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四章 ...

  •   【会员014:首先是萧何。萧何早年入仕秦国,担任沛县主吏掾。他勤奋好学,思想机敏,对历代律令颇有研究,又性格随合特别善于识人,韩信就是他推荐给汉高祖的。可以说没有他推荐韩信,汉高祖能不能打下江山都是个问题。

      萧何不迷恋美人,也不贪念金银财物,当初攻入咸阳后别人冲着这两样去,他却赶往秦丞相御史府,将秦朝有关的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一一进行清查别类,登记造册,这才能在大汉建立后以秦律为基础,制定实施《九章律》,为大汉建立的政策方针和律令制度打下坚实基础,也为日后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巨大作用。

      刘邦曾经因误会以为萧何跑了,说过“如失左右手”,可见对萧何的重视。】
      【会员025:在刘邦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时候,如果没有萧何对后方的正确把控,刘邦后期有没有能力跟项羽再战都要打个问号。】
      【会员079:重点是咸阳啊,项羽一把火烧了3个月,要不是萧何后期留守关中施政有方,颁布利民法令,让农业得到迅速发展稳固后方,也没法保障刘邦当时的前线需求。】
      【会员036:当时刘邦几次战役都是弃军逃跑,萧何在后方但凡有一点异心,哪怕拖个后腿不补汉军缺额,刘邦都有可能因此完蛋。】
      【会员143:萧何真的可惜了,跟了刘邦那种人,虽然善终但后期也是活得战战兢兢。】
      【会员025:毕竟刘邦此人“可患难不可同富贵”。】
      【会员036:不知道为啥,我老觉得萧何跟扶苏应该会有共同语言,如果秦二世是扶苏,萧何给他做事的话,肯定不会像在刘邦手下那样小心翼翼。】
      【会员093:扶苏“仁”吧,主张推行仁政,萧何又是从底层做起熟知百姓需求,看他改的律法就知道他这人品格没问题。不过也没准,反正帝王都那个样】
      【会员036:不管怎样扶苏好歹是正统皇室公子,他要继承帝位也是正统继承人,在用人上不会像刘邦那样疑心病太重。大秦几代秦王用人还是秉承“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特别是政哥,他都没杀过功臣。萧何哪怕不合扶苏心意但只要有才能,也会在秦廷占有一席之位。】
      【管理员06:别这样,汉高祖还是有本事的,不然他也不会评为“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历史学家也不会对其多有称赞。汉高祖杀的那些人是为了巩固大汉政权,当时大汉初建政权又不是特别稳,外忧内患一大堆,他不杀的话很可能后期出大乱子。而且疑心病是帝王通病,这个没法说。】
      【会员014:汉高祖这人按现在说法活得非常接地气,人物鲜活。他本人其实能力很强,知人善用,人也相当豁达,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良才愿意跟他打拼,创建汉朝。他跟始皇一样,都不喜欢儒生,也不得儒生喜欢,得罪笔杆子嘛,后面当然就是被黑的命。再说就冲“汉承秦制”,他延续政哥的一系列政策并进行巩固,又派人给政哥守陵我就没法黑他。趴地.JPG】
      【会员046:汉高祖是政哥小迷弟么,“大丈夫当如是”~~~】
      【会员025:刘邦真就有那个社交牛B症,跟谁都能说上一嘴。】
      【会员079:对,这点是真的不得不佩服他。】
      【会员119:其实刘邦也可以用,他本来就是秦国官吏。】
      【会员025:那一定要告诉政哥刘邦原名刘季,是沛县泗水亭长。狗头.JPG】
      【会员014:喷死,你们真是生怕政哥找不到人啊!】

      天幕里传来一阵嘻嘻哈哈的声音,就刘邦为人又讨论了会。作为汉朝开国皇帝,汉朝各皇帝自不会对其有过多评论,群臣更别提。只是对于天幕把高祖扒的底裤都没了的作法,各人都是满脸纠结。

      其他朝代就不一样了,各有各的讨论。不过普遍来说都是褒大于贬,称赞居多。

      秦国对这个接替了大秦江山的汉高祖心情复杂。特别是听到天幕里对刘邦的评论虽对人品多有不屑,但却肯定其功绩和能力,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到是秦始皇在刻下刘邦(刘季),萧何的名字后,手指在刘邦这个名字上敲了敲,若有所思。

