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4、秦九娘被算计 ...

  •   九月初三,乡试放榜前两天。
      京城秋后渐冷,清雨斜入屋檐,凭添离人愁绪。

      清早,长房东园的门被阿雪敲开,说老侯爷今日休沐,请长房过正院一趟。

      游怜山已经前往礼部衙门,容芝原想一人前往,长子游乘担心母亲招架不住祖父,执意陪她一起。

      穿过花厅时,游乘问母亲是否知道,三弟游编何时前往西南。
      容芝想起那日带信给三房,她只知游编会去,并不知具体在哪天,便说:“西南形势紧张,不可能逗留太久,估摸着就这两日。”

      游乘笑道,“想来奇怪,三伯和三伯母舍得送三弟走,我这做哥哥的,却甚是难受……”
      容芝瞧着他面露忧伤,心也跟着一沉,“其实你难过的,不是三弟要走,是想起了刘子应,对吗?”
      游乘嘴角牵动,“不提也罢了。”

      话头就此打住,母子二人已来到正院门前。
      贞嬷嬷接引时,轻声宽慰容芝,“别紧张,老侯爷今日心情还不错,叫您来一起用早膳罢了。”

      容芝万没想到这一茬,忙问道,“被请来的,还有谁?”

      正说着话,正堂里传来一声响亮的大伯母。
      紧接着,三房的游编哒哒哒冲过来,一把抱紧容芝,又对游乘喊了声大哥。

      这孩子,近年来性子愈发开朗,其中少不得赵决先生的指引。听阿雪说,前日老侯爷当着三房夫妻的面,大为赞许赵决教导有方,赏给赵决五百两银子,和一套御赐的文房四宝,说以后游编不在京城,赵决仍可自由出入司宁侯府,仍是侯府的西席先生。

      想当初,赵决被请来教习三房游编,老侯爷是不愿意的,因为此事,还让游编的外祖父李经章心不痛快,可如今赵决不负众望,完成所托,也算功德圆满,打了那些看不上他的人脸。

      容芝和游乘走进正堂,才知二房周氏和三房李氏都在。她担心游乘见不得周氏,回头确认他的脸色,“哥儿行吗?”

      游乘平静地说,“她都行,我为何不行。”
      他上前给祖父祖母问安,给三房李氏行礼,然后来到二房周氏跟前,淡然地问候一声,“二伯母。”

      周氏顿时站起身,脸色泛白称不上好,“乘哥儿来了。”说着拉起身旁的女儿游宜,让她叫大哥。

      “大哥。”
      十三年过去,二房姑娘游宜出落得亭亭玉立,这些年她被父亲养在庄子上,少染尘埃,性情清冷,虽模样上与周氏有七八分相似,但细细一看,哪哪都不像。

      游乘弯唇微笑,对大妹游宜的态度温和得多,只是目光掠过周氏时,依旧冷漠如冰。

      长房母子落座,紧挨着公爹游仁泰和婆母邓氏。
      上首的游仁泰若有所思,问二哥儿游余怎么没来,容芝没好意思说游余还没起,扯谎说,他在房中看书。

      游仁泰仰头一笑,“再过两日便是乡试放榜,我等着他和乘哥儿的好消息。”
      游乘立刻起身,行礼道,“多谢祖父厚望,孙儿定将这份关怀转达弟弟,以勉励他加倍努力。”

      游仁泰眼眯成一条缝,对游乘徐徐点了头。
      邓氏便说,“饭都凉了,让孩子们先吃吧。”

      席间不可言语,故而显得安静。
      唯有游仁泰偶尔眼含泪意,提起话头,说没想到日子过得这么快,连游编都要离家了。

      不过前往西南剿匪,是挑战,更是机遇。
      游仁泰是三品朝臣,自是懂得孰轻孰重,他让管家郑伯去书房取来一柄短刃,送给远行的游编。

      邓氏认出这短刃,是游仁泰升任大理寺卿时,得到的御赐之礼,便笑着问游仁泰,“如何?你可不能偏薄,只送三房礼物,不送其他几房孩子。”
      是打算趁着游仁泰心情好,要痛宰他一顿了。

      一顿早膳后,各房孩子都欢喜地捧着礼物离去。

      游仁泰站在正堂屋檐下,长叹,对邓氏说,“此次三房游编得到西南锻炼机会,咱们家是高兴了,却让三房亲家李经章……不高兴了。”

      邓氏冷笑一声,“今时不同往日!他李经章从前再狂妄,现在是连一个放鹤楼都保不住的。再者说,大郎二郎三郎在朝中站稳脚跟,往后,侯爷在李经章面前,不必处处卑微,觉得低他一头。”

      游仁泰仍长叹,“有些事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邓氏听言,面露疑惑,“侯爷此话何意?难道,有把柄在李经章手里?”
      游仁泰没说下去,皱眉走进了书房。

      与此同时,内阁首辅李家一大早气氛就不愉悦。
      饭桌上,李经章几乎没动筷子,李夫人小心翼翼地问是否不合胃口,李经章捂着额没有回话。

      李夫人被甩了冷脸,没了胃口,指着一旁的碗筷和空位,问三媳妇,“谨儿昨夜又宿醉了?”
      三媳妇怯生生起身,直接跪在李夫人脚边,“回母亲的话,媳妇儿不知……”

      李夫人的筷子砸在桌上,“你怎么做正妻的?自个男人回没回家,也不知道?既然如此,你别做正妻了吧,把位置空出来,让给更合适的人!”

