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审美活动论 ...
-
(一)、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即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就是追问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为什么会出现和存在审美活动。它的存在,必然要有一定的动力因素。概括起来,这种动力机制包括审美需要、审美理
想、审美趣味三个方面。
自我实现:接受现实能力、解决能力、公正度、自觉性、问题、创造力、道德
尊重需求:尊重他人、被他人尊重、自尊、信心、成就
归属需求:友情、爱情、性亲密
安全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
生理需求:呼吸、食物、水、怪、鼍眠、生理平衡、分泌
1、审美需要
审美需要:它是人作为一种生命的,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自由展现和实现自己的精神需求。是审美活动的动力之一,在人的劳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随着人的精神能力发展而逐步生成,是人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显现。
审美需要的特征和意义:
1、是人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
2、从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关系看,审美需要属于高级的精神追求。是一种想要变得越来越像人的本来样子,实现人的全部潜力的渴望。而非感官之欲。
2、审美理想
审美理想:是指审美主体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的位置。
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主要具几方面的作用:
(1)审美理想宏观上决定着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选择和判断;只有符合主体审美理想的对象才能进入审美活动,引起主体的注意。其中文化因素是重要的影响动力。
(2)审美理想又是一种人生理想,是审美主体的人生实践的主要组成。审美理想不仅是审美活动本身的产物,而且是主体全部人生实践的结晶。
(3)具有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与社会理想相联系,有崇高和卑下、进步和反动之分。它既具有社会性\\有具有个人的差异性,有相对稳定的审美价值取向、导向性。
3、审美趣味
审美趣味:一般指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包括偏爱。
有着个体差异:
内在方面:
外在表现:
讨论:审美趣味是固定的吗?审美有高低对错的区别吗?
审美趣味的特征:
(1)审美趣味具有个体性
(2)审美趣味也具有社会性
审美活动存在机制三要素的作用:
与审美趣味相比,审美理想是宏观上规定审美活动的,审美趣味则是从微观上规定主体对对象的选择和评价。
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及审美趣味是审美活动得以存在的根基。只有当人的自然需要产生审美需要时,审美的产生才有动力;只有审美理想的召唤,人的自然需求才能变为审美需求,人才能实现对现实的超越。在这些超越中,审美趣味起着综合掌控作用。
(二)、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
审美活动: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中的活动或现象。
1、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所谓的“本己性”的活动,是一种最能体现人的本真价值(自由)的生命活动。
2、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主观的,感性的。不同于纯粹的理性、自然科学,审美活动是把感性、个别性作为自己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在生命动态中体悟生命的意义,与对象相融相通的生活状态中探索生命的真谛。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客体,可以形成不同的审美境界,另一方面,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面对同一个客体也会形成不同的审美境界。
3、有限非功利性与最大功利性的统一
无功利:审美不以有限的目的为目的,而必须摆脱直接的功利目的为前提;但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即它把握着完整的,生命的,自由状态的提升。
指向对人的完善,人类整体的精神境界的社会功利。人在艺术创作、欣赏过程中,心灵情感得到净化,精神振奋从而更好面对生活状态,在攻克阻碍中感受到自身的力量、价值,获得更辽阔的能量或解脱——审美是最大的功利。
4、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自律性:审美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审美既是为了审美;
他律性:审美作为实践活动,同其它实践活动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审美不是完全与世隔绝的活动,其自觉程度和广阔程度就是人丰富的本性在现实中不断生成和扩大的一种人化的尺度。
二、审美主、客体
(一)、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1、审美主体和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存在的前提。
2、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了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之相应的审美主体,确立了主客体间审美关系的规定性:
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只有在审美活动的存在结构中,才能真正把握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及其形成审美关系的真实性。
(二)、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
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表现为: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环节、特征。
1、惊异:是从日常生活中跃出的精神状态:
(1)、审美惊异是主体的感性体验,鲜活的生命感,不是理性的求知欲。
(2)、审美惊异的产生离不开主体的自身条件,也离不开对象本身的客观条件。