      秦扶苏时代,扶苏到是对那个萧何深感兴趣,着重记下他的名字,只等天幕结束就寻人。

      【会员014:好啦继续。第二名韩信,他是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世人称“兵仙”,兵仙啊~~~可见这个人的兵法有多厉害。他早先投靠的是项羽,但不受重视于是转投刘邦,也不受重视。最后忍无可忍跑了,萧何听后赶紧去找他,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刘邦以为萧何也跑了才说出那句“如失左右手”。

      韩信早年穷的只能去别人家蹭吃蹭喝,人们大多讨厌他,他还被人侮辱经历过胯下之辱,后来经萧何青睐推荐给刘邦,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

      萧何对韩信那是相当重视的,为了让韩信回来不仅答应让他当大将军,还让刘邦建“拜将台”,选好日子沐浴更衣,亲自戒斋隆重的举行拜将仪式。刘邦最后听了,于是得到一名大将。韩信也是不负重任,从他任统帅后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

      刘邦称其:“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指他用兵战无不胜,这个评价很高了。

      韩信一生九战九捷,兵法造诣颇深,为刘邦成就霸业助力超大。而历朝历代对韩信用兵评价也是相当高,兵仙神帅就是指他出神入化的用兵艺术。】
      【会员025:“兵仙”是他的称号~~~“国士无双”是他的评价~~~】
      【会员036: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他不光是军事家,还是个成语制造机~~~】
      【会员119:韩信领兵牛,奈何本人情商为负,死得也惨。】
      【管理员08:他牛就牛在兵法自学还能学的那么厉害。他家应该是普通家庭,不然也不会穷的只能蹭吃蹭喝。】
      【会员014:不一定,他有配剑的。记得秦朝有规定,普通人没资格佩戴宝剑,只有贵族有。而且他能学习就说明家里应该有藏书,当时家有藏书的就不是普通人,所以韩信应该是贵族后代,只是到他那儿没落了。但兵法这东西除了自学还得有天赋,不然就是“纸上谈兵”。】
      【会员025:所以韩信还是厉害,兵仙啊,那么多军事天才就他被称为“仙”,可见他天赋有多吊炸天。】
      【会员036:毕竟领兵未尝败绩,要知道那可是秦末,群雄四起的时代,他的对手还有项羽。】
      【会员045:这种人刘邦是真压不住,要不说刘邦建国后那么忌惮他,军事能力强到功高震主。而且他情商为负,打仗行但为人处事是真有问题,像跟刘邦索要齐王称号,你也不看看当时啥情况。】
      【会员025:楚汉相争,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急需韩信出兵支援他却灭了齐国去信要求刘邦封他为齐王;刘邦率大军追击楚军,跟他约定共同进攻楚王他又按兵不动,真就自寻死路!也别怪刘邦想杀他。】
      【会员123:刘邦不傻,韩信只要手上的兵达到一定程度就被刘邦带走,这点就能看出刘邦其实很防备他。毕竟以韩信带兵能力来说,能跟他对打的真就少之又少。】
      【会员079:其实韩信被刘邦封王后给送他饭吃的漂母千金,给他常去吃闲饭的南昌亭长家一百钱,又把侮辱过自己,让他从□□爬过去的人封为中尉,认为忍一时之辱才得今日成就。说明这人爱憎分明,谁对他好他就对谁好,对他坏他也不惯着,而他对刘邦也始终抱有知遇之恩。他就是傲,毕竟大汉某方面来说是他给刘邦打下来的。】
      【会员018:笑得咧,那《资治通鉴》评他“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真就以君子要求别人,以小人要求自己呗。】
      【管理员06:他又傲又贪恋富贵权势,以他能力封王拜将到是没问题,关键是他政治能力真不行。被人告谋反就冲着刘邦喊“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刘邦没杀他,把他从王贬为淮阴侯他羞以为耻。去见樊哙,出门嘲自己竟然落到跟樊哙这种人为伍的地步。讲道理,樊哙就算不如你也是大汉开国元勋,也是救过刘邦立过功勋的人,何况樊哙对你还一向礼遇!】
      【会员014:他傲我还是能理解的,韩信本身军事才能突出,又可能是贵族出身,眼高于顶瞧不起平民出身的人也正常。要知道当时最大势力就是各士族,这些人祖上就是名门望族,哪怕再没落也有自身的傲气在。就如司马迁写史记,对里面的人物也是有点主观在内,对李广,李陵这些大家出身就很称赞,对卫青,霍去病这种……虽然写的也很正面,但就直接扔到了佞幸传。狗头.JPG】
      【会员067:韩信败就败在功绩太大年纪又轻,而且他的功绩还是军功,这真不是随便哪个帝王能忍受的了的。刘邦当时都六十多岁了,为了后继者权力稳定也要干掉他,不然下一任皇帝真不一定能压得住。】
      【会员044:韩信谋士早期让他反他记着刘邦的知遇之恩不反,等刘邦统一天下了他又想反,真就不该贪心的时候贪,该狠心的时候却心软。他说项羽“妇人之仁”,他自己不也一样。】
      【会员051:他当时想反也反不了吧,刘邦都统一天下了他没谋反资本,身边也没什么兵,他用什么反?说到底还是刘邦忌惮他,他当时有没有谋反之心还是一回事呢。】
      【会员021:陈豨造反刘邦亲率大军出征,韩信称病没有随军,这时长安城城防很空虚,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他想假借汉廷诏书,释放长安城中的奴隶起事,甚至都“部署已定”,要不是棋差一着被人举报,他真可能成功。】
      【会员046:还有钟离昧,钟离昧是他好友吧,项羽败后刘邦搜捕项羽党羽,他收留了对方,又怕引起刘邦怀疑逼得人自杀自保,挺那个的。】
      【会员056:钟离昧都说:“汉所以不击取楚,以昧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韩信真的是,对局势判断真跟个小孩子似的,政治敏感度为零。】
      【会员072:他适合在强君手下办事,这个强君必须要强的能压下他,同时还能忍受他不时的抽风行为,比如要钱要权要富贵。但这个给也要适当有度,不然养大他胃口很可能引起反噬。】
      【会员079:算啦,反正韩信这人用不用看政哥吧,这人心性具体咋样离了这么远咱们也不知道。】
      【会员025:也不知道韩信死的时候多大,如果能算出来说不定还能抢救下,让政哥他们从小教,教得他忠君爱秦国就行了。】
      【会员014:他出生年月不清楚,不过普遍认为他死时才三十余岁。这样的话秦国统一的时候他应该才十岁左右,那还是可以抢救一下的。】
      【会员114:快!告诉政哥去哪儿找韩信!!】
      【会员014:淮阴侯嘛,当然是淮阴人,秦朝统一后淮阴县隶属于东海郡。】

