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信 ...
-
转眼间到了周末,学校的安排是周六上午补半天课,剩下的时间到周日的晚上是自习课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周六中午吃饭之前,心月从她娘给她拿的咸菜盒里面倒出来一小半腌黄瓜给了刘世杰。心月娘的腌黄瓜让心月说起来是堪称一绝,特别好吃:把秋天快落秧的小洗黄瓜摘下来,洗干净,切成比手指大一些的粗条先放上粗盐腌制一天,黄瓜就变蔫了,把盐分从黄瓜里一点一点的挤掉,然后加入放凉的由成比例的白糖,辣椒,酱油,姜蒜等在一起大火熬成的酱汁,现在想起来有些像是做韩国腌制生鲜的那些调料,放到家里的一个小瓷瓮里,在阴凉处保存。等到捞出来时,黄瓜显出深棕透亮的颜色,就是腌制好了。心月来上学时,她娘给她带了一些,放在一个塑料饭盒里,在上面淋了不少香油。心月早晚吃的时候就从里面拿出个一两条夹在馒头里面,吃起来脆脆的,香香的,有时还一边吃一边哼着歌,很是满足;那时候大家都从家里往学校带咸菜,腌制的萝卜条儿是最常见的,这就让心月的黄瓜越发诱人,心月吃饭的时候就用筷子多夹出来几根来给周围的小伙伴们分一分,大家一起放在嘴里都咯吱咯吱地发出清脆的响声,开心极了。
在周日的下午,心月收到了两封信,一封来自魏萌玉,一封来自焦俊超。因为汪心月和魏萌玉两个人都非常喜欢英语,所以暑假里两个人就约定好了要成为英语笔友,隔一段时间两个人就用英语互相写信,描述一下校园生活和发生的新鲜事,这个事情两个人坚持了两年,直到高三的时候学习压力增大,才不再写了。两个人说好都认真写,互相改错,回信的时候还都给对方总结一下出现的错误,这无疑锻炼了心月的英语作文水平。心月没想到会这么快就收到焦俊超的来信。
打开一看写了满满的两大张纸,这简直就是焦俊超的日记,把一个星期以来每天发生的事情点点滴滴写了下来。心月即兴奋又有些无奈,兴奋的是班里面好多人看见心月收到了一下子收到了两封信,羡慕的不得了;无奈的是焦俊超的信就像是流水账一样,让人看了索然无味;不过,心月还是把两封信都放好,自己摊开信纸也准备写回信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个月过去了,月底时心月骑上自行车跟几个顺路的同学一起回家了。十一期间学校多放几天假,正赶上农忙时节,是收获玉米和花生的好时候。秋风非常的干爽,心月一到家就看到家里的地上堆满了玉米棒子,像个小金山一样。心月奶奶正坐在一个小马扎上剥玉米呢。心月赶紧把自行车放好,把自己的书包放到屋里面,跟奶奶一起剥玉米。心月的爹娘还在地里一个一个的把玉米从玉米树上掰下来,装到三轮车上往回拉。今年的玉米收成非常好,个头很大,黄色的外皮包裹着肥肥大大的玉米,玉米粒非常的饱满,黄澄澄的十分惹人喜爱。偶尔有一两个稍嫰一点的,心月就放在另外一个筐子里,回头煮着吃;玉米被剥开后,心月就擓着小筐子把玉米运到屋檐下的台子上一层摞一层的摆好,这样摆的话上下都能通风透气,还能节约空间;有时候,奶奶有空闲时间了还挑选大小合适的玉米棒子用红绳子串起来,把它们挂在屋子门口,长长的一大提溜,黄黄的玉米陪着红绳,很是艳亮,可以一直挂到冬天下雪时候。
为了尽快给玉米脱皮晾晒,家家户户都在加班加点的给玉米去皮,心月家晚上摸黑儿也还在剥玉米皮,等天太黑了,实在看不见的时候才会打开按在屋外面的一个灯泡给院子里面照明。心月很小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点煤油灯多,现在心月已经上高中了,农村的生活早已有所改善,电灯照明普及了好几年了。心月一边手里剥着玉米,一边观察屋檐下灯光里的小飞虫们,天气不冷不热的,飞虫还特别多,就看见那么多的小飞虫在电灯泡附近飞速的转着圈圈,不知疲倦似的。在屋外的墙上趴着几只壁虎,时不时伸出长长的舌头,小飞虫就会被粘到舌头上送进壁虎的肚子里。有时,有哪只壁虎不小心,脚上的吸盘没吸紧就会从墙上啪嗒一声掉在地上,这是心月就拿着一个笤帚过去想捉住它,谁知还没下多大力呢,壁虎的尾巴就断了,身体和四个脚特别滑稽的蹿到阴暗处了。
过完假期,心月回学校了。班主任唐老师不再这里实习了,又来了一个矮个子的牛老师,教物理的。长得矮矮的但是白白胖胖的,身材不太和谐。心月的物理学的是一塌糊涂:有一次物理课上,心月上课走神,物理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字母“T”,正好赶上心月一抬头,她脱口而出说了一个:“时间”,但老师却在讲吨位呢,当场把老师给气坏了,把粉笔头朝着讲桌上一扔,哐的一声甩门子出去了。哎,谁让心月是班长呢,谁让心月喜欢的是历史英语呢。又过了两天,心月中午吃晚饭后小睡了一会儿醒了,大多数学生还在睡觉,她悄悄的下床,到教室里拿了一本历史书,去高三年级的一个同村的学姐那儿一起学习了。等心月回来,看见班主任牛老师在,学生们也都在,黑板上还写着他们几个班委的名字,旁边还有几个“正“字”。心月走进教室很纳闷儿。原来,牛老师想重新选一下班委,四处找不到心月,只好直接进行了。多亏了心月的好人缘,选举结果出来了已经,她还是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