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赴宴×东市 ...
武凝雪一家回到长安后,先是接待了武氏族人,接着,又接到不少亲戚的拜帖,应国公府的主子们,不是在设宴的途中,就是在赴宴的路上。
今天,杨氏去堂兄家赴宴。
武凝雪跟武媚娘两人也跟着去了,她们是想去杨家看看,有没有可用之才,提前了解一下。
而武顺娘,长大之后,人如其名,越来越顺从,杨氏见武凝雪和武媚娘跟去了,叫她也去。
这次赴宴,母女几人同行。
杨氏的娘家,父亲杨达,在大唐建立之前就已去世。
她曾有一个亲兄弟,但不幸早夭,没有留下后代。
她还有好几个庶出的妹妹,不过都嫁人去了外地,不在长安,跟她也很少联系,彼此间关系淡薄。
可以说,武凝雪的亲外祖这一脉,基本没人了。
不过,杨氏的伯父杨雄有两子——杨恭仁和杨师道,现在还活的好好的。
这两人,就是武凝雪几人今天的拜访对象。
杨恭仁,杨氏的大堂兄,他当过隋朝吏部侍郎。
后来隋朝灭亡,他归顺了大唐,被李渊拜为黄门侍郎,封观国公,后来,又因抚慰西北有功,入朝为相。
等到李世民即位之后,他因为不是李世民的心腹,又是隋朝宗室的身份,所以只能给李世民的人让位。
长安的官外放,就是被贬,他当年被外放为洛州刺史。
做刺史期间因患病,他跟李世民提出致仕,李世民应允,给他封了一个正二品特进的文职散官,许他回长安养病。
他回长安后,依然住在观国公府。
马车停在应国公府门口,管家通报后,杨恭仁的儿子杨思训,携妻子许氏及儿媳吴氏,亲自出门迎接杨氏。
杨思训上过战场,因军功得封,现任左屯卫将军。
接到杨氏的拜帖,他休假一天,特意在家等候的。
杨恭仁的发妻,前几年去世了,没有再娶,现在应国公府是杨思训和他的妻子许氏当家。
杨氏几人下车后,杨思训和许氏以及儿媳吴氏,对她行了晚辈礼。
然后又跟武凝雪姐妹三互相见了礼。
接着就引众人进府。
众人进府后,杨氏得知杨恭仁旧疾复发,现在正卧病养床,就径直要去他寝房看他,杨思训只好在前带路。
而武凝雪姐妹三人留在了外间,由许氏和吴氏作陪。
武凝雪在心里给武媚娘剧透:【姐姐,咱们这位堂舅舅明年就会病逝。】
武媚娘轻轻地点点头,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许氏对今天第一次见面的三个小表妹很热情,吩咐儿媳吴氏,去厨房监督厨娘们准备待客的吃食。
一会儿,丫鬟们陆续上了好几道糕点。
有单笼金乳酥(就是加奶的小蒸饼)、巨胜奴(面粉里加蜜糖做成的馓子)、还有水晶龙凤糕(一种糯米糕)等。
武凝雪觉得,这些糕点的名字好听又复杂,不过味道还不错。
杨氏看完杨恭仁出来,脸上带着点悲伤,可能杨恭仁真的不太好了。
杨氏坐下后,武媚娘拍了怕杨氏的手,唤道:“阿娘……”
武凝雪和武顺娘也看了过去。
杨氏看出她们的担心,对她们几人摇了摇头,表示没事。
中午应国公府留了饭。
主菜有光明虾炙(火烤的大虾)、白龙曜(用猪里脊肉做成的肉菜)、仙人脔(用鲜奶炖鸡肉)、五牲盘(羊肉、兔肉、牛肉、熊肉、鹿肉做的刺身拼盘)等摆满了一大桌。
还有一些,武凝雪之前没听过的菜品,让她看的眼花缭乱,感叹到不愧是世家大族,这伙食水平比自家高。
武家在这些家族面前算是暴发户,比底蕴是比不过的。
这顿饭,武凝雪等人吃的都很满足。
***
下午,杨氏又带着武凝雪姐妹拜访了二堂兄杨师道。
杨师道,娶了唐高祖李渊的第五女——长广公主,是驸马都尉,现担任侍中。
他跟大哥杨恭仁早已分家,单独成府,不过离得很近。
杨师道跟长广公主住在长兴坊,跟武凝雪家永宁坊正好是斜对面。
马车在长兴坊门口停下后,杨师道已在那里等候迎接。
杨师道跟杨氏年纪相仿,幼年时曾一起玩耍,所以感情很好。
