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 12 章 ...

  •   原本在看到钦天监的结果后,朝廷是做了一番准备的,没想到头来,那些准备在这场连续不断的大雨面前竟显得不堪一击。
      其实朝廷做的没错。因为承阳城恰巧位于整片大陆的南北线之间,这里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没有南方的阴雨连绵,也没有北方的少雨干旱。而且这里有河流环绕,河道也宽阔坚固,这许多年来都没发生大规模的洪水,这也是当初启国选择这里作为国都的原因之一。是以,就算钦天监此前已经严肃郑重地和皇帝说了这件事,皇帝也并没真的往心里去,因为他压根就不觉得承阳会发生洪灾。所以就没选择在大雨来临前去做一些加固堤坝之类的事,而是在大雨下了多日之后才去做。那基本上就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了。
      城内被大水冲走的百姓越来越多,使得无家可归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没地方去就找间破宅院栖身,饿了就蹲在街边某个角落,等着那些富贵人家扔东西出来,他们好能去填填肚子。渴了就去喝雨水或者护城河里的水,尽管那些水喝完了会让他们疾病缠身。但这种情形,能活着已是幸事,谁还管入口的东西干不干净呢。
      月千颜每日都会听到来看病的人说谁谁谁被冲跑了,现在还没找到人。还有谁谁谁的尸体在护城河中被发现了,家人还没到京兆尹府,就被大水冲跑了。到头来,月千颜在心里一算,这条巷子里基本也没有人了,不是被大水冲跑了,就是被送到城外的乱葬岗了。
      不过月千颜住的院子也没好到哪里去,她们三人早上起来就光着脚把院子里的水清理一遍,吃完午饭再清理一遍,如果雨下的急,这样的清理工作一天要做上五六次。三人苦不堪言,轻离还吵着要去附近的山上避险。
      月千颜不想泼她冷水,就道:“我们这座院子算好的了,虽然每日辛苦些,但好歹还能住人。”
      然而轻离的心早就飞到了城郊的某座山上:“姑娘,那我们去山上不是更省事?”
      月千颜诧异问:“如果我们走了,回来说不定宅子也没了。你不想要这座宅子了?”
      “怎么会?我们的宅子可是加固过的,最多院墙被冲倒罢了,姑娘你莫要吓我。”
      月千颜终于忍不住道:“你以为山上就安全吗?没听说西郊的越阳山爆发山洪把山下的村子和耕地都冲毁了吗?”
      这下轻离不说话了,方才还笃定的自信现在已经变成了怀疑。
      重凝自然是站在月千颜这边:“姑娘说得没错,现在看来,我们这座院子确实是最安全的。”
      两人都不愿离开,轻离自然也没法子。不过月千颜的话确实让她想去山上避险的心产生了动摇,之后她真就没再提过这件事。
      不过,大雨带给百姓们的遭遇实在触目惊心,加上朝廷对洪灾的反应又实在缓慢,以至于原本可以避免的事情都没能避免,这就给一些图谋不轨的人提供了挖苦朝廷的机会。
      流言蜚语不知何时悄悄兴起。先是只有几人在街角悄悄议论,后来传至整条街,慢慢地,承阳各条大街小巷就都传遍了,最后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些流言大多都是针对朝廷的。说朝廷之中有人惹怒了龙王,龙王一气之下降下大雨施以惩戒;还有人说是民间有冤情,上达天庭,天庭以这种方式降下天谴,以示警戒。众说纷纭,但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朝廷做了错事,导致上天降下惩罚之类云云。
      据说这些关于流言的奏折递到皇帝面前,皇帝只看了一眼脸就绿了,立刻就把相关人等都叫进了宫。御书房内第一次跪了满地官员,那些官员官职都不低,但却一个个被训得像鹌鹑一样,面色通红,额头冒汗,一声不敢吭,只盼望皇帝快点训完,他们好能回去反省。
      白无坐在桌子后面,一只手拄着下巴,听着邹然事无巨细地汇报这些事。末了他问:“那些流言是谁传出来的?”
      邹然道:“不知道,只一个晚上就悄无声息地传出来了。到天亮时,几乎一整条街就都传开了。”
      白无道:“自陛下登基那日起,就颁下诏令,主张停战,让百姓休养生息。这几年过去,启国国力愈发强大,百姓也都富庶安宁。何以一场大雨,就引起这许多流言?”
      “朝廷这次对洪灾着实准备不够充分,反应又慢了半步,百姓心中有怨倒也不难理解。”
      白无轻轻敲了几下桌面,沉声道:“依我看,未必是这样。”
      邹然诧异:“公子,您的意思是?”