2、体验:审美体验就是审美活动中主体为对象所深深吸引,沉浸在与对象的相处中,情不自禁地产生领悟、体味、再创造,陶醉其中,心灵震撼的一种独特精神状态。
审美体验的特点就是情感和想象的充分发挥。一个人越是具有丰富的人生体验,他就越有可能获得深刻而丰富的审美体验。
3、澄明:审美主体走向本真的世界。
澄明,是一种清澈、明净的境界。所谓审美澄明,是指人摆脱了功力约束的一种光明敞亮的人生的最高境界。
只有在审美的静观体验中澄明之境才会显现而出。
(三)、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
1、审美对象要具备自身的客观条件
审美对象必须是一种具体、可感的存在。其客观物质因素包括符合形式美的组合规律,即对象的色彩、形状、声音之间的组合关系等,要有宜人的性质。
2、审美条件向审美对象现实的转化,还需要具备内在的审美价值性:
审美活动以其自由、全面、超越性使事物的审美价值充分显现而出,把一个充盈生命力的真实世界——审美对象向世人展现,获得现实的存在。故而审美对象只有单纯的形式是不够的,还要具备供人体味、想象、创造的意味性。简单形式的背后还有深刻的意味。
3、审美对象具备非实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审美对象既不是客观的物质实体,也非精神的实体,而是非实体性的:是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相互渗透、熔铸成的一种独特意象。
是一个不断向主体敞开得生机勃勃的流动的生命实体。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审美活动的发生
(一)审美活动发生的历史回顾
1、游戏说:最早由康德提出,后来由席勒、斯宾塞等人加以发展和完善。
他们认为,审美和艺术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使用、制造工具,能改造自然时,具有了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或发泄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2、摹仿说:柏拉图、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
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于自然的“摹仿”人类有一种摹仿的天性和本能,正式摹仿导致了艺术与审美的发生;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摹仿。
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未能揭示人类摹仿背后的创作意图和说明审美与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3、生物本能说:达尔文和弗洛伊德等人
人类审美起源于吸引异性与人的本能,一切审美与艺术创造都源于人最重要的生物本能,即性本能。
4、巫术说:
19世纪末尤其20世纪以来,“巫术与图腾崇拜说”成为西方审美发生问题上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巫术说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和他的《原始文化》:艺术是原始巫术的直接表现和组成部分。
巫术说解释一些原始艺术现象,尤其是原始壁画和岩画时具有可信的说服力,但是艺术和审美的产生很复杂,它绝不是审美产生的唯一因素。一些研究成果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原始艺术都与巫术有关。原始时代的巫术活动只是直接和当时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密切联系在一 起的。
5、劳动说: 19世纪末期以来在欧洲大陆广为流传的审美发生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俄国的普列汉诺夫。他提出了“劳动先于艺术”,“功利先于审美”的著名观点。劳动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为审美的发生提供了前提。在生产劳动实践中,人类各种感觉器官与感觉能力也不断发达,人开始有能力进行愈来愈复杂的活动,包括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这一学说只是揭示了审美发生的物质前提,但没有揭示审美发生的内在机制。
6、超劳动说:马克思。“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审美起源于美的劳动、自由的劳动,符合美的规律的实践劳动中”。
2011.10南非发现10万年前颜料作坊:
英国广播公司10.13报道,南非科学家说,他们发现了10万年前人类用来制作颜料的工具和色素。这个发现有可能改变原来对人类何时具备复杂思维能力的看法。发现的文物包括红色和黄色的色素,贝壳制成的容器以及骨制小铲子等。
结论:审美发生的“多元决定论”
应当承认,虽然物质生产劳动是美的起源的最根本原因,但是,艺术的产生却不能简单地完全归结为劳动。从劳动到艺术的诞生。曾经经过了巫术礼仪、图腾歌舞等中介,并且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阶段,最后才诞生了纯粹审美意义上的艺术。
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很可能是多因的,而并非单因的: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艺术是人类创造的特定精神文化现象,我们应当从多个方面,从更加广泛深入的层面去考察和探究它的根源。
(二)审美发生理论应解决的基本问题
审美活动发生的条件与标志
1、审美发生的时间:人类的审美活动最迟已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就已发生。
2、审美发生的前提条件:人类创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是审美发生的前提。它标志着人的生命活动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的本质区别。
3、审美发生的社会中介因素:在劳动和审美之间必然还存在一些中介的因素。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巫术活动应该是促进审美发生的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
巫术对审美的原始发生的重要意义:
(1)、巫术的神圣性与严肃性,提高了人的意识与意志等主题的精神能力。
(2)、巫术活动独特的仪式化功能,推动了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
(3)、巫术活动的操演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发生。
4、审美活动发生的标志
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是人类审美活动发生的标志之一。
自我意识→审美需要→审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