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五章 ...

  •   【会员014:项羽此人,据说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项氏,名籍,字羽。跟张良一样,他一生胸怀反秦大志,陈胜,吴广一起义他立马响应。在陈胜死后又领导反秦武装主力,同时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当时那股秦军已是秦国最后军事力量,没了后秦国也没了抵抗之力。

      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被评价为“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鸿门宴时他想坑杀刘邦,最后放弃并与刘邦暂时达成和解。随后入咸阳开始屠城,杀秦王子婴,火烧秦王宫,掳掠货宝,大火据说烧了整整三个月。

      楚汉之争爆发后,项羽虽于战争前期取得胜利,但因分封诸侯导致内部矛盾重重,加以战略决策失宜,军事形势日益不利,终被围困垓下,夜闻楚歌四起,以为汉军已得楚地,遂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
      【会员045:哟嘿,因分封搞得内部矛盾重重。又是分封,为什么老有人想搞分封。大统一的前提下分封是真不行啊。】
      【会员058:大概项羽压根就没想当王只想当侯,所以对他来说分封不分封无所谓吧。】
      【会员123:刘邦继承了秦国,汉承秦制,干的是大统一的事;项羽继承的是六国制度,赞同分封,干的还是诸侯的事,两人战略格局和眼光不一样,成就当然也不一样。】
      【会员025:“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人政哥确定用不了,杀了吧。】
      【会员079:项羽挺厉害,但是他屠城啊,连楚怀王的老将都说:“项羽为人,慓悍猾贼,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
      【会员036:最可惜的是章邯,以为投降项羽能活命,结果二十万秦军全被坑杀了。他自己也被秦人憎恨,何必呢。】
      【会员025:章邯这个真不怪他,要怪就怪赵高。章邯都是秦国最后的战将了,打仗也厉害,前期一直是胜仗,要知道最开始他手下都没兵,用的还是骊山刑徒和奴产子,就这样还屡战屡胜。要不是碰到猪队友秦国还能支撑一段时间。】
      【会员079:章邯帮秦国的时候赵高在干嘛?哦,他在指鹿为马打杀异已啊。牵了匹鹿跑朝堂说这是进献给皇帝的宝马,胡亥说这是鹿,赵高说这明明是马,不信你问官员。官员能怎么办?保命的不说话,头硬的说这就是鹿,拍马屁谄媚的表示赵丞相你说的对这就是宝马。然后呢?就是说这是鹿的被杀了啊~~~】
      【会员012:最搞笑的不是胡亥真以为是马不是鹿吗?还觉得自己没认出来的原因是冲撞了神灵,跑去找人给自己算命。被赵高玩弄于鼓掌,最后被杀也是活该!】
      【会员045:章邯失败一次修整军队结果引起胡亥不满派人责让,他也知道赵高当了丞相专政,马上派司马欣去请示,结果赵高不接见,司马欣等了三天发现赵高不信任他们,害怕被杀就跑了,结果赵高真的派人来杀他!司马欣跑回去跟章邯说嬴了是死,输了还是死,让他好好想想怎么办。章邯正犹豫呢,陈馀也给章邯送信表示不管你是输是嬴,赵高都容不下你,不如投降。碰上秦二世和赵高这两人,章邯完全是没别的办法才投降的。】

      秦国始皇时代

      章邯这时还未被派去监督骊山陵,只是名普通的将领。始皇在天幕说到章邯的名字时就派人将他叫来。章邯刚上来就听到天幕说他投降,他条件反射般立刻跪到在地大喊“冤枉”。喊出来才发现不对劲,他只是个普通将领还是秦将,现在六国都灭了他投降给谁看?