      秦朝史官赶紧记下这个地址。

      虽然知道天幕以秦汉唐为主在推荐人才,介绍治国经验,但你们当着大汉/大唐祖宗的面这么推崇秦朝是不是过分了点??

      汉/唐两代君王心情复杂。

      【会员014:第三位是重磅级人物,这个重磅除了特指他本身才能外,还有个原因——他刺杀过始皇,最后还安然无事。是的,他,就是张良!

      张良此人,被刘邦评为“运筹维账之中,决胜各里之外”,是汉初有名的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他善于谋划,精通兵法,有着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外交手腕,为汉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注重民生,提倡节约,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益的治国经验和思想。

      刘邦进咸阳沉溺享乐,樊哙等人冒死强谏刘邦不为所动,最后张良表示:“秦王多不义,您才能推翻他,百姓尚未安定您就沉溺享乐,这是助纣为虐;何况良药利于口,忠言逆于耳,愿沛公听从樊哙等人的话。”刘邦接受了规劝,还与诸县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还废除苛刻的秦法,与秦吏一起巡行各地晓谕此事,博得秦民一致拥戴,喜迎沛公。

      张良是个很有远见的人,楚军兵围汉王于荥阳时刘邦向群臣寻求良策,谋士让他搞分封复立六国,虽然他的国家被秦所破,但他看到古今时移势异,直接阻止了刘邦。要知道当年张良反秦时可是想立韩王,一心搞“复韩”的。而现在他却看出分封的弊端,哪怕原因是他认为分封只能作为赏赐给战争中的有功之臣,是让天下将士追随汉王的奖励,但最终目的仍是先助刘邦统一。

