要说拿钱拿兵出来结婚领证,他一百个不愿意。这让公孙衍不由得眉头一皱,计上心头,他首先找到齐国名将田朌,先骗他动员出兵一起进攻赵国,还说只要出兵五万人,就可以很快打败赵国。田朌开始听到这没头没脑的话先是一愣,再转而哈哈大笑起来,公孙衍却是不解田肦这波操作。田朌笑完态度认真的问:“先生您这一见面不告来由张口就说攻打赵国,这五万战士跟我图什么啊。” 图什么?将军未免有些儿女情长了吧,大丈夫建功立业,还需要什么理由吗?谁不知道您在齐国一直被田婴所排挤,满腔壮志难酬,如今有一个施展的好机会,难道您愿意放过吗?这次你定能拿下战功,到时你还担心齐王看不到你吗?”公孙衍的话无疑戳中了田朌的软肋,田朌迟疑了一下后说道:“轻言用兵,国家容易陷入危险。你把破赵说得如此容易,只怕会引来灾祸啊。” 这田朌的意思是说,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情,你却如此轻描淡写,这一旦国家拖入战争而不能获胜,百姓们不仅面临流离失所还有性命之忧,那所带来的后果可是毁灭性的。田朌的这番话,正如《孙子兵法》所言:“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听完田朌的一席话,公孙衍回答道:“将军,这就是您的不明了。原本这齐王和魏王就不想打仗,咱们如果再把困难说得这么大,那这仗就打不成了。十万人攻赵确实少了点,但只要这战端一开,那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齐王和魏王见有威胁那也必定会全力支持我们派兵增援,合两国之力,这场仗绝对没有失败的道理。”见公孙衍如此有笃定,田朌也决定可以一试,也许是压抑在心中太过许久,公孙衍的这番话,不仅触动到田朌内心深处,还燃起了田朌心中那团熊熊烈火。正所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建功立业,驰骋疆场,那永远是将军的追求,何况田朌这样的英豪呢。不久之后,二人分别向齐魏两王立军令状此战定能获胜,最终得到了齐威王和魏惠王的帮助,两人各率五万兵马讨伐赵国。后来果然如此,赵国被联军打得大败,正如公孙衍所料想的那样,这场仗确实没什么悬念,这赵国本来就弱小,再加上赵肃侯刚刚去世,这政局也没有稳定,根本也谈不上拥有战斗力。这一仗下来,田盼俘虏了赵将韩举,拿下了平邑和新城两座城池,公孙衍也打败了赵将赵护。不得不说,这是魏国暌违已久的一场胜利,虽然对手是不太强大的赵国,但首战胜利可以大大提高战士们势气。而赵国这边,此时赵武灵王刚刚继位,这屁股还没坐热便被人家打了一个晕头转向,一气之下他把苏秦叫到面前是劈头盖脸地臭骂了一顿:“合纵,合纵,每天听你说这合纵,这合纵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怎么自己人还打自己人呢?”眼见赵武灵王发了如此大的火,那苏秦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事已至此,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所谓人心难聚,这国与国之间的交情,可比人心复杂多了。合纵本是一个非常好的战略,可是各国从一开始就貌合神离,是各怀鬼胎,这压根儿就不是苏秦一张嘴能解决的。合纵首尝胜果,引起了秦国的高度警觉,公孙衍拉拢齐国进攻赵国,就是要促成齐魏军事上的联盟,公孙衍还想促成齐楚魏结盟,现在齐国已经入局,他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开始谋划对付秦国了。