      等听完天幕的话整个人都不对了,他跪着看不到天幕,也不知道天幕的事,只以为这是神仙传给帝王的仙术,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深深低着头。

      秦国扶苏时代

      扶苏听到章邯的事一脸唏嘘,这时章邯已奉命监修骊山陵。扶苏听天幕的话知道章邯投降是不得已,所以也没想把他怎么样,对他的军事才能到是大感兴趣。其他朝臣听到章邯投降叛军一脸忿忿,听到后面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在心里大骂胡亥那个败家子。

      【会员025:投降有什么用,投降后秦军根本不受项羽那边人待见,是个人都瞧不起他们,又打又骂,搞得这帮秦军觉得是章邯害了他们,恨死他了。项羽也怕这帮秦军造反又派人趁夜杀了这帮人,只留下章邯、长史欣、都尉翳三个,最后秦人也恨死章邯,认为是他害死自家人。投降到后面,章邯两边不是人。】
      【会员123:章邯带领秦军的时候真就没啥败绩,哪怕败给项羽秦军战力还是没问题的,项羽其实也蛮忌惮他。后来投降章邯再领兵就没啥胜绩了,最后败给刘邦更是直接自刎。】
      【会员079:可能后面他已经没想活的念头了吧。投降想给自己和秦军留条后路,结果后路是他自己的,不是秦军的,还招来秦人憎恨。项羽又不是个好相与的,章邯杀了项羽的叔父项梁,留下章邯不就是因为他利用价值高么。毕竟相比杀了20万秦军的他来说,老秦人估计最恨的是章邯,要不是他投降这20万人也不会死,这20万可是当时秦军精锐啊!章邯这时已经骑虎难下,想回秦秦人不会放过他,只能留在项羽这儿帮他。】
      【会员014:不管怎样章邯都挺可惜,他就是没遇到明主,他为什么投降不就是后方不稳。】
      【会员054:秦才真正是因强而亡。大秦那时候兵力仍强盛,大将也有,缺的是明主。但凡政哥有一个子嗣还活着,直接把胡亥拉下来完事!说不定还能多撑几年。】
      【会员079:项羽也是真恨大秦,入咸阳直接把大秦宗族八百余人全杀了,还有那些秦民也全被屠了,咸阳宫一把火也全烧了,秦朝以前资料全部断绝!!】
      【会员036:“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骂政哥焚书坑儒,怎么不说政哥焚的是一些鼓吹分封制的书籍,那些医书、农业、科技方面的书他可没烧。焚书以当时来看,政哥只是选择了一条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进行思想统一,这也是最简单且成本最少的。而且政哥也没做绝,这些被烧的书在咸阳城还保留着一份,只是不让百姓自己留。结果被项羽一把火烧了,锅政哥背了。】
      【会员014:皇帝嘛,中央集权的国家只需要帝王一个声音就够了,不论哪朝哪代都一样。】
      【管理员08:你们猜,我们是怎么发现兵马俑的?】
      【会员065:项羽烧了咸阳不够还想去挖政哥墓,还好最后没有成功,只把皇陵地面上的建筑破坏,宝物抢走,政哥的地宫没出事。】
      【会员014:要不是项羽把地宫表面破坏焚烧了,我们可能还发现不了兵马俑,世界八大奇迹啊~~~吃瓜.JPG】
      【会员025:可如果他不搞破坏,我们说不定还能看到始皇陵表面的建筑,那绝对比八大奇迹还奇迹。】

      始皇和扶苏时代听到屠咸阳城就坐不住了,听到挖始皇墓直接一拍而起。

      秦国始皇时代

      朝臣议论纷纷,有脾气暴躁的直接拍案大骂而起,也不管什么规矩不规矩了。他们很多人是跟秦王室有联姻关系的,秦王室都被灭了他们还能好的了?何况听天幕所言,项羽杀的不仅是秦王室人,还有咸阳秦人全被杀了,这是屠城啊!

      更别提他竟然还挖了皇帝的墓!!别说什么只破坏了寝陵表面,表面那也是墓啊!!在这个事死如事生的年代,这不亚于最狠的诅咒!

      不能留!这个项羽绝对不能留!

      秦扶苏时代

      扶苏已经暴走了。

      哪怕是最仁慈的帝王也不能忍受他人挖自家祖坟,何况挖的还是他父皇的!这让刚经过“鲍鱼环身”的扶苏完全接受不了。

      他多灾多难的父皇尸身啊!

      “那个项羽,不能留!”扶苏咬着牙吐出这句话,底下蒙恬已经面目含霜。

      其他朝臣也是目露恨意,除了无法忍受自家帝王陵被挖以外,还被屠城给深深刺激到了。要知道他们家眷可都在咸阳城呢!屠城,屠的是谁?谁的家人?这还用说吗??