      刘邦统一天下后,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刘邦当年让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张良没同意只请封与刘邦相遇的留地,所以他也被称为留侯。】
      【会员123:张良都不赞同分封了,大秦的儒生还在干嘛。狗头.JPG】
      【会员025:还在哭着喊着要分封,噗。不过感觉张良不适合政哥,虽然他很牛,但他一生都在为韩报仇,应该不会为秦所用。】
      【会员036:毕竟刺杀过政哥,博浪沙吧?好像是政哥当政的第29年东巡,他找了个大力士埋伏在阳武县政哥必经之地博浪沙让对方用大铁锤击向车驾,还好对方击中的只是副车政哥没事,不然就完了。】
      【会员079:关键是全国缉捕缉了个寂寞,“天下大索”啊!这样都抓不到人!大秦卫士你们能不能行了!】
      【会员014:都说秦当时治安很乱了。狗头.JPG】
      【会员045:瞎说,明明是张良男扮女装技术太牛,别人没看出来他是男的!】
      【会员036:张良:怪我过分美丽罗~~~】
      【会员123:毕竟史称张良“状貌如妇人好女,体弱多病”~~~】
      【会员036:是病美人儿标配了~~~难怪男扮女装逃避了追杀~~~】
      【会员079:我病美人儿手无缚鸡之力能干些什么呢~~~】
      【会员014:哈哈哈哈你们够啦,张良没有女装历史,不过他体弱多病到是真的。所以一直是刘邦的谋臣,也没单独领过兵。】
      【会员114:张良弟弟过世他都是薄葬,还散尽家资就为了刺杀政哥,最后还成功逃跑了!】
      【会员025:原韩国贵族嘛,祖父张开地为韩昭侯,韩宣惠王,襄哀王三代丞相,对秦可说是有深仇大恨了。】
      【管理员06:你猜,六国为什么那么恨秦国?】
      【会员014:因为统一天下的不是他们而是大秦,在他们眼里大秦不过是养马人的后代,因养马而得周天子封地,是“贪戾好利无信,不识礼义德行”的虎狼之秦。而他们自诩文化礼仪皆优与秦,却被这个他们眼里瞧不起的蛮夷所灭,能不恨吗。】
      【管理员06:恨秦国狠,怕秦国强,却又贪秦国利,却从没想过这世上从来是“胜为王,败为寇”。】
      【会员025:要我说也别管六国贵族不贵族了,好好对六国黔首得民心才是正理。贵族不服就直接抓,把张良抓了关起来。他有没有才能无所谓,不愿意帮大秦也没问题,我就关着不杀你,让你看着我大秦蒸蒸日上,看着六国民心归于大秦。而你,只能抱着你所谓的才华困于一方不得施展,哪怕最后你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又怎么样,再多着墨称赞也不过一句可惜,可惜这繁华盛世跟你的才华没一毛钱关系。至于六国那就更没问题了,大秦若做到民心在我,那六国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军权在我手里,民心在我身上,你反?谁跟你反?谁愿意跟你反?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却又干不掉我的样子!微笑.JPG】

      秦始皇眼前一亮,好一句“喜欢你看不惯我,却又干不掉我的样子”!这一刻,他开始认真考虑这所谓的民心。

      明朝朱元璋时代

      朱元璋插手听着天幕的话,忍不住点了点头:“‘胜为王,败为寇’,这句说的好。咱不喜欢秦国暴政,但这世上总终是谁的拳头硬谁有道理!咱能把元灭了可不就靠的是我大明将士拳头硬!”

      【会员014:六国不可能复辟成功,他们把黔首不当人看,谁乐意跟着他们。秦能把六国灭了是因为秦的军功制算是一个进步,让黔首也看到上升空间。别忘了陈胜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你只要给他们一个希望,他们就有动力为了那个目标努力,秦能灭六国不就因为秦给了百姓这个希望,百姓愿意跟他们打吗。】
      【会员079:六国对待百姓不当人,秦国对待百姓工具人,后世朝代看到秦国教训于是对待百姓勉强当人。】
      【会员036:其实各朝代对百姓最好的皇帝是赵祯,赵祯皇子出身,难得的是能体百姓之苦,死后“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可见这个皇帝在百姓心中地位之高。】
      【会员025:朱元璋对百姓也挺好的,毕竟是开局一个碗建立大明的皇帝,出身连普通人都不如,所以他更知道百姓需要什么,也努力给他们什么。像是免费疗养院,免费医疗还有免费公墓。就是朱元璋对待女性那些制度吧……嗯……挺招黑的。】
      【会员059:笑死,本来就是黑点怎么就成招黑了,说的好像那些女性不是他臣民一样。】
      【会员253:朱元璋把人殉又重新捡起来了,冲这点他也算不上有多好。】
      【会员014:朱元璋贫民出身,从乞丐做到皇帝,还创建了“洪武之治”。因为从底层出来所以他知道百姓最需要的是什么,但同样也因为从底层出来有自己的局限性,这个是他自身的问题,但也掩盖不了他是个好皇帝。】
      【会员123:老百姓其实真的特别容易满足,你只要把他们放心上让他们有活下去的希望,那他们就愿意为了你抛头颅洒热血。秦为什么最后被推翻?不就是暴政失了民心百姓不愿意再跟秦了么。】
      【会员079:这个要怪胡亥,本来政哥当政百姓活得就很辛苦,都期待新帝继位能过得好些,结果他上台好么,更残暴。政哥压榨百姓好歹还让人能活得下去,他是直接掀了百姓的桌子不给饭吃,不反他反谁?】
      【会员036:说穿了还是没把百姓当一回事,但凡放点心思在百姓身上呢?】
      【会员045:朱元璋当初“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结果等明末失了民心,外族入关大明百姓喜迎,何尝不是一种讽刺。】
      【会员11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这不是都说清楚了吗,灭六国的从来不是秦,灭秦的也不是六国,是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会员014:所以啊,老百姓真不关心头上那位置坐的是谁,他们只关心能不能吃饱,能不能活。反正都是被剥削,当然是谁剥削的少让他们日子好过,就支持谁当皇帝呗。】

