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田家有鲤2 ...

  •   太阳爬上树梢时,姜家父子挑着豆腐担子出门。小鲤坐在前头竹筐里,怀里抱着块用荷叶包好的嫩豆腐。这是要送给村尾独居的周夫子,老人家前些日子受了风寒。

      "爹,为什么周爷爷不吃药要吃豆腐呀?"小鲤仰头问,晨光在她睫毛上跳。

      姜铁柱调整了下扁担:"豆腐养人。你周爷爷是读书人,肠胃娇贵。"

      "那我以后也要当读书人!"小鲤突然宣布,"这样爹就能天天吃豆腐了!"

      跟在后面的姜大娘笑出声:"傻丫头,读书人可不做豆腐。"

      早市上已经热闹起来。姜家的豆腐摊支在槐树下,小鲤坐在小马扎上负责收钱。她面前摆着个豁口的粗瓷碗,每收一文钱都要认真数一遍,再踮脚放进姜铁柱腰间的皮口袋里。

      "小福星,给我切半斤。"酒坊的赵掌柜蹲下身逗她,"要是不足秤,可要收回你的锦鲤名号。"

      小鲤急红了脸,小手稳稳托着称盘:"赵伯伯看好了,秤杆翘得比眉毛还高呢!"她悄悄在称盘底下垫了颗小石子,这是昨儿跟陈冬生学的把戏。

      赵掌柜哈哈大笑,多给了两文钱当彩头。消息传开,来买豆腐的人更多了。有妇人特意来摸小鲤头上的发绳,说是沾福气;还有汉子非让孩子给挑豆腐,说小福星选的肯定香。

      日头渐毒时,摊前来了个穿绸衫的年轻妇人。这是镇上"醉仙楼"老板的续弦,人称豆腐西施,因她娘家原是做豆腐的。

      "听说你们家的豆腐吃了能走运?"妇人用帕子掩着鼻子,"莫不是掺了香灰吧?"

      姜铁柱脸色一沉,正要说话,小鲤却从马扎上跳下来:"夫人要买多少?"

      妇人挑眉:"若真灵验,给我来三斤。若是以讹传讹..."她瞥了眼姜铁柱粗粝的手,"这摊子就别摆了。"

      小鲤不慌不忙切了块豆腐,又舀了勺井水淋在上头:"夫人尝尝,这豆腐会笑呢。"

      阳光下,水珠在雪白的豆腐上滚出七彩光晕。妇人将信将疑地尝了口,竟真是满口豆香。她不知道,姜家做豆腐向来比别人多过两遍纱滤,豆渣都喂了猪。

      "倒是..."妇人掏钱时,小鲤忽然递上片荷叶,"用这个包着,夫人手上的金镯子就不会沾豆腥味啦。"

      妇人一怔,看着小丫头澄澈的眼睛,忽然有些脸热。她多付了十文钱,临走时还掐了把小鲤的脸蛋。

      晌午收摊,姜铁柱数钱时发现多了二十多文。他揉揉闺女脑袋:"小鲤真是爹的招财童子。"

      小鲤正用草茎逗蚂蚁,闻言抬头:"那爹给我买麦芽糖不?"

      "买!"姜铁柱大手一挥,"再割条五花肉,咱们包饺子!"

      回家的路上遇到陈冬生。男孩躲在槐树后冲小鲤挤眼睛,趁大人不注意,往她手心塞了块麦芽糖。小鲤偷笑着把糖含在嘴里,甜得眼睛眯成月牙。

      午后,小鲤跟着姜大娘学针线。老太太手把手教她在帕子上绣小鱼,针脚歪歪扭扭像蚯蚓爬。姜铁柱在院里劈柴,每听见屋里传来笑声,斧头就落得更轻快些。

      傍晚包饺子时,小鲤非要在自己包的饺子上捏个小鱼记号。结果下锅一煮,有记号的饺子全散了馅。姜铁柱把破皮的饺子捞到自己碗里,说他就爱吃"花开富贵"。

      夜里下起小雨,姜铁柱起身关窗,听见小鲤在梦里咯咯笑。他借着月光端详闺女的小脸——眉心那颗朱砂痣在暗处像粒小火星,暖融融地照亮了老屋的夜。

      芒种过后,杨柳村的秧苗已经蹿到小腿高。这天清晨,姜铁柱蹲在井台边,用丝瓜瓤使劲搓着小鲤的后脖颈。孩子扭得像条泥鳅,溅得木盆里的水洒了一半。

      "爹!皮要搓掉啦!"小鲤捂着通红的后颈嚷嚷。

      姜铁柱拧干布巾,擦掉闺女脸上的皂角沫:"今儿个去见周夫子,得有个读书人的样子。"他说着从怀里掏出根红头绳,"让你奶奶给梳个正经辫子。"

      姜大娘在屋里听见,笑着取出珍藏的桃木梳。小鲤端坐在板凳上,感觉梳齿划过头皮,像春风拂过稻田。老太太的手指在她发间灵活穿梭,最后系上头绳,还特意把眉心那颗朱砂痣露出来。

      "我们小鲤真俊。"姜大娘退后两步端详,"保管比陈家小子精神。"