      【会员023:继续下一个吧,项羽政哥肯定是用不了的。他从小被人教育着仇恨秦国,别忘记当时他看到政哥第一句可是“彼可取而待之”。】
      【会员098:管他能不能用,反正是政哥自己的事我们只给参考。下一个下一个,介绍别人吧。】
      【会员021:快点到推科举吧,我家猪猪陛下还等着呢。】
      【会员014:OK,那继续了。后面的没有汉初三杰那么有名,但也很厉害,都是大汉开国元勋。其中有三大名将,名将除了韩信外,还有彭越和英布。还有几位名臣,为曹参、陈平、周勃、樊哙、灌婴和夏侯婴。

      先说名将彭越。

      彭越别号彭仲,昌邑人,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个正规使用游击战战术的军事家,可以说是游击战的始祖。在楚汉战争中他率部在楚军的后方开展游击战,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战术使楚军的粮食装备得不到补给,也给了前线汉军不被项羽歼灭的机会。楚汉战争正是在刘邦的正面防御,韩信的千里包抄,和彭越后方游击战的基础上,才在最后的垓下之战中有机会歼灭项羽麾下疲惫的部队,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再来英布。

      英布是秦末六人,早年犯法处黥刑,故又名黥布。陈胜起义时他去见番县令吴芮,并跟他的部下一起反叛秦朝,吴芮还把自己女儿嫁给他。后来跟着项羽,作战数次以少胜多,功冠诸侯,但在楚汉战争中称病不佐楚击汉,为项羽所怨。后来刘邦手下随何使计令他归顺大汉,帮助刘邦攻占了淮南地区,成为刘邦最得力的将领之一。

      名臣方面首先是曹参,他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他早年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曾打下了两个诸侯国,一百二十二个县。刘邦称帝后按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到汉惠帝时官至丞相,遵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

      陈平是阳武户牖乡人,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诸役,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史记称之为陈丞相。刘邦困守荥阳时,陈平建议捐金数万斤,离间项羽群臣,使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大汉建立后刘邦带兵攻打匈奴,结果被困于平城七天七夜,后采纳陈平计策,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围。陈平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

      周勃是西汉开国将领,随刘邦起兵反秦以军功拜为将军,赐爵威武侯。他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击赵贲,败章平,围章邯,屡建战功,也曾在楚汉成皋之战中与项羽正面对峙。大汉建立后因讨平韩信叛乱有功升为太尉。刘邦死前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可见对他的信任和重视。

      樊哙早年以屠宰狗为业,曾在鸿门宴时出面营救汉高祖刘邦,深得刘邦信任。曾随刘邦平定臧荼、卢绾、陈豨、韩信等,为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

      灌婴是睢阳人,他参加刘邦军队以骁勇著称,曾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参与攻塞王司马欣,围雍王章邯。楚汉彭城之战后,被刘邦选为骑兵将领。大汉建立后官至太尉、丞相。