      秦国始皇时代

      得民心者得天下,始皇郑重的写下这句话,心里似有所悟。

      明朝朱元璋时代

      原本喜滋滋听八卦的朱元璋猝不及防听到明末外族入关,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他好不容易把元赶回去,结果又有外族打回来了??

      朱元璋彻底炸了:“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是谁!!竟然让外族又重新回来了!!这皇帝当的不如不当!!!咱老朱家怎么出了这么个败家子!!!”

      群臣纷纷上前劝慰,但心里也是怒火中烧。特别是几个武官,如果此时开通一条直达明末的通道,怕是整个通道都能被武官塞满。

      原本惊讶一个乞丐也能当皇帝的朝代随后就听到外族入侵,外族入侵不仅当了皇帝还不是一次??这后世皇帝到底是怎么当的!竟然这么没用吗??

      一想到匈奴入主中原当了皇帝统治中华,几个以灭匈奴为己任的皇帝表情都变了。

      宋朝赵匡胤时代

      赵匡胤听着天幕的话有些唏嘘:“我大宋虽未收复燕云十六州,但至少非我等丢失。这明朝丢了江山被外族夺去,当皇帝当到这份上,也是丢人。”想到那丢失的燕云十六州,他心里异常烦闷,也不知道大宋后面的皇帝有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

      叹了口气,他打起精神继续听天幕八卦。

      由于天幕讲解主要集中在秦朝,其他朝代已经自觉将天幕当成八卦中心,甚至有皇帝觉得天幕是后世子孙专门投过来娱乐祖宗的。又由于天幕出现时间多集中在上完朝和晚间,而且只向皇帝投放,所以皇帝和臣子们已经彻底将它当成娱乐节目,有意思的就听听,没兴趣就私下讨论,一时间各朝皇帝和臣子的关系竟融洽了不少。

      【会员025:虽然我喜欢政哥,但我也要骂一句,秦律真的太苛刻了!!!!】
      【会员036:事无巨细的秦律某方面来说秦国人大概无所谓,毕竟学了很久,但六国不行啊,你一下子把这么苛刻的法律用到六国身上……六国真的会闹的……】
      【会员065:别闹,秦人自己也挺苦的好么,怎么可能无所谓,那是完全已经麻木了。】
      【会员079:不是说法制不行,毕竟咱们现在也是法制国家,提倡以法制国。重点是在“法”的度上,很显然秦律的“法”已经苛刻过线,愚民不是这么个愚法。】
      【会员054:苛刻的秦律有些秦吏自己都不愿意遵守就更别指望普通人了,当官不以身作则更别提百姓,搞得自己弄个暴秦的名头最后还失了民心。】
      【会员014:毕竟头一次统一,理解一下,继续给政哥推人才吧,推完赶紧推科举制。】

      天幕已经不止一次讲秦律苛刻,秦法要改,始皇皱着眉头,敲着竹简。大臣不敢做声,老老实实听天幕讲话,只偶尔抬头看一眼陛下。

      【会员014:这里再说一个人才吧,虽然这人秦用不上,估计他也不会为秦所用。对,这个人就是项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