      小鲤跑到水缸前照影子,水纹里的小姑娘扎着整齐的双丫髻,发梢还缀着两粒小铃铛——这是昨儿姜铁柱赶集时用三块豆腐换的。她转头看见父亲正在往布袋里装东西:两块老豆腐用荷叶包着,一罐新腌的脆黄瓜,还有半斤猪油糕。

      "爹,要带这么多呀?"小鲤扒着布袋口往里瞧。

      姜铁柱系紧袋口:"拜师礼不能轻。"他顿了顿,从门后拿出个物件,"这个给你。"

      那是个榆木做的小书箱,不过巴掌大,盖子上面歪歪扭扭刻着条小鱼。小鲤"哇"地抱在怀里,闻到新刨木头特有的清香。她当然不知道,为了刻这条小鱼,她爹的手指上多了两道口子。

      周夫子的私塾设在村东头祠堂的偏厢。穿过爬满紫藤的月洞门,小鲤突然抓紧了父亲的手。二十多个孩子齐刷刷回头看过来,她认出其中有陈冬生——男孩今天穿了件崭新的靛蓝短褂,正冲她挤眼睛。

      "姜家丫头来了。"周夫子从戒尺堆里抬起头。老先生今年五十有八,山羊胡上还沾着墨渍。他看了眼姜铁柱呈上的拜师礼,目光在小鲤眉心停了停,"锦鲤托生的那个?"

      小鲤刚要说话,姜铁柱按着她后脑勺鞠了一躬:"孩子顽劣,请夫子严加管教。"

      周夫子"嗯"了声,指着后排的空位:"去那儿坐。晨读已经开始了,今日诵《三字经》第四章。"

      小鲤抱着小书箱穿过课桌,听见几声窃笑。有个扎双螺髻的女孩指着她小声说:"看她的书箱,像被狗啃过。"陈冬生立刻转头瞪了那女孩一眼。

      落座后,小鲤发现面前摆着本泛黄的《三字经》。她茫然地翻开,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像一群黑蚂蚁。周围童声琅琅:"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她急得鼻尖冒汗,突然瞥见砚台里未干的墨汁,计上心来。

      周夫子踱步到后排时,发现新学生正埋头画着什么。戒尺"啪"地敲在桌沿,小鲤吓得蹦起来,露出砚台上用指甲刻的小鱼——那鱼儿翘着尾巴,正从"曰江河"三个字里跃出来。

      "让你念书,你倒玩起..."周夫子的话突然卡住。他弯腰细看,发现那些歪歪扭扭的刻痕竟把"曰江河"的"江"字变成了跃起的鱼尾。老先生胡须抖了抖,"倒有几分巧思。"

      小鲤眨巴着眼睛:"夫子,我看这些字像小鱼苗,游着游着就排成队了..."

      满堂哄笑中,周夫子却拿起砚台对着光看。半晌,他放下戒尺:"今日临帖,就照着这个'江'字写二十遍。"

      散学时,夕阳把紫藤花影投在青石板上。小鲤蹦蹦跳跳冲出祠堂,老远就看见姜铁柱蹲在槐树下等她。她飞奔过去,差点被自己的书箱带子绊倒。

      "爹!夫子夸我啦!"小鲤献宝似的掏出写满字的纸,"你看,我写的江字!"

      姜铁柱接过纸,看着上面从歪扭到渐渐成形的字迹,喉头动了动。他转身蹲下:"上来,爹背你回家。"

      小鲤趴在父亲宽厚的背上,闻到汗味混着豆腥气的熟悉味道。她的铃铛发绳随着步伐轻响,走过田埂时惊起几只白鹭。

      "爹,为什么'江'字要这么写呀?"

      "这个...爹不认得几个字。"

      "那冬生哥说,明天开始他教我认字!"

      姜铁柱脚步顿了顿:"陈家小子?他功课很好?"

      "可好啦!夫子总夸他。"小鲤晃着脚丫,"不过他今天帮我抄课文被发现了,我们俩一起罚站..."

      父女俩的影子斜斜地映在稻田里。远处,陈冬生站在自家院门口望着这边,手里攥着块麦芽糖。

      转眼秋分,小鲤已经能写三十多个字。这晚姜大娘在油灯下数铜钱,小鲤趴在一旁跟着念:"一文、两文...奶奶,这个字念'百'对不对?"她指着姜大娘账本上的字。

      "对喽。"老太太摘下老花镜,"来,用铜钱摆个'百'字。"

      小鲤认真地把铜钱排成字形,突然指着其中一枚:"这个和我的铜钱好像!"她拽出颈间红绳系着的铜钱,两枚并排对比——都有个小小的缺口。

      姜大娘眼神闪了闪:"天下铜钱都差不多..."

      "才不是!"小鲤指着缺口,"我的这个像小鱼张嘴,奶奶的这个像月亮被咬了一口!"

      窗外传来姜铁柱劈柴的声音,一声声沉稳有力。姜大娘摸摸孙女的头:"快睡吧,明儿还要上学。"

      第二日清晨,小鲤在井台边洗脸时,听见隔壁陈婶的大嗓门:"...那姜家丫头再福星,不也是个没娘教的野孩子?"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