      夏侯婴即汝阴文侯,又称滕公,泗水郡沛县人,他与刘邦是少时的朋友。曾经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这时看到了夏侯婴,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后很欣赏他,于是推荐给萧何。某方面来说,夏侯婴也是韩信的伯乐。】
      【会员025:这些人有个共同点,你们猜是哪个?奸笑.JPG】
      【会员078:还用猜吗,三大名将最后全被杀了,余下的名臣没事。】
      【会员036:刘邦是很忌惮武将了。】
      【会员054:不不不,刘邦不是忌惮武将,是只信任和他从沛县发家的伙伴。你看樊哙也是武将,但他就得刘邦信任,就因为他是跟刘邦一起从沛县起家的。】
      【会员045:三大名将最后都受封异性王,只有跟他从沛县出来的伙伴不是。众所周知,大汉异性王代表死路一条。】
      【会员123:毕竟异性王忠诚度都不高,还有些原先是秦廷。像赵佗,他可是始皇派去打百越的,结果秦末大乱直接称王。不过这家伙也够能活,汉武帝时才去世,当时都一百多岁了。】
      【会员036:不止他能活,夏无且也能活,也是汉武帝时一百多岁才过世。啊,政哥如果想长生还不如问问夏无且,正好是他的太医。长生是不行了,但可以向他学习养生,哪怕活不到一百多岁也能活个七,八十岁,向他太爷爷学习。】
      【会员079:不得不说刘邦眼光是真不错,他这几个沛县出来的伙伴都挺厉害的,最重要的是对他忠心。】
      【管理员06:等下,是不是还少一个王陵,也是刘邦沛县伙伴,汉朝开国元勋?】
      【会员014:对对对,还有个王陵,王陵出身沛县豪族,早先被刘邦以兄相称,跟刘邦多次共同作战。不过他俩是相互独立而非从属关系。刘邦攻陷咸阳时,王陵自己带领兵马割据南阳。项羽抓住他母亲想招降王陵,他母亲想让他归汉于是自杀,项羽大怒煮其母,让他下定决心归顺刘邦,最后封侯拜相,成为汉家重臣。】
      【会员079:我不太理解项羽的操作,人家妈为了儿子自杀了,他把人妈给煮了??这不是糟蹋人尸身么……】
      【会员014:煮人妈算什么,项羽当初不还跟刘邦说要煮他爹吗?也就刘邦无赖表示“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项羽才放弃,不然项羽肯定真煮了刘邦他爹。】
      【管理员06:对付项羽这种人只能魔法打败魔法,用无赖的方式对付他。】
      【会员014:好了,功臣说完了,咱们开始聊下大汉初期举措。】
      【会员079:等下,不是开始推察举制和科举制吗?】
      【会员014:聊聊大汉初期刘邦的举措吧,让政哥看看跟秦律有什么不一样,可以借鉴下。让他看看别人是怎么干的,怎么就能做到近四百年国祚,大秦却15年就亡。】
      【会员025:你可真会戳政哥心窝。捂脸.JPG】
      【会员014:我是喜欢政哥,但秦律有些是真让我暴躁,自由人受不得拘束。吃瓜.JPG】
      【会员079:我也……我受不了穿个衣服吃个饭还要别人指指点点,喝杯奶茶还被人教训。远目.JPG】

      秦始皇时代

      始皇没把章邯怎么样,只让他坐到一边跟着众人一起听后世之言。从后世人口中他听到章邯的军事能力和他的忠心,对于有能力有忠心之人他从不吝啬。

      他一边听一边记,听到后世所言记事的手一顿,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天幕抱怨秦律了。从天幕中他虽然听出后世人对他相当推崇,但说到秦律却不以为然。听他们所言也是以法制国,既然都是“法制”,为何独对秦律如此轻视?

      【会员014:就从汉朝建立说起。汉高祖刘邦是以平民成为皇帝的第一人。他信奉黄老的无为而治,采用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治理天下,主动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同时还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积极恢复战后的社会经济,重建稳定的统治秩序。

      当然,这也跟当时社会环境有关,十多年的战乱让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也死的差不多了,当时的百姓急需安定的环境休养生息。例如当时大汉穷的连刘邦也坐不上四匹纯一色的马拉的车子,将相们只能坐牛车。

      显然这个方法是有用的,也十分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并作为国策一直为后来的几位皇帝所沿用,对汉初经济社会恢复、积累国力、巩固统治发挥极其积极作用。

      虽然他也封了七个异性王,但只是当时为了笼络人心的手段,后期这些人基本都被他除掉了。后来他又开始分封同性王,并表示“非刘氏不得为王”,所以汉初实施的是“郡县制+分封”混合制。当然我们知道郡县制才是正确的,所以从他儿子开始努力削藩,期间甚至引起了七国之乱,直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才基本解决这个问题。

      汉高祖刘邦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察举制”先河。察举制度严格说是从文帝开始,武帝时期达到完备。察举制的内容就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相比秦朝的世官制可说是一个进步。】

