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三卷:亘月湖(3) ...
-
第二世:
江河愿指山丘雪,一瓣化作落古夜。
小和尚转世投胎,他刚出生时,脖颈侧就携带莲花印记,家中人以为他出身不凡,对他抱有极大期许。
他是一介穷书生,日日夜夜苦读六艺经传,早已倒背如流。可屡试不中的也是他,他愁闷,母亲为了他去镇上考试,卖了一只老母鸡。他无颜回去,本想自我了结。
他脖颈侧的印记一痛,惊得他放下了麻布。生的欲望悄然生起。那种向死的勇气被突然的打断后,竟没了踪影。他无力地坐在地上,一个想法止不住地浮现在脑海中,“为何不能再考一次?”
千里之外,金山寺中。漫天莲叶,一眼望去是无穷般的碧,月晓风清,芙蓉到了季节,在湖面落下一帆帆白舟。她本在吸收天地精华,恣意修行的年纪,还未化作人形。
他命脉微弱的消息,与莲花印相绑定,如同与她连了线般,那头一动,她即刻心悸。仙莲堪堪化了人形,从江南深入中原腹地,无数次地祈祷:
“千万不要死啊。小和尚。”
或许她的祈祷真起了作用。她再次见到书生的时候,他已然回乡,继续读书。她隐身躲在房梁上,悄悄望着他凿壁偷光时的用功。仙莲不懂人间,但她觉得天道酬勤是真的,她相信书生可以做到。
此后,她多在二地奔波。以她现在的功力,无法长时间离开金山寺。岁岁如故,终于三年得过,秋闱又至。
他满怀信心,带着手抄本,在荒郊野外废寝忘食地温书。当他坐进贡院的独间时,心跳得不似自己的了。他掭墨,思索那些圣人口吻,以为能妙笔生花如有神助,写下的却是平庸的文章。
——他根本不是这块料。
不出意外的,他又没中。
发榜的那天,他看着陌生的名字,哭天抢地,感慨命运的不公。他本想死,回首想起逐渐老去的母亲,忍了下来。他决意再考一次。如若未中,能怎么办?
——他不敢想。
他夜以继日,勤勤恳恳地读书,读圣贤书,不听两耳窗外事。母亲让他早些娶亲,他草草应了,和一位素不相识地村内适龄女子结了婚姻。
此时仙莲于金山寺修养,归来时见他红衣风光,却有几分莫名的情愫萦绕心间。她衷心祝愿他幸福,但是却觉得他身边那个人,应当是自己才好。这想法浮现脑海的时候,她惊了,她觉得自己太过嫉妒,她压抑下自己的想法,逼迫自己放平心态。
“我只是想报恩罢了。”
她摇摇头,隐于房梁之上。听他一遍又一遍地背诵“圣人”文字,看他一次又一次因笔墨不足而四处求借。沧海桑田,三年匆匆而过。
他须间竟已生白发,回首告别妻儿,独自踏上去省城的路。他看得老眼昏花,看得不知东西。贡院里寂静无声,唯有秋蝉唉呀几句。
凡人有几朝春秋?她不懂。但是她明白了,这次他必须考上,不然再无机会。她忍痛摘下一瓣金莲,置于砚台上。她在他耳边轻呼,“许愿吧。你一定能考上。”
书生见突然出现的金莲,以为天赐福兆,将金莲捧在手心,默念着:“中举,中举,中举。”
一篇文章他写得筋疲力尽,好似圣人寻了他的身,将八辈子的理论都述尽了。落墨后,他瘫软在地,昏了过去。
仙莲疼得无法自已,要回金山寺修养元神。她日行千里,来到熟悉的地方,弥补她改命的错。她丧失了很多修为,也不能常常去见书生了。
只是偶尔,她以元神之身去向中原时听到他的消息。
他的那篇八股,满腹经纶,极受巡抚重视,一路拔擢,却发现他的能力实在不足。官一大,事一多,他就顾不过来。巡抚给他调了个小官,吃得饱穿得足。
他依旧平庸。
但生活美满,一切遂愿。
她看见他佳人在侧儿女成群时,一滴泪从眼眶中落下。她顿时慌了,不懂这滴泪究竟是何意味。她拭去晶莹,闭上了眼睛,一甩衣袖。
她走了,没再看他。她用仙力探过他的后半生,顺遂无忧,儿孙满堂。
她回到金山寺,她的家,她的一方天地。她与他就在此相遇,因果早已在冥冥中既定。
她一修养,就是凡间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