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7章 ...

  •   贝克兰德大学历史讲座
      记录员:A·A·博格胡尔尼克
      “我们的过往,时而地狱,时而天堂。”
      [在热烈的掌声和自我介绍结束后,教授开始了发言。]
      卡莱尔教授:所罗门大帝,第四纪所罗门帝国的初代国王。父母不详,据《所罗门真智书》所述,所罗门大帝在年幼时,我们假定是六七岁——便因展现过人的才识被神职人员收入神殿,面对两位妇人的争执,所罗门大帝聪慧地辨别了两人各自所拥有的土地。在第三纪,人们围绕土地的争执,并不是出自对土地的财产所有权问题,而是宗教方面的矛盾。第三纪只有一个宗教,那就是信仰造物主的普世教会。人类本能对光与热的追求,让太阳之神的头衔在一众称颂中格外突出。人们比起称呼那位大人为伟大的造物主,更喜欢亲切地称呼祂太阳神,如今我们学术上所称的普世教会,在民间可能会被称呼为太阳神教。
      卡莱尔教授:那时的人们结合自己所在地域或生活需求,在坚持对造物主的信仰的核心之余,幻想出了位居神灵之下的诸位天使之王及天使这个独特的层次,构建出了一套完整的神话谱系。我们不排除第四纪的贵族们自称为“天使家族”起,便有意修改了家族的谱系,以凸显身份的高贵和历史的悠久,但天使一词,自第三纪时期确有记载,许多文物里我们都能看到除太阳崇拜以外的天使崇拜。像是住在海边的,会信仰风天使,他们认为风天使能够掌握风暴和雷电,向风天使祈祷,可以保佑他们出航的安全。而住在北方山地的,会信仰纯白天使,这涉及一部分地理原因,众所周知,越北的地区,夏天和白日就越短,人们希冀更多的光与热,于是寄希望于纯白天使能予以他们更多的日照。当然,为了不违背造物主,也就是至高的太阳神这一基础,人们时常强调纯白天使作为附庸的身份,即太阳神忠实的追随者,通过强化祂虔诚和坚定的特性,避免两者在传播途中出现重叠或误解。
      卡莱尔教授:而后各个城邦往来日益密切,纯白天使这一概念得以进一步传播。北方山地的人往往要在寒冬到来之前,需要囤积足够的食物和炭柴过冬,于是在通往外界的道路出现后,北方山地的人会积极跟中原及南方城邦,还有各地移动的学徒们进行交换活动,将牲畜、毛皮、宝石,兑成香料,布匹和金属制品。北方除了畜牧业发达以外,优质矿众多,由此,纯白天使这一概念,从最初北方人用于祈祷更多的光与热,保障每年大麦等粮食作物的基础生产以外,因人类的开采及南北交易行为,逐渐衍生出了保佑矿石优质,通道通畅,乃至保护金币、财源、财产的说法。
      卡莱尔教授:围绕第三纪历史,宗教学士们通常认为许许多多的天使的出现,是诸神逐渐苏醒时力量的无意识展现。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类的贪婪,暴虐,血腥弥漫大地,诸神感受到了命运的惩罚将至,因此纷纷选择苏醒,离开造物主的身躯,降临人世,庇护人类躲过大灾变。这种说法与人类社会学说进化论相符合,也是学术界主流的观点。但最近有不少年轻的历史研究学者,甚至小说家,将纯白天使与永恒烈阳联系在一起。当然了,各个教会并不承认这种观点,这种推论没有任何实物支撑,只是一种猜想,类似于认为苹果和红月有联系,上古时期的人类喜欢在创世神话里提及苹果,是一种对红月的自然崇拜一样,这是一种无逻辑的幻觉。[大家笑出了声。]
      卡莱尔教授:此外,方才我所说的学徒,和如今的概念不太一样,第三纪的学徒,用职业或宗族来形容都不太准确,他们来自天南地北,彼此并无血缘关系,最初的十二学徒来自普世教会,他们喜欢传播知识,游走世界各地,对所见所闻进行详细记载。可以说,正因为有学徒们的广泛存在,我们才得以从第三纪的宗教文献之余,获得准确真实的第三纪社会及自然面貌。学徒们各处游历的群体行为,使得各类知识和各地文明得以广泛传播,那时人们获得知识的门槛比现在低得多,他们只需要坐在学徒面前,便可以聆听学徒们毫无保留的讲解。如今门徒这一群体虽然消失了,但仍有血脉留存于世,据说第四纪著名的亚伯拉罕家族便是十二学徒的后裔。不过,根据学徒这一群体从第四纪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传播知识,而是把知识像宝物一样保存起来,保证它不被众人所拥有,渐渐地,知识与财富捆绑,与权力捆绑,光辉纪元里那样毫无保留的自由教导如今哪儿也看不到了。[出现了一些低声的议论。]我还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曾想过拜访亚伯拉罕家族,可惜的是这个家族相当低调,我送不出拜访函。
