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四章 审美经验(2) ...

  •   第二节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
      一、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P58)
      一般说来,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是构成审美经验的几种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融最终形成了主体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感受。
      它们相互诱发、相互渗透、相互推动。

      1、感知:感觉和知觉。(物我不分、主客统一)
      感觉是主体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是整个结构所依靠的基础,是个别属性(如形、线、色、声等);知觉是更高一级的感觉,通过对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完整的把握。

      2、感知的特点:
      (1)情感性:审美感知总是与情感活动紧紧地交织在一起。

      (2)具有能动的选择能力,它能够积极地对对象的属性作出自己的选择。

      (3)审美感知是以“完形”的方式来把握对象的,因而具有整体性的特点:(P78)

      格式塔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是20世纪初产生的一个心理学派别,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韦特默、柯勒和考夫卡。“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音译,完形是指具有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它被运用到了格式塔心理学研究中,又称“完形心理学”,是指人的知觉总是倾向于把对象的形式当作整体来把握。
      二、想象(审美经验中的核心因素)
      定义:想象是一种通过加工和改造记忆中表象,来创造新的思维表象的过程,是主观情感情绪的体现。
      想象的分类: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
      初级想象:
      (1)接近联想,两件事物在时空上的接近,通过联想而由一物自然想到另一物;

      (2)类似联想,由两件事物在性质和特征上相似而引起。

      (3)对比联想,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与其具有相反特点的其他事物的联想形式。

      高级形式:
      (1)再造性想象,指主体根据自己或他人原有的知觉表象进行加工和综合,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新形成事物形象的心理功能。

      (2)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不是为了再现原有的思维表象,而是要通过主体的创造性思维产生原来没有的新表象。但无论多么离奇的想象,事实上也不可能无中生有,而必须以主体原有的某些记忆表象为基础。

      三、情感(审美经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1、情感:是人对一定事物所生成的态度的体验。它是人的需要与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在人生实践中,凡事物为人所需要的,主体就会对它产生好感:满意、喜悦等;相反,则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感受:畏惧、不满等。在美学中,审美情感被视为人的高级的精神属性的心理构成因素。
      2、审美活动中情感生成的原因:
      客观论、主观论、同构论
      客观论:审美对象的情感性质是其本身所固有的。
      主观论:审美情感并非审美客体做固有的,而是由主体投射或灌注、移入的。

      “移情说”:
      德美学家立普斯提出,是指在审美活动中出现的一种感情移置的现象。具体说来,就是主体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审美观照时,把自己的情感,意志、心境、人格移注到对象中去,使对象获得生命和意义,美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作“移情”。
      同构说(主客统一论):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提出,代表德国阿恩海姆“异质同构论”认为:自然万物都可以用力的结构来解释,不仅物理世界充满着力的结构,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同样也存在着这样的力的结构。这二者之间具有相似的对应性,当人的精神世界中包含的力的式样与外在物理世界中存在的力的式样,在结构上具有相似的对应性时,人就会对事物产生审美反应。
      四、理解
      1、审美理解的定义:理解因素在审美经验和科学认识活动中的参与是有区别的。
      2、康德:
      规定判断力;即辨识某一特殊事物是否属于某一普遍规律的能力,此规律是既定的、现成的;
      反思判断力:从特殊的事物和感受出发去寻找普遍。是审美经验中理性的活动规律。
      花中君子来哪方? 亭亭玉立展娇容。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暖日和风香不尽,伸枝展叶碧无穷。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纵使清涼遮炎夏,为什萎靡躲寒冬。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既然不愿纤尘染,何必立身淤泥中。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审美经验的结构法则
      (1)、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如何?
      感知是基础,由感知活动先提供一定表象材料;想象是对于思维表象的加工、改造、组合;整个活动不可或缺的是情感。
      (2)、情感与想象的关系:
      a.情感是想象的原动力;
      b.情感不仅是审美想象的动力,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审美想象的对象和内容;
      C.情感活动对审美想象的支配和调节,渗透在艺术形象之中,使其染上明显的情感色彩。
      (3)、审美想象与理解的关系:自由游戏。
      (4)、审美经验中情感与理智的关系。
      在审美经验中,理智渗透于情感之中,而情感又受理智的引导。是一种艺术性与思想性高度统一的关系。
      思考与讨论:
      当你老了(叶芝)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第三节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呈现阶段、构成阶段、评价阶段。
      一、呈现阶段——感知力
      二、构成阶段——想象力(P78)
      心理距离说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剑桥大学教授布洛提出来的。布洛认为,在审美活动中,只有当主体和对象之间保持着一种恰如其分的“心理距离”时,对象对于主体才可能是美的。这个观点,就叫做“心理距离说”。
      三、评价阶段——理解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