张仪眺望着魏国的方向,他并不知道公孙衍在计划着什么,但是他自己心里清楚,公孙衍不会就此罢手的,对于未来的把控,对于防患于未然,对于一切不测的发生,他应该做些什么了。齐魏两国联盟着实把秦惠文君吓了一跳——现在是齐魏联合,魏国足以自保,要是楚国也掺和进来,形成齐魏楚三国联合,那就可以对秦国构成巨大威胁了!这绝对不行,秦惠王怎么可能允许多国联合起来对自己造成威胁呢,他连忙找张仪商量对策。张仪软硬兼施,极力破坏公孙衍的合纵策略。张仪先生是春秋时期名的外交家和军事家,他善于运筹帷幄、智擒敌方。他迅速作决策,并率领精锐部队奔赴前线。其所率之军严整有序,士气高昂,确保了行军过程中的纪律和秩序。他先是亲自率兵攻打魏国,在攻打魏国之际,张仪先生采取了巧妙的战略布局。他派出精锐部队突袭敌方重要据点,并与其他部队展开联合行动。这种分兵破敌的战术不仅能有效消耗敌方兵力和资源,并且能扰乱敌方指挥系统。此外,在攻打过程中,张仪先生还灵活运用伏击和埋伏等战术手段,使得敌人陷入困境,并最终攻占魏国陕城。迫使魏国不得不依附秦国,在攻打完魏国后,张仪又与楚国大臣君王相会,拉拢楚,张仪来到楚国,开始了历史上最玄奇的惊天大忽悠。面对有些自恋、自大又自私的楚怀王,精明的张仪早已想好对策,说:“秦王最重视的人莫过于楚王,秦王最痛恨的人莫过于齐王,现在秦国准备反击齐国,如果大王跟齐国断交,臣会请秦王把商於之间六百里的土地献给楚国,从此后秦楚婚丧嫁娶,常为兄弟之国。这样一来,齐国孤立无援必然走向衰落,听从大王的命令;而大王又对秦国有恩惠,让秦人感激;同时还得到商於之地,简直是一举三得啊。”楚怀王听了大喜不稍加思考一番,马上派使者和齐国贸然断交,并高兴地在朝堂宣布说:“秦国送我大礼,寡人不费一兵一卒,从秦国得到了商於600里的土地!”楚国群臣看楚王如此自信满满便认为自己的君王是何等聪明啊,从那能说会道的张仪口中吐出这土地来,这秦国作战攻下城池这么多,不还是要白白拱手给我们这么多土地吗,便都信以为真,都向楚怀王道贺。然而却有一人,不但是最后上前,而且见了楚怀王也不道贺。这人不是别人,正是陈轸。陈轸原本在秦国出仕,因为受张仪排挤才来到了楚国。见陈轸默不作声,楚怀王也奇怪,问他:“我不出一兵、不伤一卒就得到了商於六百里地,我自认是足够明智的了。诸多士大夫都上来道贺,您却没有,这是为什么?”作为张仪的终身政敌,陈轸曾经在秦国任职,后来正是因为张仪的到来,自己不被重用才来到楚国闯天地,对张仪的精明陈轸是最为清楚。见楚怀王问起,陈轸也不掩饰,直接回答:“下臣看来,商於之地不可能得到,可祸事却必将到来,所以才不敢随便道贺!”楚怀王大惊:“为什么这么说?”“秦王之所以看重大王您,就是因为楚、齐二国交好。现在土地还没得到却先与齐国断交,那么楚国必然就被孤立了!秦国又何必要看重被孤立的楚国呢?但要秦国先献出土地然后楚国再与齐国断交,秦人一定不会这么干。所以,先与齐国绝交然后再向秦国索要土地,就必定会上张仪的当。这样一来,西有秦国祸害、北与齐国断交,那么秦、齐兵马必将接踵而至!”虽然陈轸认为秦人献出商於之地是个可怕的陷阱,可楚怀王看来却是不太可能。首先,张仪此番来楚盘桓多日,早就赢得了楚怀王的欢心。身为大秦相国,张仪会出尔反尔吗?其次,楚国发展势头虽然不如秦国迅猛,但整体实力仍然足以与秦抗衡。自从魏国跌落霸主神坛以后,楚国对秦还从未有过战略性的大败——秦人敢冒着与楚国全面开战的风险而失信吗?更何况,春秋战国以来,列国间的“结盟”往往就是一句话罢了,昨天还是盟友,今天说不定就成了对头。断交与结交都是利益交换,谁会看得这么严重?想到这,楚怀王不禁洋洋得意,对陈轸说:“我处理得极为妥善,您就不要再说了,且看我到时去收取商於之地!”随即,楚怀王派使者跟随张仪回秦国接收商於之地。张仪在派人暗地里去证实了齐楚真的断交后,这才拿着地图对楚国的使者说:“喏,来看看,秦国给楚国的领土,从这里到这里方圆6里。”楚使惊怒地说:“我听说的可是600里,不是6里。”张仪淡定地说:“一定是你听错了,我张仪在秦国只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哪有资格说什么600里呢?更何况秦国又怎会拱手相让出这么多土地来验证我这句话呢。”楚使回国禀报楚怀王被张仪欺骗,楚怀王大怒,认为这是楚国历史上,甚至全天下历史上都没有过的、非常罕见的奇耻大辱,于是楚怀王决定,倾全国兵力来攻打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