      卡莱尔教授:稍微绕得有些远,那么我们继续说之前的,相信在座的各位都知道天使这种形象——有着美丽的人形,长着许多翅膀,在天空会飞——象征着一种人化的自然,是人类用自己有限的认知解释外物的表现,这种形象的出现和第三纪,乃至第二纪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结合诸多教会史书的记载,我们可以轻易得出,在远古时期,人类面临种种来自自然的挑战,比如巨龙,巨人,异种等怪物,如今我们难以找到他们存在的踪迹,或许他们并不存在,是先民们对自然的敬畏,不了解,恐惧等诸多因素夹杂而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名词。比如巨龙,它可能是庞大的动物,比如说象,而巨人这个——请允许我再多说一些,结合如今我们的考古挖掘研究,我们会发现在第二纪,南部的人类为了躲避自然的攻击,他们住在地下,吃的食物以果实,树根为主,换言之,以植物为主,这势必导致他们的脑袋发育会比北方食肉乳的人群的脑袋小一些。一年前,鲁恩古物搜集和保护基金会在西维拉斯郡的雨林考古时意外挖掘到一片墓葬群,发现了数量惊人的古人类骨骼。根据动物学者和解剖学学者们的共同研究,他们拼凑出了一些碎片,进一步证实了人类进化论。古人类不像我们一样直立行走,或许是增加地下生存空间的需要,或是掩盖身形的需要,他们弓着背,曲着腿,低着头行走,手掌能放在脚踝附近,脖颈弯曲程度极高,脊柱完全无法直立。[他努力模仿这一形象。]所以,以第二纪古人类的视角来看直立行走的我们,可能都不用拿弗萨克人那样的高个儿对比,我们都能算巨人。
      卡莱尔教授:[用力敲了敲桌子,笑声渐渐淡去。]请不要笑,各位,这是相当屈辱而悲惨的历史。想想吧,如果您身旁的人,您的家人,您的孩子,您自己,为了生存每日只能躲在洞穴里,只能躬着身体走来走去,久而久之大家都长成了这副模样,您不会为之悲戚,为之愤怒吗?[依旧能听到压低声音的笑。]
      卡莱尔教授:第二纪后期,人们逐渐从地底走出,在地面组建人类聚居地,这一时期又被称之为人类发现期。人们从此脱离地底的黑暗,发现了世界,世界也从此发现崛起的人。我们的祖先一出地底,率先看见了太阳,他们立即将辉煌的太阳奉为天地最大的初因,生命之始,某些方面,我们又可以说是因为先看到了太阳,人们才将太阳神化,将太阳和最初的造物主画上等号。那时人们对于太阳神的爱戴,可以从刻在石板上的文字得以一窥,‘纯洁者’、‘无罪者’、‘正义之王’、‘仁慈尊者’、‘星辰支配者’、‘自有永有者’、‘伟大的根源’、‘生命之始’、‘生命之终’、‘万物之主’、‘众神之神’、‘全能全知的主’、‘宇宙之源’……目前统计到的太阳神的名字就有一百零一个,尽管目前没有任何出土的文物可以证明这位仁慈、正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造物主在第三纪真实出现过,但这丝毫无损于第三纪人对造物主的狂热崇拜。
      卡莱尔教授:除了宗教作品,以地域划分的民间传说流行一时。自第二纪人类发现期以后至大灾变前的这段时期,人们把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统统记载下来,各城邦信仰的天使,或许正是指各地出现的部落领袖或英雄,他们具备神性,忠诚爱主。由此,在各地的民间传说借由学徒传播之后,人们逐渐统合编撰出了完备的神话谱系,普世教会从此出现不同信仰的各种具体划分标准,像我们方才所说的所罗门大帝被神职人员注意到一事里,所罗门大帝极有可能就是在两位信仰存在差异的妇人的土地上做出了聪明的判断。