      秦始皇时代

      史官们笔下不停,刷刷记录。李斯一边记一边大脑飞速运转,考虑着这察举制是否适合大秦,汉朝的那些休养生息是否能用在大秦身上,如果用,该怎么用,要怎么利益最大化。

      【会员025:秦其实可以试试察举制,虽然某方面来说他也有局限性,比如可能造成世家关系紧密,推荐的都是贵族。】
      【会员036:那不如直接科举制,科举可是“唯才是用”,不比察举制强?而且可以从根本上断绝世家独大。别忘记了世家问题直到唐朝还没搞定,“流水的帝王,铁打的世家”,晋朝世家甚至大到“王与马共天下”。】
      【会员079:唐朝不也是被世家所困?唐初二凤一直在打压世家不就是因为世家力量太大了?可惜不怎么成功,直到唐末世家全被杀才解决。】
      【会员035:是啊,宋朝科举制能推行不就是因为世家完蛋了吗,要不是世家全被杀,大宋能不能科举也是个问题。大宋科举要糊名,唐可不用。】
      【会员014:我们先说说何为科举吧。】

      天幕下有兴趣的皇帝纷纷坐直身体,甚至叫上史官准备好记录。也有不在乎的,只当娱乐跟朝臣调笑。

      唐朝李世民时代

      李世民确定了,这个二凤就是在说他。瞬间小凤凰心里充满骄傲,如果有尾巴都可以开屏了。

      凤凰耶,虽然不知道这个外号怎么来的,但被人说凤凰还是件令人高兴的事。这可是圣兽!!是祥瑞!!

      但他底下的朝臣心情就不美妙了。唐臣有不少世家,听到唐末世家全部被杀纷纷陷入恐慌,虽然唐末还不知什么时候到来,但都是他们的后人,后人被杀不就代表他们断子绝孙了?一瞬间几大世家心情都不美妙。

      【会员014:在说科举制之前,我们要先说说察举制。

      刚刚我们说过察举制的内容,从中能看出来,察举制仍是被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久而久之很容易造成世家权贵倾扎,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就是这么个意思。

      但是科举不同,科举打破了世家垄断的局面,让寒门也可以进入社会上层,用知识改变自身地位。只要你有才,哪怕你原本是个泥腿子也可以入朝当官,甚至官拜丞相。科举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开展,让士人读书风气盛行,也出现了许多人才。

      科举制的本质就是:敞开仕途大门,以考绩取人,唯才是举。民间人才可以自己报名参加政府的选拔,科举糊名只依靠成绩排名,建立起一个相对来说公平公正的选拔标准,减少官员从中上下其手的空间。】
      【会员025:我感觉科举对政哥来说有用,他那时候六国恨他就算推荐也是自己人,指不定有什么不对劲的人混在其中。科举就无所谓了,只要有才就用你,这种人哪怕是六国的也不怕,反正人才嘛,没有不能用的人才,只有不会用的皇帝。】
      【会员079:不一定啊,六国百姓也不是都乐意复国的,也有只想好好生活的。这里面肯定有些读书人也愿意为秦国所用,只是没有人推荐。就像韩信,虽然他后面跟着刘邦打秦国吧,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想当官。如果秦国最开始给他这个机会,他真不一定跟着刘邦。】
      【会员025:别闹,就胡亥那个样,压不住韩信。】
      【会员079:所以韩信还是在政哥手下当官合适,政哥出手可大方,要钱给钱要人给人,重点是他有帝王的自信心,只要韩信自己不抽风想造反,在他手上说不定还能混个寿终正寝。】
      【会员056:这个让政哥自己去想吧,我们作为狗头官员只提意见其他不管。秦国具体什么样都不知道,万一提的意见不合适那就是害了秦国。】
      【会员025:也是……继续吧。】
      【会员036:有个问题,政哥那时候读书人少,基本都集中在上层贵族,中下层人少,搞科举的话是不是选不了多少人?】
      【会员014:我马上说到。

      科举制虽然对选择人才提供了帮助,但在秦汉推荐他有个大问题,特别是秦国,那就是书籍。当时书籍被贵族垄断,普通人想读书是痴心妄想,更别提黔首。这也是推行科举最大的难度。因为读书人少啊,就算开展科举你也选不了多少人,或者还是在贵族圈里打转,那这要怎么解决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的四大发明之一,纸张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