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灯火阑珊觅谁人(散文) ...
*注:写这篇短述前,我思索良久,去揣摩究竟怎样才能写出自己心中所理解的文人。大致结合个人和命运的西方母题对我是深奥了些,但感谢《人间词话》一书,使我萌发了些许灵感。
在个人同命运的较劲中,前者显得太过微不足道。上至面对革命、战争,下至寻求职位、养家糊口,太多的事物我们身不由己,也有太多的人在屈从中迷失自我。然而,这场不平等的抗衡里,寡不敌众是否是我们的唯一选择?王国维先生曾用宋代的三曲词囊括人生三重境界,我想,它同样适用于探讨个体与命运之间的关系;我也始终相信着,自我意识在溃逃和沦丧之外,定还有其他出路。以下,是我简陋的观点呈现。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在没有深谐世事的年少时期,每个人都认定着自己的与众不同,是未来要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实干家。我们野心勃勃,也为了这种信念乐此不疲,尽管它将注定使我们走上一条孤独的道路。有趣的是,命运之神,这个同我们未曾谋面的陌生人,在这一阶段是我们最好的伙伴。就像是《persepolis》里的玛赞确信自己是独特的女先知、盖兹比感受到自己是上帝派送到凡间历练的圣子,我们甘心被命运操控,因为它和我们的个人目标完全相投;或者说,我们认为,获得“命运的青睐”是自我实现的必要条件。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等稍长大些,我们就会发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命运的无常往往让我们和自己的初心背道而驰,很快,我们就失去了最初对它的好感。个体和命运/精神和物质间的矛盾就此出现,从此再也无法缝合。对于多数人,之后的步骤,大体便是令人熟悉的自我意识之同化、消逝、死亡。不少作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述过这一过程的撕裂和苦痛。可是我认为,成长需得感受痛苦,这也是研究个体与命运不可少的部分。因为,只有痛的刻骨铭心,才能够让我们意识到自己过去的离谱,使年少幻梦背后的真相显露出来,接受自己只是芸芸众生里的普通一员。
第二重境界实践的关键性在于,我们必须要学会融入社会的基本方法。这里,我还想拿钱钞来说说事:对于金钱嗤之以鼻、近而远之无疑是愚蠢的,即便我承认它的铜臭味或许俗不可耐,可是离了它却很难办成什么事。具体展开,如果说就此彻底沦丧个人意识是一种败北,那由于一味地追随个人梦想而排斥社会,甚至放弃生的希望,这何尝不也是败北?比如,写下《人间失格》的太宰治,他理所当然是位优秀的文学家,但在基础的“为人”上却是极其可悲而失败的。所谓“文章憎命达”大致就是如此。如果你问,在第二重境界里的“伊”字在我们现在的讨论里对应什么,我想,此处的“伊人”应指代物质意义的自我。我们需先保障自己在物质意义上的存活,才能进一步循序渐进,追求构建在精神上的自我实现。“红尘纷扰,我自安然”在这个世界上很难存在。这可能有些唯物主义,但人的精神缺乏了物质的载体绝不可能独活,更不用提想要成就或是主动改变什么。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提出我对于最后一重境界的观点之前,我想先回到《我在伊朗长大》这本插图漫画。女主人公玛赞的外婆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怪人。如果这些怪人伤害了你,你就对自己说:这是因为他们愚蠢这样你就不会对他们的残酷做出反抗了,因为没有比仇恨和复仇情绪更糟的东西了…永远保持你的尊严,坦诚地对待你自己。”残酷的命运在我们身上留下无数疤痕,但外婆的话是对的,愤世嫉俗的态度恐怕就此挽回不了什么。回看往事,我们忍耐了很多,经历的变化也很多,而现在,或许是时候寻找些没有更迭的东西了。我们要找寻的“那人”,是最初的信念和雄心、是精神意义上的自我。
我定义的“当今世界的文人”,是曾经看到痛苦,从中觉悟,并把最后也是最初的这份美好传递给更多人的性灵之士。所谓个体和命运间的输赢,并非真的是要我们做出怎样惊天伟业,而更多的,是我们能够在时间更替间留下什么、传达出什么。玛赞的外婆早年丧夫,历经动荡,但是她胸口绵长的茉莉花香却点醒了玛赞,润洗着无数人的心扉。不论在“灯火阑珊处”,还是在银汉迢迢外,假使我们坚信“那人”存在并终于找到了它,深谐世事却不世故,那我想,我们已经胜过了命运。
*注:同样,本篇解读较为主观,大家随缘看看即可,不必过分当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7章 灯火阑珊觅谁人(散文)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