      三媳妇哭着求道,“母亲息怒,媳妇这就出门找三爷,定把他找回来,给父亲母亲赔罪。”
      说罢,爬起来低头跑了出去。

      李经章这才抬起头,冷道,“她怀着孩子,你再生气,别拿她撒气啊!再有,谨儿因何不回家,你不清楚吗?”

      李夫人胸口起伏,闷声道,“最近的烦心事接二连三,也不怪谨儿不愿回家,换做是我也不想回。老爷,放鹤楼怎么就没保住?”

      李经章看了她一眼,“我早就说过,这太显眼的篓子不能捅……谨儿不听我的,你也不听我的,说帮他找个什么义妹来管事,就算被揭露,也赖不到他头上。”

      李夫人嗯了声,“我说的没错吧?前日刑部查封放鹤楼,只带走周儒,咱谨儿就没事啊!”

      “你懂个屁!!”
      李经章连连捶打额角,“刑部的袁至诚带走周儒,让她带枷游街,谁又不知道周儒是谨儿的义妹?袁至诚这是在警告我,如果李谨再不收敛,下一个被带走的,就是李谨。”

      李夫人面色大白,半晌才讷讷道,“袁至诚那老狐狸!那依老爷之见,谨儿日后必须老老实实?”

      李经章缓缓摇头,自己的儿子是什么德性,做父母的心知肚明,李谨不是本分守己之人,这一局该怎么破,李经章被这问题困扰好久。
      放鹤楼出事之后,李谨一直没露面,恐怕也是知道回家必然被骂,才不敢回家的。

      “多派些人去找谨儿,他不能一辈子避着我,除非,他就想憋屈地活着,”李经章吩咐管家。

      管家退出正堂。
      这时,外头跑来个门房小厮说,“三爷回家了。”

      李夫人想迎上去,被李经章一把扯住。
      李经章说,“他长了腿,让他自己走进来。”

      管家扶着李谨到李经章面前,浑身酒气,满脸醉意的李谨根本站不稳,却还要给李经章行礼,被李经章一脚踹开了去。

      李夫人急了,忙去拉儿子。

      李经章呵斥她,“他混成这样,都是被你惯的!”
      李夫人这下忍不了了,回怼道,“你没惯?我的大郎二郎幼时夭折,是因为谁啊?家里现在就这一个儿子,将来,连这个家都是他的,我惯他怎么呢!”

      陈年伤心事被提及,李夫人直抹眼泪,李经章的眼眶也湿润了,他看李夫人和三子李谨,“行了,事到如今,我还有什么认不清?”

      李夫人哭着扶起李谨,用帕子替他擦净脸上脏污,温声道,“你从外面回来,没见着你媳妇?”
      李谨掀了下眼皮,“她啊……好像掉进河里了。”

      “什么?!”李经章神色大惊。

      李谨却不经意地笑了声,“儿子不小心撞了她一下,她没站稳便滚进河里,上来就没气儿了。一会,让管家去她家报丧吧。她和我一场夫妻,我该赔她家的,一个铜板也不会少。”

      李经章听他如此草菅人命,差点呕出一口血,“李家怎么有你这样的孽畜?!”

      李夫人叹气,帮他顺背,道,“自己孩子,你骂归骂,也得帮他想想办法。”
      李谨哭起来,跪着抱住李经章的袍子,“爹,放鹤楼没了,周儒也没了,儿子心里不痛快,替爹不痛快!袁至诚他只是次辅,却根本没顾爹的颜面……”

      李经章望着李谨,“你错了,如果他不顾我颜面,那天被带走的,就是你了。闹成这样,我只求你听我一句,别折腾了行不行?放鹤楼的事,你必须就此揭过,周儒,你必须忘记。还有其他的莺莺燕燕,能打发的尽快打发干净,别让女人出卖了你!”

      李夫人抱着李谨,小声提醒道,“他这次肯定都听进去了,这,谨儿媳妇死了,找哪家姑娘续弦?”

      李经章沉默半晌,说出名字,“秦家九娘秦徐。”
      李谨听这名字,顿时恨道,“放鹤楼被查,不就拜此女子所赐?爹还想让儿子娶她?”

      李夫人咬牙切齿,“就因为她害了你才更该娶她。将她放在身边,才好慢慢折磨。”

      李谨疑道,“此法带劲儿!但秦家不会同意的。”
      李经章语重心长,“你若同意,剩下的交给我。一个月内,我必让秦徐嫁进李家。”

      李夫人擦干了泪,冷笑道,“我听说,游家的游乘很中意秦徐,谨儿娶了秦徐,正好让游家死了这条心,尝尝求而不得的滋味。”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已完结,求预收收藏。 《庶子科举宠妻日常》:唐代科举背景,穿书数学老师vs重生和亲公主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