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野战兵团 ...

  •   半年前,南越教会政权取得了对楚国的战争胜利,成功维护了新生政权的存在。但是,楚国与南越的战争关系并没有因此改变,反而因为耻辱的战败而愈演愈烈。
      与楚国外交工作也基本停滞,贸易遭到了禁止,只剩下走私活动来维持对楚国的有限贸易。这一状态直接导致了贸易公司的利润骤降,同时南越好不容易兴起的纺织品市场也就此萎缩,人们又快回到那个穿着兽皮的部落时代了。
      针对这种情况,南越政权又该如何应对呢,答案是一边尝试纺织业自主化,种植以苎麻为主的经济作物,尝试增加自营丝织品产量。
      另一方面则是寻找合适的买办。楚国并非是一个君主专制国家,但中央集权的程度有限。地方贵族、地方士族豪族、边防军官等都运营有自己的小势力,他们将私利看得比国家的利益还要重,在利润面前违背国家政策自然不在话下。
      在与地方人士搭上线后,贸易公司打着“琉球”、“扶桑”等第三国的招牌,在一些楚国没有设关管辖的岛屿设立临时贸易站点,并和得到提前告知坐船而来的楚国豪强进行贸易,一次就能运回大量的纺织品,有效缓解了这半年内国内需求。

      在半年过度期结束后,教会通过收税和吸纳捐款的方式储备了大量稻米,足以支撑下一步的行动,尤其是军事行动。
      教会先前武力优势明显,却没有对外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原因就是因为军费不足且道德底线过高。高道德使得教会军队不可能通过大肆劫掠平民来满足军饷和供给,甚至建设新的根据地还需要贴钱,因此教会只有在筹集足够资金的前提下才能发兵。

      至于军队问题,同年十月,宁教主与军方高层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将武装力量在原先的基础上又整编改组了一次,以适应新的形式。首先是常备军拆分,被分为了守备部队和野战部队。守备部队负责防守固定据点,实力较弱待遇也较差,但也有炮兵这样的高级职位。野战部队则是高待遇、高技术装备供应、高训练强度的三高部队,数量一共也就15000人。
      而原本的民兵到还是老样子,每周或每个月抽时间训练。平时拿少量津贴负责打流寇消防救灾等等,战时动员起来打会战。

      军队改组的过程也包含了对军人作战能力的测试,包括全副武装在一天之内急行军一百公里,在指令下快速完成队列变换,一分钟内至少装填射击三次等等。只有在考核中表现良好的军人才能够获得加入野战部队的资格。
      为了增加军队的补给携带能力,军方一方面对稻米、肉类等食物进行加工,将他们炒/晒干水分,制作成炒米和肉干;另一方面增加士兵们的负重,让士兵们背着皮制的背包行军。目前由于皮革产量和裁缝的不足,背包暂时没有普及到所有士兵身上。

      完成了军队改组后,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就是对外扩张,对外扩张又得先从战略上入手,战略入手又少不了地形与地图。
      从地形上来看,南越地区属于山岭以南的一小块充满丘陵的平原,四面中有两面环海两面环山,地理上是相当孤立的。陆上扩张的方案只有北上进攻楚国或西进征服山民,二选一肯定是打山民容易一些。
      通过商业和文化交流,教会在那里也有少量群众基础。不过南越政权武装建国的消息传出去后,山民们还是对传教进行了抵制,毕竟谁也不想被夺走权力。
      山民各部落其实还有过入侵南越的想法,少量劫掠者已经行动了,但后来等到楚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出去后,这种想法也就不了了之了。相反有一些部族开始主动与南越接触,一是获取贸易上的优惠,二是怕以南越这战斗力很可能打过来把他们都灭了,先提前和教会打好关系到时候不至于被吊死。

      显然他们的想法是相当正确的,因为宁肇真的动员了一万五的野战军和一万的各类随行辅助人员前去入侵山民地区。
      他们翻越山岭,行走在山间已经修了的道路上,有时还砍伐树林拓宽路面。部队补给充足,对于如何在沿线搜集食物和淡水也相当精通。他们就这样以一个相当精神饱满的状态一路向西,轻而易举的击溃了任何想要偷袭或者袭击他们的敌人,然后便是攻营拔寨。

      由于火炮制作工艺欠佳,重量太重,没法在山地中搬运,导致野战兵团在重型攻城武器上面是严重缺失的。很多时候还得用传统的搭梯子撞门火攻之类,也好在是百越人打仗菜鸡互啄,宁肇一路打过去基本上就没见着石制的城墙,攻打这种村寨都用不着大型攻城设备。
      只需要弓箭手和火枪手在底下压制,然后使用各种可燃物把城墙烧了就行。这个可燃物甚至还包括石油。南越这个地区居然是产石油的,而且石油埋藏的比较浅,容易开发,只可惜这个年代压根无法完全利用这种珍贵的资源。

      由于山民没有可靠的反击手段,许多酋长也摆烂了,干脆逃跑或投降。也有一些抵抗意志很顽强,就算丢失了据点也继续在山中游击。
      各村寨中不乏信仰上帝的,看到天兵这么能打信上帝的就更多了。宁肇每攻下一座寨子,就分发财产并象征性的销毁一部分原始信仰的图腾,当然其实没有立即禁止信仰自由或者迫害任何异教神职人员。
      她不仅约束军队,让士兵们秋毫无犯,甚至还给被征服的民众一些甜头,比方说把旧统治阶级储存的一些财富分给平民什么的,对比山民之间的相互屠杀和奴役要仁慈了几个数量级,很快当地人就不再反感她。

      山民和南越人语言上有部分相同的地方,但也有更多不同的地方。更难受的是,由于地理上比起南越更加封闭,这地方可以算得上是十里不同音,山民之间的语言差距也十分巨大。
      语言的不统一确实给统治带来了不少麻烦,不过宁肇在本地招募了不少忠诚的干部,并让他们成立了教会西山局,负责该地区的教会运营。

      等到旗子插得差不多了,就是军方老手艺不能忘,到处修桥补路搞建设。还有就是建立税务系统,以及让教会成员鼓励山民人多学标准南越语,你不学南越语怎么听宁肇教诲,不听人先知教诲又怎么赚功德。宁肇将自己定下的标准南越语命名为越语,并钦点这以后就是全部南越人和西山人的语言了。

      在处理完西山的大部分事宜后,重新回到南越的宁肇不顾行进的疲惫,第一时间投入到造纸业发展的事业上。因为在教会间谍和贸易公司的努力下,许多造纸工具和工匠都被直接偷渡到南越。
      宁肇大笔一挥,给予这些技术人才以高规格待遇,让他们积极造纸,为共和政权教育事业发展而助力。

      同样是在教育事业上,总理黎俄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造纸业发展好之前就用木板推广了宁肇设计的拼音化越语,让许多进步官僚掌握了识字这项关键的技能。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野战兵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本文和作者创造的一切作品采取高度开放制,本人的所有创意、点子、套路、梗概、世界观、人设、故事情节允许任何创作者非敌意性的使用,前提是交待使用内容来源于作者。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