      卡莱尔教授:依照目前文献记载,我们可以得出第三纪的社会治理水平极好的结论。解决战乱饥贫和自然的威胁后,人类终于能够脚踏实地发展自身。由于人口数量较少,无主土地多,加上社会结构简单,僧侣阶层虽然社会地位较高,但牢牢受普世教会统治阶级的管理,并未壮大或独立出来,反而他们常常受神殿管理,需要和农民一般从事生产生活。此外,第三纪高产作物的发现,使得人类很快便通过劳动实现自给自足,甚至生产过剩。受限于第三纪的社会风气及普世教会克己博爱等信仰约束,生产过剩并未使得第三纪人满足当下,陷入精神和生产的衰颓,他们对神谦卑,对人关爱,珍惜生命与现实,肯定自身价值、劳动的重要性和劳动创造的高贵,鼓励人进取开拓,敢于奋斗,追求具备美的文艺的创造和享受,整个社会乐观主义精神极为昂扬,全无死亡的压抑和对来世的引诱。[我听到前面的人在嘀咕“他就像个无神论者。”]建立在这种物质满足的基础之上,第三纪很长一段时间内,精神文明同样高度发达,一千多年的光辉时代下文明得到极大飞跃,而这场人类社会漫长而稳定的发展里,并不包含任何一场战乱的推动。可以说是社会学的神力昭显,是我们的先祖们在受到千年极端压迫下得到解放,精神摆脱野蛮和残酷,进入更高层次的自发式的奇迹。人们在每年一度的圣显节上会向不灭的太阳神,伟大的造物主进行欢庆丰收的献祭仪式,奉上每年生产的最好的羔羊、蔬果、宝矿、香膏、盐、美酒等等,跳舞歌颂,感谢祂今年带来的光与丰收,和平和自由。当然,包括那些人们自发创造的天使和天使之王们同样包括在内,不同信仰的人在奉上各个不同作物时需要注意这种差异,所罗门大帝正是解决了妇人们在这一问题上的矛盾,在座的各位虽然信仰不同,但都清楚这种问题的严重性。你们绝不可能在向黑夜女神祈祷的祭坛里拜访一堆零件或者一堆海鲜。[这句比喻让在场的学生们大笑出声。]
      卡莱尔教授:《所罗门真智书》对所罗门大帝的成长历程语焉不详,我们只能大致做出他进入了神殿接受修士的培训,每日吟经祷告的设想。六年后,所罗门大帝向神殿请辞,在世界各地游历了五年。当所罗门大帝结束游历,归返神殿,在同年庆祝的领洗日里,他接受了特殊的调令,前往普世教会中央神殿隶下的战争之红军团任职,往后的日子里数次随军出征,剿灭边境野兽。是谁给所罗门大帝发布调令,以及发布原因为何,如今我们不得而已,但我们清楚地知晓,正是调配后的行军经历,让所罗门大帝得以快速成长为一位出色可靠的将领。
      卡莱尔教授:之后的历史大家都知晓,灾变纪元的到来,摧毁了人们对于造物主的信仰,他们终于发现这位了不起的神实际并不存在,直到风暴之主,永恒烈阳等神灵的正式苏醒后,人类才终于在混乱和死亡里拥有了一线生机。所罗门大帝蒙六神恩惠,先后发动了四次大规模圣殿保卫战,还有著名的间海—霍纳奇斯战役,奥拉德克战役,维克多之役……他消灭了许多异教徒和鼓吹异端的叛乱分子,耗费了百多年的时间,才得以统一北大陆,建立所罗门第一帝国,开启第四纪。当一个先进文明被落后文明所取代,结果虽是落后文明学习先进文明的进步部分,但中间必然会带来剧烈动乱与大幅度衰退。百年灾难能够结束,不可否认所罗门大帝和诸神做出的贡献,只是我们也要承认,人口的减少间接导致了无战可打的局面。百年灾难里,除了频繁的地震和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还有诸多野心家们频繁挑起的战争,死亡过多带来的瘟疫传播,天灾带来的土地劣化,战乱带来的无地可种,粮食产量急剧降低与食人导致的疫病或宗教冲突等多方面因素,这才导致百年后人口总数锐减。据推算,所罗门第一帝国建立时,全国人口仅有第三纪中期人口普查数据的百分之二十五不到。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3章 第7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