      “这件事,定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邹然思考半晌,了然道:“您这么说,我倒想起点事来。”
      白无看了他一眼,问道:“何事?”
      “前几天,我去咱们城内的铺子转了一圈,想看看各间铺子的损失情况。有一间铺子的掌柜就跟我说,最近他的铺子来了好几个生面孔。我当时觉得这没什么异常,可掌柜说他开了那么多年的铺子,去铺子的人就算不认识,也看着面熟。而那些生面孔,他从未见过,多半是近期才入城的。”
      “他们有何特点?或者说可是其他国混进来的奸细?”
      “我当时也这样问了掌柜,掌柜说那些人长相都很普通,就是往人群里一扔就很难被注意到的那类。若不是他本身就有认脸的本事,想必也很难辨认出这些人是不是生面孔。”
      白无蹙着眉,半晌道:“这就对了。”
      “什么对了?”
      “如果你想找人传播流言,你会找什么样的人?”
      邹然闻言一下就明白了:“对啊,若是我,我也会去找那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人去,这样就算朝廷追究起来,也很难查到来源。我这就去带人把那些人抓起来。”
      “等等,”白无叫住他:“还有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你知道究竟有多少这样的人混入了承阳么?”
      这可把邹然问住了,他方才只想着去抓那些人,确实没考虑到这点。
      白无看他一眼,又道:“只是一间店铺,就能发现几个这样的生面孔,说明这样的人肯定已经混进来不少了。就算你现在去抓人,恐怕也已经晚了。”
      邹然心下大惊:“那怎么办?就由着他们继续传那些流言?”
      “他们趁朝廷自顾不暇,大张旗鼓地混进城来,恐怕不只是为了传流言。”
      “但流言能动摇人心,让百姓就此对朝廷产生怨恨,这对朝廷日常行事会影响不小。”
      “这件事倒是不难解决。”
      “如何解决?”
      “现在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又无家可归,自然对朝廷心生怨愤。若是朝廷肯出一笔钱帮百姓修葺房屋,恢复耕地,相信很多百姓就不会去相信那些流言了。”
      “可那也要等这场大雨结束啊。现在看来,这大雨可没有任何停止的迹象。眼下流言又传得正盛,起码要先解决眼前的问题才是。”
      “这也好办。”
      “如何办?”
      “现在百姓最需要的是什么?”
      邹然想了想:“自然是粮食。陛下已经下令开仓放粮了,可城中每日依旧有许多百姓饿死。”
      “因为那些粮食,能到百姓手中的,又有多少呢?”
      “可、可是……”
      “没有可是,陛下这种做法是好的,只是效率太低。倒不如在城中设点,每日免费给城中百姓发放食物。这样下来,百姓们定会感念朝廷用心良苦,就不会轻易去相信那些流言了。”
      邹然闻言脸上立刻露出笑意,赞道:“不愧是公子,这个办法甚妙!您不当官真是可惜了。”
      白无挑眉:“我现在不是官么?”
      邹然嘿嘿一笑:“您这个官不是和那些不一样嘛。”
      “这些我回头自会去找柳元治柳大人说,让他去禀明陛下。”
      邹然点头,笑道:“相信柳大人会很乐意承您这个人情的。”
      白无叹气:“他承不承情我倒不在乎,只是不想再看着承阳城这般生灵涂炭下去了。”
      一过午时,白无就带着邹然去了京兆尹府。府尹柳元治正被流言一事弄得心烦意乱,一见白无到来,就开始大吐苦水:“白老弟,你是不知道啊。最近也不知道是哪群小王、八羔、子传的流言,搞得城内沸沸扬扬的。陛下得知后大怒,给了我七天时间,让我平复这些流言。这七天时间哪够啊?我这连来源都没找到呢。”
      白无微微一笑,将方才与邹然说的话又给柳元治重复了一遍,柳元治听后大喜:“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啊!既能解决城内饥荒,又能平复流言,这简直是一举两得啊!”说罢,他喜滋滋地对白无竖起大拇指,赞道:“还是白老弟有办法!”
      白无道:“柳大人只管去禀明陛下,相信陛下会很快下令,让你来负责此事的。”
      柳元治自然明白这件事的妙用,不肖白无多说,他便主动说道:“多谢白老弟提供此法!以后老弟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尽管来找大哥我,只要我能做到的,绝对不推辞。”言语间他明显已经把白无当成了自己人。
      白无也不推辞,便笑道:“如此,可就多谢柳大哥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