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至少上个一本线吧 ...
-
高考一天天逼近,潇月早就放弃了挣扎,打算复读。
是,潇月自认为还算有那么一点点聪明,但又不是天才,高二高三两年的学习内容,最后八十多天,自己再怎么努力也翻不出什么花来。
可是偶尔在教室看见他的时候,又觉得自己怎么着也得过一本线吧。至少他以后想起自己,还能有点好的印象。
要不试试?能学多少是多少吧。
那段时间,潇月一改往日懒散摆烂的作风,开始认真学习起来。
语文数学都还行,英语全靠语感撑着,单词是真的记不住。生物还好,知识点使劲背。物理和化学就真的是听天书了。
潇月也不知道物理老师怎么想的,自己物理垃圾成这样,还继续让自己当课代表,就因为高一期末自己物理考得还不错?
也只有这个解释了。说起来,潇月高一的物理有一半是余安教的,剩下的那一半是老师教给余安,又传递到潇月这儿的。
每到物理、化学课,老师讲他们的,潇月在下面看自己的,反正听也听不懂。
老师们大多对潇月的情况都清楚,知道她要复读,也不怎么管她。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悄无声息中,迎来了又一次月考。
除了天天考和周周考,其余的考试学校都按照期末考的标准执行,分文理,拉通排名,按照排名分配考场。
潇月已经忘了,上一次在教学楼考试是什么时候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的考场就没出过食堂。
食堂考试和教学楼考试的区别,大概在于,更垃圾的英语听力,不对,应该说盲听盲猜比较合适。
更空旷的考场,食堂阿姨的声音,能从后厨传到前面,整个考场清清楚楚。比其他考场的人,更早闻到今日的饭菜香气,更早吃上一口热气腾腾的饭菜,可选择的空间还非常大。
当然,监考老师也更清闲,能在这里考试的学生,不屑于作弊,是多少就是多少,没有有些学生那样,对分数十分执着、看重。也没有作弊的条件,外部条件没网,内部条件也跟不上,试卷上有些题,给了答案也不一定看得懂,更别说带小抄什么的了。
潇月感受过所谓的分数羞耻感,第一次从教学楼到食堂考试的路上,她走得很快,害怕碰到以前初中的同学、校友,觉得很丢脸。
后来还真遇到过,不过那时候,潇月已经可以坦然的说去考试,在他们惊讶的眼神中,淡定自若的离开。
同班的同学也不是没有嘲讽过潇月,他们这么针对潇月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潇月哪怕成绩不好,也能得到老师们更多的爱护。
高一,潇月是学习委员兼副班长,后来成绩开始下降,潇月主动找到老师说自己无力担任班委,只想当个班级透明,安安静静上学,班主任没同意。
高二高三一直是物理课代表和团支书,成绩再烂、潇月再推辞,班主任都没提过换人。
有一次,一位同学当着潇月,当着很多人的面,站在成绩单前冷嘲热讽。
潇月看了她一眼,是很努力的一位同学,分科后才转来这个班,一直都在进步。
又看了看自己的成绩,排名差不多快到年级倒数了,已经没什么下降空间了。
看完后,面无表情地从人群中离开。
为什么明知道自己成绩烂还要看成绩呢?大概是多年来培养出来的习惯,一时半会儿改不了罢了。
成绩算什么?都不想活了,还需要“高分”陪葬?
他们不会记得,以前的潇月是什么样的;也不会关心,潇月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他们只会记得他们想记得的,他们只会关心他们想关心的,谁管真正的潇月是个什么样子。
和潇月经历的那些相比,这样的嘲讽,算的了什么?当个笑话听一听罢了。
食堂广播破烂的声音响起,潇月看着眼前的试卷,心里久违地感到一丝紧张,这段时间的学习,能有用吗?
最后一场考试的铃声响起,潇月盖上笔帽,手心出了一层薄汗。
结束了。
考完后,没有给大家休息的时间,该上课上课,该写卷子写卷子。
月考的成绩会出得非常快,班主任在某节课上课的时候,悄咪咪从后门进来,把成绩单贴在后面的黑板旁。
同学们表面认真上课,耳朵却时刻关注后面的声响。
下课铃一响,大家就涌到后面看成绩。
神态各异,有为自己进步高兴的,有退步伤心的,有羡慕分数高的......
潇月像往常一样,没跑去看分数,等到成绩单前没什么人了,才走过去看。
不紧张是假的,不期待是骗人的,潇月也想知道,自己的努力会得到一个什么结果。
从上到下,一下就看到了余安,松了口气,还好没影响到他,名次上升了。
再从下到上,常期所在的地方没看到自己,再往上,潇月稳了稳呼吸。
太夸张了,竟然上了学校划分的本科线了。
写卷子的时候,感觉是很好,潇月以为最多就进步一点点。
潇月知道这次只是凑巧,考题的部分知识点刚好是自己熟悉的。换一张卷子可能就不太行了。
没办法,别人的高三是查漏补缺,不然就是亡羊补牢,自己这种情况,说精卫填海都是乐观了,开天辟地差不多。
能学到哪步算哪步吧。
离高考越近,班里的气氛越紧张,争分夺秒地学习着。
班主任偶尔会给大家松松神经,放放电影;语文老师会在夕阳很美的傍晚,让大家出去走走......
就这样,一直到高考结束,潇月和余安都没再说过一次话,座位也一直固定在教室最远的对角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