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老子道德经 ...
-
11.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三十根辐条插在车轮中心的圆木当中,正因有这个可插轴的中空的圆木,才有车的作用。抟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处,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处,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提供便利,“无”发挥作用。
12.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缤纷的色彩使人丧失眼力,纷杂的音响使人丧失听力,滋味浓烈的饮食会使人失去味觉,驰骛纵情的生活使人心狂乱,稀贵物品妨害人们的正常行为。因此圣人但求饱足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而选择简单清静的生活。
13.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
译文:得宠和受辱都惊乍失措,看重大患如同看重身体一样。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惊乍失措?得宠是下贱而非光荣,得到恩宠像受惊,失去恩宠也像受惊,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惊乍失措。什么叫做看重大患像看重身体一样?我所以有大患,乃因我有这个有私欲的、能被宠辱惊到的身体,如果没有这么个身体,我会有什么大患呢?所以真正以身为贵的人,不会让宠辱荣患近身惊扰自己,这种人才可将天下托付于他;真正爱自己身体的人,能抽身于宠辱之外,超然于荣患之上,这种人才可将天下托付于他。
14.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看它看不见,名叫“夷”;听它听不到,名叫“希”;摸它摸不着,名叫“微”。这三者的形象无从推究追问,它是浑然合一的。它上面不光亮,它下面也不幽暗,它冥冥漠漠而无法名其状,回归到不见物形的状态。这叫没有形状的形状,不是物体的形象,就叫它“惚恍”吧。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随其后也看不见它的后部。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可用来治理现在。能够了解开始的开始,叫做道的规律。
15.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译文:古时善于为君上者,其精神高妙深通于道,深奥且难以认识。唯其难以认识,所以勉强来形容他们。小心谨慎啊,像冬天涉越江河;警觉戒惕啊,像提防四周的围攻;谨肃守礼啊,像作宾客;舒和可亲啊,像冰雪消融;敦厚淳朴啊,像未经雕琢的原木;豁然阔朗啊,像深山幽谷;混然包容啊,像浊水一样。谁能既能在浊荡中安静下来,慢慢地澄清自己,也能在寂然凝静中让自己渐渐焕然生动起来。保守上述这种精神气质的人,从不打算追求完满。只因他不求完满,所以能够安于有缺陷的旧状态,而不贸然“有为”于创造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