见到武凝雪几人,杨师道和蔼地夸道:“大妹妹,你这这几个女儿生得好,长得都像你,花容月貌,将来前程一定差不了。”
杨氏笑道:“她们还小,将来哪能说得准呢。”
接着,杨师道在前引路,领着几人进府。
他跟杨氏,边走边回忆往事,时而发出笑声,可见小时候发生过很多美好有趣的事情。
进府后,她们见到了长广公主。
武凝雪开始在心里,给武媚娘科普历史资料:【长广公主一婚嫁给了华州刺史赵慈景,那时她的封号还是桂阳公主。赵慈景死后,桂阳公主改嫁杨师道,封号改为长广公主。】
她吐槽道:【大唐的公主都不愁嫁,基本都是二嫁,三嫁,甚至还有开放婚姻,比如那个喜欢辩机和尚的高阳公主,她的驸马有侍妾,她有情人,夫妻俩各玩各的,互不干涉。】
在大唐,除了公主之外,世家大族或者平民百姓家的女儿,丈夫死后,可以改嫁,如果夫妻不和,还可以合离。
大唐的女子是封建社会里,地位最高的,也因此唐朝出现了很多大放异彩、名流千古的女子。
这也是武凝雪喜欢大唐这个王朝的一个原因。
长广公主性格并不盛气凌人,还算平和。
待杨氏几人行礼后,她就赐了坐,并让丫鬟们上糕点,茶饮,态度热情。
长广公主出生于隋朝,是李世民的庶出姐姐,经历过父亲李渊的起兵,也曾随第一任丈夫辗转在外,所以跟杨氏有些类似的经历,一起聊天的时候,比较说得来。
几人刚聊了一会,就有丫鬟禀报:“公主,大郎君回来了。”
“豫之回来了?快让他进来,见见堂姑母,还有几个表妹,”长广公主高兴的说道。
武凝雪一听杨豫之,来劲了,眼睛转向门口盯着。
丫鬟刚出去,就见一个二十来岁的俊俏男子,急步跑进来,先软乎地喊了一声:“娘娘,我回来了。”
语气多有撒娇之意。
而长广公主则满脸笑意地关心道:“出去玩累不累?”
“不累。”
长广公主这时指着杨氏等人说道:“豫之,我们家今天来客人了,来见见堂姑母,还有几个表妹。”
这时杨豫之转过身来,看向杨氏,他对杨氏还有印象,因为他小时候,杨氏还没嫁人,彼此接触过一段时间。
他礼貌的叫了声:“堂姑母。”
杨氏微笑地说道:“哎,好多年没见,豫之已经长大成人了。”
他接着看向武顺娘几人,眼前一亮,像是看见好看的人的第一反应,倒没有失礼,而是跟她们互相见了平辈的礼。
武凝雪在心里疯狂吐槽:【他就是在母丧期间,跟自己的姨母永嘉公主偷情,被永嘉公主的驸马窦奉节带兵捉住杀死的杨豫之?现在看来,还是很知礼的年轻人嘛,真是人不可貌相。】
武媚娘捏了捏她的手,让她打住,避免说出来。
今天的杨府之行,对武凝雪和武媚娘来说,还是有收获的。
杨恭仁和杨师道这个堂舅舅就不指望了,他们两人在武媚娘当政之前去世。
表哥杨思训和他的儿子杨嘉本都在两人的考察范围内,但杨豫之暂时看不出来好坏,有很大概率是纨绔子弟。
其他的都在外地,没接触,不好说。
***
有了空闲,武凝雪就想好好逛逛长安城。
长安城的建设,是坊市制度。
坊,是人住的地方;市,是做买卖交易的场所。
这天一早,她跟武媚娘约好一起出门。
两人坐上马车,马车从永宁坊西门出发,沿着向北的街道行驶。
长安城里的每一条路都是笔直的,街道方向不是南北,就是东西。
因此想要迷路是很困难的,除非是重度路痴,分不清东南西北。
两人今天想先去东市逛逛。
马车经过平康坊时,武凝雪撩起了车帘。
她挺好奇平康坊的,对着武媚娘问道:“姐姐,你知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花”指的是什么吗?”
武媚娘思索一下,不确定道:“桃花?”
桃花?太俗了,只能说明你不了解那些风流诗人。
武凝雪摇摇头:“不是,是平康坊的小姐姐们啦。诗人们都喜欢以花指代女子。”
武媚娘感兴趣地反问道:“哦,那你看,我是什么花?”
武凝雪张嘴就答:“你是食人花。”
她觉得武媚娘是花的话,一定是最厉害的花,就说了食人花。
武媚娘没听懂,疑惑道:“什么是食人花?”
不过武凝雪话一出口,就意识要糟,小心翼翼地回道:“就是吃人的花。”
武媚娘扬起手来,一边佯装生气要打武凝雪,一边反驳道:“我怎么是食人花了?你是不是找打?”
武凝雪赶紧讨饶道:“姐姐,饶命啊,我开玩笑了,我想着你应该是全天下最厉害的花,所以说你是食人花,不是说你坏话。”
车门外的红叶对文锦说:“三娘子和二娘子感情真好。”
文锦回道:“她们感情一直很好。”
文锦到了年纪,没有遇到想嫁的人,武媚娘也就随她,所以现在还是武媚娘的贴身丫鬟。
两人打闹间,就到了平康坊的正门外,隐隐听见里面的丝竹雅乐声。
不进去就能知道,里面是何等的风景。
在历史上,平康坊有“风流薮泽”的雅称,意思是风流韵事荟萃的地方。
一般混迹平康坊的人,大多是朝廷权贵,因为这里的消费不低,不是普通人能消费得起的。
这些朝廷权贵在这里,除了喝酒、听曲,还会搞些新鲜谈资,比如人事任命、皇帝喜好、宰相八卦、后宫争斗等。
所以这地方还是长安官场消息的集散地。
对于重回长安或者新提拔来长安的官员,这里是一个很好的收集朝廷信息的地方。
平康坊的正东边就是东市。
东市到了,武凝雪跟武媚娘下了马车,带着丫鬟步行。
东市有些冷清,街上行人很少,不过,入眼之处的铺子,都装修的很高档。
进入店铺之后,会发现这里的客人,非富即贵,店里的东西也都价格不菲,比如魏晋的石狮子、汉朝的砚台、千年灵芝等。
武凝雪记得,史书上记载,东市号称纳有“四方珍奇”。
东边的坊市里住的都是大唐的官员,这东市商铺其实做的都是达官贵人的生意,自然要有珍奇才能满足客人。
武凝雪本以为自己开了几家店,赚了不少钱,也算有钱人了,结果逛了一圈,才发现这很多东西还是买不起。
得了,她还是穷人。
东市让她认识到,什么才算真正的有钱人,看来,她得继续好好赚钱。
***
逛完东市,见时间还早,武凝雪跟武媚娘决定出城去义庄看看。
之前在荆州义庄收留的人,武凝雪回长安的时候,带过来一些,现在就安排在城外的义庄上。
其中包括赵如月姐弟。
她们到义庄时,赵如月正在教弟弟赵清辉读书认字。
赵清辉今年七岁了,这几年安定吃饱穿暖的日子,让他壮实了不少。
不过见到武媚娘两人,还是很害羞。
武凝雪见此,就想逗逗他,问道:“小清辉,喜不喜欢二娘子?”
她指了指武媚娘,赵清辉听到她这样问,就更害羞了,头低着,搅着手指,不肯说话。
武媚娘也觉得有意思,一边看,一边笑。
赵如月看弟弟如此害羞,替他答道:“他可喜欢二娘子了,也喜欢三娘子。”
赵如月是一个,很聪明又识时务的小娘子,虽然跟武媚娘和武凝雪很熟,但从不会把自己放在跟她们等同的位置上。
她很清醒。
她跟武凝雪和武媚娘说话时,熟稔中透着一股尊重和感恩。
武凝雪继续逗道:“我也喜欢小清辉,小清辉想不想要二娘子喜欢你?你如果很厉害,二娘子一定喜欢你哦。”
说完,武凝雪准备考考赵清辉,看看他学的怎么样。
她接过赵如月手中的《论语》,让她指出学过的内容,然后翻到没学过的地方,读了一篇,问道:“小清辉,我刚才读的,你记住多少。”
赵清辉头抬了起来,清晰地一字一句的把武凝雪读的内容复述了出来。
武凝雪惊呆了,难道过目不忘?
武凝雪又试了两次,赵清辉还是能一字不差的复述。
她在心里跟武媚娘说:【他是过目不忘的天才呀!要好好培养,将来会是你的好帮手。】
武媚娘高兴地点了点头。
赵清辉见武媚娘点头,特别激动,咧嘴就笑了起来。
好像武媚娘的认同,对他也说非常重要。
其他人见此,也都笑了起来。
小小的赵清辉现在还不知道,将来为了武媚娘的认同,为了武媚娘多看他一眼,他付出了多少。
1、文中坊市的知识参考《活在大唐》。
2、杨氏堂兄的人物信息全部参照百度百科。
3、本文中的时间线跟史书上的并不吻合,请家人们无须考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赴宴×东市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